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存钱罐原来长这样 这批文物堪称神品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吴晓铃 发表时间:2018-09-28 12:57

  国庆大假眼看就要到了。川内的博物馆照例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文博大餐。这一次,小编要为你隆重推荐9月26日刚刚在三星堆博物馆揭幕的“人与神——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如果你不想去热门景区人从众,也不想宅在家里浪费假期。那么,选择在其中一天前往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花上5块钱的游园票,看一场文物精华展,不失为一个上佳选择。因为,这次展览以“人与神”为主题,萃集蜀、笮、滇秘宝遗珍240件(套),时代跨度为商代至汉代,文物品类丰富,尤以法器、祭祀重器、人神造像最为精绝夺目,堪称神品。

  你或许对以后母戊大方鼎为代表的中原青铜文化并不陌生,神秘的三星堆青铜文物也早已烂熟于胸。但是来自西南夷中颇具代表性的笮人遗珍、古滇国重器,那种镌刻于文物之上、旖旎瑰丽的民族风情,却绝对会让你震憾到过目难忘。

  先上几张文物图,是不是拥有你很少见过的独特气质?

  240件套文物串起南丝路灿烂的文化

  这次文物展的文物来自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博物馆。包括了三星堆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凉山州博物馆,文物共240件套。

  我们都知道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与西方交流的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其实从古代四川出发,也有一条纵贯川滇两省,连接缅、印,通往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的古老国际通道,它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南丝路沿途历史遗迹与出土文物灿若星辰。其中,先秦至汉代文物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浓郁,尤为引人瞩目。

  这次展览就从“人”与“神”的角度切入,择取古蜀国秘宝和西南夷中颇具代表性的笮人遗珍、古滇国重器,其时代跨度为商代至汉代,其文物品类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等,以法器、祭祀重器、巫师、人物造像为主,兼及生产生活方面的器类。旨在透过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文物,展现南丝路上古蜀、古笮、古滇旖旎瑰丽的民族风情。这些神思充溢的神器、祭器与造像,它们是先民沟通现实世界与神灵世界的桥梁,更是古代西南地区不同文明、信仰、民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文化互动的缩影。

  对很多人来说,古笮民族比三星堆更加神秘。凉山州盐源盆地系战国至西汉时期南丝路重镇,也是自新时期时代即发挥作用的“东北至西南边地半月形文化带”的枢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许多民族和族群便在这里的崇山峻岭中奔波迁徙,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藏彝走廊,包括更晚时期形成的茶马古道都穿越在这山岭之间。2001年,考古人员在盐源老龙头遗址发现11座笮人墓葬,随着蛇蛙铜俎、三女背水铜杖首、铜蛇尾杖、羊首杖等400余件文物的露面,雅砻江流域曾经生活过的神秘人群——笮人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盐源一带发现的青铜文化,成为人们了解盐源青铜文化的窗口,考古专家们将这次发现定义为“四川青铜文化中除三星堆和金沙之外的第三大考古发现。此次展览,就展出了62件/套文物,为观众呈现神秘笮人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比如大量出土的枝形器上的双马图案,是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常见的“双马神崇拜”,弧背青铜刀、双圆柄铜剑等兵器带有明显的草原文化的痕迹;盐源出土的铜戈,是蜀地流行的“三角形无胡戈”;而诸如铜鼓、编钟的出土,又反映出笮人与滇文化密切的往来;盐源土坑墓上以大石盖顶的做法,又与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颇有渊源,盐源出土的双耳罐、单耳罐、铜柄铁剑也是石棺葬典型的器物……

