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

中国古代报纸登啥 有假新闻吗?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19-12-03 15:10
分享到

《鹤唳华亭》《庆余年》等热播剧中读“邸报”,就像刷新闻头条

中国古代报纸登啥 有假新闻吗?

最近,在热播的古装剧《鹤唳华亭》《庆余年》中,观众发现“邸报”很好玩,仿佛成了皇帝和大臣们一早起来就浏览并热议的“热搜”和“头条”,朝堂动向、社会八卦都在其中。青年文化专家侯印国对紫牛新闻记者表示,其实大家留心会发现,好多文学作品中都提到“邸报”。新媒体时代,回望中国古代报纸,也能钩沉出不少有趣的掌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邸报”到底登些啥? 唐代“编辑记者”整理朝廷要闻  

电视剧《鹤唳华亭》虽然是架空历史,但被指参考宋代规制和典仪。剧中,大王射柳获胜,没想到“邸报”一字未提,全是“十日郴州天降陨石,十一日户部侍郎平调吏部,十一日京郊农户喜得六子……”这些消息。网友表示,“这像极我一大早刷微博热搜的感觉。”

侯印国告诉记者,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邸报制度,堪称报纸的起源。唐朝中期,藩镇纷纷在京设邸,后简称进奏院。进奏官类似今天的“编辑记者”,重要任务就是传递朝廷政治信息,按日期连续地整理朝廷新闻,抄写后传送到各地,这种报纸就叫进奏院状报、进奏院状、邸吏状或报状。

唐人孙樵写有《读开元杂报》一文,记叙了他在湖北一带所读到的开元年间流传下来的手抄报纸,有数十页纸,记载的大都是开元年间的朝廷政治新闻,包括“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等等。

1900年,人们在敦煌石窟发现了一份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的进奏院状,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这份报纸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朝廷所在地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官员到朝廷驻地请求旌节的情况为主。发报人自称夷则,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这份报纸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编号S1156。

宋代以来,读报纸成为官员们和士大夫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南宋以后,在民间也开始有了阅读报纸的风潮。在古代小说中,报纸往往是推动情节的重要道具。例如《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就提到西门庆让人连夜去县中承行房,“抄录一份东京行下来的文书邸报来看”,确认发生东京事变。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中写道:一日,在公馆闲坐,见桌上堆着许多邸报。贾政一一看去,见刑部一本详细描述了薛蟠事件:“为报明事,会看得金陵籍行商薛蟠……”贾政便吃惊道:“了不得,已经提本了!”遂用心看下去,是“薛蟠殴伤张三身死,串嘱尸证,捏供误杀一案”。贾政一拍桌道:“完了!”虽然小说都是虚构,但也可以看到当时邸报中的主要内容风格。

邸报是给谁看的? 皇帝不看,主要是分送各州郡 

剧中更令皇帝震怒的是,一早看到邸报,发现上面刊载了天长营即将调动的消息,这意味着向群臣传递消息,“这是陛下在猜忌中书令”。侯印国认为,电视剧里关于邸报的剧情非常精彩,但是从古代邸报的演变和制度来看,利用邸报影响皇帝并不可能。“因为邸报不是给皇帝看的,而是从首都分发到各地,抄录国家政治新闻给地方官员看的。”

在唐代,因为地方藩镇割据,这些邸报(当时一般叫进奏院状报)主要是各藩镇的“驻京办”为各藩镇节度使抄录首都的政治新闻。在宋代,邸报由国家统一印制,分送各州郡,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由门下省(有一段时间由枢密院)审核报纸清样,称为“判报”,只有经过审核后的“定本”才会分发到四方。

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也包括一些社会新闻、自然灾害信息之类。但内容相对简略,不会抄录这些奏章文字的全文。

邸报的正本只发至各级政府部门的长官,长官以外的官僚和士绅所看到的往往只是它的抄件。宋代的邸报大部分是抄写的,只有一小部分稿件以“镂版”的方式,使用雕版印刷技术印发。宋人的诗作里有不少是写读完邸报之后的感想,比如苏东坡《小饮公瑾舟中》中就有“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此去澄江三万顷,只应明月照还空”的句子。再比如王安石的《读镇南邸报》一首,杨万里读邸报后的感事诗七律一首,都写于看邸报之后,抒发了诗人对宦海沉浮和世事的感慨。

