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肇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协书画院特邀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画院签约画家,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外聘教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惠州学院兼职教授,肇庆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肇庆市中国画学会会长,广东省珠江书画院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
风雨无惧共奋进南山高仰现曙光 莫肇生 160cmx68cm2020
风雨山外山 莫肇生 98cmx40cm2013
中国画的认同
文/莫肇生
什么才是中国画?什么才是好的中国画?看了大家的作业,发现很多人都没有进入这个状态,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下中国画评判的问题。
从古到今,对中国画的评判,一直到清代,都是根据传统文化,传统的意识,对自然的认知等作为标准,都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没有太大变化。从辛亥革命开始,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高剑父,我们中国从帝制到民国,政治的变化自然而然影响到艺术,为什么中国画是首当其冲被拿来议评,而不是京剧等等。因为绘画是世界性,这时期不少人到外国去学习过,接触到西方的绘画,很写实,很科学。如果中国要变革,首先想到的就是从绘画开始。那时认为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清末四王在中国画上面走到一种程式化的极端,整个绘画的程序,样式,也形成了标准,变成了一种套路,没有求变,求新,没有了个性化。但是事实不能只从这个方面看,除了四王,还有四僧,金陵八家,扬州八怪,他们也是很有个性化,很丰富的。像八大,他把中国画意象这一方面发展到一个高峰,把个人的情绪在笔墨里面体现到淋漓尽致。我们要怎么去评判艺术品,评判中国画,我这里只有一句话:个性化。没有个性化,什么艺术都是假的。就像梅兰芳用他特有那种声腔,他的个性的张扬和强烈,形成他独特的艺术感。又像梵高,他的用笔,色彩,情绪,现场感觉变化,通过这些变化用自己的思维强调在艺术品里面。我们到他创作《星空》的地方看,是看不出作品的样子,只有梵高的眼睛能看到那样的星空,这就是个性化。
艺术缺乏个性以后,就变成平庸匠气。所以我们学习艺术,不要全走到一起,要分开,要根据个人的喜好去学习和发展,不管好坏,形成自己的面貌才是艺术。我曾经在内蒙设计过一个大厅里面的一组吊灯,结算时按照工艺品计价,艺术品和工艺品相差的价格是10比2的比例,当时就争论这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的问题,工艺品是重复的,不断重复一个样式,普遍性的,商品性的,那是工艺品。艺术品是由艺术家完成的作品,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如果学习艺术,就要有独创性。比如你拼命的临摹石涛的,别人一翻就是石涛,再一翻又是石涛,那就是工艺品了,跟我们画匠没区别。所以我们判断一幅画的时候,不是判断他画的像什么,特别是中国画,关键是有没有把自己个性彰显出来,这是最主要的。我们那天看画展范阳老师的作品,范阳为什么是范阳,他用笔的特点是什么,他从哪个人的身上学了什么,又怎么用到自己身上,而不是照搬。所以我们要明确的这一点,艺术品跟工艺品,创造跟临摹、翻造、翻摹是两回事。
苍山祥云 莫肇生 310cmx280cm2011
云紫风清 莫肇生 220cmx180cm 2019
我经常讲到“气”。加一个字,真气,跟假的对立。我们常说画画不要造作,就是不要离开真,是出自内心的,是艺术家的修养,对艺术的判断,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艺术的态度等,形成的内在的东西。
真气就是艺术家内在的精神,这决定了艺术品的好与坏,决定他的层面像古人说的是神品还是逸品,到哪种品味。判断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时,就看他的内在的真气,如在作品里面显露出来,你会感觉很亲切,很有感觉,跟你有交流,而不是格格不合的,矫揉造作的。
画如其人,人品跟画品是一样的。他能对你有所触动,这种触动可以是使人向上的,或者使人平静的,而中国画真正的是能使人平静。我们回头看古代的绘画,山水、花鸟,给人很平静很安逸的感觉。在文革时期的宣传画是喊口号的,是鼓励你去干一些事情,这又是另外一种。现在一些人物画就像宣传画,口号式的,又使中国画走向另一种形式。跟我们中国画本性的东西相去甚远。不是我们说非要追求委婉,隐约,平静淡泊的状态,而是要出自作者的真情。
