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

“岭南风骨”的发生学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4-15 18:14
分享到

文/谭运长

有一位前辈学者不太正式地说过:当下研究岭南文化,具有较浓的兴趣、较高的热情、较为突出的成就的,往往不是土生土长的岭南人,而多半是那些从全国各地到岭南工作和生活的,就是现在所谓的“新移民”,古代称为“流寓”的文化人。

陈桥生先生《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写就与出版,彷佛又一次印证了这位前辈的判断。这么说不仅是因为陈桥生的确就是一位“新移民”,他是出生于江西,毕业于北大,目前就职于羊城一家著名媒体的文化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书里浓墨重彩着力表现的,就是一批一批的贬徙、流寓者,如何如接力一般地,完成对岭南文明的最初的构建。

“新移民”写“流寓”者,这究竟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一种与岭南文明的发生学天然地暗合,体现了某种本质规律和必然性的事实呢?

需要明确的是:岭南文化虽然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概念,但岭南乃是中国的岭南,并不存在一种独立于中华传统文化版图之外的岭南文化。这,大概就是原籍为岭南之外的学者研究岭南文化的某种比较优势所在。研究地域文化如何能够超越某种地方史志观念,让地域文化的概念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学术价值,这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前辈学人对此有着非常清楚的意识,例如屈大均就一向强调:“入乎广东之内,而必有见乎广东之外”,“入乎广东之内”,必须对该地域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风物、历史等等有切身的感受,至少要有某种“理解的同情”,如此学术才不至于“隔”,才能接地气,有生命的活力。“必有见乎广东之外”,研究地域文化的人,并不是为地方修史志,而是在做一种“为己”的学问,建立自身的观念和价值,尽管地方史志常常也是他进行研究的重要材料。所以他必须建立一套超越于地域所限的,一方面是全国性和世界性,另一方面属于他个人的发明和发现的见解。

陈桥生先生这本《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就从发生学的意义上,告诉我们:岭南就是中国的岭南,岭南文化其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岭南文明最初的构建,是从先秦到两汉魏晋南北朝,一批接一批贬徙的官员、流寓的文人从中原、江南等当时的文化中心流播到岭南来,与岭南的山水风貌与民俗民情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成就的。如此到了唐代,岭南文化的“大宗师”张九龄横空出世,大庾岭古驿道开通,岭南岭北一以贯之,岭南文化就此登堂入室,正式进入中华文明版图。这,大约也正是本书的书名将唐代作为一个历史分界点的理路所在。

岭南的文明风化史,一般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合力发生。一是本地王朝政治,具体地说就是秦汉之际赵氏南越和五代时期刘氏南汉这两个割据小王朝,其中南越是在唐前的,南汉是在唐后的。二是流亡皇朝政治,就是南宋、南明最后在岭南覆亡的小朝廷,这两个都是唐后的。三是流徙、贬官文化。

与前两种力量相比,这第三种力量的作用是更具本质性的,一是规模宏大,参与的人员众多,除了那些史书上有记载的,可能还有更多没有留下姓名的人;二是持续的时间久远,从唐前到唐后,延续千年,从未间断。三是分布广泛,贬徙的文人、官员广泛深入到岭南大地的各个角落,有利于将文化的因子渗透到岭南肌体更加具体、细微的各个毛孔和血管里。事实上,仅就本书研究的唐前时期来看,因此形成的“文化地标”,就有合浦、广信、交州、广州、始兴等等,分属岭南大地不同的方位。

本文刊于《南方都市报》2019年9月8日

对于贬官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是韩愈的“赢得江山皆姓韩”,以及苏轼的“不辞常作岭南人”,这两个都是唐后的。陈桥生的《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由于着力于考证、耙疏出唐之前(主要是南朝时期)贬官文化对于岭南文明的奠基性作用,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有了发人所未发的开创性意义。其中有一些鼎鼎大名的人物,如谢灵运、范云、江总等,仿佛接力一般,一棒接一棒地为张九龄的出世做准备,令人感慨与惊喜。