邸报真会造假吗? 明代登过声势浩大的“假钦差”新闻

剧中,出现了两个版本不同的邸报,差点让负责刊印邸报、分发到各部的通政司背锅。像剧中邸报上出现“造假”,现实中还真有。

宋代之后,邸报一直延续到清代。元代设通政院,明、清两代设通政司和提塘官,专门负责官文报的收递工作。凡皇帝和内阁同意发布的文件和朝政消息,都由他们向地方传报。除通称邸报外,还有邸钞、阁钞、朝报、京报等别称。

和唐代藩镇割据时候进奏院状不经过朝廷管理不一样,宋代的邸报,发报前由门下省给事中负责审核,称“判报”,审核通过后才能向地方分发。当时对邸报传发的审查是比较严格的,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规定了由枢密院事先审查样报,通过“定本”,然后方准传发的“定本”制度。据《宋史·刘奉世传》记载,当时的邸报是每五天出一期,先由枢密院审核,再发行四方。

当时的官报仍以抄写为主,崇祯十一年(1638年)以后,才普遍采用活字版印刷。手抄就很容易出错,也会有别有用心之人造假。据汪珊《近事丛》记载,胡宗宪公然在邸报上刊登假消息,制造一个号称为“锦衣卫百户”的假钦差的事儿来。苏州人苏麻子游嘉兴时,住在朋友项公子家。项公子和胡宗宪关系很好,向他推荐苏麻子。胡宗宪就说,我有用他的办法。就令人在朝报上捏造了一条新闻,说皇上“差锦衣卫百户苏某前往浙江与该按抚官会议军情,听令便宜行事等因”。以钦差马上要来为由,派人大修衙门,并安排船只仪仗。等苏麻子伪装成钦差一到,安置华美衙舍,举行隆重酒会,地方官员都亲往参拜,声势浩大。

民办报何时有? 南宋时出现“卖报亭”

不管是唐代的进奏院状,还是宋代的邸报,都是官方报纸。明代中叶以后,政府默许民间自设报房,公开出售报纸。这种报房类似今天的报社,如公慎堂、荣禄堂、聚升、聚恒、同顺、同文等。大多设在北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开始印有报头。这种报纸的核心追求就是牟利,所以报房出版的报纸,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而且以订阅为主,读者所付报纸费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读者主要是官吏、士绅和商人。《京报》刊登的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三类: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和宫门钞。其中,官门钞就是朝廷内部传来的,张贴于宫门外的新闻。

而中国民办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由部分进奏官和书肆主人私自发行,其实是一种非法出版物。南宋时,这种民间报纸被统称为“小报”,有时也称之为“新闻”。

据新闻史学者研究,小报的材料来源于在宫廷内部和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通报新闻的“内探”、“省探”和“衙探”,这是当时的小报记者。其内容主要是政府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官报不准备发表或尚未发表的皇帝诏旨、大臣表疏和官吏任免事项。

在《宋会要》中,记载了不少关于北宋时期小报的材料,大都是官员们请求查禁小报的奏折,理由大都是编造新闻,影响舆情。

根据《靖康要录》记载,南宋时,小报上还常载有北方军民抗击金兵的消息和主战派官员反对议和的奏疏。当时有人在大街上专门售卖这种报纸,类似后代的报童。甚至在南宋的都城临安,还有专门卖报纸的店铺,正类似于今天的“卖报亭”,根据南宋时期《武林旧事》的记载,这种店铺叫做“供朝报”,店铺名字叫“朝报”,实际上售卖的是小报。