黄宾虹最大的贡献就在把这个气,跟太极结合起来,粗的跟细的呼应,实的跟虚的交搭,中国画就在太极这种运动的方法里完成的。所谓气韵生动,就像太极这种生生不息的,阴阳的变化,不停的转换,虚实相生的状态,所以气决定了中国画的思维方法。所以我们判断一张中国画好与坏,要看他的气通不通,气是排在第一的,很重要。
和风净气 莫肇生180cmx180cm2011
除上面所述的基本状态外,还可从下面几方面去分析。
笔墨
毛笔这种工具决定了中国画的命运,它的形态,特性造成它的效果。笔的变化,从笔尖到笔肚,每一个地方都可能用到。墨是从笔出来的,我们要先理解这个笔。绘画跟书法是有区别,虽然我们常说以书入画,但书不能替画,用笔是有区别的,中国画的用笔比书法更加变化多。大家常争论没有书法基础不能画好中国画,虽然这是有依据,但书不等同于画,绘画的用笔要比书法更加丰富。我跟黎雄才先生的时候,看他常用山马笔来画,笔毛比较硬挺,画松树的时候,笔已经岔开了,用到没有什么水份时,他就用岔开的那几根毛来画树梢最精彩的地方,把笔用到极致。
中国人常说以柔制刚,柔中带刚,毛笔做到了。张彦远说骨法用笔,生死刚正谓之骨。骨跟生死联系,有骨才有生命。刚不是钢笔,不是钢铁,中国人理解事物不是单纯从物理的角度,而是用精神去赋予它,刚气,正气,做人一样。林丰俗老师跟我说过,例如这是你在艺术上选择的一条路,你可以往左一点,往右一点,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这条路上,不在这条路上的,就不能用这条路的标准去评判他。好像吴冠中,如果用中国画的标准去说,精神上他做到了,笔墨上没有做到,但我们可以说他是彩墨画,或者就是一个艺术品,在那个路上,他做得很好,非常到位。但我们不该用中国画的标准去评判他。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世界,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多元在艺术上也是一样,不管什么材料什么介体,都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我们要允许不同的艺术形式共存,他在这条路做得好,他在那条路做得好,都可以是第一,当代水墨不能用中国画的标准去评判,两样东西没什么可吵架的,不同的路子,有各自不同的评判标准。所以谈中国画就不能离开笔墨。在中国画里面,笔墨已经不是一种工具,材料,技法,它是一种精神的状态,所以决定了中国画的判断要有笔墨精神在里面。
清远2018 莫肇生138cmx68cm
秋暧2018 莫肇生138cmx68cm
文化性
在中国画里面不单是绘画的概念,其包括很多文化层面的信息。包括画家的群体,从古代来说,出名的都是文人墨客,有学识的诗人,文学家,为官的等等,都有很厚的文化底蕴。现在不是了,谁都可以画画,以前是真正只有文人才去画画。文人画文人画,以前都是有文化的人画的,各方面知识都很厚,不厚的已经被历史淘汰了。所以中国画有文化性这个概念的体现。其呈现的已不单是形象,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信息。
万壑泉声松外去 莫肇生 48cmx46cm
诗性
一开始影响到中国山水画的是山水诗,跟我们平常去到一个地方很直白地说:“啊好美啊!”不同。是通过语言、词汇、各种手法等委婉地表现,体现出意境。你要找到那首诗出处的地方,尽管它保留了原来的样子,但你可能根本看不出诗意,因为那是诗人他自己心中的境,有他自己的感情在里面。可能地方没变,只是人变了。所以诗对中国画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情画意。
说到山水画,我常说我们要经常走到山里面,跟大自然去交流,那是神交。想一下,在人类出现之前很久,那座山就已经待在那里,大自然通过很长的时间,从一个混沌的状态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样子,人类才多少年?我们凭什么斗天斗地?有什么理由去改造自然,我们没有那个权力。我们只能用一种敬畏的心情,在他面前顶礼膜拜,求得一点精神上的东西。我们画山水的人,对它不敬重不敬仰,画不好山水。大自然的生化、生息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如果人干预了,就把自然给毁了。每年登珠穆朗玛峰都死不少人,如果你老是想着征服自然,最后就是自然还在那里,而你没了。山在中国人心中,不单是一个山,是神圣的,当我们还未了解自然的时候,就会将它当成神,皇帝会去朝拜,藏民会去绕山朝圣。古人对山水的崇拜和敬畏,才有了山水诗和山水画。
生息与共·雨林 莫肇生200cmx165cm
苍润
黄宾虹的浑厚华滋,从笔墨到内在精神,已经不是山和树的概念,都混在一起,地球最初的混沌状态,正好体现阴阳变化。苍润并济,苍润是笔墨的最高境界。在笔墨方面,能把苍和润两个对立概念统一到一起,黄宾虹做到了最高。苍往往体现人的骨气和品格,润是体现感情和情趣。我们看李可染,黑的地方又非常透,像用光从后面打出来,其做到了苍润。
