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

《史记》何以“跨界”文学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新科 发表时间:2019-12-09 12:18
分享到

  原标题:《史记》何以“跨界”文学

  《史记》 资料图片

  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明末清初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就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但是,历史与文学也并非水火不相容。《史记》作为史学经典,能够“跨界”到文学领域,既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外部的诸多因素。

  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观。《史记》被誉为“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著作,但司马迁的审美观有“爱奇”倾向。扬雄《法言·君子篇》:“仲尼多爱,爱义也;子长多爱,爱奇也。”谯周也曾说司马迁“爱奇之甚”。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还说《史记》有“爱奇反经之尤”。他们初步认识到《史记》独特的文学审美倾向,但只认识到“奇”的表面现象。司马迁的爱奇,不只是记载神话传说,更深层次的是司马迁选择了大量的奇特之人和奇特事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史记》的创作目的是要“传畸人于千秋”。“畸人”,即“奇人”,即司马迁所说的“倜傥非常之人”。这些非常之人,或者在历史上有非凡之举,如一统天下的秦皇、汉武,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力拔山、气盖世的项羽,揭竿而起推翻强秦的陈胜、吴广,威镇边塞的卫青、霍去病,智勇兼备的蔺相如,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还有军事家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等;或者在逆境中奋发有为,如伍子胥、季布、勾践乃至司马迁本人,等等;或者有理想有作为但落得悲剧结局,如被秦国车裂的商鞅、沉江自杀的屈原、郁郁而死的贾谊、被身斩东市的晁错、被活活饿死的周亚夫、被迫自杀的李广,等等;或者出身卑贱,但在某一方面有出众之处,如游侠、刺客、商人、食客等。相反,一些位高权重的宰相,由于碌碌无为,司马迁并没有选择他们。正是这些奇特人物的出现,使《史记》成为一部具有强大力量的作品。为了突出表现这些奇特人物,司马迁特别注重特异性的故事情节、特异性的场面,如《田单列传》的火牛阵,《淮阴侯列传》的背水一战,《越王勾践世家》的卧薪尝胆,《留侯世家》的张良遇黄石公、借箸发难、商山四皓,《郦生陆贾列传》的“狂生”郦食其见刘邦等,都是极有情致的奇人奇事。“爱奇”的审美观不只是史学家在搜求历史资料,也是文学家通过资料发现自己认为美的对象,能体现生命力的人和事,而且不受他人约束,这就使《史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著作,所写的奇特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有热乎乎的生命,具有了文学的传奇色彩、故事特征和审美享受。

  《史记》内在的文学品质。《史记》能进入文学领域,也是由于它本身具有文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刻画人物具有典型化、个性化的特征。《史记》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个性,放大了人物一生中的关键点,如项羽的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个转折点。另外,《史记》描绘典型环境,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表现自己;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表现人物的行动;用细节描写来充实人物的个性;多侧面写人,使人物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运用对比描写,显示人物个性,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史记》插上了文学的翅膀,避免了单纯的客观叙述和呆板的生平介绍。尤其是个性化的语言,这是历史跨入文学的一道槛;由于司马迁的努力创造,《史记》终于迈过了这道槛。从某种意义上说,典型化、个性化是文学的灵魂和生命,因为这是经过对生活的深入挖掘而产生的。《史记》中还有一些想象、心理刻画,具有文学的品质。《大英百科全书》在谈传记文学时指出:“作为一个传记艺术家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是否能够在表现出年代的范围和岁月的跨度的同时,又能够着重突出表现一个人的外貌和内心的主要行为形式。”成功的传记,不仅要展现人的生命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出这个过程的内动力。《史记》在“实录”的基础上,根据人物、环境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适当揣度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或者适当进行艺术夸张,以渲染气氛;或者为了补充事实的不足,适当进行艺术想象。另外,司马迁秉笔直书,褒善贬恶,爱憎分明,加之他深刻的人生体验,使《史记》中灌注着他强烈的感情色彩,鲁迅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将个人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这也是《史记》迈入文学殿堂的一个标志,也是《史记》区别于其他历史著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典型化、个性化、抒情化以及想象、心理刻画等手段,《史记》具有了文学的感染力,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如茅坤《史记钞》所说:“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也!”