编辑:Giabun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让这4条美丽乡村游线路承包我们的周末

  • 滑雪季开启今冬你选择什么样的“滑雪+”? 2019-12-03
  • 买买买的旅行,如何才不会乱阵脚? 2019-12-03
  • 捡漏深秋美色小众地大享法 2019-12-03
  • 周末搭高铁拜龙母逛吃梧州 2019-12-02
  • 友好关系加深希腊、巴西怎么游更好玩? 2019-12-02
  • 你的春节“举家游”,有想法了吗? 2019-11-28
  • 边陲小镇里的童话故事 2019-11-28
  • 一起去韶关“邂逅秋天” 2019-11-28

全新一代傲跑、全新一代K3特别版上市

  • 广汽本田皓影BREEZE广州区域上市 售价16.98万起 2019-12-02
  • 斯柯达全新SUV柯米克GT广州车展上市 售价12.59万起 2019-11-27
  • ​全新腾势X广州国际车展上市 售价28.98万起 2019-11-25
  • 梅赛德斯-奔驰多款重磅车型亮相2019广州国际车展 2019-11-25
  • 全新雷克萨斯纯电动UX 300e于广州车展全球首发 2019-11-22
  • 吉利icon广州车展全球首秀 "银河限量版"开启预售 2019-11-22
  • 梅赛德斯-迈巴赫GLS 2019广州车展全球首发 2019-11-22
  • 量产版哪吒U亮相2019广州车展 2019-11-22

团队拆伙,年入300万元的微信公众号咋分?法院这样判

  • 小米9成最“短命”旗舰机:仅上线9个月就下架 2019-12-03
  • 微信发原图会泄露位置信息?官方回应:不要慌,可P完图再发 2019-12-03
  • 《三体》广播剧将在这里全球首发!“耳朵经济”狂欢 2019-11-29
  • 4G网速到底降了没?《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告诉你 2019-11-27
  • 荣耀首款5G旗舰荣耀V30系列,售价仅3299元起 2019-11-27
  • 罗永浩限制高消费刚被取消,股权又遭冻结 2019-11-26
  • 美国再出华为中兴禁令!华为回应:没证据,涉嫌违法 2019-11-25
  • 这是怎么回事?一夜过后,王思聪又被限制消费 2019-11-25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 《孩子梦》:漂泊天地苍茫时 2019-11-30
  • 老北京什么时候兴起斗蛐蛐的? 2019-11-29
  • 探访丝路之源 寻求发展之路 2019-11-27
  • 百余作品回顾熊秉明艺术人生,97岁杨振宁出席展览 2019-11-27
  • 守护文化根脉传承红色基因 2019-11-27
  • 当非遗遇上短视频:活了、靓了、年轻了 2019-11-27
  • 影视作品有自己的“文化观”方能传得远 2019-11-27
  • 《长风啸》的中国意象令俄罗斯观众着迷 2019-11-27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金羊图库
  • 藏在粤北小城里的当代摄影博物馆
  • 纽约梅西感恩节游行登场
  • 美洲原住民感恩节日出仪式在旧金山“恶魔岛”举行
  • 两只糯米团子 柏林动物园发布双胞胎大熊猫宝宝组照
  • 硅谷高房价之下 那些“以车为家”的人
  • 第60届羊城菊会于本周末迎来最佳观赏期
  • 首钢滑雪大跳台主体施工全部完成即将迎来首项赛事检验
  • 候鸟天堂黄河入海口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中大院士戴永久勉励青年学生:"坚持,做到世界最顶端"
2019-12-03 07:20:23
广州:22个社会组织被列入抽查监督必查名单
2019-12-03 08:52:15
第24届秋季广州艺博会成交额超7亿元
2019-12-03 08:52:15
生态环境部:我国将实现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时监管执法
2019-12-03 06:42:05
广东各界代表:做宪法的坚定捍卫者忠实践行者
2019-12-03 06:57:32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中国古代报纸登啥 有假新闻吗?
扬子晚报  作者:  2019-12-03
主要是各藩镇的“驻京办”为各藩镇节度使抄录首都的政治新闻。

《鹤唳华亭》《庆余年》等热播剧中读“邸报”,就像刷新闻头条

中国古代报纸登啥 有假新闻吗?

