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藏艺术学校的学生在画唐卡(10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康锦谦 摄
新华社成都10月9日电 题:寻访暮秋藏乡里的唐卡画师
新华社记者康锦谦
这一天是寒露,层林尽染。记者驱车前往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山巴乡麻依村,一名唐卡画师花费6年心血在此建成的象藏艺术学校今年7月开学了,来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30余名学员将在这里传承唐卡艺术。
他叫赤增绕旦,高高瘦瘦,牙齿洁白,站在自己开办的学校面前,笑容就像高原上的阳光,而一旦进入绘画状态,他又抿紧嘴巴,眼神专注。不时有附近的学生和村民前来看画,不管是谁,他都会进行耐心讲解。
赤增绕旦的唐卡启蒙较早,幼时他就经常翻看祖辈留下来的唐卡绘画作品,渐渐地发现自己被这门艺术深深吸引。2002年,他被四川省藏文学校艺术系录取,此后又去青海、拉萨拜师学艺。2010年,在西藏首届唐卡艺术博览会上他被评为一级唐卡画师。2012年,他开始在家乡筹备一所以唐卡绘画教学为主的艺术学校。
“传承比作品更重要。要让唐卡绘画艺术发扬光大,最终还是要靠更多的人才去传承。”为了筹集办学资金,赤增绕旦几乎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都投在了学校建设上,却仍然不够,他于是接受一些单位和个人的邀请去绘画,但跟对方沟通好,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完成作品,钱得提前支付。
2018年8月,这所拥有教学楼、宿舍、图书馆、多功能教室等设施的艺术学校建成了,招生目标群体为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后的青少年、唐卡艺术爱好者,也积极招收孤儿、残疾人士。学校以唐卡绘画教学为主,也教授藏文书法、藏式雕刻、传统藏香制作等。
在许多藏族唐卡艺人世家,至今还遵循着技艺“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18岁的纳么措是目前班上唯一的女学生,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唐卡女画师。记者见到纳么措时,她正静静地描着一幅唐卡线稿,完全没有注意到一旁的记者。
纳么措说,完成她正在画的练习稿还需要大约六七个月的时间,然后就能得到师傅的指导,在下一幅的创作中提升技艺。为此每个学校放假的周日她都会在画室画上一整天,“画画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我不需要休息”。
在绘画室,21岁的南加扎黑正专心致志地练习着白描技法,他上初中时偶然看到一本唐卡绘画书,又看了一部名为《唐卡》的国产电影,从此立志成为一名唐卡画师。从临摹到勾线定型、着色染色,他还有六七年的学业需要完成。他说,毕业后想回到甘肃老家,像师傅一样开一所唐卡学校,把这门技艺教给更多的人。

 
 0175f1c6-947d-480d-865b-042e2eecdadf.jpg) 
  
 6e09c248-7e89-43d5-ab27-8090ef9763fa.jpg) 
 921b2300-ee68-408c-aff6-a9b54248426f.jpg) 
  
 
 
 
74e9bfeb-ff71-4726-b7bc-32b69519e99d.jpg) 
 
 
 
e599de61-474e-4c41-bf8e-83e6fe4b0996.jpg) 
 
bb5b5c36-c038-4866-8f78-753e584df0ff.jpeg) 
 
9dc54057-60cc-445e-bc63-3aeeeb68f5cb.jpg) 
 
87e414a3-c562-4328-a7cd-f685e6fda9cc.jpg) 
 
 
						a9370b9c-443a-48d9-89bd-9392626e256d.png) 
 
				 	5a92f696-149a-44da-b798-5bbe69c3530a.jpg) 
 
				 	82d5cb67-96ca-493b-b0da-feacd175064e.jpg) 
 
				 	442b350d-6808-4a9d-89ba-d00575d7beb9.jpg) 
 
				 	2313392f-83ea-4cc9-8566-d22bc1dd87489c0f1860-900c-41f7-80ba-1c3f42645e2a.jpg) 
 
				 	 
 
				 	 
 
				 	fae3f852-adaa-4172-834e-8f50737071a4.jpg) 
 
				 	adad3f5c-62cf-4e28-8548-45154e95f30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