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扇收藏形制下的文人意趣
广州特色外销扇 本土收藏可挖掘
体现中西工艺交流的成扇。纸面印“淑女的情郎菜谱”图折扇。英国扇子博物馆藏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供图
象牙镂雕彩绘“渔家乐”图折扇。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文/金羊网记者 林清清
作为生活常用品的扇子,除了作为文人雅玩中的文人扇,广州本土特有外销扇,作为一种工艺扇,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收藏门类。
成扇也有本土收藏
对于成扇收藏,广东本土的外销扇是一个特殊的种类。
目前正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举行的展览《扇子上的东方与西方:18-19世纪的中西成扇》,就精选了该馆43件精美绝伦的馆藏广州外销成扇,与26件分别来自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 Museum)、格林威治扇子博物馆(Fan Museum, Greenwich)及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的欧洲珍品成扇,展示出在广东外销扇上,中西文化元素的碰撞与交汇。
外销扇上的中西工艺交流
象牙折扇、蕾丝银扇、金漆折扇、玳瑁折扇、团扇、纸面折扇、刺绣折扇、檀香折扇等,基本涵盖了广州外销成扇制作史上各个阶段和种类的典型,在时间序列和材质变化上大致反映了清代广州成扇外销的历史发展脉络。
而在大洋彼岸的欧洲,18-19世纪的扇子制作趋向多样与多变,并受到当时被欧洲上流社会崇尚的“中国风”影响,出现了丰富的“中国元素”。既有中国花鸟鱼虫的传统图案,又有欧洲扇子常见的田园题材,既有清装人物“满大人”的风采,又有来自西方《圣经》里的故事。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在17、18世纪,大量中国丝绸、瓷器和茶叶通过广州港出口至欧洲,中国人艺术化的生活用品,例如扇子、墙纸、漆器、家具等也随之西传,在欧洲上流社会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艺术的“中国风”(Chinoiserie),在18世纪70-80年代达到了鼎盛。在这次展览中,也可看到这些中西工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