作者的考证,所征引的资料,一是采自史书,包括正史和笔记;二是源于研究对象本人的诗文;还有读来更加饶有趣味的,就是引用如地名之类的民间掌故加以佐证,例如广州的一些地名,“秉正街”源自陆贾,“河南”来自杨孚,“客村”、“康乐园”与谢灵运有关,等等。这就更加令人信服地地表明:这些流徙者对于岭南文明的影响,的确是深入到每一个毛细血管里了。

当然,本书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在于建立了一种“为己”的学术见解,为我们深入理解岭南文明的特质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理路。而作者的思想观念,又是用一种饱含感情的文学笔调来表述的,这就使得全书思想充沛,而又情感激荡。

例如,人们目下在讨论岭南文化的特质时,经常提到一个说法,就是“岭南风骨”。究竟什么是“岭南风骨”,“岭南风骨”是如何发生的呢?

风骨这个词,大概是与风格接近,说的是某种本质的特征,说一个人的人格可以用到风骨,说一个时代的风气、风尚可以用风骨,如“建安风骨”之类。当然,也可以用风骨这个词来说明一个地域的文化,如“岭南风骨”。风骨的内涵,大约是某种刚健、硬朗的个性,包括一丝儿清高自守,一丝儿慷慨悲情在内。

岭南文化的确是可以用风骨这个词来描述的。陈桥生的《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并没有在各个篇章的题名中标示“岭南风骨”这个概念,然而全书实质上却可以说就是“岭南风骨”的发生学。

这里的学术理路是这样的:岭南文明最初的构建,是由一些贬徙的官员、流寓的文人深入影响下的进程,这些官员和文人的人格特征,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岭南文明的肌体之中了。他们这些人,门阀、地位和名望都很高,文化水准更是一等一的,可算是社会的精英分子。他们的个性,当然也从来都是清高的、骄傲的。他们被贬徙、流放,除了各种现实的、历史的等必然性的原因之外,多半也是因为他们过于地骄傲,过于地刚健硬朗甚至桀骜不驯了。同时,由于他们都是有着被贬徙的不幸的命运,有的甚至还免不了要慷慨赴死,他们的个性总有或多或少的悲情在内。这,大概也正是陈桥生在写作此书的时候,行文的笔调常常不自觉地激荡着情感的原因。

“岭南风骨”这个词,可以用一个故事和一句话来进行注解。

据《新会县志·黎贞传》:

黎贞字彦晦,号秫坡,都会里人。生元季。从父学正学于外,既闻孙西蓭贲,即往从之,锐然鞭策于古之人,当路以学行。举署新会训导,辞不就。筑钓鱼台,所居溪上,日徜徉其间,澹如也。适救乡之斗,忤不直者,中飞语,戍辽阳,临行告祖曰:“贞习圣贤之行,读圣贤之书,徒切救人,反辱己躯,虽在缧绁,非贞之罪。”居辽一年,夙夺艰危困厄,而学愈博,识趣愈高,气愈充,议论愈正,阃帅礼之如宾。西蓭贲以事死于辽,抱尸哭,解衣裹之,殡殓如礼,复典衣营葬于安山,为文以祭,闻者莫不堕泪。洪武丁丑赦归,抵家方夜,明月满空,呼舟中余酒,登钓台,赋诗久之,乃叩户入。己卯由荐辟至京,见馆阁诸公,一以礼相抗接,议论侃侃不少屈。诸公相顾谓曰:“斯人可乐就职居人下乎?”例赴部考,托疾不往,促之者曰:“若以老成明经荐,得非耻与后进较末技耶?”不答,竟浩然束装归,赋《出郭》一章诒馆阁诸公。……