  而古滇文化同样绚烂多彩。

  滇文化勃兴于春秋战国,西汉臻于鼎盛,迄东汉而式微。滇文化以独具民族特色的青铜器为突出代表,以其生动细腻的写实手法和精湛考究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本次展览选取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的滇文化代表器物100多件套。含乐器、礼器、兵器、生产工具、纺织工具、生活用具、装饰用具等诸类,以及具有“滇文化青铜活化石”之称的贮贝器、铜鼓、动物搏噬扣饰及兵器等。比如:展现世界最早斗牛活动民簇之一的古滇人缚牛祭祀习俗活动的缚牛扣饰,代表石寨山型铜鼓工艺的最高成就、表现古滇人竞舟祭祀活动的广南铜鼓,记录古滇人纺织、祭祀等活动的贮贝器,反映古滇人对太阳、牛、虎、蛙等自然崇拜的各类贮贝器及铜鼓,集中反应古滇人青铜铸造技艺的执伞跪坐俑,体现古滇人尚武精神的以狼牙棒为代表的各类武器……

       三个版块各有亮点

  这些南丝路的秘宝遗珍分布在3个不同的单位元。

  第一单元是《丝路繁弦——生产与生活》,主要反映古蜀人、古笮人及古滇人的生产生活概貌,即本展主题中的“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见证商周时期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三星堆、金沙文物----商代陶纺轮、用来盛贮的陶豆、平底罐,以及玉串珠、玉箍等装饰品。也能见到凉山州博物馆馆藏的青铜戈、铜刀、铜矛等兵器。当然,最让四川观众觉得新鲜的,还是来自云南的一组文物。

  这是晋宁石寨山71号墓出土、昆明市博物馆藏的西汉持伞跪坐佣。滇国男女服饰均多着对襟长衫,女性袖较短且内着圆领短胸衣;男下身短裤,女着短裙。男女均肩披帔、束腰带、胸腹处挂圆形扣饰;男性佩剑。滇人无论贵贱均跣足,有的贵族纹身、头插雉鸡尾羽和牛尾巴为饰。

  这是晋宁石寨山出土、云南省博物馆藏的西汉鎏金掳掠铜扣饰。都是精巧精湛的艺术品。

  这是西汉立牛铜贮贝器。

  滇文化勃兴于春秋战国,西汉臻于鼎盛,迄东汉而式微。农业是滇国经济的基础,此外,其畜牧、渔猎、畜牧及矿产业亦较发达。因此,其青铜生产生活用具的制造,往往反映出强烈的农耕文化的特点。其生动细腻的写实手法和精湛考究的制作工艺相当有名。

  第二单元是《敬天通神——巫师与法器》,总体文物数量偏少。

  众所周知,我国西南素有巫鬼文化传统,属南方巫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区域。自先秦以来,巴蜀乃至整个西南夷地区巫风炽盛。其中,蜀巫、滇巫、笮巫都很有名。那几千年前,他们又是怎样敬天通神、祈福禳灾的呢?

  作为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巫师一定要有法器。

  这是云南江川县李家山出土、云南省博物馆藏的西汉巫师铜鱼杖头。

  这是三星堆博物馆馆藏的陶制巫师像。

  当然,三星堆那些神秘的青铜头像,据说其中的一部分笄发族就是掌管宗教祭祀的群体。

  巫师们的通灵秘宝,就更是多种多样了。既有施用于天山之祭的璧、璋、琮等,亦有龙、蛇、虎及凤鸟等显彰神性思维的神物,更有“王者之器”金杖。滇巫法器除刀剑、弓弩、铜镜、铃铛、铜杖等外,尤以铜鼓和贮贝器最为特出。笮巫之法器,其铜杖豪达雄奇,枝形器则独具一格。

  这是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铜蛇,没想到居然是神物。

  第三单元《信仰之力——崇拜与祭祀》,这是展览中最具神秘气息的一部分了。

  古人的各种信仰和崇拜,根源于恐惧或敬畏。因为这种崇拜心理,自然生出对于自然、神明及祖先的信仰和各种繁杂的宗教祭祀活动,其目的就在于祈福禳灾、致敬追远,并兼具强化族群或民族认同、增进文化凝聚力的社会功能与宣示权威正统、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政治功能。古蜀、古滇及古笮的遗珍,无不映照出五彩斑斓的信仰世界。

