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独特的耳朵去倾听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张素芹 发表时间:2018-09-20 11:30

佑斯特在指挥


  前晚,上海民族乐团原创音乐会《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在广州大剧院上演,音乐会由《东方韵味》《浦江明珠》《伊甸园之桥》《中华第一街》《外滩》五个篇章构成,民族音乐国际化的创新表达,让人耳目一新。演出开始前,这台音乐会的作曲兼指挥——德国作曲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以及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采访。佑斯特称赞“中国管弦乐队的声音充满了魔力”。这个中国迷表示:“很乐意创作一部关于广州的作品。”

  德国作曲家为中国的民乐团创作,均衡贯穿双方优势

  《奥德赛》是古希腊史诗,展现了主人公奥德修斯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将东西方音乐交融碰撞,讲述上海“史诗”,同时也为中国民族音乐注入新的艺术能量。而作曲家佑斯特被称为当代西方音乐界的“奥德修斯”,拥有国际化的前瞻视野。

  “我上辈子一定是个中国人”。佑斯特笑着说。22年前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很熟悉的感觉,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异乡人。我很适应中国的气候、食物以及人际交往。”佑斯特说,“我还喜欢吃四川串串香。”

  这样一位中国迷,曾根据张爱玲同名短篇小说创作歌剧《心经》,也创作了融合中美诗歌讲述奇幻爱情的合唱剧《爱人》、歌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红楼梦》等。

  不过,这次创作《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则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之前的作品是把中国意象放入西方语境,这次则是要把中国的声音放入中国的乐团。”佑斯特说,“以往我只是把艺术作品提供出来给中国的观众,这次则是作为一个桥梁,和中国的艺术家共同创作。”

  为一个中国的民族乐团进行创作,佑斯特首先要了解的是中国民族乐器。“以前我也有所了解,但作曲的时候,对它们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要为整个乐团考虑,还要适应声场。因此,我研究了几乎所有的民族乐器。”

  为了创作《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佑斯特和上海民族乐团在2016年底就已投入准备,创作时间长达一年半。乐团每个声部的演奏家一对一地协助佑斯特,让他了解和熟知二胡、琵琶、古筝、竹笛、笙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特色、音区、传统演奏技法以及融合各种现代演奏技法的可能性。乐团大大小小的演出,佑斯特也跟随。“每次创作、排练,都能发现新的亮点,将双方的优势均衡地贯穿到作品中。”佑斯特说。

  为民乐带来更多和声、交响、共鸣

  佑斯特认为中国民乐很有个性,“比如,二胡很像人类的声音,我需要创造一些新的旋律性的篇章来表现它的特色。但是,也不能把二胡当作小提琴,虽然他们同样富于歌唱性。二胡有它自己独特的美的音区,就在中音区。不能完全用西方管弦乐队的系统来套中国民族乐器。”

  在佑斯特看来,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大多声音尖锐,作曲时容易突出一个主题,但是缺少共鸣。“我希望带来更多和声、交响、共鸣。我需要了解这个乐团,它是一个有机体。我需要不断调配结构、形式和声音的复杂比例。”

  在佑斯特的努力下,民乐团以往通常作为陪衬、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音声部的特色凸显了出来。“《中华第一街》中的慢板让人惊喜,中胡更是让人惊艳。”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介绍,“佑斯特在编制中拿掉了三个唢呐,将低音贝斯、大提琴和弦乐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音群,声场非常平衡。”

  合作过程中,双方也有过分歧,但出发点都是作品本身。罗小慈表示:“第五个乐章的结尾,第一次试排时我觉得不够强烈,但是佑斯特觉得已经非常宏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很尊重我们的意见,表示可以增加一些元素。在北京演出时,他在原有的结尾方式之外给了我们另外一种选择,但最终,我们还是觉得他的选择更好。”

  “我们都是音乐家,我们用音乐来交流、沟通。在上海民族乐团寻找共鸣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佑斯特说。

  佑斯特对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开始创作前,他曾一个人乘地铁在上海漫游,在大街小巷中阅读和倾听上海。“我喜欢捕捉人性的瞬间。”佑斯特说,“作曲家要有独特的耳朵去倾听。”

  国际文化交流的新维度,乐意为广州创作作品

  “中国管弦乐队的声音充满了魔力。”佑斯特如此表示。而罗小慈也认为,民乐遇到了最好的时代。请西方的作曲家为中国的民乐团进行创作,这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新的维度。

  民族音乐要呈现国际表达和当代气质。“民乐的经典作品很多,但如果原封不动地拿出来,和现代的观众也是有距离的。”罗小慈认为,“我们不能忽略时代的节奏,需要留下当代艺术家的思考和实践。”

  这其中,分寸的把握尤为重要。“要坚守民乐的根基,它们的特征不能丢,筝作品没有体现古筝的特点就是失败。”罗小慈欣慰地表示,“近年来,欣赏民乐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多了。这也给了我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广州大剧院的声场很好,很敏感,据说和柏林爱乐大厅的声场效果是一样的,广州的观众很幸运。”罗小慈感叹。

  第一次来广州的佑斯特表示很喜欢这里的气候,“吃了很多绝妙的、神奇的食物。我曾在照片中了解到广州大剧院,如今来到这个世界知名的剧院演出,很高兴。”被问到如果广州的乐团委约他创作一部关于广州的作品,佑斯特说:“我当然很乐意!”