黎贞所在的新会都会里,民风剽悍,乡人之间械斗之事在所不免,黎贞为救械斗得罪,因远戍辽阳。恰巧在戍边之地遇到他的老师孙贲孙西蓭之死,将自己行李中的衣服卖掉为之营葬。后由大赦回家,未进家门先登钓台,取舟中剩余的酒,饮酒赋诗,然后才叩门入户。也曾应荐入京,与京城官僚议论侃侃,不肯屈从。他本来是以“老成明经”应荐入京的,而朝廷却要他参加例行的考试才给予授职,黎贞不愿委曲,推托生病不去参加吏部的例行考试,打点行装就出城回家。

黎贞的老师孙贲孙西蓭,时为南海平步堡人,是比黎贞更早的一位乡邑先贤,晚清有“岭南三子”之称的顺德人胡亦常有一首五律《读孙典籍传》:

乱定知真主,书成解阻兵。

功疑拜陆贾,狂乃死祢衡。

文字宁奇祸,君王尚圣明。

如何鼂鼓后,始得见平生。

孙贲主要生活在元末明初,是岭海地区较早的一位有成就的文人学者。他致心于理学正道,好吟诗,于广州南园抗风轩结社作诗,为“南园五子”之首。孙贲在元末时曾任元江西道按察使何真的幕僚,当时的江西道包括广东诸地,治所设在广州。洪武初,朱元璋派大将廖永忠兵取广州,孙贲力劝何真降明,并亲自起草降表,远近生灵得免涂炭,所以胡亦常说他的功劳可以与说服南越王赵佗臣汉的陆贾相提并论。

孙贲以此功受到朝廷垂青,明太祖朱元璋尤其喜欢读他写的诗歌,特授职翰林典籍,“孙典籍”遂成为孙贲的名号。然而,孙贲却屡屡因文字获罪,先是由于与宋濂的文字交往,受牵连而被罢官;后更因与大将蓝玉有文字、书画往来,受到蓝玉一案的株连,终被朱元璋所杀。临刑之前,孙贲赋诗一首,曰:

鼂鼓三声急,西山落日斜。

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

这个故事中的黎贞,在辽阳典衣营葬孙贲,这是渊源有自的。如陈桥生在《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中提到一位南朝宋齐之际被贬岭南封溪的张融:

觊之与融有恩好,觊之卒,融身负坟土。在南与交趾太守卞展有旧,展于岭南为人所杀,融挺身奔赴。

而黎贞的老师孙贲所作的绝命诗,也是渊源有自。《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提到好几位曾被贬岭南的人物,都曾赋慷慨悲情的临刑诗、绝命诗。

“岭南风骨”这个词还让人想起一句话来:“得就得,唔得返顺德。”

《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有言:那些贬徙的官员、流寓的文人,大多经历了政治的起落沉浮,见惯了官场上的风云变幻,因而变得很是“澹如也”。书中说:“这对于岭南当地社会风气的塑造,亦具有垂范作用。更多地经营好自我,不过分热衷功名,也是岭南文化在时间的生长中形成的文化特质之一。”

就是这样,陈桥生《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一书的主要意旨,与我们在现实中对于“岭南风骨”的感受,时常有会心之处。

编辑: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视界 | 摄影师眼中古都西安的梦幻春天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 打卡 | 等你来遛娃,广州周边春游地① 2020-03-11
  • 【春光好·古镇篇(下)】春已不远,静待花开 2020-03-10
  • 快报|@游客 清远长隆预计2021年建成! 2020-03-09
  • 【景区】全国多家景区有序开放 门票优惠政策陆续出台 2020-03-07
  • 重磅 |相约“未来游”,旅游期货来救市 2020-03-07

