艺术真实不等于照搬生活(艺术生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谷雪 发表时间:2018-11-22 17:25

辛柏青饰演的谷文昌(右)。

王昊宸摄

2018年11月,国家话剧院出品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谷文昌》开启了新一轮演出。担纲主演的,是曾获金狮表演奖的演员辛柏青。

辛柏青这个名字,有的观众也许不熟悉,但提起他用精湛演技塑造的人物形象,人们一定不会陌生——从话剧《四世同堂》里的冠晓荷、《青蛇》里的法海,到影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里的林彬、《妖猫传》里的李白、《美好生活》中的边志军……辛柏青不是那种大红大紫的明星,但他能将角色演出一种独特的味道,即使不是主角,也令人难以忘记,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悄悄落在观众心里。

而谷文昌这个角色,可以说是辛柏青遇到过最大的挑战,也是让他演得最过瘾、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之一。最初接到任务时,辛柏青其实很忐忑。观众对这类英雄模范人物的刻板印象太强烈了,怎样让人物“落地”,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好干部,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式的颂扬?怎样回归那个年代的真实,同时又能带入当代人的表达方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这是摆在辛柏青以及整个剧组面前的难题。

辛柏青琢磨着,一边演,一边改。其中有一场谷文昌向妻子“下跪”的戏,就是这样在演出中“碰”出来的。东山的几户人家因为政策原因无法加入互助组,生活困难,到县委书记家里来“讨说法”,谷文昌把自己的全部工资用来买了粮食,一股脑儿分给大家,还把夫妻二人结婚时穿的衣服顺手送了出去。乡亲们走后,早已看到妻子脸色不好的谷文昌,一溜烟儿跑到妻子面前,跪到脚边“讨好认错”。在辛柏青看来,艺术真实不等于完全照搬生活,这一“跪”当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跪出来的是更丰满的人物形象,也顺应了时代语境的变迁。

后来,这一段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事实上,不只在筹备期间,到如今已经演过好几轮,每场演出他都紧绷着一根弦。角色身上的使命感、责任感被他全部接过来扛在了自己身上,使他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压力。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这样的投入,让他塑造的这个一心为民又思想活络、一身正气又幽默风趣的干部形象,赢得了观众一次又一次的喝彩。

辛柏青尤其偏好历史人物。他所说的“历史人物”,其实也包括了谷文昌这样的当代史里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如果说一个完全虚构的角色是一张白纸,历史人物则是一幅打完了底稿的画,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固然有迹可循,却也是在“戴着镣铐跳舞”。辛柏青就是喜欢这种感觉,“人们对历史人物往往已经有特定的认识,然后我能够去脑补人物背后的故事、去展现出他身上大家不知道的那一面,特别有意思。”

演艺理论界常常有“情感派”和“技巧派”之争,而在辛柏青看来,这种争论更多是一种噱头,技巧与情感对于表演都是必需的,不能走向任何一个极端。辛柏青自己就是一个“慢热”型的演员,必须与角色相处一段足够的时间,才能钻进去、演出来。他说,功夫都是磨出来的,做不得假。比如《妖猫传》里的李白,他在开机前4个月就拿到了剧本,做足了案头工作,漫长的时间也让情绪充分地酝酿、发酵,直到在镜头前喷薄而出,一气呵成。陈凯歌导演对他的表演赞不绝口,一帧未剪,更有网友说“李白的表现撑起了半部影片”。面对诸多好评,辛柏青淡定而有底气,“磨了这么久,演不好都没道理。”演谷文昌时也是如此,通过长期的调研采风,直到把握住了谷文昌思想灵活、毫不僵化古板这一性格特征,他才算舒了口气,找到了让人物“落地”的锚点。

在辛柏青看来,影视剧和舞台剧的表演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两种经验又是互相滋养的。“话剧是现场性的表演,可以随时接收到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也更容易调动演员的情绪;到了镜头前,没有观众,我就会靠以前的舞台经验想象观众的反应,来激发自己。反过来,话剧的现场性要求演员无论有没有进入状态,都必须表现出状态,演得多了,情感表达容易趋于模式化,尤其人一疲惫,就容易失真。这时候,镜头前的经验就能提醒我如何调节。”这种体悟,使他得以在舞台剧和影视剧之间自如切换,演技日益精进。

如今,演技越来越受人们重视,辛柏青感到很欣慰。“观众的关注点能从明星八卦转移到表演这一行业最本质的东西”,对于行业发展可谓“最大的好事”。这是一个“好演员的好时代”,辛柏青有信心。

《人民日报 》(2018年11月22日24版)

