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导报》访谈 | 许鸿基:志士韧且坚,守道无异营

来源:黄俊俭书法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2-12 07:31
黄俊俭书法  作者:  2023-02-12
许鸿基1952年生于广东普宁。

《书法导报》访谈 

图片

许鸿基1952年生于广东普宁。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协第六届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协副主席,广州市书协第五、六届主席,广州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广州日报书画院名誉院长,广州画院艺术顾问。

志士韧且坚,守道无异营

——许鸿基访谈

□本报记者黄俊俭

黄俊俭:几十年来,你一直坚持以颜楷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作为取法对象,是什么信念使你成为其忠实的继承者?

许鸿基:对颜楷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崇敬,是我多年来一直取法这两者的原因。我学颜是从20世纪60年代读初中时开始的,随着临帖的增加,以及对《颜氏家训》的学习,对颜真卿其人其书有了更多的了解,因而对颜楷越发敬佩。我学颜的方法是多作比较,即把颜真卿各时期的作品作纵向比较,认识颜楷的初心、完善之路、终极目标;把颜楷与初唐的欧阳询、褚遂良和后来的习颜名家蔡襄、董其昌、钱南园等作品作比较,找到颜楷与众不同之妙。我认为,颜体楷书是书法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对颜楷的艺术和成因展开深入讨论是很有意义的,我也曾发表《田舍汉子亦风流》等文章质疑前人对颜楷的评价。近期,我还在琢磨颜真卿楷书的结体与唐代创造的九宫格和启功先生提出的黄金分割的关系,很有可能颜楷与后者有对不上号之处,正是颜楷的精华之处。总之,我崇拜颜楷,我学颜书是弥学弥新,借用何绍基书写过的一句下联:“守道无异营”,这是我学颜的信念。

20年前,我开始学习《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有人考证该摩崖刻经是颜真卿师承的源头之一,颜真卿当平原郡太守时曾赴经石峪等地考察摩崖刻经。颜楷与《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确有宽博、空灵的相通之处。我也从中受益匪浅。

黄俊俭:你在研习颜体楷书的同时,还孜孜不倦的探索颜书之理。你认为,就颜体楷书来说,颜真卿是个书法家,更是个哲学家,他是以中国古典文化观念的“礼”“和”等观念指引笔画书写和结体安排。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学书者只是将颜体楷书作为一个入门对象,能够数十年坚持的人凤毛麟角,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许鸿基:这种现象的背后有不同的原因。古人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虽然许多人由楷书起步,但长远目标却不在楷书,以后会转学篆隶或行草。有些人由颜楷入,但经过一段时间,觉得别的楷书更合适自己,于是改换门庭。我就是一例,先学柳后学颜。广州市有位习颜者在全国颜体书法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我询问他何时开始学颜,他答复是数年前由欧体转为颜体。以上这些流动,有进有出,是可以理解的。

有的人学颜楷而未能持之以恒,是受外界某些贬颜观念的影响。有人简单的把颜楷特征概括为撑满,说撑满就是美术字,美术字缺少艺术性,因而颜楷缺乏艺术性。“撑”的对立面是“缩”。我认为,颜楷是撑缩有度的。比如“望”字,颜楷上结构舒展,下结构缩紧,这字就很有精神了。当今,确有人把“撑”程式化,我就见到满篇皆撑的作品。我们不能把后学的弱点当成先师的不足。

黄俊俭:近年来,在书法展览中,鲜有唐楷作品入展、获奖。为此,有的人发出“激活唐楷”的呼吁,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许鸿基:我也在一些全国性书展中当过评委,唐楷的作品入展、获奖的确少,而且大字作品更少。从投稿的情况看,颜楷作品也是不多的。有些人是写过颜楷的,但担心难获奖,于是没去投稿。楷书获奖难,可能涉及评选标准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个人有过思考,觉得楷书作品忠于原著(即经典作品)和草书作品忠于原著,评委给予的评价可能有差别。楷书写得端庄平正,很容易被人家认为创新不足,缺乏个性。而草书写得近似所临的帖,则少听到这方面的批评。这不仅是评委的问题,常人也会这样看。我想起韩非子关于画犬马难的典故,因为犬马是大家所熟见的,所以难画。楷书也是大家所常见的,也就难写了。我主张多办一些似“临创展”一样的展事,作者交一张临摹作品和一张创作作品,既能看基本功,也能看创意。

关于激活唐楷,这是个很好的概念。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曾提出“激活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用动态思维方式激活唐楷,有利于唐楷创新发展。以我浅见,激活的内容可以是形质的,即笔画、结体、章法等;也可以是制度的,如考评标准;也可以是形而上的,我认为要理解熊秉明先生鼓与呼的“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以唐楷观照,是最有意义的。

黄俊俭:有的人认为写唐楷很难写出自己的个性,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写唐楷如何才能守正创新,继承传统并经世致用?

许鸿基:关于书家写出个性的问题,综合前贤之述,书法的个性是如其学、如其见、如其识、如其志、如其才,总的来讲是如其人而已。以欧阳询和颜真卿为例,不同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写出对方的风格。就颜真卿而言,初入仕的年华,不可能写出自己中、晚年的书风,反之亦然。现在社会稳定,生活方式雷同,少见天差地别的个性,何况个性不是工作室可以养出来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增长见识,提高素养,无须对自己个性要求太高太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个性会自然流露。关于唐楷的守正创新,我认为“守”是“创”的前提。守住什么呢?要守住好的学风和好的书风。唐楷灿烂辉煌,这与唐代书家的刻苦学习,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颜氏家训》嘱子孙对书法无须学得太精,但颜真卿发强刚毅,精益求精,铸造了楷书的高峰。欧、虞、褚、柳等各自吸收前人智慧,铸就自我特色,共同开创正大气象、中和审美为主流的楷书辉煌。关于唐楷创新,我认为与其他书体相比,其包含更多的民族特色文化元素。

黄俊俭: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图片

许鸿基作品

(访谈发表于2023年2月1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七版)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著有《书法访谈录》《军旅书家访谈录》,曾在南宁、苏州、扬州、厦门,以及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法展。

编辑:聂粤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