试驾广汽丰田威兰达:实用主义者

  • 售价7.98万-11.98万元 吉利缤越PRO正式上市 2020-04-15
  • 车内异响很烦人?可能是这些地方的问题 2020-04-15
  • 冷暖交替的季节 汽车这些养护不可缺 2020-04-15
  • 一汽-大众首款Coupe SUV下线 命名探岳X 年中上市 2020-04-15
  • ​百公里油耗1.3L同级领先 第二代传祺GS4 PHEV陆续到店 2020-04-13
  • ​综合续航里程706km 小鹏P7将于4月27日正式上市 2020-04-13
  • 配备全地形智能四驱、带差速锁 上汽MAXUS D90 Pro上市 2020-04-11
  • 广汽蔚来HYCAN 007上市 补贴后26.26万元起售 2020-04-11

华为2019年财报:销售收入8588亿元,净利润627亿元

  • 拼多多发布美妆报告,消费者自学美容院八成技能 2020-04-15
  • 全系配备潜望式摄像头,荣耀30系列售价2999元起 2020-04-15
  • 开售1小时全网销量破10000台,TCL·XESS旋转智屏京东正式开售 2020-04-14
  • 华为P40系列首销掀起抢购潮,华为全球旗舰店超多酷炫体验受追捧 2020-04-14
  • 拼多多百亿补贴开售全国首批SK-II限量版神仙水,补贴价仅999元 2020-04-11
  • 转写准,手写快,咪咕讯飞智能笔记本还是墨水屏产品吗? 2020-04-09
  • 百度发布Apollo智能交通白皮书 “ACE交通引擎”为新基建加速 2020-04-09
  • NASA将启动波音“星际客机”第二次非载人试飞 2020-04-08

《平如美棠》作者去世,99岁清明当日与妻天国聚首

  • 【故事】“嘀嗒、嘀嗒”,最简单又最有力量 2020-04-15
  • 学习笔记连载(1)||《中央党校学习笔记》:予所收蓄,一轮明月 2020-04-13
  • 完成第五次印刷 ,《中央党校学习笔记》火热上市 2020-04-13
  • 一文,一峰,一震,一画 2020-04-10
  • @书虫们!2020“书香羊城”十大好书揭晓 2020-04-02
  • 十大好书即将出炉!广州首个“线上”读书月4月1日上线 2020-03-31
  • 绛州木版年画加入“抗疫”:再现古今民间中草药方 2020-03-30
  • 新政到位!北京第一批实体书店签领补贴、奖励 2020-03-30

复工季宅家办公也要好好吃饭 广州餐厅外卖揾食攻略请收藏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 各位女神,请收下这份甜蜜福利 2020-03-11
  • 小白瞬间变身美食达人!盘点疫情期最受欢迎半成品菜 2020-03-05
  • 中华鳖、乌龟按水生物种管理!农业农村部发布官方通知,不列入禁食名录 2020-03-04
  • 广东省餐协发布倡议书,全省铺开企业团餐预约式外卖用餐配送服务 2020-02-28
  • 【疫路同行 粤味相连】既是“开饭”也是开局,既是等待也是出发 2020-02-26
金羊图库
  • 北京将不戴口罩列入游园不文明行为“黑名单”
  • 泰国曼谷泼水节显冷清
  • 德国度过“最寂静”复活节
  • 法国“戴高乐”号返回土伦军港 航母编队1900多人被隔离
  • 疫情下的美国首都华盛顿民众
  • 武汉春光明媚 市民逛街出行
  • 江西开通首批医用防护物资国际航空货邮包机
  • 搜救犬们的“超级奶爸”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41项监督、5项重大事项……2020年,广州人大将有这些“大动作”
2020-04-15 21:00:50
春天就是读书天,广州越秀开启全民阅读月,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2020-04-15 20:47:29
广州中小学备战返校:每个教室配60口罩5瓶洗手液
2020-04-15 20:46:15
南沙“一小时办理”模式逐步推广至个人业务
2020-04-15 20:39:16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无症状感染者防控五大措施:发现后2小时内直报
2020-04-15 20:17:19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岭南风骨”的发生学
金羊网  作者:  2020-04-15
陈桥生《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一书的主要意旨,与我们在现实中对于“岭南风骨”的感受,时常有会心之处