  这次展览中,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残件、太阳纹挂饰、铜兽面、铜眼形器等文物都有亮相;云南省博物馆等也带来了表现太阳崇拜的战国圆形太阳纹铜扣饰等文物,但最不容错过的还是古滇国一批具有宗教意义的文物:各种装饰的青铜贮贝器和铜鼓。

  滇人的祭祀主要有剽牛祭祀、杀人祭祀、舞乐祭祀等,他如斗牛、操舟等看似娱乐,实则或具宗教意涵。

  这是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的战国虎牛鹿贮贝器。

  最具视觉震撼效果的当属江川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的西汉祭祀场面贮贝器。器身为铜鼓形,鼓面加盖,胴腰间有4个半环形耳,底有3足。胴、腰部分别饰有羽人划船纹、舞蹈纹、弦纹、三角齿纹及同心圆纹等。盖上铸有35个人和2匹马,播种祭祀的场面栩栩如生。

  这是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的西汉纺织场面贮贝器。

  器盖上铸了10人组成的纺织场面。其中一鎏金人物双手抚膝高居一铜鼓之上,一人捧食盒子跪其左侧,另一人执伞跪其后方,还有一人跪其前方,似正在被训斥或责骂。周围有两人低头绕线,其余四人低头织布。

  古滇国纺织活动的场景活灵活现。

  贮贝器是干什么用的呢?其实可以理解成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存钱罐。当然,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存钱罐,被滇人赋予了一定政治和宗教意义,要不然为何有如此繁缛的装饰呢。(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这些经典文物不容错过

  蛇蛙铜俎 (凉山州博物馆藏)

  这件器具平面呈长方形,俎面上有两个相背而向的昂起蛇头,蛇口中各衔一鱼,蛇身盘桓于俎的中部。俎的四周边缘有头尾相连的32只立体的蹲蛙。俎本为切肉用的几案,但这么精美,当时的人也不舍得拿来切菜吧?所以,它的真实用途是祭祀时放祭品的器具。

  三女背水杖首 (凉山州博物馆藏)

  通长16.7厘米,首部为三名少女呈“品”字形对立,三人服饰相同,都头戴尖顶小帽,上身着紧身衣,下着齐膝筒裙,裙上有刺绣花纹。三少女各背一水罐,相向张口,做讴歌状。专家认为,该器物对研究盐源青铜时代的居民形象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群神秘的居民第一次有了清晰的模样。

  跪坐石人像 (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古蜀国石跪人像的发型颇为特别,类似现代所谓“中分”造型,其脑后部并有发辫垂至腰间。关于其身份有奴隶、战俘及祈雨巫师等几种观点。不论如何,藉此也可窥古蜀发型文化之一斑。

  广南铜鼓 (云南省博物馆藏)

  高46、面径68.5、足径84厘米,该铜鼓饰太阳纹、羽人竞渡纹、牛纹、鸟纹、舞蹈纹等,简洁流畅而富有动态美。器身所饰羽人竞渡纹似记录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船上的巫师、划桨者、掌舵者等各行其事,繁而有序。四艘船绕铜鼓按顺时针方向环行。该鼓铸工精良,造型大方,规整如新,代表了石寨山型铜鼓工艺的最高成就。

  西汉执伞跪坐俑 (昆明市博物馆藏)

  俑高56.2厘米,伞盖直径35.3厘米,俑为男身,俑曲双膝跪坐于足部,双臂前曲,双手作握物状,上下相叠于前胸。面部五官清晰,头顶束1螺髻,身着左衽半袖短衣,腰束宽带,腿外侧配1宽从短剑,后腰部向上凸起成驼背状。跪俑发丝、衣纹清晰流畅。跪俑所持伞盖为圆形拱顶,盖沿垂挂30余枚钟状铜铃。伞盖以长圆柱铜管为伞柄,伞柄可插于跪俑握拳中。