最近,在热播的古装剧《鹤唳华亭》《庆余年》中,观众发现“邸报”很好玩,仿佛成了皇帝和大臣们一早起来就浏览并热议的“热搜”和“头条”,朝堂动向、社会八卦都在其中。青年文化专家侯印国对紫牛新闻记者表示,其实大家留心会发现,好多文学作品中都提到“邸报”。新媒体时代,回望中国古代报纸,也能钩沉出不少有趣的掌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邸报”到底登些啥? 唐代“编辑记者”整理朝廷要闻  

电视剧《鹤唳华亭》虽然是架空历史,但被指参考宋代规制和典仪。剧中,大王射柳获胜,没想到“邸报”一字未提,全是“十日郴州天降陨石,十一日户部侍郎平调吏部,十一日京郊农户喜得六子……”这些消息。网友表示,“这像极我一大早刷微博热搜的感觉。”

侯印国告诉记者,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邸报制度,堪称报纸的起源。唐朝中期,藩镇纷纷在京设邸,后简称进奏院。进奏官类似今天的“编辑记者”,重要任务就是传递朝廷政治信息,按日期连续地整理朝廷新闻,抄写后传送到各地,这种报纸就叫进奏院状报、进奏院状、邸吏状或报状。

唐人孙樵写有《读开元杂报》一文,记叙了他在湖北一带所读到的开元年间流传下来的手抄报纸,有数十页纸,记载的大都是开元年间的朝廷政治新闻,包括“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等等。

1900年,人们在敦煌石窟发现了一份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的进奏院状,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这份报纸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朝廷所在地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官员到朝廷驻地请求旌节的情况为主。发报人自称夷则,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这份报纸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编号S1156。

宋代以来,读报纸成为官员们和士大夫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南宋以后,在民间也开始有了阅读报纸的风潮。在古代小说中,报纸往往是推动情节的重要道具。例如《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就提到西门庆让人连夜去县中承行房,“抄录一份东京行下来的文书邸报来看”,确认发生东京事变。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中写道:一日,在公馆闲坐,见桌上堆着许多邸报。贾政一一看去,见刑部一本详细描述了薛蟠事件:“为报明事,会看得金陵籍行商薛蟠……”贾政便吃惊道:“了不得,已经提本了!”遂用心看下去,是“薛蟠殴伤张三身死,串嘱尸证,捏供误杀一案”。贾政一拍桌道:“完了!”虽然小说都是虚构,但也可以看到当时邸报中的主要内容风格。

邸报是给谁看的? 皇帝不看,主要是分送各州郡 

剧中更令皇帝震怒的是,一早看到邸报,发现上面刊载了天长营即将调动的消息,这意味着向群臣传递消息,“这是陛下在猜忌中书令”。侯印国认为,电视剧里关于邸报的剧情非常精彩,但是从古代邸报的演变和制度来看,利用邸报影响皇帝并不可能。“因为邸报不是给皇帝看的,而是从首都分发到各地,抄录国家政治新闻给地方官员看的。”

在唐代,因为地方藩镇割据,这些邸报(当时一般叫进奏院状报)主要是各藩镇的“驻京办”为各藩镇节度使抄录首都的政治新闻。在宋代,邸报由国家统一印制,分送各州郡,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由门下省(有一段时间由枢密院)审核报纸清样,称为“判报”,只有经过审核后的“定本”才会分发到四方。

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也包括一些社会新闻、自然灾害信息之类。但内容相对简略,不会抄录这些奏章文字的全文。

邸报的正本只发至各级政府部门的长官,长官以外的官僚和士绅所看到的往往只是它的抄件。宋代的邸报大部分是抄写的,只有一小部分稿件以“镂版”的方式,使用雕版印刷技术印发。宋人的诗作里有不少是写读完邸报之后的感想,比如苏东坡《小饮公瑾舟中》中就有“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此去澄江三万顷,只应明月照还空”的句子。再比如王安石的《读镇南邸报》一首,杨万里读邸报后的感事诗七律一首,都写于看邸报之后,抒发了诗人对宦海沉浮和世事的感慨。

