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书摘

【精彩选摘】长篇报告文学《南国战“疫”》:离病毒最近的人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宇航 西篱 宋晓琪 发表时间:2020-08-21 17:48
分享到

文/张宇航 西篱 宋晓琪

离病毒最近的人

2020年1月14日,一个被我们反复提及的日子。

这天,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疫情防控应急指挥机制,启动联防联控工作,召开全省防控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并派工作组赴全省督导。一套完整的预警动作之后,全省提前进入战时状态。

康敏的调查结果出来后,广东省疾控中心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立刻升级为全中心应急响应,所有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

医护人员          图/广东省摄影协会提供

经过市、省、和国家疾控机构的复核,最终确诊,深圳福田发病最早的张姓武汉籍老人,是广东首例报告的输入型病例。省疾控中心向省政府提出将确诊病例隔离治疗、将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的建议。

这也是广东最早在全国率先提出对确诊病例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随着疑似病例被确诊、密切接触者陆续发病,证明了该措施的科学性和必要性。COVID-19来势汹汹,传播猛烈,广东的科学家们携手迎战。从病原体研究、基因组测序,到药物试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方面面的科研工作都在加速推进。

广东是国内最早受到武汉疫情扩散影响的省份之一,广东首例病毒感染样本备受关注。1月14日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所长武婕,带领她的团队与时间赛跑,夜以继日解读病毒密码。同时,他们第一时间组织向国家卫生健康委申请在三级生物实验室开展COVID-19实验活动资质,获得资质后立即开展病毒分离和鉴定。

武婕说:“只有分离出病毒株才能为后续的疫苗和药物的筛选提供可能。我们要24小时加班。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她是主任技师,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病毒检测实战经验。她承担过广东省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和制定防控文件等重要任务,迎战过历年来在广东出现的各种病毒。作为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的负责人,她在每一次重大传染病疫情面前都冲在前,以最快速度对传染病疫情病原做出正确诊断,为及时遏制传染病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武婕,郑焕英、邹丽容、梁丽君……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始终奋战在解读病毒密码的前线,病毒在他们面前无处遁形。

静寂的实验室,不灭的灯光,偶尔只有防护服摩擦发出的极其细微的声音……这,似乎才是病毒的世界,肉眼难见的寂静无声的世界。光学电子显微镜下,武婕们专注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她和她的团队,捕捉过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不断变异的流感病毒、陌生的基孔肯雅热(CHIKV)病毒,等等。病毒标本进了实验室,方方面面都等待着他们的消息,等待他们对病毒的检测和“一锤定音”。

梁丽君是广东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的检验员,是她,确诊了广东首例病例样本。

1月14日晚,梁丽君接到病毒样本时,已是晚上9点过了。她什么也顾不上,立刻开始一系列实验,直到次日凌晨1点过才确诊。完成了工作,梁丽君和同事宋颖超一起,等丈夫开车来接。回到家,已经是深夜。

确诊之后,她还要负责病原样本的复核鉴定。从那天起,直到春节以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她从没歇过一天。1月25日大年初一,她忙了一整天,水也顾不上喝一口,到晚上8点过才告一段落。回到家还没顾得上吃点东西,就又接到紧急任务,必须马上复核一个病例病原样本。她当即离开家,赶回中心实验室。这一工作,就一直到凌晨4点多……喝点水吃点零食充饥,伏案稍稍休息片刻,已经是早晨,紧接着又坚持正常上班了。周末自然也是没有了。

梁丽君的孩子才刚两岁,正是特别黏妈妈的时候。由于衣服上有被病原体污染风险,梁丽君回家时怕孩子太开心了扑上来,家人都要先把他骗到爷爷奶奶的房间,自己再悄悄进门,换好衣服、洗过澡,才敢抱抱孩子。以往每到周末,她都会带孩子出去玩。进入2020年以来,她和孩子团聚的时间特别少,深夜下班回家,孩子已经熟睡;早晨孩子有时醒得早,发现妈妈还没出门,就会抱住她说“妈妈不许走”。梁丽君的眼里立刻涌出泪花。

不只是对孩子有愧疚,对丈夫也是。整个春节假期,为了保障她的安全,丈夫每天坚持接送她上下班,她加班,丈夫就等,有时候在单位等她整整一夜。而在家里,他一人干几人的活,把家里的老人孩子照顾得妥妥当当。梁丽君说,正是家人的支持,才让她得以安心、专注工作。

