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换脸术”再造一张脸
谢卫国正在进行手术(王永胜拍摄)。
20多年前,几个月大的赵雪成因脸部严重烧伤被遗弃,养父母靠种菜和捡垃圾含辛茹苦将其抚养长大。因面相怪异,赵雪成一直不敢面对社会。经过多次手术治疗,近日,赵雪成终于完成了最后一次整形手术拆线。
自此,他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针对此次面部修复手术,很多人将其称之为“换脸”。而为赵雪成进行“换脸”的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主任谢卫国则告诉记者,患者是用自己的皮肤再造了一张脸,称为“造脸”或“变脸”可能更加准确。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换脸”。
1994年春节前的一天,天空下着小雪,李先玉在襄阳的路边遇见一个脸被严重烧伤的弃婴,她不忍心气息微弱的孩子就这样死去,便把孩子带回了家,取名赵雪成。
李先玉夫妇把孩子送到当地医院,却被高昂的医疗费吓了回来。无奈,他们只好将孩子抱回家,买了些药,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才慢慢将赵雪成的伤治好。但是,赵雪成的面部五官因瘢痕(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痉挛缩挤成一团。
用自己皮肤再造一张脸
当赵雪成到了上学的年纪,但由于他面部畸形经常被同学嘲笑和欺负,根本不敢去上学,很快便辍学回家。后来便随李先玉夫妇开始捡废品谋生。20多年过去了,已经长成大小伙的赵雪成没办法走向社会。2017年,李先玉下定决心要给孩子赵雪成“换脸”。他们找到了谢卫国。
广州日报:像赵雪成这种程度的面部修复手术,是否可以称之为“换脸”?
谢卫国:这要看怎么理解。这个病例其实也可以称之为“换脸”,只不过“换”的是自己的脸,甚至是再造一张“脸”。从这种意义上讲,你也可以称之为“换脸”,因为现在的脸是与原来的脸是完全不一样的。
广州日报:为何说是给他再造了一个“脸”呢?
谢卫国:由于他没有鼻子,需要人工再做了一个鼻子。我们的手术是第一步,给他再造一个鼻子。另外,我们去掉了他脸上的瘢痕。然后,我们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让他自己新生皮肤。即在他面部残存的正常皮肤周边下面,埋上一个水囊,然后经过半年时间的打水注射,之后面部就变大了,再利用增多的皮肤进一步再造了他自己的脸。
从这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换脸”。当然也可以叫做“造脸”或者“变脸”。
广州日报:这个“造脸”的手术难度是不是比较大?
谢卫国:难度是很大的。鼻子是人体的器官当中最难“造”的器官之一,因为鼻子是立体的。赵雪成的脸从小就被严重烧伤了,面部扭曲,周边没有多少正常的皮肤,所以难度就增加了。
治疗历时一年半
9月11日,谢卫国为赵雪成拆掉头上的白纱。对着镜子,24岁的赵雪成轻轻地触碰着自己的“新脸”。
一年半以前,谢卫国团队为赵雪成制定了详细的“换脸计划”,历经小口开大、鼻子再造、皮肤扩张等手术,这一天的拆线也宣告“换脸”成功。
广州日报:整个手术治疗的时间有一年半,为什么会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谢卫国:主要是由于他的面部大部分都是瘢痕,你没有办法修复它,所以就需要用到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再造新的皮肤,扩张之后才相当于长出来了多余的皮肤。我们要等到他是真正的皮肤变多了,不会收缩,这样才能够使用。
另外,他的面部修复手术要分几个步骤去做,而不能同时进行,鼻子需要再造,左边脸、右边脸都需要扩张,这些都需要时间。
广州日报:之前你进行过皮肤移植的手术,它与自身皮肤再造的区别是什么?
谢卫国:二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皮肤移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需要将其他地方的皮肤移植到需要的地方。对于面部修复来讲,如果要将其他地方的皮肤移植到面部,形成比较好的外观,就需要移植整张全厚皮肤。但是,移植整张全厚皮肤的风险会比较大,有时候是不会完全重合,或者重合了,但是外观没有那么好。所以,单纯从移植皮肤就很难达到需要的效果。
而这种通过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再造的皮肤,不但有表皮、真皮,还有皮下组织,皮肤的厚薄是和需要完全一致的,而移植的皮肤则很难做到。
广州日报:这种扩张术的技术是否已比较成熟?