邸报真会造假吗? 明代登过声势浩大的“假钦差”新闻

剧中,出现了两个版本不同的邸报,差点让负责刊印邸报、分发到各部的通政司背锅。像剧中邸报上出现“造假”,现实中还真有。

宋代之后,邸报一直延续到清代。元代设通政院,明、清两代设通政司和提塘官,专门负责官文报的收递工作。凡皇帝和内阁同意发布的文件和朝政消息,都由他们向地方传报。除通称邸报外,还有邸钞、阁钞、朝报、京报等别称。

和唐代藩镇割据时候进奏院状不经过朝廷管理不一样,宋代的邸报,发报前由门下省给事中负责审核,称“判报”,审核通过后才能向地方分发。当时对邸报传发的审查是比较严格的,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规定了由枢密院事先审查样报,通过“定本”,然后方准传发的“定本”制度。据《宋史·刘奉世传》记载,当时的邸报是每五天出一期,先由枢密院审核,再发行四方。

当时的官报仍以抄写为主,崇祯十一年(1638年)以后,才普遍采用活字版印刷。手抄就很容易出错,也会有别有用心之人造假。据汪珊《近事丛》记载,胡宗宪公然在邸报上刊登假消息,制造一个号称为“锦衣卫百户”的假钦差的事儿来。苏州人苏麻子游嘉兴时,住在朋友项公子家。项公子和胡宗宪关系很好,向他推荐苏麻子。胡宗宪就说,我有用他的办法。就令人在朝报上捏造了一条新闻,说皇上“差锦衣卫百户苏某前往浙江与该按抚官会议军情,听令便宜行事等因”。以钦差马上要来为由,派人大修衙门,并安排船只仪仗。等苏麻子伪装成钦差一到,安置华美衙舍,举行隆重酒会,地方官员都亲往参拜,声势浩大。

民办报何时有? 南宋时出现“卖报亭”

不管是唐代的进奏院状,还是宋代的邸报,都是官方报纸。明代中叶以后,政府默许民间自设报房,公开出售报纸。这种报房类似今天的报社,如公慎堂、荣禄堂、聚升、聚恒、同顺、同文等。大多设在北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开始印有报头。这种报纸的核心追求就是牟利,所以报房出版的报纸,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而且以订阅为主,读者所付报纸费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读者主要是官吏、士绅和商人。《京报》刊登的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三类: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和宫门钞。其中,官门钞就是朝廷内部传来的,张贴于宫门外的新闻。

而中国民办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由部分进奏官和书肆主人私自发行,其实是一种非法出版物。南宋时,这种民间报纸被统称为“小报”,有时也称之为“新闻”。

据新闻史学者研究,小报的材料来源于在宫廷内部和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通报新闻的“内探”、“省探”和“衙探”,这是当时的小报记者。其内容主要是政府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官报不准备发表或尚未发表的皇帝诏旨、大臣表疏和官吏任免事项。

在《宋会要》中,记载了不少关于北宋时期小报的材料,大都是官员们请求查禁小报的奏折,理由大都是编造新闻,影响舆情。

根据《靖康要录》记载,南宋时,小报上还常载有北方军民抗击金兵的消息和主战派官员反对议和的奏疏。当时有人在大街上专门售卖这种报纸,类似后代的报童。甚至在南宋的都城临安,还有专门卖报纸的店铺,正类似于今天的“卖报亭”,根据南宋时期《武林旧事》的记载,这种店铺叫做“供朝报”,店铺名字叫“朝报”,实际上售卖的是小报。

编辑:Giabun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视频连线 共同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仪式
19:29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
18:47
2019从都国际论坛闭幕
09:04
珠海澳门首办联合烟花汇演
09:04
广东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生育医疗费用将纳入医保支付
09:04
有一种激情叫托举“广州好”
09:03
420套公租房专供来穗人员 12月10日起接受网上预申请
09:02
有病死猪肉流入市场?穗市场监管局:涉事企业猪肉全部下架处理
09:04
深汕合作区商品房交易解冻
09:04
2019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下周举行 100多场展映展播等你来看
09:0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