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郭莽园分享60余年书画艺术心得
金羊网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刁宵华报道:在古稀之年,他仍创新不止,用“衰年变法”作敦煌画。近日,著名画家、西泠印社社员郭莽园现身由广州市文联主办的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下午茶”活动,以“敬事关心”为主题,分享了他60余年探索书画艺术的心得感悟。活动现场还展出了郭莽园12幅画作,其中三幅敦煌系列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著名画家郭莽园在分享艺术心得 主办方供图
民间摸爬滚打养成“野性”气质
1942年,郭莽园出生于广东潮阳潮港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受到故乡的宁静风雅和浓郁古风所浸润。“我6岁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写毛笔字,那时在家里搭一个方桌子,文人墨客来了便即兴挥毫,这是我童年最喜欢的事。”郭莽园回忆,崇尚风雅的乡绅父亲,让自己家里成为高朋满座的雅集场所,这也为郭莽园打下了旧学的根基。因为出身不好,郭莽园读到初中就辍学了。后来,他不甘于种田度日,便只身从潮阳跑到汕头谋生。从美术装潢、产品包装、陶瓷工艺到服装设计,他无一不精。
郭莽园认为,潮汕是中原文化与海洋文明的结合体,具有内敛澄静的美学品质,同时兼容豁达豪放的性格,而且还是一座“流动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在潮汕民间摸爬滚打的经历,让郭莽园早早吸取到了民间风气的养分,也让他练就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亲和力,养成了一身野性自然的气质。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梁江评论道:“郭莽园之所以独特,乃因笔下融豪气、文气、草莽之气为一体。万物在心,一切无碍。”
著名画家郭莽园在分享艺术心得 主办方供图
受益于岭东名士的学识与风骨
郭莽园幼承庭训,后受业于岭东名士陈半醒、赵一鲁和梁留生,勤习诗文、篆刻、书法及绘画。这批先生们深厚的学识和高标的风骨让郭莽园受益无穷。
郭莽园回忆,他的山水画老师梁留生是一位“贵族”,此贵族并非是一种世俗身份,而是一种精神高度。梁留生三代人喜爱收藏书法,是鉴藏世家。因为藏有一幅张大千的画作,一次美协的领导到访时询问,为何堂前不挂张大千的画。梁留生答道:“在我客厅的前壁上有古人的位置,有我的位置,没有其他现代人的位置。”梁留生说这句话时,郭莽园就坐在旁边。他说,老师的这种精神对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郭莽园与旧时的文人一样,诗书画印集于一身,且无不精通。1997年,郭莽园凭借诗书画印“四绝”,加入西泠印社。
郭莽园与观众们合照 主办方供图
古稀之年仍创新创作敦煌画作
“选择了艺术陪伴你终生,你就要做一个不一样的人,就要有不一样的人生。”年逾七旬的郭莽园如此看待他六十余载的艺术创作生涯。得益于这种对艺术“一以贯之”的精神,郭莽园古稀之年的创作宛如春雨后的山野草莽,呈现出郁勃茂盛的生命力。而这个特征,在他的敦煌系列作品中得到了最大的呈现。敦煌系列作品大胆的造型和用色也得到专家、同行和观众的广泛好评。
虽然从未到过敦煌,但画敦煌的梦想早已根植在郭莽园心中。“画中国画的人,多少都有点敦煌情结。”郭莽园说,他从小就对敦煌壁画保持关注,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敦煌明信片到研究敦煌壁画、造像的学术专著,还有纪录片和新媒体文章,郭莽园都广泛地读过看过。郭莽园认为,敦煌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敦煌把艺术做到极致,于是留下自己的位置,成为千古的典范。敦煌的名家画匠们,是拥有佛力的一批人,所以我真的想抵达他们原始的状态。”
“这批画之所以在色彩上能有这么大的爆发,我想就是源自于他的中西结合的功力,以及在诗词、书法方面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认为,过去画敦煌,大多数是比较传统的中国画,而郭莽园有西方油画的素描、造型、色彩基础。
郭莽园说,自己对敦煌艺术的感悟和创作还会继续,“如果我今天进了敦煌,我会再画一批我对敦煌的理解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