谢卫国:这并不是很新的方法,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这个技术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利用这个技术去修复什么样的部位的技术难度是不一样的。如修复鼻子、修复脸难度就比较大。这个病例是大部分的脸都需要再造,所以难度就比较大。
换别人脸心理冲击大
2005年11月27日,法国进行了全球首例“换脸”手术,成功为一名被狗撕咬毁容的女子“换脸”。
2006年,世界第二例、亚洲首例换脸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成功完成。
广州日报:了解到在2006年,世界第二例、亚洲首例换脸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成功完成。
谢卫国:这例手术与西京医院的那例手术是不一样的。那个是需要别人捐献的脸,换到病人的身上来。那个方法手术就只需要一次,就是把别人的脸移植过来。那个手术的优点是,一次能够完成。但缺点也是有的,首先需要一个合适的供体;其次,病人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排斥药物,相当于把人的免疫力都抑制了,这对人体还是有伤害的;第三,也可能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变成了别人的相貌,对这个人心理上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所以,也有人在换了别人的脸之后,他自己不可能完全接受,对他的心理还是有影响。
相对来说,我觉得我们做的这个“换脸”,可能更靠谱一些。用他自己的皮肤再造一个新的脸,如果成功了,就成功了,不需要再服用免疫排斥的药物。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恢复的容貌,可能和他过去的容貌会有所差别,没有原来那么好,但毕竟是他自己的长相,病人一般而言也比较容易接受。而这个病人因为他从小就被严重烧伤了,在他的记忆中,就没有过正常的脸,包括他所认识的所有人,就没有人见过他原来的样子,我们再造一个接近正常的外观,病人就会很高兴。
操刀国内首次跨国皮肤移植
2009年,某边远山区留守女孩王丹被火烧伤全身,面积达70%,在当地治疗一段时间后,处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奄奄一息。谢卫国出面联系东方航空免费将王丹空运到武汉,带领烧伤科医护人员日夜救治,联系荷兰的欧洲皮库捐赠了大量“洋皮肤”,实现了我国首次跨国皮肤移植,成功挽救了这个濒临死亡的烧伤患儿。
广州日报:针对“皮库”的建设,国内是否也有“皮库”?当时为何会使用“洋皮肤”?
谢卫国:国内很多医院都有,我们医院就有。当时是我们和“欧洲皮库”合作,在技术上支持我们,进行皮库建设。欧洲皮库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皮库,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捐献的人比较少,但是需求量比较大。所以,当时由于这个小孩急需皮肤,我们自己的皮肤又不够用,我们和欧洲皮库有合作关系,所以,就实现了这次跨国皮肤移植。
广州日报:你刚刚提到进行异体皮肤移植,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的药物等。
谢卫国:我们一般是用别人捐献的皮肤,用作一个临时皮肤的替代,它可以活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我们是不需要免疫排斥药物的。一个月之后,通过我们的技术手段,用病人身上自己的皮肤,撒“种子”,然后他自己的皮肤就长出来了。
成立烧伤“病友会”
2008年,谢卫国倡议和组织热心病友成立了国内首个烧伤患者互助组织——华中烧伤病友会。病友会成立以来,设立病友会网站、组建群和创办会讯等,并通过各种形式帮助烧伤患者恢复自信并重新回归社会。
广州日报:你当时为什么会想到成立这样一个互助组织?
谢卫国:烧伤病人,特别是一些比较严重的烧伤病人,他们比较惨。伤好了以后,身上肯定会留下大面积的瘢痕。像赵雪成这个病人,他从小就被严重烧伤,到长大后都还有瘢痕。有些人或者是没有得到良好的医疗,或者是烧伤的面积太大,不可能修复了,这样他们就面临着过不上正常人的生活。烧伤病人被救活以后,有些人的感受是“生不如死”。
我们作为烧伤科的医生和护士,虽然我们愿意帮他们,但病人不可能跟我们活一辈子。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时时刻刻去帮助他们。我们希望病人能够形成一个小的团体组织,他们之间进行互相鼓励和安慰,交流一些生活下去的信心。当然也包括进一步的治疗等。
患者之间的安慰和鼓励,比周围的人这样做效果还要好。患者互助组织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是很成熟的,我们是学习国外的经验。由于我在国外也学习过很长时间,我就把它带到了国内,成立了“国内首个烧伤患者互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