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三张照片之一——《哭泣的法国人》

来源:金羊网 作者:刘植荣 发表时间:2018-09-20 18:04

  1940年6月14日,德军列队进入巴黎

  《哭泣的法国人》

  世界珍品 老照片的背后13

  这幅照片最早发表在1941年3月3日的美国《生活》杂志上,照片说明是:“一个法国人看到法国国旗被运往非洲时,爱国悲情催他流泪。”

  1939年9月1日,德国大举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其实,法国当时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国内对战争的态度分歧很大,因为根据1939年8月23日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德苏密约瓜分波兰,不少人担心与德国交战会把希勒特(1889-1945)彻底推向斯大林(1878-1953)的怀抱。

  法国人太爱感情用事。对德宣战后,很多技术专家为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踊跃报名参军,保家卫国。殊不知,这些技术人员离开工作岗位,法国制造业几乎瘫痪,无法生产战争物资,法国政府又急忙下令,所有技术人员立即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时的法国,政府、军队、民间一片混乱,虽然对德国宣战,但作战部署非常迟缓。

  1940年5月10日,德国投入145个师、3000多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绕过马其诺防线进攻英国、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135个师的盟军。盟军无法招架,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逃的逃。5月15日,法国总理保罗·雷诺(1878-1966)给新上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打电话沮丧地说:“我们被打败了,我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此时距离开战仅5天。

  6月10日,意大利对法国宣战,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1883-1945)背后捅刀子,法国彻底绝望了,惊慌失措的百姓慌不择路,四处逃离。这一天,法国政府达成共识,法国已无法阻止德军攻占首都。为保护巴黎文物古迹和市民免遭战火涂炭,法国政府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所有武装力量撤出巴黎。根据1907年《海牙公约》,交战方不得轰炸不设防的城市和村镇。法国政府也从巴黎撤往波尔多,随后又迁往维希。

  6月14日,德军在巴黎举行盛大入城式,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和政府建筑上的法国三色旗都被降了下来,升起了德国纳粹万字旗。

  6月16日,法国政府决定向德国投降,并于6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签订停战协议的地点正式签订停战协议。至此,短短1个多月,法军10万人阵亡,185万法军成为德军战俘。什么“世界最强大的陆军”,什么“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法国所有引以为豪的东西,均在德国闪电战下烟消云散。法国如此不堪一击,出乎意料。

  1940年6月19日,逃到英国的戴高乐将军(1890-1970)通过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对法国发表第二次广播讲话,宣布在德军占领下,解散法国所有政府机构,法国军人与德国占领军作战是责无旁贷的责任。戴高乐在海外的战争动员惹怒了法国当时主和的贝当政府,他被判处死刑(当然无法执行)。

  法国沦陷后,不少法国军人响应戴高乐的号召,要么转入地下武装抵抗,要么撤退到海外寻找法国抵抗力量。这幅照片拍摄的就是一队法国军人,撤离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前往阿尔及利亚时的情境。需要说明的是,该照片并非由照相机拍摄,而是取自电影胶片上的一帧,这段纪录片是谁拍摄的至今无从得知。

  法国人吕西安·贾亚尔在《德军占领下的马赛》一书中写到,照片是1940年9月在马赛拍摄的,照片上哭泣的法国男人叫热罗姆·巴尔泽蒂。当时,战败的法国军队在马赛港登船,带着法国国旗到非洲法属殖民地加入自由法国军事组织。军队败了,政府降了,世道乱了,一群法国人面带惊恐、无奈的神情目送这些撤走的军人,其中一个法国男人双眼挂着两行泪。

  有些媒体和机构对该照片的说明有误,认为是法国军队撤出巴黎后,德军进入巴黎时拍摄的,有的照片标题就写着《哭泣的巴黎人》。例如,美国国家档案管理局对这幅照片的说明就是:“盟军在法国全线败退,当德国军队于1940年6月14日列队进入法国首都巴黎时,一个法国人在流泪。”其实,德军举行入城式时,根本就没有巴黎市民在街头列队欢迎的场面。

  1977年,美国知名作家和新闻电影解说员洛厄尔·托马斯(1892-1981)把这幅照片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具代表性的3张照片之一,另外两幅分别是王小亭1937年8月28日拍摄的《血腥的星期六》(见《羊城晚报》2018年9月4日A14版),以及乔·罗森塔尔1945年2月拍摄的《把星条旗插上硫磺岛》。

 