编辑:直谅
数字报

2000年前的存钱罐原来长这样 这批文物堪称神品

四川在线  作者:吴晓铃  2018-09-28

  国庆大假眼看就要到了。川内的博物馆照例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文博大餐。这一次,小编要为你隆重推荐9月26日刚刚在三星堆博物馆揭幕的“人与神——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如果你不想去热门景区人从众,也不想宅在家里浪费假期。那么,选择在其中一天前往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花上5块钱的游园票,看一场文物精华展,不失为一个上佳选择。因为,这次展览以“人与神”为主题,萃集蜀、笮、滇秘宝遗珍240件(套),时代跨度为商代至汉代,文物品类丰富,尤以法器、祭祀重器、人神造像最为精绝夺目,堪称神品。

  你或许对以后母戊大方鼎为代表的中原青铜文化并不陌生,神秘的三星堆青铜文物也早已烂熟于胸。但是来自西南夷中颇具代表性的笮人遗珍、古滇国重器,那种镌刻于文物之上、旖旎瑰丽的民族风情,却绝对会让你震憾到过目难忘。

  先上几张文物图,是不是拥有你很少见过的独特气质?

  240件套文物串起南丝路灿烂的文化

  这次文物展的文物来自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博物馆。包括了三星堆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凉山州博物馆,文物共240件套。

  我们都知道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与西方交流的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其实从古代四川出发,也有一条纵贯川滇两省,连接缅、印,通往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的古老国际通道,它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南丝路沿途历史遗迹与出土文物灿若星辰。其中,先秦至汉代文物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浓郁,尤为引人瞩目。

  这次展览就从“人”与“神”的角度切入,择取古蜀国秘宝和西南夷中颇具代表性的笮人遗珍、古滇国重器,其时代跨度为商代至汉代,其文物品类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等,以法器、祭祀重器、巫师、人物造像为主,兼及生产生活方面的器类。旨在透过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文物,展现南丝路上古蜀、古笮、古滇旖旎瑰丽的民族风情。这些神思充溢的神器、祭器与造像,它们是先民沟通现实世界与神灵世界的桥梁,更是古代西南地区不同文明、信仰、民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文化互动的缩影。

  对很多人来说,古笮民族比三星堆更加神秘。凉山州盐源盆地系战国至西汉时期南丝路重镇,也是自新时期时代即发挥作用的“东北至西南边地半月形文化带”的枢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许多民族和族群便在这里的崇山峻岭中奔波迁徙,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藏彝走廊,包括更晚时期形成的茶马古道都穿越在这山岭之间。2001年,考古人员在盐源老龙头遗址发现11座笮人墓葬,随着蛇蛙铜俎、三女背水铜杖首、铜蛇尾杖、羊首杖等400余件文物的露面,雅砻江流域曾经生活过的神秘人群——笮人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盐源一带发现的青铜文化,成为人们了解盐源青铜文化的窗口,考古专家们将这次发现定义为“四川青铜文化中除三星堆和金沙之外的第三大考古发现。此次展览,就展出了62件/套文物,为观众呈现神秘笮人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比如大量出土的枝形器上的双马图案,是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常见的“双马神崇拜”,弧背青铜刀、双圆柄铜剑等兵器带有明显的草原文化的痕迹;盐源出土的铜戈,是蜀地流行的“三角形无胡戈”;而诸如铜鼓、编钟的出土,又反映出笮人与滇文化密切的往来;盐源土坑墓上以大石盖顶的做法,又与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颇有渊源,盐源出土的双耳罐、单耳罐、铜柄铁剑也是石棺葬典型的器物……