邹丽容是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副主任医师,她同样负责样本的复核工作。邹丽容的丈夫是医生,夫妇两人共同奋战在防疫一线。他们原本是回老家过春节的,接到中心的任务通知,她和丈夫轮着开了12小时的车回到广州,到达时已是凌晨5点,什么也顾不上,直奔工作岗位。样本量最多的时候,实验室一天要做6轮、完成300多份样本检测,从早上8点半干到凌晨。即使后来加大了排班人数,工作组每天依然要奋战到晚上10点以后。

那些日子,夜以继日,实验室的灯几乎没有熄过。

来自全省各地的病例样本都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污染源,为确保安全,必须在特定的实验室,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等待结果,整个检测过程都要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配上护目装备,在P2实验室里进行。由于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每份标本需要连续工作5至6个小时,期间一刻也不能放松。一旦进了实验室,严密厚重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十多个小时,不吃不喝,她们的脸都被N95口罩勒肿了。  

连续工作变成家常便饭,这对大家的身体和意志力都是很大的考验。抗疫战斗中,同事们默契地守望相助,相互温暖。“有的同事看我住得远,晚了没有车回家了,就主动跟我换班,替我完成最后一轮的样本检验工作。”邹丽容说。

吃饭问题,只能靠同事间相互照应。“饭堂为我们这些一线人员准备了饭菜,实验室外的同事会主动提前帮我们把菜热好。这样的饭菜,吃进肚子里觉得特别温暖。”邹丽容的声音中略带疲惫,脸上却绽放着笑容。

样本检测、复核完成,接下来是病毒毒株的分离。

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主任技师郑焕英,是细胞培养与病毒分离组组长。COVID-19是新的高致病性的病原体,在向国家卫生健康委申请P3实验室实验活动资质的过程中,郑焕英带领团队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他们在细胞库里挑选了几种细胞,又紧急向上海采购了一种“人支气管沿带上皮细胞”进行复苏和培养。但是,COVID-19是人类从未认识过的,谁也不清楚它的敏感细胞是什么。工作只能摸索着来开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多找几种细胞来进行实验。为此他们准备了3种不同的传代细胞系,在实验室中分离和培养病毒株。

1月27日是大年初三,这天,郑焕英根据自己在2003年进行SARS病毒分离的经验,看到细胞发生的病变,马上判断出病毒分离成功了!“对病毒的研究不是一株就能够完成的,假如病毒发生变异,后面的每一株都很重要,要尽可能多分离。”郑焕英说。

同时,他的团队还要对已经分离出来的病毒进行扩增,丰富种质资源库,以配合未来的药物筛选或者试剂研发。每天“泡”在实验室与病毒打交道,除了病毒分离,还要分离其他的病例标本,工作充满危险性,郑焕英回到家半夜里咳嗽一声,爱人都提心吊胆。

病毒毒株成功分离,为分析病毒的流行规律和致病机制提供了病原学支撑,为研究开发预防用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并为后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支持。

1月30日大年初六这天,是武婕的生日。实验室里一碗简单的泡面,就是她忙得脚不沾地的新年里的“生日餐”。家人从遥远的北方打来的电话,她也顾不上接。武婕和她的团队,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在原始标本中进行测序,并获得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交给专家比对、评估,顺利完成广东省首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复核鉴定以及确认,又完成病毒毒株的成功分离!

危难时刻显身手。

武婕曾荣获“南粤建工立业女能手”和“南粤巾帼医师”。她所在的微检所,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 “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等称号。   

邓惠鸿是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她面庞清秀、身材娇小,却一直被人们称为铁娘子。

邓惠鸿铁在哪里?

她投身防控艾滋病工作十多年,令广东减少19万艾滋病感染者,减少经济损失550亿元;她投身防控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20多年,令广东连续20多年无该病例;她率领广东疾控人,出色完成抗击MERS等重大传染病的战“疫”……

工作上,她雷厉风行,奋不顾身;家庭里,她上有病弱父母,下有稚子垂髫,丈夫不幸身患癌症……努力工作的同时,她还得照顾老弱的父母、生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儿。

她没有怨天尤人,在困境中奋起,很快理清了思路。当她决定并实践用对付工作难题的韧劲来解决生活难题的时候,她发现,生活同样给了她奇迹,她的丈夫康复了!工作的重任,生活的磨砺,使她锤炼了钢铁一般的意志,活生生将一个小女人变成“铁娘子”。

是的,生活从来就没有压垮她,反而让她越来越从容,越来越敢于担当,她做事有条不紊,脸上常露温婉笑容。

她外柔內刚。还是那句话:“一切为了公众健康。”

