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日电(记者上官云) 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很忙:给学生上课、做公益讲座,还要出席一些文化活动。自从2018年在短视频平台凭借对古代诗人的幽默点评火了之后,这就成了他生活的常态。
拜网络所赐,戴建业真正体验了一回“成名”的感受。但如今当了一段时间的“网红教授”,他却说,其实最想做的还是安安静静读书、写作,“就像陶渊明那样”。
戴建业。受访者供图
意料之中的走红
戴建业的走红,其实并不意外。
出名前,他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一名教授,讲课很受欢迎,课堂经常“爆满”。学生想上他的课常常需要“抢”座位,不然去晚了,只能站着听。
但戴建业是湖北麻城人,普通话说得不太好。第一次打交道的人,包括在课堂上,他总会习惯性地问几句“你听懂了没有?”,后来觉得有点居高临下,又改成“我讲清楚没有?”
大概是2018年,戴建业讲解唐代诗歌的视频被上传至抖音,当日点击量即突破2000万次。人们记住了他的“麻城味普通话”,更喜欢他对古代诗人机智幽默的点评。
随着其他短视频的上传,戴建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并逐渐延伸到线下。有一次,在上海有人认出他,就跟在身后模仿着说“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这原本是他对李白、杜甫等人的一句点评。
“之前许多在网上走红的短视频,比如讲李白和杜甫那段,其实就是截取我讲课视频的一部分。”戴建业很认真地跟记者分辩,“要整体看,我讲课的方式,真不总是那么搞笑”。
他并不反对以短视频的方式讲知识,因为信息传播方式变化,这种幽默的小段子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看了之后也许就会感兴趣,慢慢喜欢上这门学科”。
戴建业。受访者供图
“但只看短视频毕竟不全面。如果要真正了解我这个人,对一位教授来说,除课堂表现外,最好的方式是认真读读他的书。”戴建业笃定地说,“书里还有更深的东西”。
小城走出的“斜杠青年”
戴建业主讲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但求学时,他原本最喜欢的却是数学。
“我老家那边,基础教育做得特别好,老师们水平也很高。我的高中老师们对文学的态度很包容,有时在课堂上抄走学生的‘闲书’,过后也会找个机会还回来。”戴建业回忆。
他最好的一门功课是数学,1973年的一场数学竞赛上,还拿了第三名。有一回,老师叫他写几首诗贴在墙上,戴建业并不太懂什么叫诗,于是跑到资料室查了半天找到三首诗,算是交差。
“老师就说写得很好,他以为是我写的。同学们看了也说好。”事情闹大了,戴建业更不敢承认那是抄的。但由此开始,他开始尝试写诗,想当一名诗人,“所以高考时我报了文科,第一志愿是华中师范大学”。
进入大学没多久,戴建业又不想当诗人了,觉得没什么意思,还是做数学题好玩,可那时不能转专业,只得硬着头皮坚持下去。硕士毕业后,他回到华中师大当了一名老师。
戴建业。受访者供图
在这个过程中,他真正喜欢上了中国古代文学,业余又开始学点英语,喜欢翻译文章。今年8月,他出了一套九卷本《戴建业作品集》,里面就有他翻译的作品。
最向往古代哪位诗人?陶渊明苏东坡吧
和“网红教授”比起来,戴建业更喜欢自己大学教书匠的身份。
他对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历和学术研究还算满意,“新出的作品集里有6本学术专著,2本文学史论和社会文化随笔《你听懂了没有》。《陶渊明新论》是二十年来的第五版,我都没想到一部学术作品会这么受欢迎”。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他都感兴趣。在课堂上,他也点评过不少古代文人,比如苏东坡、陶渊明,孟浩然等等,往往妙语连珠。
“要是问我更向往哪位诗人,那肯定是陶渊明、苏东坡吧。杜甫我很敬重他,他的崇高是我远远不能达到的。但在生活这方面,我不想学习他,他有点过得太苦了。”戴建业说。
《戴建业作品集》。出版方供图
出众的文采之外,真正打动戴建业的,是陶渊明与苏东坡的生活态度,“有些人也归隐,但是那种看破红尘式的归隐。陶渊明不,他虽然隐居了,但仍然热爱生活;苏东坡呢,历经坎坷但还是十分洒脱、豁达,这都很难得”。
“赞美固然温馨,批评更当感激”
也许,在戴建业看来,人这一辈子,本来就应该越活越快乐,“我年轻时也经常愁眉苦脸,你看年龄大了就不是这样子了,许多事都能看得更通透一些。努力生活,当个快乐的普通人就好”。
“一些商业活动,我就选择不出席,也尽量不上电视节目:你看我这个形象,忒对不起观众。”戴建业开着玩笑。他在努力摆脱走红带来的影响,“有空的时候我就想看书、做研究。我的书架挺大,我买回来好多书,知识记不住,随时翻一翻”。
学术上,他正争分夺秒地写一套多卷本“中国诗史长廊”,想尽可能用晓畅优美的语言,阐述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与嬗变、优点与特点。一套五卷本“戴建业散文集”,也即将出版。
戴建业。受访者供图
在生活中,戴建业很好相处,常见的穿着是衬衫牛仔裤,瘦瘦的脸上总是带着笑,似乎从来没有不开心的时候。接受采访也有问必答,他说,想给大家尽可能呈现一个真实的戴建业。至于网红教授之类的标签,真的无所谓。
在《美好的人生才刚开始》一文中,他写道:“我连白头发都不染,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不太在乎别人怎样看我,一旦把自己写的和讲的公之于世,就让人批评,任人指点,由人笑骂,赞美固然温馨,批评更当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