编辑:白茶
数字报
艺术真实不等于照搬生活(艺术生涯)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谷雪  2018-11-22

辛柏青饰演的谷文昌(右)。

王昊宸摄

2018年11月,国家话剧院出品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谷文昌》开启了新一轮演出。担纲主演的,是曾获金狮表演奖的演员辛柏青。

辛柏青这个名字,有的观众也许不熟悉,但提起他用精湛演技塑造的人物形象,人们一定不会陌生——从话剧《四世同堂》里的冠晓荷、《青蛇》里的法海,到影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里的林彬、《妖猫传》里的李白、《美好生活》中的边志军……辛柏青不是那种大红大紫的明星,但他能将角色演出一种独特的味道,即使不是主角,也令人难以忘记,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悄悄落在观众心里。

而谷文昌这个角色,可以说是辛柏青遇到过最大的挑战,也是让他演得最过瘾、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之一。最初接到任务时,辛柏青其实很忐忑。观众对这类英雄模范人物的刻板印象太强烈了,怎样让人物“落地”,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好干部,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式的颂扬?怎样回归那个年代的真实,同时又能带入当代人的表达方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这是摆在辛柏青以及整个剧组面前的难题。

辛柏青琢磨着,一边演,一边改。其中有一场谷文昌向妻子“下跪”的戏,就是这样在演出中“碰”出来的。东山的几户人家因为政策原因无法加入互助组,生活困难,到县委书记家里来“讨说法”,谷文昌把自己的全部工资用来买了粮食,一股脑儿分给大家,还把夫妻二人结婚时穿的衣服顺手送了出去。乡亲们走后,早已看到妻子脸色不好的谷文昌,一溜烟儿跑到妻子面前,跪到脚边“讨好认错”。在辛柏青看来,艺术真实不等于完全照搬生活,这一“跪”当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跪出来的是更丰满的人物形象,也顺应了时代语境的变迁。

后来,这一段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事实上,不只在筹备期间,到如今已经演过好几轮,每场演出他都紧绷着一根弦。角色身上的使命感、责任感被他全部接过来扛在了自己身上,使他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压力。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这样的投入,让他塑造的这个一心为民又思想活络、一身正气又幽默风趣的干部形象,赢得了观众一次又一次的喝彩。

辛柏青尤其偏好历史人物。他所说的“历史人物”,其实也包括了谷文昌这样的当代史里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如果说一个完全虚构的角色是一张白纸,历史人物则是一幅打完了底稿的画,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固然有迹可循,却也是在“戴着镣铐跳舞”。辛柏青就是喜欢这种感觉,“人们对历史人物往往已经有特定的认识,然后我能够去脑补人物背后的故事、去展现出他身上大家不知道的那一面,特别有意思。”

演艺理论界常常有“情感派”和“技巧派”之争,而在辛柏青看来,这种争论更多是一种噱头,技巧与情感对于表演都是必需的,不能走向任何一个极端。辛柏青自己就是一个“慢热”型的演员,必须与角色相处一段足够的时间,才能钻进去、演出来。他说,功夫都是磨出来的,做不得假。比如《妖猫传》里的李白,他在开机前4个月就拿到了剧本,做足了案头工作,漫长的时间也让情绪充分地酝酿、发酵,直到在镜头前喷薄而出,一气呵成。陈凯歌导演对他的表演赞不绝口,一帧未剪,更有网友说“李白的表现撑起了半部影片”。面对诸多好评,辛柏青淡定而有底气,“磨了这么久,演不好都没道理。”演谷文昌时也是如此,通过长期的调研采风,直到把握住了谷文昌思想灵活、毫不僵化古板这一性格特征,他才算舒了口气,找到了让人物“落地”的锚点。

在辛柏青看来,影视剧和舞台剧的表演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两种经验又是互相滋养的。“话剧是现场性的表演,可以随时接收到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也更容易调动演员的情绪;到了镜头前,没有观众,我就会靠以前的舞台经验想象观众的反应,来激发自己。反过来,话剧的现场性要求演员无论有没有进入状态,都必须表现出状态,演得多了,情感表达容易趋于模式化,尤其人一疲惫,就容易失真。这时候,镜头前的经验就能提醒我如何调节。”这种体悟,使他得以在舞台剧和影视剧之间自如切换,演技日益精进。

如今,演技越来越受人们重视,辛柏青感到很欣慰。“观众的关注点能从明星八卦转移到表演这一行业最本质的东西”,对于行业发展可谓“最大的好事”。这是一个“好演员的好时代”,辛柏青有信心。

《人民日报 》(2018年11月22日24版)

编辑:白茶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