  历代《史记》文学阐释和评论。文学阐释和评论,是连接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桥梁,引导读者解开作者隐藏在文本中的“密码”。《史记》虽是历史著作,但从汉魏六朝时期开始就已被文学家、理论家所关注。他们在史学评论的同时,也初步进行文学评论,提出了“史公三失”“班马异同”“司马迁爱奇”等问题。唐代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以“雄深雅健”“峻洁”等评价《史记》,刘知几等史学理论家都注意到《史记》纪传体的特长和文学价值,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的出现也使《史记》得到广泛传播。宋代形成了评论《史记》的风气,欧阳修、“三苏”等散文大家从古文角度评论《史记》,如苏洵首次发现《史记》叙事写人的“互见法”,马存从司马迁经历入手评论《史记》的多样化风格,等等。同时许多笔记著作、序跋书信、古文选本、古文评点以及《史记》的专门评点著作如《班马异同评》等,评《史记》人物,评文学风格,评艺术手法等,甚至出现了专门摘录《史记》精彩语句的《史记法语》《太史华句》等。这种评论、评点,尤其是文学评点,到明清时期达到高潮,广泛涉及《史记》叙事写人的结构、线索、层次、情节、段落、语言、风格等方面。明代茅坤、归有光等文学家都评点过《史记》,甚至出现了凌稚隆《史记评林》这样的集大成式著作。金圣叹等人还把《史记》与《水浒传》等小说进行比较评论。清代桐城派用“义法”、用“奇”“高”“远”“大”“疏”等评论《史记》。大量的《史记》评点著作如《史记论文》《史记半解》《史记评注》《史记七篇读法》《史记菁华录》等,还有如《日知录》《文史通义》《艺概》等著作以及许多古文选本的评论,对《史记》的文学特征进行了多方面挖掘。近现代时期李长之等许多学者评论《史记》文学特征,内容愈来愈丰富。此后的文学阐释和评论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值得一提的是1910年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教材,把《史记》写入文学史,影响至今。《史记》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

  中国文学对《史记》的接受。《史记》是文史结合的典范,它之所以能进入文学领域,也与历代文学家在创作实践中接受《史记》有关。文学家把《史记》作为自己创作的标本进行借鉴、学习、模仿。如中国古代大量的咏史诗从《史记》中取材,仅据赵望秦《史记与咏史诗》所收就达3600多首,还有许多词和曲。传记创作无论是单传还是类传,大都从《史记》中汲取营养。散文家如唐宋八大家、明代的前后七子和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等,不仅在理论上倡导学习《史记》,而且在实践中学习《史记》的优良传统。古典小说从志怪、志人到唐传奇、宋元话本,再到明清长篇小说,或取材于《史记》,或学习《史记》纪传体的写法,或继承和发展《史记》的内在精神。元杂剧从《史记》中取材,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统计,多达180多种。司马迁“发愤著书”理论也被历代文学评论家所接受,并加以发展,如“蓄愤说”“不平则鸣说”“诗穷而后工说”等。历史著作被文学家从各方面予以接受,既显示了《史记》的文学品质,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即使当代“史诗性”的文学作品,追求宏大叙事,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史记》的传统。

  另外,不同时代的文学思潮以《史记》为旗帜、文学教育以《史记》为教材以及海外学者对《史记》文学的研究等因素,也促进了《史记》进入文学领域。(作者:张新科,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编辑:白茶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中国游客赴欧洲旅游更便捷

