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

梁晓声:有一个人物的名字叫时代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沈杰群 发表时间:2019-08-27 09:31
分享到

原标题:梁晓声:有一个人物的名字叫时代

“如果不饱含深情的话,一个人怎么能写100多万字,他在那儿干嘛呢?兴趣对我本身没有那么大的推动力,一定要加入情怀的推动力,而且情怀的推动力一定是主要的。”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作家梁晓声如是说。

日前,梁晓声的三卷本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票数在五部得奖作品中位列第一。

得知获奖消息时,梁晓声正在录制电视台节目。他知晓后的第一反应是关掉手机,因为还要完成录制。“只要书出来,能得到读者的认同,认同度高一些,对我就是最大的欣慰了,对获奖没有什么想法。”

20世纪80年代初,梁晓声发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成为中国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梁晓声转向为平民代言,关注回城知青、下岗工人、进城农民、莘莘学子等,这些平民身影,出现在他的《返城年代》《年轮》《知青》等虚构作品和《中国社会阶层分析》《郁闷的中国人》等作品中。

梁晓声《人世间》共115万字,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刻画了10多位平民子弟的跌宕人生。

写100多万字的严肃文学作品,在如今的文坛已很少见。提及写作动力,梁晓声说:“我马上要到70岁了,写作对我是一件吃力的事了,首先是身体上就很吃力,颈椎病非常重。在这个情况下,自己写了这么多年,也写了不少的作品,我的夙愿,就是要再写一部作品。”

“再写一部作品”的夙愿,在梁晓声心中,首先是向现实主义致敬。“因为我经历了许多文学流派在中国的发展、变化,比较起来,我最后还是喜欢现实主义,如果我们要让文学作品和现实发生关系的话,最好还是现实主义,这是我的理解。”

然后,是向工人阶级致敬,他在书中写到“大三线”的老工人,写到当时留城的一些年轻工人。“我写了不少关于知青的作品,当年下乡的都是一个家庭中的长子、长女,哥哥姐姐都下乡了,所以回过去看知青文学,那么多人在写,但是留城的弟弟妹妹们,他们和城市的关系更紧密,和时代的关系也更紧密,但是他们在文学的形象画廊中几乎是缺席的,因此我想为他们也塑造几个形象,做一种拾遗补缺的事情。《人世间》了却了我这个愿望。”

梁晓声感慨,大家谈论文学总会在说这样那样的人物,而在他眼中,还有一个人物,“他的名字叫时代”。

“不论哪个时代,哪个社会,文学的关怀是永远不该缺位的,这个关怀应该是对于所有人的。”在梁晓声看来,创作中要关注“他者”,这是一种责任。

梁晓声说,社会是一本大书,如果内容良好、阳光,一定说明每个人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比如教师的师德,起到的作用是好的,这本好书影响到了人们。像装修师傅、下岗工人等人,都是读社会这本“大书”的重要途径,值得去理解。

哈尔滨,是贯穿梁晓声写作的地域背景,少时最熟悉的故土总会成为作家首选。“我在北京居住了40余年,肯定比哈尔滨时间要长一倍多,之所以愿意放在哈尔滨还是熟悉。”

平时写作时,梁晓声不用电脑,坚持手写,以前用稿纸,现在用A4纸。“视力不行了,另外手发抖,本来我的字可以很工整地写到稿纸里。”梁晓声坦言,看到自己写出的字不如从前那么好的时候,会有一种沮丧。“这行字怎么可以是我写出来的?因此我给人寄去短稿的时候,也是由于自尊心在驱使,赘上几句话——‘我现在颈椎病太重了,本来我的字写得还会好一点的。’说明一下这情况”。

梁晓声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他说接着还会出三四本书,同时还有三部电影在拍摄。“别人也觉得很奇怪,我简直是一个生活内容太单一的人,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爱好,不喜欢聚会,也不喜欢旅游,唯一喜欢的就是安静读书,读到好书的时候,会很激动,吸一支烟;看一部好电影,一首好诗,有感想了,把它记录下来。”梁晓声笑称,其余的时间他喜欢做做家务,把家里的窗户擦得很干净很明亮。

看书写字,构成梁晓声主要的生活。“我每天都在想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我一定要在日子里抓住一种意义。单纯的活着本身,不能使我感到意义,我唯一能抓住的,无非就是读和写”。(沈杰群)

编辑:Giabun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国庆长线出境游倒计时 4大备选方案任你挑选