编辑:孙磊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东北最佳旅游季”来了!一起来看亮点及玩法攻略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试驾凌派(CRIDER)锐·混动:内有大乾坤

  • 2021款风行T5华南大区上市 售价6.99万元起 2020-08-19
  • 9月上旬上市 东风悦达起亚凯酷(ALL NEW K5)陆续到店 2020-08-18
  • 第三代名爵6 PHEV 部分配置曝光 搭载10速变速箱 2020-08-17
  • 比亚迪2021款唐上市 售价16.58万-31.48万 2020-08-16
  • 荣威R ER6正式上市 售价16.28-20.08万元 2020-08-13
  • 南药飘香广丰送惠 汽车下乡走进罗定龙湾镇 2020-08-13
  • 四平八稳 试驾星途LX 1.6T 2020-08-13
  • 领克02&03冠军版、领克03+冠军定制版亮相 2020-08-11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发布 京东上榜5年排名提升264位

  • 出圈之作?看TCL 5G 8K智屏如何定义5G生活 2020-08-20
  • App上的隐私贩卖:10元就能窥探别人卧室 微型摄像头月销上万 2020-08-20
  • 翼信科技7周年发布愿景:让每个人都能体验科技互联的美好 2020-08-19
  • 聚焦生活数字化,e省宝助力商家转型社交AI智慧新门店 2020-08-19
  • 360智慧商业全国营销伙伴峰会广州站打响,强势助力中小企业再增长 2020-08-19
  • 京东健康家庭医生发布:随时享受7*24小时全天候照护 2020-08-18
  • 行业首创!康宝正式发布四合一功能集成洗碗机 2020-08-18
  • “捡跑中国”20+城市热力开跑 边跑边捡垃圾 这支“绿色”跑团好赞 2020-08-17

全国京剧院团线上抗疫展演月30台好戏“云端”亮相

  • 一本值得党员一读的书 2020-08-14
  • 胡旋舞石刻墓门:记录了一段很炫的舞蹈 2020-08-10
  • 燔炮爇炙十八般厨艺,看古人如何点亮“夜间经济” 2020-08-10
  • 文艺作品聚焦脱贫攻坚: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力量 2020-08-10
  • 第五届海丝艺术节首演 赵聪领衔演绎“最美时光” 2020-08-10
  • 四季中国·立秋 2020-08-07
  • 浙江杭州:“向史而新——浙江百年水彩画作品展”开展 2020-08-07
  • 内蒙古文化夜生活复苏:让民众重拾“幸福感” 2020-08-07

秀色可餐,细品芳华,鲜花水果,风雅入馔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金羊图库
  • 山西运城:中条山现壮美云海
  • 黑龙江垦区:“龙口夺粮”抢收忙
  • 海口:台风“海高斯”过后 渔船出海捕鱼
  • 北京市民书店消暑充电
  • 江西南昌:早稻收购 颗粒归仓
  • 湖南嘉禾:梯田稻谷黄 山村田园美
  • 贵州从江:璀璨星空如梦如幻
  • 四川乐山特大洪水来袭 民众紧急转移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东莞失业补助金年内可申领 不和失业保险金同时领取
2020-08-21 07:02:53
广佛南环城际三站名有调整 年底开通将直达广州南
2020-08-21 07:02:53
解救杀猪盘?骗你没商量! “警察”竟然也是骗子
2020-08-21 07:02:53
有人为了180多元日薪 竟然甘心成为电信诈骗帮凶
2020-08-21 07:02:53
广东养老服务从业者参加培训最高可获1400元补贴
2020-08-21 06:44:52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精彩选摘】长篇报告文学《南国战“疫”》:离病毒最近的人
金羊网  作者:张宇航 西篱 宋晓琪  2020-08-21
武婕,郑焕英、邹丽容、梁丽君……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始终奋战在解读病毒密码的前线,病毒在他们面前无处遁形

文/张宇航 西篱 宋晓琪

离病毒最近的人

2020年1月14日,一个被我们反复提及的日子。

这天,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疫情防控应急指挥机制,启动联防联控工作,召开全省防控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并派工作组赴全省督导。一套完整的预警动作之后,全省提前进入战时状态。

康敏的调查结果出来后,广东省疾控中心的内部应急响应机制立刻升级为全中心应急响应,所有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

医护人员          图/广东省摄影协会提供

经过市、省、和国家疾控机构的复核,最终确诊,深圳福田发病最早的张姓武汉籍老人,是广东首例报告的输入型病例。省疾控中心向省政府提出将确诊病例隔离治疗、将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的建议。