文/谭运长

有一位前辈学者不太正式地说过:当下研究岭南文化,具有较浓的兴趣、较高的热情、较为突出的成就的,往往不是土生土长的岭南人,而多半是那些从全国各地到岭南工作和生活的,就是现在所谓的“新移民”,古代称为“流寓”的文化人。

陈桥生先生《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写就与出版,彷佛又一次印证了这位前辈的判断。这么说不仅是因为陈桥生的确就是一位“新移民”,他是出生于江西,毕业于北大,目前就职于羊城一家著名媒体的文化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书里浓墨重彩着力表现的,就是一批一批的贬徙、流寓者,如何如接力一般地,完成对岭南文明的最初的构建。

“新移民”写“流寓”者,这究竟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一种与岭南文明的发生学天然地暗合,体现了某种本质规律和必然性的事实呢?

需要明确的是:岭南文化虽然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概念,但岭南乃是中国的岭南,并不存在一种独立于中华传统文化版图之外的岭南文化。这,大概就是原籍为岭南之外的学者研究岭南文化的某种比较优势所在。研究地域文化如何能够超越某种地方史志观念,让地域文化的概念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学术价值,这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前辈学人对此有着非常清楚的意识,例如屈大均就一向强调:“入乎广东之内,而必有见乎广东之外”,“入乎广东之内”,必须对该地域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风物、历史等等有切身的感受,至少要有某种“理解的同情”,如此学术才不至于“隔”,才能接地气,有生命的活力。“必有见乎广东之外”,研究地域文化的人,并不是为地方修史志,而是在做一种“为己”的学问,建立自身的观念和价值,尽管地方史志常常也是他进行研究的重要材料。所以他必须建立一套超越于地域所限的,一方面是全国性和世界性,另一方面属于他个人的发明和发现的见解。

陈桥生先生这本《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就从发生学的意义上,告诉我们:岭南就是中国的岭南,岭南文化其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岭南文明最初的构建,是从先秦到两汉魏晋南北朝,一批接一批贬徙的官员、流寓的文人从中原、江南等当时的文化中心流播到岭南来,与岭南的山水风貌与民俗民情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成就的。如此到了唐代,岭南文化的“大宗师”张九龄横空出世,大庾岭古驿道开通,岭南岭北一以贯之,岭南文化就此登堂入室,正式进入中华文明版图。这,大约也正是本书的书名将唐代作为一个历史分界点的理路所在。

岭南的文明风化史,一般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合力发生。一是本地王朝政治,具体地说就是秦汉之际赵氏南越和五代时期刘氏南汉这两个割据小王朝,其中南越是在唐前的,南汉是在唐后的。二是流亡皇朝政治,就是南宋、南明最后在岭南覆亡的小朝廷,这两个都是唐后的。三是流徙、贬官文化。

与前两种力量相比,这第三种力量的作用是更具本质性的,一是规模宏大,参与的人员众多,除了那些史书上有记载的,可能还有更多没有留下姓名的人;二是持续的时间久远,从唐前到唐后,延续千年,从未间断。三是分布广泛,贬徙的文人、官员广泛深入到岭南大地的各个角落,有利于将文化的因子渗透到岭南肌体更加具体、细微的各个毛孔和血管里。事实上,仅就本书研究的唐前时期来看,因此形成的“文化地标”,就有合浦、广信、交州、广州、始兴等等,分属岭南大地不同的方位。

本文刊于《南方都市报》2019年9月8日

对于贬官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是韩愈的“赢得江山皆姓韩”,以及苏轼的“不辞常作岭南人”,这两个都是唐后的。陈桥生的《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由于着力于考证、耙疏出唐之前(主要是南朝时期)贬官文化对于岭南文明的奠基性作用,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有了发人所未发的开创性意义。其中有一些鼎鼎大名的人物,如谢灵运、范云、江总等,仿佛接力一般,一棒接一棒地为张九龄的出世做准备,令人感慨与惊喜。