编辑:直谅
数字报

二战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三张照片之一——《哭泣的法国人》

金羊网  作者:刘植荣  2018-09-20

  1940年6月14日,德军列队进入巴黎

  《哭泣的法国人》

  世界珍品 老照片的背后13

  这幅照片最早发表在1941年3月3日的美国《生活》杂志上,照片说明是:“一个法国人看到法国国旗被运往非洲时,爱国悲情催他流泪。”

  1939年9月1日,德国大举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其实,法国当时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国内对战争的态度分歧很大,因为根据1939年8月23日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德苏密约瓜分波兰,不少人担心与德国交战会把希勒特(1889-1945)彻底推向斯大林(1878-1953)的怀抱。

  法国人太爱感情用事。对德宣战后,很多技术专家为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踊跃报名参军,保家卫国。殊不知,这些技术人员离开工作岗位,法国制造业几乎瘫痪,无法生产战争物资,法国政府又急忙下令,所有技术人员立即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时的法国,政府、军队、民间一片混乱,虽然对德国宣战,但作战部署非常迟缓。

  1940年5月10日,德国投入145个师、3000多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绕过马其诺防线进攻英国、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135个师的盟军。盟军无法招架,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逃的逃。5月15日,法国总理保罗·雷诺(1878-1966)给新上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打电话沮丧地说:“我们被打败了,我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此时距离开战仅5天。

  6月10日,意大利对法国宣战,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1883-1945)背后捅刀子,法国彻底绝望了,惊慌失措的百姓慌不择路,四处逃离。这一天,法国政府达成共识,法国已无法阻止德军攻占首都。为保护巴黎文物古迹和市民免遭战火涂炭,法国政府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所有武装力量撤出巴黎。根据1907年《海牙公约》,交战方不得轰炸不设防的城市和村镇。法国政府也从巴黎撤往波尔多,随后又迁往维希。

  6月14日,德军在巴黎举行盛大入城式,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和政府建筑上的法国三色旗都被降了下来,升起了德国纳粹万字旗。

  6月16日,法国政府决定向德国投降,并于6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签订停战协议的地点正式签订停战协议。至此,短短1个多月,法军10万人阵亡,185万法军成为德军战俘。什么“世界最强大的陆军”,什么“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法国所有引以为豪的东西,均在德国闪电战下烟消云散。法国如此不堪一击,出乎意料。

  1940年6月19日,逃到英国的戴高乐将军(1890-1970)通过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对法国发表第二次广播讲话,宣布在德军占领下,解散法国所有政府机构,法国军人与德国占领军作战是责无旁贷的责任。戴高乐在海外的战争动员惹怒了法国当时主和的贝当政府,他被判处死刑(当然无法执行)。

  法国沦陷后,不少法国军人响应戴高乐的号召,要么转入地下武装抵抗,要么撤退到海外寻找法国抵抗力量。这幅照片拍摄的就是一队法国军人,撤离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前往阿尔及利亚时的情境。需要说明的是,该照片并非由照相机拍摄,而是取自电影胶片上的一帧,这段纪录片是谁拍摄的至今无从得知。

  法国人吕西安·贾亚尔在《德军占领下的马赛》一书中写到,照片是1940年9月在马赛拍摄的,照片上哭泣的法国男人叫热罗姆·巴尔泽蒂。当时,战败的法国军队在马赛港登船,带着法国国旗到非洲法属殖民地加入自由法国军事组织。军队败了,政府降了,世道乱了,一群法国人面带惊恐、无奈的神情目送这些撤走的军人,其中一个法国男人双眼挂着两行泪。

  有些媒体和机构对该照片的说明有误,认为是法国军队撤出巴黎后,德军进入巴黎时拍摄的,有的照片标题就写着《哭泣的巴黎人》。例如,美国国家档案管理局对这幅照片的说明就是:“盟军在法国全线败退,当德国军队于1940年6月14日列队进入法国首都巴黎时,一个法国人在流泪。”其实,德军举行入城式时,根本就没有巴黎市民在街头列队欢迎的场面。

  1977年,美国知名作家和新闻电影解说员洛厄尔·托马斯(1892-1981)把这幅照片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具代表性的3张照片之一,另外两幅分别是王小亭1937年8月28日拍摄的《血腥的星期六》(见《羊城晚报》2018年9月4日A14版),以及乔·罗森塔尔1945年2月拍摄的《把星条旗插上硫磺岛》。

 

编辑:直谅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