  • 鲜味巨蟹漂洋过海只待君品尝 2019-12-09
  • 这里是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大区 2019-12-09
  • 沙特航空来穗推广 2019-12-06
  • 6景区入列5A景区预备名单 2019-12-06
  • 岁末白领扎堆“清零年假” 催热出游小高峰 2019-12-06
  • 春节出境游报名提早“合家欢”最流行 2019-12-05
  • 观鸟季到我们出发观鸟去! 2019-12-05
  • 大赛正式启动到仙门奇峡玩摄影、拍短视频 2019-12-04

试驾新劲炫:有“趣”吸引年轻人

  • 国家统计局:11月PMI重回扩张区间 2019-12-03
  • 广汽本田皓影BREEZE广州区域上市 售价16.98万起 2019-12-02
  • 斯柯达全新SUV柯米克GT广州车展上市 售价12.59万起 2019-11-27
  • ​全新腾势X广州国际车展上市 售价28.98万起 2019-11-25
  • 梅赛德斯-奔驰多款重磅车型亮相2019广州国际车展 2019-11-25
  • 全新雷克萨斯纯电动UX 300e于广州车展全球首发 2019-11-22
  • 比亚迪携全新秦和e3亮相广州车展 2019-11-22
  • 吉利icon广州车展全球首秀 "银河限量版"开启预售 2019-11-22

换个角度看华为前员工事件!到底是谁的错

  • 中国游客赴欧洲旅游更便捷 2019-12-09
  • 用5G自拍!华为 nova首款5G手机:4K高清+DXOMark自拍100分 2019-12-06
  • iPhone吸引力下降?分析师称iPhone用户流失率从5%上升到9% 2019-12-05
  • 100款违法违规APP遭下架 微店、考拉海购、光大银行等在列 2019-12-05
  • 报告:苹果谷歌等六巨头10年避税超1000亿美元 2019-12-04
  • 马云20年后再登《福布斯》封面 当年愿望已实现 2019-12-04
  • 罗永浩再创业,力推Sharklet技术,称能减少 95% 细菌 2019-12-04
  • 12万元一台!被爆炒的折叠屏手机,都玩出了什么新花样? 2019-12-06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 国产原创动画强势崛起 2019-12-09
  • 顾颉刚的“两个镜子” 2019-12-09
  • 换种思路“点亮”古建(新语) 2019-12-09
  • 良阅城市书房将于年底开放 2019-12-09
  • 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举办 2019-12-09
  • 河北承德发现大量侏罗纪恐龙足迹 2019-12-09
  • “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颁发 2019-12-09
  • 《史记》何以“跨界”文学 2019-12-09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金羊图库
  • 白鹭成群 陪你跑广马
  • 太平湖冬韵
  • 走进司马光油茶园
  • 贵州威宁:海拔2000米上的守护
  • 河南焦作:“人造悬河”穿城过 廊道美景惹人醉
  • 田铺大塆:大别山里的美丽小镇
  • 皖南冬景美如画
  • 英国建筑工挖出99枚千年古币 价值或达5万英镑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佛山军分区组织1800多名官兵扑救山火
2019-12-08 21:59:26
广州马拉松特写:好巧!医生参加广马,偶遇半年前的手术患者
2019-12-08 21:34:21
今年广马中国选手集体爆发,中国“一哥”希望明年站上奥运领奖台
2019-12-08 21:32:39
广马今晨开跑,3万跑友背后,有他们在保驾护航
2019-12-08 21:27:33
广州马拉松特写:近万警力投入广马安保,比赛期间治安良好
2019-12-08 20:40:18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史记》何以“跨界”文学
光明日报  作者:张新科  2019-12-09
《史记》作为史学经典,能够“跨界”到文学领域,既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外部的诸多因素。

  原标题:《史记》何以“跨界”文学

  《史记》 资料图片

  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明末清初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就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但是,历史与文学也并非水火不相容。《史记》作为史学经典,能够“跨界”到文学领域,既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外部的诸多因素。