作者的考证,所征引的资料,一是采自史书,包括正史和笔记;二是源于研究对象本人的诗文;还有读来更加饶有趣味的,就是引用如地名之类的民间掌故加以佐证,例如广州的一些地名,“秉正街”源自陆贾,“河南”来自杨孚,“客村”、“康乐园”与谢灵运有关,等等。这就更加令人信服地地表明:这些流徙者对于岭南文明的影响,的确是深入到每一个毛细血管里了。

当然,本书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在于建立了一种“为己”的学术见解,为我们深入理解岭南文明的特质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理路。而作者的思想观念,又是用一种饱含感情的文学笔调来表述的,这就使得全书思想充沛,而又情感激荡。

例如,人们目下在讨论岭南文化的特质时,经常提到一个说法,就是“岭南风骨”。究竟什么是“岭南风骨”,“岭南风骨”是如何发生的呢?

风骨这个词,大概是与风格接近,说的是某种本质的特征,说一个人的人格可以用到风骨,说一个时代的风气、风尚可以用风骨,如“建安风骨”之类。当然,也可以用风骨这个词来说明一个地域的文化,如“岭南风骨”。风骨的内涵,大约是某种刚健、硬朗的个性,包括一丝儿清高自守,一丝儿慷慨悲情在内。

岭南文化的确是可以用风骨这个词来描述的。陈桥生的《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并没有在各个篇章的题名中标示“岭南风骨”这个概念,然而全书实质上却可以说就是“岭南风骨”的发生学。

这里的学术理路是这样的:岭南文明最初的构建,是由一些贬徙的官员、流寓的文人深入影响下的进程,这些官员和文人的人格特征,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岭南文明的肌体之中了。他们这些人,门阀、地位和名望都很高,文化水准更是一等一的,可算是社会的精英分子。他们的个性,当然也从来都是清高的、骄傲的。他们被贬徙、流放,除了各种现实的、历史的等必然性的原因之外,多半也是因为他们过于地骄傲,过于地刚健硬朗甚至桀骜不驯了。同时,由于他们都是有着被贬徙的不幸的命运,有的甚至还免不了要慷慨赴死,他们的个性总有或多或少的悲情在内。这,大概也正是陈桥生在写作此书的时候,行文的笔调常常不自觉地激荡着情感的原因。

“岭南风骨”这个词,可以用一个故事和一句话来进行注解。

据《新会县志·黎贞传》:

黎贞字彦晦,号秫坡,都会里人。生元季。从父学正学于外,既闻孙西蓭贲,即往从之,锐然鞭策于古之人,当路以学行。举署新会训导,辞不就。筑钓鱼台,所居溪上,日徜徉其间,澹如也。适救乡之斗,忤不直者,中飞语,戍辽阳,临行告祖曰:“贞习圣贤之行,读圣贤之书,徒切救人,反辱己躯,虽在缧绁,非贞之罪。”居辽一年,夙夺艰危困厄,而学愈博,识趣愈高,气愈充,议论愈正,阃帅礼之如宾。西蓭贲以事死于辽,抱尸哭,解衣裹之,殡殓如礼,复典衣营葬于安山,为文以祭,闻者莫不堕泪。洪武丁丑赦归,抵家方夜,明月满空,呼舟中余酒,登钓台,赋诗久之,乃叩户入。己卯由荐辟至京,见馆阁诸公,一以礼相抗接,议论侃侃不少屈。诸公相顾谓曰:“斯人可乐就职居人下乎?”例赴部考,托疾不往,促之者曰:“若以老成明经荐,得非耻与后进较末技耶?”不答,竟浩然束装归,赋《出郭》一章诒馆阁诸公。……

