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忍与守望——近代韩江下游的福音姿娘》一书被列入“潮汕社会宗教与文化研究系列”丛书。该书第四章《妇女教务》重点论述了近代的潮汕女学,作者蔡香玉是潮汕人。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大学兴起了“书院制度”。这种书院,与中国古代的书院概念不一样,主要更偏向西方现代大学教育的一种住宿制度,提倡和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同住一个社区,将跨学科和跨专业的交流与互动融入日常生活中。汕头大学目前总共有九所书院,包括至诚书院、弘毅书院、思源书院、知行书院、淑德书院、修远书院、敬一书院、明德书院和德馨书院等。其中的“淑德书院”是李嘉诚基金会首个捐资成立的女子书院,这个名字的来源,明显受到汕头近代“淑德女校”的启发。
《坚忍与守望——近代韩江下游的福音姿娘》一书2014年6月由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刊行,被列入“潮汕社会宗教与文化研究系列”丛书。著者蔡香玉是潮汕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和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广州大学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该书通过第四章《妇女教务》重点论述了近代的潮汕女学。而早在2003—2004年,汕头大学的杜式敏在她的论文《20年代的基督教会女校》中,以口述史为研究方法采访了当年汕头淑德女校的几位学生,记录了她们在古稀之年的回忆。
近代潮汕女子教育由传教士在潮汕开办教会学校首开起端,清末新政倡导女学,本土自办的女子教育随之继起。可以说西方教会是推动潮汕妇女教育的先驱。当时,美国浸信会、英国长老会和巴黎外方传道会开办了三种妇女教育机构,即女学、妇学和孤儿院。美国浸信会早期开办的女学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入学,免收学费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此外,学校还为学生免费提供衣、食、住等日常必要的开销。对于不少父母来说,这意味着可以减轻抚养女儿的经济负担,何乐而不为?
据相关资料显示,1851年美国浸信会在香港开设了第一间女学,为移居该地的潮州女子提供教育,主其事者是约翰生夫人;1860年,当美国浸信会搬到汕头附近的妈屿时,女学也移到此地;1864年,女学随着该会移至礐石,从此便在此地扎根。约翰生太太仍在她住屋的楼下开班授课,直到她1874年离开汕头。19世纪60年代初,英国长老会在澄海盐灶开设女学;1870年,卓为廉夫妇仿照约翰生夫人的办学模式在汕头开办女学校;1873年,刚到汕头的施饶理夫人接手该女校,将其改名为淑德女学。在发展初期,该校由传教士夫人掌管学校的行政和教义教学工作,而中文教学则由一名当地男教员负责,有一名当地女教员相辅助,另有一名女舍监负责照顾女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约翰生夫人的女学中就读的女子年龄差异较大,最小的是八岁的吴龙卵,最大的是徐月凤(传道人李员之妻),时年二十岁。当1860年布道站移到汕头时,在约翰生夫人的安排下,时年十八岁的吴龙卵嫁给了三十岁的女学男教员陈大川。
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加,女学生被分到不同的班级。到了19世纪80年代,更多女传教士和当地女教师加入到教学队伍中。20世纪初,淑德女学中的中国籍女教师被分为几类:住校教师、日课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和助理教师等。男教员则始终只有一名。据淑德女校老校友谢雪璋回忆,在她就读的20世纪20年代,学校的男老师被称为“国文佬”,他不是教会中人。而女教师全部信教,一些是本地人,一些来自其他省份,一些是单身,一些则已婚。20世纪40年代,法国天主教会开设的晨星女中同样也雇有一位名叫陈二云的男老师教女学生认读汉字。
在规章制度方面,约翰生夫人的女学有过一番变化。早期该校为学生提供生活所需:供应食物并有伙头主厨;提供服装并雇专人负责清洗,除了专心读书外,这些女孩不用承担其他任务。1874年秋,巴智玺夫人接替约翰生夫人执掌女学,此时该校被正式命名为“正光女学”。她对该校的制度进行了改革,每月发给每个寄宿女学生1.3美元,但饮食、洗衣、整理房间等家务必须由她们自理。这样的改变应该是以美国曼荷莲女子学院的三“H”方针(心灵、智力和手艺)为原型,即训练她们的动手能力被纳入教学当中。1885—1904年,主理正光女学的耶琳夫人曽指出,这些新规定是训练女孩走向自立的第一步。英会的淑德女校也有类似的理念,在此就读的是下一代的母亲,除了学习其他有用的东西外,她们要学会有条不紊、自制、忘我和自尊的生活态度。该校为高年级女生开设家政课,由修女们教她们做饭、针线、插花等技巧。
在开办之初的半个世纪,正光和淑德女校的教学水平都处于高级小学的程度。1913年,淑德开设了初中课程,正光也在三年后赶上。两校均开设有文化课和宗教课。前者包括国文、数学、自然、历史和地理,而宗教课所占比例则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加。天主教晨星女中的初中部开设有国文、英文和算术课程,高中部则每周增开一节“家政学”。1926年,在广州国民政府的要求下,淑德女校采用了教育部颁发的教学章程,教会男女学校都开设相同的课程。迟至20世纪40年代,新开办的天主教晨星女中仍然以宗教教育为主。1928年,美会的正光女校与男校礐石小学合并,其后英会的淑德女校也在日军侵华前夕关闭。而法会的晨星女中则在1950年底被汕头教育局接管,以不同的方式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汕头大学的淑德书院从名字上看,对近代的汕头淑德女学有纪念与借鉴的意义,但毕竟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教育。在汕大淑德书院的网页上可以看到这样的介绍:
淑德书院目标是促进女生全面发展,成为兼具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沟通协作、独立思考、自信自强等领导能力素质的人才,以迎接更多的挑战。淑德书院采用短期住宿的模式,并且紧扣不同主题的学习活动,以期让更多女生通过实习实践、交流活动、公益服务、实际操作等活动,开拓女生眼界,提高综合素质。书院的设计贯通中西文化,注重硬件设计与学习内容两者结合,融合国际与潮汕文化元素,除各种主题活动,书院更是一个女子教育基地和开放平台,将吸纳女校友及全球知名女性参与,共同陪伴女生成长,促成女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