  而古滇文化同样绚烂多彩。

  滇文化勃兴于春秋战国,西汉臻于鼎盛,迄东汉而式微。滇文化以独具民族特色的青铜器为突出代表,以其生动细腻的写实手法和精湛考究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本次展览选取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的滇文化代表器物100多件套。含乐器、礼器、兵器、生产工具、纺织工具、生活用具、装饰用具等诸类,以及具有“滇文化青铜活化石”之称的贮贝器、铜鼓、动物搏噬扣饰及兵器等。比如:展现世界最早斗牛活动民簇之一的古滇人缚牛祭祀习俗活动的缚牛扣饰,代表石寨山型铜鼓工艺的最高成就、表现古滇人竞舟祭祀活动的广南铜鼓,记录古滇人纺织、祭祀等活动的贮贝器,反映古滇人对太阳、牛、虎、蛙等自然崇拜的各类贮贝器及铜鼓,集中反应古滇人青铜铸造技艺的执伞跪坐俑,体现古滇人尚武精神的以狼牙棒为代表的各类武器……

       三个版块各有亮点

  这些南丝路的秘宝遗珍分布在3个不同的单位元。

  第一单元是《丝路繁弦——生产与生活》,主要反映古蜀人、古笮人及古滇人的生产生活概貌,即本展主题中的“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见证商周时期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三星堆、金沙文物----商代陶纺轮、用来盛贮的陶豆、平底罐,以及玉串珠、玉箍等装饰品。也能见到凉山州博物馆馆藏的青铜戈、铜刀、铜矛等兵器。当然,最让四川观众觉得新鲜的,还是来自云南的一组文物。

  这是晋宁石寨山71号墓出土、昆明市博物馆藏的西汉持伞跪坐佣。滇国男女服饰均多着对襟长衫,女性袖较短且内着圆领短胸衣;男下身短裤,女着短裙。男女均肩披帔、束腰带、胸腹处挂圆形扣饰;男性佩剑。滇人无论贵贱均跣足,有的贵族纹身、头插雉鸡尾羽和牛尾巴为饰。

  这是晋宁石寨山出土、云南省博物馆藏的西汉鎏金掳掠铜扣饰。都是精巧精湛的艺术品。

  这是西汉立牛铜贮贝器。

  滇文化勃兴于春秋战国,西汉臻于鼎盛,迄东汉而式微。农业是滇国经济的基础,此外,其畜牧、渔猎、畜牧及矿产业亦较发达。因此,其青铜生产生活用具的制造,往往反映出强烈的农耕文化的特点。其生动细腻的写实手法和精湛考究的制作工艺相当有名。

  第二单元是《敬天通神——巫师与法器》,总体文物数量偏少。

  众所周知,我国西南素有巫鬼文化传统,属南方巫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区域。自先秦以来,巴蜀乃至整个西南夷地区巫风炽盛。其中,蜀巫、滇巫、笮巫都很有名。那几千年前,他们又是怎样敬天通神、祈福禳灾的呢?

  作为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巫师一定要有法器。

  这是云南江川县李家山出土、云南省博物馆藏的西汉巫师铜鱼杖头。

  这是三星堆博物馆馆藏的陶制巫师像。

  当然,三星堆那些神秘的青铜头像,据说其中的一部分笄发族就是掌管宗教祭祀的群体。

  巫师们的通灵秘宝,就更是多种多样了。既有施用于天山之祭的璧、璋、琮等,亦有龙、蛇、虎及凤鸟等显彰神性思维的神物,更有“王者之器”金杖。滇巫法器除刀剑、弓弩、铜镜、铃铛、铜杖等外,尤以铜鼓和贮贝器最为特出。笮巫之法器,其铜杖豪达雄奇,枝形器则独具一格。

  这是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铜蛇,没想到居然是神物。

  第三单元《信仰之力——崇拜与祭祀》,这是展览中最具神秘气息的一部分了。

  古人的各种信仰和崇拜,根源于恐惧或敬畏。因为这种崇拜心理,自然生出对于自然、神明及祖先的信仰和各种繁杂的宗教祭祀活动,其目的就在于祈福禳灾、致敬追远,并兼具强化族群或民族认同、增进文化凝聚力的社会功能与宣示权威正统、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政治功能。古蜀、古滇及古笮的遗珍,无不映照出五彩斑斓的信仰世界。

