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婆花序
苹婆花序
假苹婆花序
文/周肇基
图/严斯凤
近来广东地区的苹婆正在结果期。人们同时还发现,与苹婆颇有些相似的另一种植物也开始结果,它们的名字却叫“假苹婆”。
细观形态有别
苹婆是种梧桐科常绿乔木,树干通直,株高5米-20米,叶枝繁茂。夏初开花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达20厘米,着生小花、无花瓣,花萼钟状,长约1厘米,起初为乳白色,后来变为淡红色,花萼5枚裂片在顶端互相结合,形若巧夺天工的“小灯笼”,迎风飘荡,一整片看去又若瀑布飞流直下,十分美丽。花期过后,树上便结出蓇葖果(蓇葖是指果实的一种类型,表现为单室、多籽,成熟时果皮仅一面开裂。常见于毛茛科、木兰科、景天科、梧桐科植物)。果初为绿色,继而变黄色、橙红色,成熟时为鲜红色。果荚呈放射状排列,7-8月时成熟后会开裂,通常每个果里有1-3粒黑色种子,每个直径大约1厘米-3厘米,形状极似亮晶晶的黑眼珠,加上外壳,状如凤眼,故名“凤眼果”。当全树挂满多色的长圆形的蓇葖果,一串串的“黑眼睛”悬挂在碧绿叶海中,整棵树便像是在“睁眼看世界”。
同样为梧桐科常绿乔木的“假苹婆”,其形态和生态特性、原产地都与苹婆类同。但叶片明显比苹婆窄小,花序也明显比苹婆短,夏初开花,同样无花瓣,花萼有5枚淡红色萼片,呈五星状,长4毫米-6毫米。同样结蓇葖果,起初绿色,继而转为黄色、橙红色,成熟时为鲜红色。但秋季成熟时果皮仅一面开裂,露出10粒以下黑珍珠似的种子,但其种子数量虽远多于苹婆,直径却只有1厘米左右。
经济价值相当
苹婆种子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和油脂,食用可蒸、煮、炒,味似板栗般香甜,还可制成干果、糕点,亦可入馔为“岭南名菜”,如苹婆红烧肉、红焖鸡。种子亦可榨油。广东习俗中,凤眼果还是七姐诞(“七姐”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指“织女”)的祭品,故又有“七姐果”之美称。
苹婆木材坚韧,可制家具、箱盒、建筑材料;且木质轻柔,又可制成乐器。树皮更含优质纤维,可用于造纸、织麻袋。其叶大光洁,两广民俗中常用于裹粽子、糍粑,别有一番风情。据自古以来的相关记录,凤眼果(种子)和凤眼果壳还有药用价值。所以,苹婆不仅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木本粮食植物,还是用途广泛的经济植物,可谓“浑身是宝”。民间甚至认为,苹婆是寓意美好的“风景树”,镇宅聚气,象征着整个家庭兴盛发达,因此多种于庭院和居家周边。
但苹婆的凤眼果产量不高,拿来拜祭有时都不敷应用,所以民间常以相似的假苹婆果实为代用品。
假苹婆的蓇葖果分果较多,个头比花生米略小,但数量远多于苹婆种子,且同样富含淀粉、脂肪,种仁含油脂22.5%,可炒熟或煮熟供食用,也可榨油。所以在这方面,两者经济价值可谓相当。但假苹婆树枝叶不如苹婆树密集繁茂,叶片也较窄小,无法用来包裹粽子、糍粑。其木本材质也相对为中等,只宜做农具等短小径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