黎贞所在的新会都会里,民风剽悍,乡人之间械斗之事在所不免,黎贞为救械斗得罪,因远戍辽阳。恰巧在戍边之地遇到他的老师孙贲孙西蓭之死,将自己行李中的衣服卖掉为之营葬。后由大赦回家,未进家门先登钓台,取舟中剩余的酒,饮酒赋诗,然后才叩门入户。也曾应荐入京,与京城官僚议论侃侃,不肯屈从。他本来是以“老成明经”应荐入京的,而朝廷却要他参加例行的考试才给予授职,黎贞不愿委曲,推托生病不去参加吏部的例行考试,打点行装就出城回家。

黎贞的老师孙贲孙西蓭,时为南海平步堡人,是比黎贞更早的一位乡邑先贤,晚清有“岭南三子”之称的顺德人胡亦常有一首五律《读孙典籍传》:

乱定知真主,书成解阻兵。

功疑拜陆贾,狂乃死祢衡。

文字宁奇祸,君王尚圣明。

如何鼂鼓后,始得见平生。

孙贲主要生活在元末明初,是岭海地区较早的一位有成就的文人学者。他致心于理学正道,好吟诗,于广州南园抗风轩结社作诗,为“南园五子”之首。孙贲在元末时曾任元江西道按察使何真的幕僚,当时的江西道包括广东诸地,治所设在广州。洪武初,朱元璋派大将廖永忠兵取广州,孙贲力劝何真降明,并亲自起草降表,远近生灵得免涂炭,所以胡亦常说他的功劳可以与说服南越王赵佗臣汉的陆贾相提并论。

孙贲以此功受到朝廷垂青,明太祖朱元璋尤其喜欢读他写的诗歌,特授职翰林典籍,“孙典籍”遂成为孙贲的名号。然而,孙贲却屡屡因文字获罪,先是由于与宋濂的文字交往,受牵连而被罢官;后更因与大将蓝玉有文字、书画往来,受到蓝玉一案的株连,终被朱元璋所杀。临刑之前,孙贲赋诗一首,曰:

鼂鼓三声急,西山落日斜。

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

这个故事中的黎贞,在辽阳典衣营葬孙贲,这是渊源有自的。如陈桥生在《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中提到一位南朝宋齐之际被贬岭南封溪的张融:

觊之与融有恩好,觊之卒,融身负坟土。在南与交趾太守卞展有旧,展于岭南为人所杀,融挺身奔赴。

而黎贞的老师孙贲所作的绝命诗,也是渊源有自。《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提到好几位曾被贬岭南的人物,都曾赋慷慨悲情的临刑诗、绝命诗。

“岭南风骨”这个词还让人想起一句话来:“得就得,唔得返顺德。”

《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有言:那些贬徙的官员、流寓的文人,大多经历了政治的起落沉浮,见惯了官场上的风云变幻,因而变得很是“澹如也”。书中说:“这对于岭南当地社会风气的塑造,亦具有垂范作用。更多地经营好自我,不过分热衷功名,也是岭南文化在时间的生长中形成的文化特质之一。”

就是这样,陈桥生《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一书的主要意旨,与我们在现实中对于“岭南风骨”的感受,时常有会心之处。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这个关乎未来的“头等大事”,习近平这些话字字千钧
15:47
微纪录 | 心怀感恩 奋力奔跑
15:47
习近平强调的这个“安全”,当下意义更加凸显
11:36
31省份和新疆兵团新增确诊病例46例 10例为本土病例
08:51
14日广东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新增境内确诊病例2例
08:51
60天斩获逾15万份订单 直播微信营销让这家东莞企业逆势破局
08:27
巾帼何曾让须眉 佛山禅城“警察蓝”绽放“巾帼红”
08:27
清远市内游“重启” 赏花游园、户外踏青等旅游主题备受青睐
08:28
龙连高速“无人售”带货助农 服务区自助销售土特产已完成超2000单
08:28
3天谈妥1.8亿元销售大单 广州扶贫人引“黔凤飞粤”
08:28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