  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观。《史记》被誉为“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著作,但司马迁的审美观有“爱奇”倾向。扬雄《法言·君子篇》:“仲尼多爱,爱义也;子长多爱,爱奇也。”谯周也曾说司马迁“爱奇之甚”。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还说《史记》有“爱奇反经之尤”。他们初步认识到《史记》独特的文学审美倾向,但只认识到“奇”的表面现象。司马迁的爱奇,不只是记载神话传说,更深层次的是司马迁选择了大量的奇特之人和奇特事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史记》的创作目的是要“传畸人于千秋”。“畸人”,即“奇人”,即司马迁所说的“倜傥非常之人”。这些非常之人,或者在历史上有非凡之举,如一统天下的秦皇、汉武,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力拔山、气盖世的项羽,揭竿而起推翻强秦的陈胜、吴广,威镇边塞的卫青、霍去病,智勇兼备的蔺相如,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还有军事家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等;或者在逆境中奋发有为,如伍子胥、季布、勾践乃至司马迁本人,等等;或者有理想有作为但落得悲剧结局,如被秦国车裂的商鞅、沉江自杀的屈原、郁郁而死的贾谊、被身斩东市的晁错、被活活饿死的周亚夫、被迫自杀的李广,等等;或者出身卑贱,但在某一方面有出众之处,如游侠、刺客、商人、食客等。相反,一些位高权重的宰相,由于碌碌无为,司马迁并没有选择他们。正是这些奇特人物的出现,使《史记》成为一部具有强大力量的作品。为了突出表现这些奇特人物,司马迁特别注重特异性的故事情节、特异性的场面,如《田单列传》的火牛阵,《淮阴侯列传》的背水一战,《越王勾践世家》的卧薪尝胆,《留侯世家》的张良遇黄石公、借箸发难、商山四皓,《郦生陆贾列传》的“狂生”郦食其见刘邦等,都是极有情致的奇人奇事。“爱奇”的审美观不只是史学家在搜求历史资料,也是文学家通过资料发现自己认为美的对象,能体现生命力的人和事,而且不受他人约束,这就使《史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著作,所写的奇特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有热乎乎的生命,具有了文学的传奇色彩、故事特征和审美享受。

  《史记》内在的文学品质。《史记》能进入文学领域,也是由于它本身具有文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刻画人物具有典型化、个性化的特征。《史记》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个性,放大了人物一生中的关键点,如项羽的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个转折点。另外,《史记》描绘典型环境,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表现自己;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表现人物的行动;用细节描写来充实人物的个性;多侧面写人,使人物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运用对比描写,显示人物个性,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史记》插上了文学的翅膀,避免了单纯的客观叙述和呆板的生平介绍。尤其是个性化的语言,这是历史跨入文学的一道槛;由于司马迁的努力创造,《史记》终于迈过了这道槛。从某种意义上说,典型化、个性化是文学的灵魂和生命,因为这是经过对生活的深入挖掘而产生的。《史记》中还有一些想象、心理刻画,具有文学的品质。《大英百科全书》在谈传记文学时指出:“作为一个传记艺术家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是否能够在表现出年代的范围和岁月的跨度的同时,又能够着重突出表现一个人的外貌和内心的主要行为形式。”成功的传记,不仅要展现人的生命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出这个过程的内动力。《史记》在“实录”的基础上,根据人物、环境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适当揣度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或者适当进行艺术夸张,以渲染气氛;或者为了补充事实的不足,适当进行艺术想象。另外,司马迁秉笔直书,褒善贬恶,爱憎分明,加之他深刻的人生体验,使《史记》中灌注着他强烈的感情色彩,鲁迅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将个人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这也是《史记》迈入文学殿堂的一个标志,也是《史记》区别于其他历史著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典型化、个性化、抒情化以及想象、心理刻画等手段,《史记》具有了文学的感染力,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如茅坤《史记钞》所说:“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也!”