  这次展览中,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残件、太阳纹挂饰、铜兽面、铜眼形器等文物都有亮相;云南省博物馆等也带来了表现太阳崇拜的战国圆形太阳纹铜扣饰等文物,但最不容错过的还是古滇国一批具有宗教意义的文物:各种装饰的青铜贮贝器和铜鼓。

  滇人的祭祀主要有剽牛祭祀、杀人祭祀、舞乐祭祀等,他如斗牛、操舟等看似娱乐,实则或具宗教意涵。

  这是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的战国虎牛鹿贮贝器。

  最具视觉震撼效果的当属江川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的西汉祭祀场面贮贝器。器身为铜鼓形,鼓面加盖,胴腰间有4个半环形耳,底有3足。胴、腰部分别饰有羽人划船纹、舞蹈纹、弦纹、三角齿纹及同心圆纹等。盖上铸有35个人和2匹马,播种祭祀的场面栩栩如生。

  这是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的西汉纺织场面贮贝器。

  器盖上铸了10人组成的纺织场面。其中一鎏金人物双手抚膝高居一铜鼓之上,一人捧食盒子跪其左侧,另一人执伞跪其后方,还有一人跪其前方,似正在被训斥或责骂。周围有两人低头绕线,其余四人低头织布。

  古滇国纺织活动的场景活灵活现。

  贮贝器是干什么用的呢?其实可以理解成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存钱罐。当然,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存钱罐,被滇人赋予了一定政治和宗教意义,要不然为何有如此繁缛的装饰呢。(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这些经典文物不容错过

  蛇蛙铜俎 (凉山州博物馆藏)

  这件器具平面呈长方形,俎面上有两个相背而向的昂起蛇头,蛇口中各衔一鱼,蛇身盘桓于俎的中部。俎的四周边缘有头尾相连的32只立体的蹲蛙。俎本为切肉用的几案,但这么精美,当时的人也不舍得拿来切菜吧?所以,它的真实用途是祭祀时放祭品的器具。

  三女背水杖首 (凉山州博物馆藏)

  通长16.7厘米,首部为三名少女呈“品”字形对立,三人服饰相同,都头戴尖顶小帽,上身着紧身衣,下着齐膝筒裙,裙上有刺绣花纹。三少女各背一水罐,相向张口,做讴歌状。专家认为,该器物对研究盐源青铜时代的居民形象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群神秘的居民第一次有了清晰的模样。

  跪坐石人像 (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古蜀国石跪人像的发型颇为特别,类似现代所谓“中分”造型,其脑后部并有发辫垂至腰间。关于其身份有奴隶、战俘及祈雨巫师等几种观点。不论如何,藉此也可窥古蜀发型文化之一斑。

  广南铜鼓 (云南省博物馆藏)

  高46、面径68.5、足径84厘米,该铜鼓饰太阳纹、羽人竞渡纹、牛纹、鸟纹、舞蹈纹等,简洁流畅而富有动态美。器身所饰羽人竞渡纹似记录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船上的巫师、划桨者、掌舵者等各行其事,繁而有序。四艘船绕铜鼓按顺时针方向环行。该鼓铸工精良,造型大方,规整如新,代表了石寨山型铜鼓工艺的最高成就。

  西汉执伞跪坐俑 (昆明市博物馆藏)

  俑高56.2厘米,伞盖直径35.3厘米,俑为男身,俑曲双膝跪坐于足部,双臂前曲,双手作握物状,上下相叠于前胸。面部五官清晰,头顶束1螺髻,身着左衽半袖短衣,腰束宽带,腿外侧配1宽从短剑,后腰部向上凸起成驼背状。跪俑发丝、衣纹清晰流畅。跪俑所持伞盖为圆形拱顶,盖沿垂挂30余枚钟状铜铃。伞盖以长圆柱铜管为伞柄,伞柄可插于跪俑握拳中。

编辑:直谅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