这也是广东最早在全国率先提出对确诊病例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随着疑似病例被确诊、密切接触者陆续发病,证明了该措施的科学性和必要性。COVID-19来势汹汹,传播猛烈,广东的科学家们携手迎战。从病原体研究、基因组测序,到药物试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方面面的科研工作都在加速推进。

广东是国内最早受到武汉疫情扩散影响的省份之一,广东首例病毒感染样本备受关注。1月14日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所长武婕,带领她的团队与时间赛跑,夜以继日解读病毒密码。同时,他们第一时间组织向国家卫生健康委申请在三级生物实验室开展COVID-19实验活动资质,获得资质后立即开展病毒分离和鉴定。

武婕说:“只有分离出病毒株才能为后续的疫苗和药物的筛选提供可能。我们要24小时加班。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她是主任技师,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病毒检测实战经验。她承担过广东省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和制定防控文件等重要任务,迎战过历年来在广东出现的各种病毒。作为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的负责人,她在每一次重大传染病疫情面前都冲在前,以最快速度对传染病疫情病原做出正确诊断,为及时遏制传染病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武婕,郑焕英、邹丽容、梁丽君……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始终奋战在解读病毒密码的前线,病毒在他们面前无处遁形。

静寂的实验室,不灭的灯光,偶尔只有防护服摩擦发出的极其细微的声音……这,似乎才是病毒的世界,肉眼难见的寂静无声的世界。光学电子显微镜下,武婕们专注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她和她的团队,捕捉过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不断变异的流感病毒、陌生的基孔肯雅热(CHIKV)病毒,等等。病毒标本进了实验室,方方面面都等待着他们的消息,等待他们对病毒的检测和“一锤定音”。

梁丽君是广东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的检验员,是她,确诊了广东首例病例样本。

1月14日晚,梁丽君接到病毒样本时,已是晚上9点过了。她什么也顾不上,立刻开始一系列实验,直到次日凌晨1点过才确诊。完成了工作,梁丽君和同事宋颖超一起,等丈夫开车来接。回到家,已经是深夜。

确诊之后,她还要负责病原样本的复核鉴定。从那天起,直到春节以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她从没歇过一天。1月25日大年初一,她忙了一整天,水也顾不上喝一口,到晚上8点过才告一段落。回到家还没顾得上吃点东西,就又接到紧急任务,必须马上复核一个病例病原样本。她当即离开家,赶回中心实验室。这一工作,就一直到凌晨4点多……喝点水吃点零食充饥,伏案稍稍休息片刻,已经是早晨,紧接着又坚持正常上班了。周末自然也是没有了。

梁丽君的孩子才刚两岁,正是特别黏妈妈的时候。由于衣服上有被病原体污染风险,梁丽君回家时怕孩子太开心了扑上来,家人都要先把他骗到爷爷奶奶的房间,自己再悄悄进门,换好衣服、洗过澡,才敢抱抱孩子。以往每到周末,她都会带孩子出去玩。进入2020年以来,她和孩子团聚的时间特别少,深夜下班回家,孩子已经熟睡;早晨孩子有时醒得早,发现妈妈还没出门,就会抱住她说“妈妈不许走”。梁丽君的眼里立刻涌出泪花。

不只是对孩子有愧疚,对丈夫也是。整个春节假期,为了保障她的安全,丈夫每天坚持接送她上下班,她加班,丈夫就等,有时候在单位等她整整一夜。而在家里,他一人干几人的活,把家里的老人孩子照顾得妥妥当当。梁丽君说,正是家人的支持,才让她得以安心、专注工作。

邹丽容是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副主任医师,她同样负责样本的复核工作。邹丽容的丈夫是医生,夫妇两人共同奋战在防疫一线。他们原本是回老家过春节的,接到中心的任务通知,她和丈夫轮着开了12小时的车回到广州,到达时已是凌晨5点,什么也顾不上,直奔工作岗位。样本量最多的时候,实验室一天要做6轮、完成300多份样本检测,从早上8点半干到凌晨。即使后来加大了排班人数,工作组每天依然要奋战到晚上10点以后。

那些日子,夜以继日,实验室的灯几乎没有熄过。

来自全省各地的病例样本都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污染源,为确保安全,必须在特定的实验室,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等待结果,整个检测过程都要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配上护目装备,在P2实验室里进行。由于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每份标本需要连续工作5至6个小时,期间一刻也不能放松。一旦进了实验室,严密厚重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十多个小时,不吃不喝,她们的脸都被N95口罩勒肿了。  