  历代《史记》文学阐释和评论。文学阐释和评论,是连接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桥梁,引导读者解开作者隐藏在文本中的“密码”。《史记》虽是历史著作,但从汉魏六朝时期开始就已被文学家、理论家所关注。他们在史学评论的同时,也初步进行文学评论,提出了“史公三失”“班马异同”“司马迁爱奇”等问题。唐代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以“雄深雅健”“峻洁”等评价《史记》,刘知几等史学理论家都注意到《史记》纪传体的特长和文学价值,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的出现也使《史记》得到广泛传播。宋代形成了评论《史记》的风气,欧阳修、“三苏”等散文大家从古文角度评论《史记》,如苏洵首次发现《史记》叙事写人的“互见法”,马存从司马迁经历入手评论《史记》的多样化风格,等等。同时许多笔记著作、序跋书信、古文选本、古文评点以及《史记》的专门评点著作如《班马异同评》等,评《史记》人物,评文学风格,评艺术手法等,甚至出现了专门摘录《史记》精彩语句的《史记法语》《太史华句》等。这种评论、评点,尤其是文学评点,到明清时期达到高潮,广泛涉及《史记》叙事写人的结构、线索、层次、情节、段落、语言、风格等方面。明代茅坤、归有光等文学家都评点过《史记》,甚至出现了凌稚隆《史记评林》这样的集大成式著作。金圣叹等人还把《史记》与《水浒传》等小说进行比较评论。清代桐城派用“义法”、用“奇”“高”“远”“大”“疏”等评论《史记》。大量的《史记》评点著作如《史记论文》《史记半解》《史记评注》《史记七篇读法》《史记菁华录》等,还有如《日知录》《文史通义》《艺概》等著作以及许多古文选本的评论,对《史记》的文学特征进行了多方面挖掘。近现代时期李长之等许多学者评论《史记》文学特征,内容愈来愈丰富。此后的文学阐释和评论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值得一提的是1910年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教材,把《史记》写入文学史,影响至今。《史记》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

  中国文学对《史记》的接受。《史记》是文史结合的典范,它之所以能进入文学领域,也与历代文学家在创作实践中接受《史记》有关。文学家把《史记》作为自己创作的标本进行借鉴、学习、模仿。如中国古代大量的咏史诗从《史记》中取材,仅据赵望秦《史记与咏史诗》所收就达3600多首,还有许多词和曲。传记创作无论是单传还是类传,大都从《史记》中汲取营养。散文家如唐宋八大家、明代的前后七子和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等,不仅在理论上倡导学习《史记》,而且在实践中学习《史记》的优良传统。古典小说从志怪、志人到唐传奇、宋元话本,再到明清长篇小说,或取材于《史记》,或学习《史记》纪传体的写法,或继承和发展《史记》的内在精神。元杂剧从《史记》中取材,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统计,多达180多种。司马迁“发愤著书”理论也被历代文学评论家所接受,并加以发展,如“蓄愤说”“不平则鸣说”“诗穷而后工说”等。历史著作被文学家从各方面予以接受,既显示了《史记》的文学品质,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即使当代“史诗性”的文学作品,追求宏大叙事,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史记》的传统。

  另外,不同时代的文学思潮以《史记》为旗帜、文学教育以《史记》为教材以及海外学者对《史记》文学的研究等因素,也促进了《史记》进入文学领域。(作者:张新科,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编辑:白茶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五次地方考察,习近平现场指导主题教育
10:37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成型
20:47
“小镇青年”购物车里的消费新天地
10:37
林克庆任广东省政府副省长
10:34
根治欠薪广东高院开展冬季攻坚!春节前两个清零
09:08
广东确保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他们这样干
09:07
天气好、组织好、保障好……八人破纪录 广马超速度
09:07
跑手、工作人员齐齐点赞广马 赛道上频传“广州好”
09:06
男医生赛道偶遇手术患者 女医生首参赛半马夺第八
09:08
离半马关闸只剩1分钟 已显疲态的她能赶上吗?
09:08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