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义工米歇尔在广州 热忱追逐自己的“中国梦”
米歇尔
米歇尔(右一)作为义工慰问街道独居老人。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越发密切,吸引了许多年轻有抱负的非洲人来到中国大地工作、生活。他们用满腔热忱追逐自己的“中国梦”。
如今,新一代的非洲人也开始追随父辈的脚步来到中国,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年轻小伙米歇尔(Michel)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亲已经在广州打拼了十余年,事业小有成就,两年前把他接到了广州一起生活。
帮父亲打理生意之余,米歇尔更是积极为自己“充电”——苦练中文,积极参加活动了解传统文化习俗,更主动报名成了越秀区登峰街道的一名外籍义工,不时上门探望独居老人……热情活泼的米歇尔成了“开心果”。
中秋佳节到来之际,米歇尔又出现在由街道举办的节日民俗体验活动现场,有模有样地做起了月饼,其间,这位非洲“小鲜肉”用颇为流利的普通话接受了采访。
米歇尔最近忙着搬家,他和家人从越秀区搬到了黄埔区居住,每次回登峰街参加活动要花更长时间。但这丝毫阻止不了他的热情,因为在过去的两年里,他在登峰街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这个大家庭里收获了太多。“这里的朋友对我都很好,有活动我就过来参加。”
做月饼
送给独居老人
在当天的中秋节活动现场,聚集了很多外国友人和本地义工,这是登峰街道举办的又一次传统民俗体验活动,旨在让更多来穗的外籍人士感受中国文化的乐趣。
伴随着楼道里一阵爽朗的笑声,一身牛仔裤配T恤的米歇尔出现在门口,姗姗来迟的他坦然地接受着街道工作人员的“挖苦”,一边笑着用中文为自己解释。
米歇尔做月饼很快进入状态,蛋黄、莲蓉、面团在他手里迅速“合体”,“我做好了!”刚完成第一个月饼,他就开始在人群中大声“炫耀”自己的战果,但由于卖相不佳引来众人吐槽。
自我感觉良好的米歇尔继续揉着面团,迫不及待要将自己的成品赶紧送进烤箱。这已经是他到广州后参加的第三次中秋节活动了,制作过程他早已驾轻就熟,“月饼很好吃,各种馅我都爱吃。”但他更期待再次将自己亲手做的月饼送给街道的独居老人。
米歇尔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自己对中国传统美食情有独钟,来广州两年,他学会了包饺子、包粽子、做月饼,不仅跟家人朋友分享过,还赠送给很多老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美食带来的满足感让他充满了探索的渴望,每次街道一举办类似的活动他都不想错过。
学中文
街道带来温暖
米歇尔今年20岁,是个非洲“小鲜肉”,初到广州时,他完全不会说普通话,也不适应广州的饮食,常常把自己闷在家里不敢出门。他的父亲已在广州做了十几年外贸生意,深知初来乍到的滋味,便让友人把儿子带去了登峰街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米歇尔在异国他乡第一次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受父亲的影响,米歇尔对广州很有好感,“我爸爸喜欢在广州做生意,我也喜欢在这里生活。”米歇尔特别渴望融入这里的生活,所以在学中文的时候克服困难的动力也比其他人要大。
过去两年里,他几乎每天都到登峰街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上中文课,下课了还缠着老师问问题。由于米歇尔的母语是法语,法语中的字母“h”是不发音的,一开始遇到带声母“h”的字,他都非常困惑,无从开口;加上分不清卷舌音和平舌音,米歇尔在课堂上闹了不少笑话。但街道的中文老师都非常有耐心地陪他纠正,坚定了他学好中文的信念。
每天将自己置身于中文环境中,加上勤学好问,米歇尔很快便实现了听力和口语水平的“双突破”,慢慢地可以和街道的社工们“谈笑风生”,如今更是拿到了汉语水平考试三级认证证书。“我的中文一般般吧,还是要努力学习。不过我爸爸来了十几年中文都说不好,这方面我比他厉害多了。”米歇尔谦虚之余也不忘拿自己老爸开涮。
最让米歇尔感到温暖的是街道社工们浓浓的人情味。两年来,登峰街道的工作人员对他照顾有加,帮他应对生活琐事,带他逛广州,吃美食,学手艺,让他消除了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不安,彼此之间就像家人一般亲切。他喜欢和街道的社工们互相调侃,还经常叮嘱大伙以后帮他在中国找个女朋友。“我喜欢在这里(街道)的感觉,大家都很好。”米歇尔说。