连续工作变成家常便饭,这对大家的身体和意志力都是很大的考验。抗疫战斗中,同事们默契地守望相助,相互温暖。“有的同事看我住得远,晚了没有车回家了,就主动跟我换班,替我完成最后一轮的样本检验工作。”邹丽容说。

吃饭问题,只能靠同事间相互照应。“饭堂为我们这些一线人员准备了饭菜,实验室外的同事会主动提前帮我们把菜热好。这样的饭菜,吃进肚子里觉得特别温暖。”邹丽容的声音中略带疲惫,脸上却绽放着笑容。

样本检测、复核完成,接下来是病毒毒株的分离。

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主任技师郑焕英,是细胞培养与病毒分离组组长。COVID-19是新的高致病性的病原体,在向国家卫生健康委申请P3实验室实验活动资质的过程中,郑焕英带领团队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他们在细胞库里挑选了几种细胞,又紧急向上海采购了一种“人支气管沿带上皮细胞”进行复苏和培养。但是,COVID-19是人类从未认识过的,谁也不清楚它的敏感细胞是什么。工作只能摸索着来开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多找几种细胞来进行实验。为此他们准备了3种不同的传代细胞系,在实验室中分离和培养病毒株。

1月27日是大年初三,这天,郑焕英根据自己在2003年进行SARS病毒分离的经验,看到细胞发生的病变,马上判断出病毒分离成功了!“对病毒的研究不是一株就能够完成的,假如病毒发生变异,后面的每一株都很重要,要尽可能多分离。”郑焕英说。

同时,他的团队还要对已经分离出来的病毒进行扩增,丰富种质资源库,以配合未来的药物筛选或者试剂研发。每天“泡”在实验室与病毒打交道,除了病毒分离,还要分离其他的病例标本,工作充满危险性,郑焕英回到家半夜里咳嗽一声,爱人都提心吊胆。

病毒毒株成功分离,为分析病毒的流行规律和致病机制提供了病原学支撑,为研究开发预防用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并为后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支持。

1月30日大年初六这天,是武婕的生日。实验室里一碗简单的泡面,就是她忙得脚不沾地的新年里的“生日餐”。家人从遥远的北方打来的电话,她也顾不上接。武婕和她的团队,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在原始标本中进行测序,并获得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交给专家比对、评估,顺利完成广东省首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复核鉴定以及确认,又完成病毒毒株的成功分离!

危难时刻显身手。

武婕曾荣获“南粤建工立业女能手”和“南粤巾帼医师”。她所在的微检所,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 “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等称号。   

邓惠鸿是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她面庞清秀、身材娇小,却一直被人们称为铁娘子。

邓惠鸿铁在哪里?

她投身防控艾滋病工作十多年,令广东减少19万艾滋病感染者,减少经济损失550亿元;她投身防控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20多年,令广东连续20多年无该病例;她率领广东疾控人,出色完成抗击MERS等重大传染病的战“疫”……

工作上,她雷厉风行,奋不顾身;家庭里,她上有病弱父母,下有稚子垂髫,丈夫不幸身患癌症……努力工作的同时,她还得照顾老弱的父母、生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儿。

她没有怨天尤人,在困境中奋起,很快理清了思路。当她决定并实践用对付工作难题的韧劲来解决生活难题的时候,她发现,生活同样给了她奇迹,她的丈夫康复了!工作的重任,生活的磨砺,使她锤炼了钢铁一般的意志,活生生将一个小女人变成“铁娘子”。

是的,生活从来就没有压垮她,反而让她越来越从容,越来越敢于担当,她做事有条不紊,脸上常露温婉笑容。

她外柔內刚。还是那句话:“一切为了公众健康。”

编辑:孙磊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时政新闻眼丨 一场不同寻常的汇报会,习近平强调了什么?
16:31
与总书记一起追忆“百万雄师过大江”
16:31
时政V观丨致敬抗洪英雄 祖国不会忘记
22:27
换了智能电表致电费大涨? 检测单位:送检电表均合格
08:33
榜首大战 10人广州恒大“幸运”赢球力克江苏苏宁
08:33
两岸风华道不尽 一江春水碧岭南——广东大湾区碧道建设见闻
08:33
营商环境改革是“一号工程” 深圳今年持续推出利企举措
08:33
加大住房用地储备 深圳15年内拟新建各类住房逾170万套
08:32
有人为了180多元日薪 竟然甘心成为电信诈骗帮凶
08:32
LPR连续4个月“按兵不动” 对房贷利率换锚影响几何?
08:31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