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冷暖,老郭有故事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波 发表时间:2018-09-07 13:29

  《郭论》 郭德纲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近日,郭德纲首档音频脱口秀《郭论》出书了。书中拾遗明清历史、解读市井文化、大话经典名著……郭德纲以更独特的视角、更有温度的故事,解读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忠”与“义”。同时,老郭游走于舞台和人世间的智慧、热血和真性情,也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品人情冷暖,观荣辱纷争

  历史有冷暖,老郭有故事。《郭论》是郭德纲首档音频脱口秀的完整收录,书中的故事集既有文天祥等以高风亮节闻名于世的文化领袖,也有杨埙、张春圃这样的极具正义感、自尊自爱的平民漆工、琴师,还有李师师、陈圆圆这些出身卑微却忠于理想的女子。在故事中,郭德纲带领读者品人情冷暖,观荣辱纷争。郭德纲的智慧、热血和真性情也得以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受记者采访时,郭德纲谦逊地说:“我就是一个说相声的普通民间闲散艺人,连个初中文凭都没有,我只能是分享些‘记问之学’。”

  老郭说起这本书来很是直接,因为喜欢才会去追寻去刨根问底,才会有知识的汇集。他很认真地解释“记问之学”的含义:“‘记问’二字的意思是,不会的就去问,不懂的就看书,每个人都是这样成才的。”

  吴承恩之外还有“西游”

  为什么取名《郭论》,郭德纲也有一番心里话:“‘郭论’的‘论’字,我实在是不敢当,有学问的人才能叫‘论’,在我这儿,应该只能算是个‘囵’,囫囵吞枣的‘囵’。我幼年失学,但又爱念书,爱读书,却又不求甚解。我这点儿记问之学,也不敢跟各位去论什么,这本书纯粹就是一种交流,哪里不对了,各位读者一定要提醒我,让我也长长知识。”

  郭德纲的相声作品中有很多《西游记》的段子,因为他很是喜欢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但在《郭论》中,他披露了一个缘起:《西游记》的故事雏形形成得特别早,有各种版本,民间艺术领域里有很多关于《西游记》的故事。郭德纲特别提到了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这个版本的《西游记》很有特色,所有故事的处理方法都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不太一样。好玩,可能是老郭研究下去的动力。他讲到在杨景贤的《西游记》中,唐僧的出生就是很有趣的一个章节。“金山寺老方丈丹霞禅师因托梦得知第二天会有西天的毗庐伽尊者到来,结果从河边一只匣子里捡到了小唐僧。唐僧的生母为了将来母子相认,还把孩子的一根脚趾给咬破了。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整个《西游记》里边唯一吃过‘唐僧肉’的就是唐僧的妈,长生不老的该是他妈妈。”

  有故事有意思

  才会被人记住

  郭德纲不仅把讲历史的段落自嘲地归结为“捡史”,更是用一定的篇幅向读者传达了“有故事有意思的历史才能被人们记住”的观点。

  尤其亮眼的,是他用了大量篇幅写了《焗碗丁》《双烈女》等源于真实生活、反映底层女性不幸经历的故事。草根出身的郭德纲对普通百姓有深厚的悲悯,对这些人的不幸与挣扎充满理解和同情,在写到受婆婆虐待的小媳妇王玲儿、丽姑、春姑等一批卑微、善良却不得善终的女性的故事时,更是义愤填膺,虽然语言仍然诙谐幽默,文章的底色却充满忧世伤生的悲凉。

  花式盘点明朝那些事

  郭德纲告诉记者:“说书也好,说相声也好,干我们这一行,多多少少都得研究一下历史。正史得看,野史也得瞧,来回一对比,有可能就能看出来,其中是有些小故事的。”

  在《郭论》里,他带着从野史、从民间故事中一路传承而来的“记问之学”,花式盘点了明朝的那些奇葩事情。比如,热衷折腾木器,致使魏忠贤权倾朝野的明熹宗;一剂泻药病故的明光宗;一辈子只怕高僧宝志的朱元璋;日日游龙戏凤却不慎跌落水中病倒的明武宗;两次登基的明英宗……这些看似不正经的历史故事,恰恰应验了那句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看来名利不如闲。”

  《郭论》的氛围是轻松的,生活中的郭德纲还是美食家,他将中国人的种种民俗咀嚼出了“舌尖上的中国”式的平安喜乐:怎么置办年货、怎么煮腊八粥,怎么养水仙,怎么摆佛手,怎么腌咸菜,怎么包饺子,怎么下馄饨……虽是粗茶淡饭,仍然气韵生动。老话说:“既落江湖内,便是薄命人。”人生本就是苦中作乐,《郭论》的出现,或可看做人生中的一抹亮色。