当义工
陪老人聊一小时
米歇尔告诉记者,之所以会萌发要当义工帮助他人的念头,是因为自己来到广州后获得了街道的太多帮助。
米歇尔很懂感恩,当他偶然得知街道不定期会组织义工去慰问独居老人时,他毫不犹豫就登记报名,“我会说一点普通话了,而且有时间,别人帮了我,我就想回馈别人,这样我会很开心。”
穿上黄色小马甲,带上慰问品,米歇尔2016年便正式成了一名广州义工,跟随街道社工们走街串巷慰问独居老人,逢年过节还会带上自制点心,“我自己做的月饼和粽子都会带给他们分享,老人家开心了我也很开心。”
每次去到老人家里,米歇尔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听社工同事与老人的对话内容,边听边学,最早他去到现场都只是微笑点头,羞于开口,到后来终于鼓起勇气跟老人家说,“我会说普通话的,您可以跟我说普通话。”一下子把老人们逗乐了。
米歇尔对老人格外有耐心。有一回他去一个独居阿姨家探访,阿姨发现这位非洲小哥竟能说中文,兴奋地拉着他聊家常,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街道工作人员担心米歇尔有怨言,但他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很享受与老人家交流的过程。
两年来,米歇尔已经随街道社工们慰问过多名高龄独居老人,最让他开心的是,他帮助过的老人家大都能记住他。“有一个90多岁的老婆婆,我第一次去看她带了粽子,后来第二次过去她跟我说她还记得我,我特别感动,这样的交流会让我有动力继续帮助他们。”
帮老爹
努力赚钱养家
镜头前的米歇尔憨厚而可爱,他坦言自己平时没有太多爱好,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帮父亲打理生意,有空了就回街道参加活动。
米歇尔的父亲从事外贸服饰生意,经常出外奔走,所以米歇尔需要帮父亲看店、记账和处理订单邮件等。父亲有意识地让他很早步入社会,让他懂得了赚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广州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刚果好,但物价也高一些,所以我要努力工作,帮父亲赚钱养家。”
两年过去,米歇尔逐渐融入了广州的生活节奏,带着羊城通一路出行无阻,逛街购物也学会了用移动支付,生活的便利让他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米歇尔憧憬未来能进大学深造,但目前他还是专注于协助父亲打理生意,而他上课学到的中文刚好能派得上用场,帮助他应对父亲的中国客户,在他看来,到中国生活就是要努力,才会有好的回报。
米歇尔笑称自己是个“打工的”,无论是协助父亲打理生意还是参加街道的义工活动,他都会听从指挥,认真做好自己的角色,“我爸爸是我的老板,街道的社工我也叫他们老板。”米歇尔笑着说。
归属感
推动文化交融
在登峰街道,像米歇尔一样的注册登记的外籍义工已有30来人,当中有来广州经商的,也有留学生,他们通过街道社区活动找到了归属感和对社区的认同感,愿意为社区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登峰街道也成了近年来广州市社区文化融入的典范。
据了解,登峰街自从2012年便开始探索外国人社会工作服务,每一年接受服务的外籍人士都明显增加,去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8600人。外籍人士不断积极融入本地生活,社区里的本地居民对于他们的接纳程度也在逐年提高。
王海戈是登峰街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名项目主管,也是米歇尔的老友,在他看来,街道这些年的一些系列举措,有助于增进外籍友人和本地居民对彼此的理解,让这两个群体都提升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米歇尔有着非常强烈的意识,希望融入我们这座城市。他很有爱心,愿意与老人家交流,愿意倾听和陪伴。”
而在米歇尔看来,他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还多了一份使命感。“我来这里就是想知道中国的文化是怎么样的,以后我回国了要是被人问起来,才可以跟他们解释我所看到和学到的一切。”
米歇尔已经像他的父亲一样爱上了中国,爱上了广州这座城市,渴望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