编辑:直谅
数字报

要有独特的耳朵去倾听

广州日报  作者:张素芹  2018-09-20

佑斯特在指挥


  前晚,上海民族乐团原创音乐会《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在广州大剧院上演,音乐会由《东方韵味》《浦江明珠》《伊甸园之桥》《中华第一街》《外滩》五个篇章构成,民族音乐国际化的创新表达,让人耳目一新。演出开始前,这台音乐会的作曲兼指挥——德国作曲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以及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采访。佑斯特称赞“中国管弦乐队的声音充满了魔力”。这个中国迷表示:“很乐意创作一部关于广州的作品。”

  德国作曲家为中国的民乐团创作,均衡贯穿双方优势

  《奥德赛》是古希腊史诗,展现了主人公奥德修斯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将东西方音乐交融碰撞,讲述上海“史诗”,同时也为中国民族音乐注入新的艺术能量。而作曲家佑斯特被称为当代西方音乐界的“奥德修斯”,拥有国际化的前瞻视野。

  “我上辈子一定是个中国人”。佑斯特笑着说。22年前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很熟悉的感觉,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异乡人。我很适应中国的气候、食物以及人际交往。”佑斯特说,“我还喜欢吃四川串串香。”

  这样一位中国迷,曾根据张爱玲同名短篇小说创作歌剧《心经》,也创作了融合中美诗歌讲述奇幻爱情的合唱剧《爱人》、歌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红楼梦》等。

  不过,这次创作《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则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之前的作品是把中国意象放入西方语境,这次则是要把中国的声音放入中国的乐团。”佑斯特说,“以往我只是把艺术作品提供出来给中国的观众,这次则是作为一个桥梁,和中国的艺术家共同创作。”

  为一个中国的民族乐团进行创作,佑斯特首先要了解的是中国民族乐器。“以前我也有所了解,但作曲的时候,对它们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要为整个乐团考虑,还要适应声场。因此,我研究了几乎所有的民族乐器。”

  为了创作《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佑斯特和上海民族乐团在2016年底就已投入准备,创作时间长达一年半。乐团每个声部的演奏家一对一地协助佑斯特,让他了解和熟知二胡、琵琶、古筝、竹笛、笙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特色、音区、传统演奏技法以及融合各种现代演奏技法的可能性。乐团大大小小的演出,佑斯特也跟随。“每次创作、排练,都能发现新的亮点,将双方的优势均衡地贯穿到作品中。”佑斯特说。

  为民乐带来更多和声、交响、共鸣

  佑斯特认为中国民乐很有个性,“比如,二胡很像人类的声音,我需要创造一些新的旋律性的篇章来表现它的特色。但是,也不能把二胡当作小提琴,虽然他们同样富于歌唱性。二胡有它自己独特的美的音区,就在中音区。不能完全用西方管弦乐队的系统来套中国民族乐器。”

  在佑斯特看来,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大多声音尖锐,作曲时容易突出一个主题,但是缺少共鸣。“我希望带来更多和声、交响、共鸣。我需要了解这个乐团,它是一个有机体。我需要不断调配结构、形式和声音的复杂比例。”

  在佑斯特的努力下,民乐团以往通常作为陪衬、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音声部的特色凸显了出来。“《中华第一街》中的慢板让人惊喜,中胡更是让人惊艳。”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介绍,“佑斯特在编制中拿掉了三个唢呐,将低音贝斯、大提琴和弦乐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音群,声场非常平衡。”

  合作过程中,双方也有过分歧,但出发点都是作品本身。罗小慈表示:“第五个乐章的结尾,第一次试排时我觉得不够强烈,但是佑斯特觉得已经非常宏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很尊重我们的意见,表示可以增加一些元素。在北京演出时,他在原有的结尾方式之外给了我们另外一种选择,但最终,我们还是觉得他的选择更好。”

  “我们都是音乐家,我们用音乐来交流、沟通。在上海民族乐团寻找共鸣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佑斯特说。

  佑斯特对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开始创作前,他曾一个人乘地铁在上海漫游,在大街小巷中阅读和倾听上海。“我喜欢捕捉人性的瞬间。”佑斯特说,“作曲家要有独特的耳朵去倾听。”

  国际文化交流的新维度,乐意为广州创作作品

  “中国管弦乐队的声音充满了魔力。”佑斯特如此表示。而罗小慈也认为,民乐遇到了最好的时代。请西方的作曲家为中国的民乐团进行创作,这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新的维度。

  民族音乐要呈现国际表达和当代气质。“民乐的经典作品很多,但如果原封不动地拿出来,和现代的观众也是有距离的。”罗小慈认为,“我们不能忽略时代的节奏,需要留下当代艺术家的思考和实践。”

  这其中,分寸的把握尤为重要。“要坚守民乐的根基,它们的特征不能丢,筝作品没有体现古筝的特点就是失败。”罗小慈欣慰地表示,“近年来,欣赏民乐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多了。这也给了我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广州大剧院的声场很好,很敏感,据说和柏林爱乐大厅的声场效果是一样的,广州的观众很幸运。”罗小慈感叹。

  第一次来广州的佑斯特表示很喜欢这里的气候,“吃了很多绝妙的、神奇的食物。我曾在照片中了解到广州大剧院,如今来到这个世界知名的剧院演出,很高兴。”被问到如果广州的乐团委约他创作一部关于广州的作品,佑斯特说:“我当然很乐意!”

编辑:直谅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