编辑:直谅
数字报

历史有冷暖,老郭有故事

广州日报  作者:吴波  2018-09-07

  《郭论》 郭德纲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近日,郭德纲首档音频脱口秀《郭论》出书了。书中拾遗明清历史、解读市井文化、大话经典名著……郭德纲以更独特的视角、更有温度的故事,解读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忠”与“义”。同时,老郭游走于舞台和人世间的智慧、热血和真性情,也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品人情冷暖,观荣辱纷争

  历史有冷暖,老郭有故事。《郭论》是郭德纲首档音频脱口秀的完整收录,书中的故事集既有文天祥等以高风亮节闻名于世的文化领袖,也有杨埙、张春圃这样的极具正义感、自尊自爱的平民漆工、琴师,还有李师师、陈圆圆这些出身卑微却忠于理想的女子。在故事中,郭德纲带领读者品人情冷暖,观荣辱纷争。郭德纲的智慧、热血和真性情也得以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受记者采访时,郭德纲谦逊地说:“我就是一个说相声的普通民间闲散艺人,连个初中文凭都没有,我只能是分享些‘记问之学’。”

  老郭说起这本书来很是直接,因为喜欢才会去追寻去刨根问底,才会有知识的汇集。他很认真地解释“记问之学”的含义:“‘记问’二字的意思是,不会的就去问,不懂的就看书,每个人都是这样成才的。”

  吴承恩之外还有“西游”

  为什么取名《郭论》,郭德纲也有一番心里话:“‘郭论’的‘论’字,我实在是不敢当,有学问的人才能叫‘论’,在我这儿,应该只能算是个‘囵’,囫囵吞枣的‘囵’。我幼年失学,但又爱念书,爱读书,却又不求甚解。我这点儿记问之学,也不敢跟各位去论什么,这本书纯粹就是一种交流,哪里不对了,各位读者一定要提醒我,让我也长长知识。”

  郭德纲的相声作品中有很多《西游记》的段子,因为他很是喜欢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但在《郭论》中,他披露了一个缘起:《西游记》的故事雏形形成得特别早,有各种版本,民间艺术领域里有很多关于《西游记》的故事。郭德纲特别提到了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这个版本的《西游记》很有特色,所有故事的处理方法都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不太一样。好玩,可能是老郭研究下去的动力。他讲到在杨景贤的《西游记》中,唐僧的出生就是很有趣的一个章节。“金山寺老方丈丹霞禅师因托梦得知第二天会有西天的毗庐伽尊者到来,结果从河边一只匣子里捡到了小唐僧。唐僧的生母为了将来母子相认,还把孩子的一根脚趾给咬破了。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整个《西游记》里边唯一吃过‘唐僧肉’的就是唐僧的妈,长生不老的该是他妈妈。”

  有故事有意思

  才会被人记住

  郭德纲不仅把讲历史的段落自嘲地归结为“捡史”,更是用一定的篇幅向读者传达了“有故事有意思的历史才能被人们记住”的观点。

  尤其亮眼的,是他用了大量篇幅写了《焗碗丁》《双烈女》等源于真实生活、反映底层女性不幸经历的故事。草根出身的郭德纲对普通百姓有深厚的悲悯,对这些人的不幸与挣扎充满理解和同情,在写到受婆婆虐待的小媳妇王玲儿、丽姑、春姑等一批卑微、善良却不得善终的女性的故事时,更是义愤填膺,虽然语言仍然诙谐幽默,文章的底色却充满忧世伤生的悲凉。

  花式盘点明朝那些事

  郭德纲告诉记者:“说书也好,说相声也好,干我们这一行,多多少少都得研究一下历史。正史得看,野史也得瞧,来回一对比,有可能就能看出来,其中是有些小故事的。”

  在《郭论》里,他带着从野史、从民间故事中一路传承而来的“记问之学”,花式盘点了明朝的那些奇葩事情。比如,热衷折腾木器,致使魏忠贤权倾朝野的明熹宗;一剂泻药病故的明光宗;一辈子只怕高僧宝志的朱元璋;日日游龙戏凤却不慎跌落水中病倒的明武宗;两次登基的明英宗……这些看似不正经的历史故事,恰恰应验了那句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看来名利不如闲。”

  《郭论》的氛围是轻松的,生活中的郭德纲还是美食家,他将中国人的种种民俗咀嚼出了“舌尖上的中国”式的平安喜乐:怎么置办年货、怎么煮腊八粥,怎么养水仙,怎么摆佛手,怎么腌咸菜,怎么包饺子,怎么下馄饨……虽是粗茶淡饭,仍然气韵生动。老话说:“既落江湖内,便是薄命人。”人生本就是苦中作乐,《郭论》的出现,或可看做人生中的一抹亮色。

编辑:直谅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