化
这是我从倪瓒的画里看出来的。如果说苍润是笔墨最高境界,化就是神界,当一幅作品走到化境的时候,已经跟我们人类,跟我们肉体,个体,视觉都没关系了,是在天上飘的。跟我们的精神,灵魂有关系。我看倪瓒画的石头,找不到一笔从哪来从哪去,找不出他的用笔是怎么用的,折带皴只是后人起的名字,但是你折不出那种味道。从古到今很多人临摹倪瓒,但都没人做得到,我看到最好的就是沈周临摹的一幅,在苏州美术馆看到的。但还是达不到这个境界。很多古人评论艺术品的逸品、神品,我觉得还没说到这个份上,我觉得化境是最高的,可能一辈子做不到,或者几十代人做不到。看作品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偶发的东西,不是用笔能做到的,可能是神助,倪瓒就做到了,进入他的作品以后马上就有化的感觉。什么是化呢,刚才说了就是看不出来龙去脉及用笔的方向。龙瑞老师跟我说,倪瓒能用淡墨做到这个份上,轻中见重,淡中见厚,见重量。后来我看倪瓒的画,他是用这种状态做到这个份上的,那就是化的状态。可能有些人某些时段或偶发可能做到,但倪瓒能长期保持,很难。看看他的经历,洁癖到让书童去洗干净那梧桐树,他已经到了另外一种境界了,只有他这种人才能做到这个份上。所以判断一幅作品时,我们虽然不是他那样的人,但要知道好坏,能分。
苍润,化境就是两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如果没有做到,只能说是画家,不能称为大师,不像我们现在,到处都说是大师,留个胡子和长头发就是大师,不是那么回事。
河曲绕梦 莫肇生 200cmx165cm
新和美
现在常说我们中国画没创新。所谓新是什么,艺术在历史长河里面,不断变化,流传下来,他永远都是新,除非他不流传,灭亡,他就死了。不是你拿着油画颜料覆盖在宣纸上就是创新。该不该创新,如何创新,我觉得在这是没有必要讨论的问题,新不新不是我们说了算,是后人说了算,留给后人去评判,跟我们没关系。艺术是讲个性,讲品味,不是讲新旧,你有个性有品位了才能谈新,没有的话谈新有什么意义。新只是一个时间段而已,很快就会旧的。所以我不说什么创新,只有个性的彰显,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新只是一个时间概念,美才是永恒的,美就是完整,从结构,笔墨等达到很完美才能流传下来,流传下来的才是经典的,永恒的。所以我们判断艺术品不是看新不新,是看有没有美感,能否流传下来。
云开巫峡千峰出 莫肇生48cmx46cm
养静
学习和欣赏中国画,对一个人有修心养性的功能。孔夫子说的教化,与艺术品的教化不同,它是通过隐喻的,诗意的表达,去感动人的灵魂,去调整人善良的心态,使人从中得到修心养性,这就是中国画的功能性。
个性和品味
过几天去看画展的时候,大家注意几个人:范阳,林容生,方向,他们都找到自己方向。像林容生的重彩,是用生宣去画的,不一定要用熟宣,非常的安逸宁静,我跟他打过交道,他的人也是如此,说话声音也不大,很安静的一个人。而范阳就是就很活泼很热情的,看他的用笔也是有灵动跳跃的感觉,也是找到自己的去向。方向是用他那种用笔的结构,配搭,来表现,也是一个安静的人。有个性没品味也没有用,品味跟你个人做人做事的风格有关。
巍巍恒宗 莫肇生 38cmx35cm 1999
秋雨 莫肇生 48cmx45cm 2005
境界和趣味
一个画面有什么境界,不是一个平淡的对象的表述,而是精神层面的体现。趣味包括笔墨的趣味,画面的趣味,像林丰俗老师田园的趣味,生活的趣味。
功利问题
功利就是咱们中国画是干嘛的,我觉得应该是一种人文关怀,对这个世界生灵的一种关怀。艺术品的价值在于净化人的心灵,净化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通过对艺术品达到认同共识,找到一种高尚的愉悦的状态。山水画不会喊口号,讲大道理,简单说就是能使人向善。中国山水画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慢,很静,很淡雅,判断中国画时经常会出现这些字眼。作为一个艺术家要把自己的人格、精神调养好,你是怎样的品格,画自然会有什么样的状态。对文化的修养和认同,包括之前说的,大家怎么去理解,都会决定你的作品最后能不能做到某种境界。人的境界有多高,画就有多高,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陆俨少说:六分读书,三分写字,一分画画。很明显,说的就是中国画靠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精神层面占的比例是很重的。我们学中国画,要么师古人,要么师造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几点是跑不掉的。我们思考一下,该不该这么走,该怎么走下去。
(2018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教学侧记)
莫肇生写生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