  • 印尼提升会奖旅游性价比 2019-09-06
  • 暑后错峰,到远方继续嗨 2019-09-06
  • 马来西亚推广2020旅游年 2019-09-06
  • 中秋假期追寻诗和远方 2019-09-05
  • 暑后错峰,到远方继续嗨 2019-09-05
  • 出行必备小物守护旅途的洁净和舒适 2019-09-05
  • 正当时令,初秋美景莫错过 2019-09-04
  • 出境东南亚游性价比突显 2019-09-03

斯巴鲁发布全新品牌理念 VIZIV ADRENALINE CONCEPT概念车中国首秀

  • 沃尔沃S60 T8海外售价公布约44万人民币 2019-09-04
  • 西雅特Tarraco FR将于法兰克福车展亮相 2019-09-04
  • 抗衡主流竞品 途观L七座版成都车展将上市 2019-09-04
  • 奔驰AMG GLB35官图发布 A35同款动力 2019-09-04
  • ​雷克萨斯全新RX 450hL加长版将于成都车展上市 2019-09-02
  • 小鹏汽车将携多款车型亮相2019成都国际车展 2019-09-02
  • 东风悦达起亚全新SUV即将亮相成都车展 2019-09-02
  • 玛莎拉蒂全球限量版车型即将登陆成都车展 2019-09-02

华为5G基站已发货20多万个,占全球三分之二

  •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旗舰5G芯片!业内最小5G手机芯片 2019-09-06
  • 你“ZAO”吗?这42款APP也在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 2019-09-06
  • 亚洲首富将在印度免费发放4k电视!但有个前提条件 2019-09-06
  • 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创业公司是?TOP25的榜单在这 2019-09-06
  • 20亿美元值了!阿里全资收购考拉,入股网易云音乐 2019-09-06
  • 1899元起!荣耀20S发布:麒麟810+3200万前置 2019-09-05
  • 微信支付二维码被诉侵权,腾讯:二维码是现有技术 2019-09-04
  • 1/3中国人用支付宝、淘宝做公益,半年捐赠笔数超50亿 2019-09-04

百年卜辞文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八成人专情传统月饼说明什么? 2019-09-08
  • 湖北省博物馆多项5G应用落地 2019-09-07
  • 王蒙主编《中国精神读本》首发,呈现拼搏奋进的中国 2019-09-05
  • 福建:变废为宝的茶画 2019-09-04
  • “打开艺术之门”58天吸引近10万人 2019-09-03
  • 因幽默点评古代诗人走红的教授 一年后怎样了? 2019-09-03
  • 周建平博士在广图讲授文艺与国家形象塑造 2019-09-01
  • 青年舞台艺术嘉年华活动在广州永庆坊举办 2019-09-01

吃吃吃!酥脆酱香的肉夹馍 引吃货们PK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 又到一年刀鱼季! 2019-03-15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 美食打探:顺德鱼揸,吃出一个鲜字 2019-02-12
金羊图库
  • 台湾“花样宜兰”传统印染艺术展
  • 甘肃甘南:“厕所换新颜”提升乡村旅游体验
  • 重庆万州港:多式联运提升辐射力
  • 十八洞小学的新学期
  • 探访渤海湾埕北油田采油平台
  • 沙滩上的时装秀
  • 中国男篮不敌委内瑞拉无缘篮球世界杯16强
  • 北京大兴机场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广州市老年医院争取年底开工 ​规划建设1000床位
2019-09-08 14:38:47
5G机器人警察“瓦力”亮相上海 大眼萌引游客围观
2019-09-07 15:35:37
扎哈维再现杀手风采 可惜未能助球队取胜
2019-09-07 10:51:48
南沙9月起实行电费“一月一缴”
2019-09-07 09:47:57
国庆假期返程火车票今明开售
2019-09-07 09:47:57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梁晓声:有一个人物的名字叫时代
中国青年报  作者:沈杰群  2019-08-27
梁晓声感慨,大家谈论文学总会在说这样那样的人物,而在他眼中,还有一个人物,“他的名字叫时代”。

原标题:梁晓声:有一个人物的名字叫时代

“如果不饱含深情的话,一个人怎么能写100多万字,他在那儿干嘛呢?兴趣对我本身没有那么大的推动力,一定要加入情怀的推动力,而且情怀的推动力一定是主要的。”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作家梁晓声如是说。

日前,梁晓声的三卷本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票数在五部得奖作品中位列第一。

得知获奖消息时,梁晓声正在录制电视台节目。他知晓后的第一反应是关掉手机,因为还要完成录制。“只要书出来,能得到读者的认同,认同度高一些,对我就是最大的欣慰了,对获奖没有什么想法。”

20世纪80年代初,梁晓声发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成为中国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梁晓声转向为平民代言,关注回城知青、下岗工人、进城农民、莘莘学子等,这些平民身影,出现在他的《返城年代》《年轮》《知青》等虚构作品和《中国社会阶层分析》《郁闷的中国人》等作品中。

梁晓声《人世间》共115万字,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刻画了10多位平民子弟的跌宕人生。

写100多万字的严肃文学作品,在如今的文坛已很少见。提及写作动力,梁晓声说:“我马上要到70岁了,写作对我是一件吃力的事了,首先是身体上就很吃力,颈椎病非常重。在这个情况下,自己写了这么多年,也写了不少的作品,我的夙愿,就是要再写一部作品。”

“再写一部作品”的夙愿,在梁晓声心中,首先是向现实主义致敬。“因为我经历了许多文学流派在中国的发展、变化,比较起来,我最后还是喜欢现实主义,如果我们要让文学作品和现实发生关系的话,最好还是现实主义,这是我的理解。”

然后,是向工人阶级致敬,他在书中写到“大三线”的老工人,写到当时留城的一些年轻工人。“我写了不少关于知青的作品,当年下乡的都是一个家庭中的长子、长女,哥哥姐姐都下乡了,所以回过去看知青文学,那么多人在写,但是留城的弟弟妹妹们,他们和城市的关系更紧密,和时代的关系也更紧密,但是他们在文学的形象画廊中几乎是缺席的,因此我想为他们也塑造几个形象,做一种拾遗补缺的事情。《人世间》了却了我这个愿望。”

梁晓声感慨,大家谈论文学总会在说这样那样的人物,而在他眼中,还有一个人物,“他的名字叫时代”。

“不论哪个时代,哪个社会,文学的关怀是永远不该缺位的,这个关怀应该是对于所有人的。”在梁晓声看来,创作中要关注“他者”,这是一种责任。

梁晓声说,社会是一本大书,如果内容良好、阳光,一定说明每个人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比如教师的师德,起到的作用是好的,这本好书影响到了人们。像装修师傅、下岗工人等人,都是读社会这本“大书”的重要途径,值得去理解。

哈尔滨,是贯穿梁晓声写作的地域背景,少时最熟悉的故土总会成为作家首选。“我在北京居住了40余年,肯定比哈尔滨时间要长一倍多,之所以愿意放在哈尔滨还是熟悉。”

平时写作时,梁晓声不用电脑,坚持手写,以前用稿纸,现在用A4纸。“视力不行了,另外手发抖,本来我的字可以很工整地写到稿纸里。”梁晓声坦言,看到自己写出的字不如从前那么好的时候,会有一种沮丧。“这行字怎么可以是我写出来的?因此我给人寄去短稿的时候,也是由于自尊心在驱使,赘上几句话——‘我现在颈椎病太重了,本来我的字写得还会好一点的。’说明一下这情况”。

梁晓声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他说接着还会出三四本书,同时还有三部电影在拍摄。“别人也觉得很奇怪,我简直是一个生活内容太单一的人,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爱好,不喜欢聚会,也不喜欢旅游,唯一喜欢的就是安静读书,读到好书的时候,会很激动,吸一支烟;看一部好电影,一首好诗,有感想了,把它记录下来。”梁晓声笑称,其余的时间他喜欢做做家务,把家里的窗户擦得很干净很明亮。

看书写字,构成梁晓声主要的生活。“我每天都在想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我一定要在日子里抓住一种意义。单纯的活着本身,不能使我感到意义,我唯一能抓住的,无非就是读和写”。(沈杰群)

编辑:Giabun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这个博览会,习主席为何四致贺电
14:48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天安门举行庆祝活动首次联合演练
14:48
肩负兴农报国使命,习近平殷殷嘱托
08:42
【中国稳健前行】依法治国的中国经验
10:45
香港警察成功瓦解“和你塞3.0” 截搞事者防瘫机场
10:45
联合国人权高专巴切莱特谴责香港发生的暴力破坏行为
10:01
江门双创力争孕育未来“创新龙头” 港澳青年成中坚
10:45
台山核电2号机组完成示范运行 具备商业运行条件
10:01
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迈大步 广州地铁探索“地铁+城际+”
10:01
少时立志从军今朝勇敢前行 14名中大学子应征入伍
10:01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