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拍了这张照片 日本人悬赏5万美元要他的人头
照片《血腥的星期六》是一个在日军轰炸后的废墟上哭泣的婴儿,摄于淞沪会战期间的1937年8月28日,地点是上海南站,由世界知名摄影师王小亭(又名“王海升”,1900—1981)拍摄。
1937年10月4日,美国《生活》杂志在刊登这张照片时,详细报道了拍摄过程。
王小亭在上海拥有一间摄影工作室,为美国赫斯特新闻社拍摄照片和新闻纪录片。当时,中国在黄浦江上修了一条大坝用于军队调动,有外国记者得到情报,说日本准备在8月28日(星期六)下午2点轰炸这个大坝。记者们便聚集在上海的英国太古集团大厦顶层,等着抓拍轰炸照片。但到下午3点仍未见日军飞机,其他记者以为情报不准,就都散去,唯有王小亭自己留在楼顶。
下午4点左右,16架日军飞机飞来,在空中盘旋了一会儿,没有轰炸大坝,而是轰炸了上海南站,当时南站挤满了准备南逃杭州的难民。
王小亭立即下楼来到大街上,驾驶自己的汽车飞速赶到上海南站。到达上海南站后,现场情景惨不忍睹,铁轨上、站台上,到处躺着炸死炸伤的人,被炸飞的断肢残体处处皆是。王小亭的鞋子也被鲜血浸透了,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他必须尽快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他迅速装上胶卷,跨过铁轨,拍摄当时仍在燃烧的天桥。
他见一男子(大概是孩子的父亲)从铁轨上抱起一婴儿放到站台上,又转身去救助另一个受伤的孩子,一个妇女(大概是孩子母亲)已死在铁轨上。此时,日军的飞机又飞回来了,他迅速对着婴儿拍完最后几英尺胶片,然后想把婴儿带到安全的地方。就在这时,那个男子回来了,自己负责照看婴儿。日军飞机在空中盘旋一圈后飞走了,并没有投下炸弹。
王小亭不知道照片上的婴儿是男孩还是女孩,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否最终活了下来。
第二天,上海报纸报道这次轰炸事件称,日本轰炸的上海南站当时有1800名难民等火车,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只有300多名幸存者。例如,1937年8月29日,上海《立报》如此报道:“站屋、天桥及水塔、车房当场被炸毁,同时在站台候车离沪难民均罹于难,死伤达六七百人。死者倒卧于地,伤者转侧呼号,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渠……景象之惨,无以复加。”
王小亭把胶片冲洗出来后,交给去菲律宾马尼拉的美国军舰人员,然后,胶片在马尼拉搭载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飞抵纽约。9月中旬起,这段纪录片在美国各影院上映,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当时估计至少有5000万美国人和3000万其他国家的人看了这段日军轰炸上海南站的影片。
这张婴儿在轰炸后的站台上哭泣的照片,首先由坐落在纽约的赫斯特新闻社印刷了2500万份,其他报纸也印刷了175万份;随后,其他报纸转载印刷了400万份。通过报纸传播,在美国以外的国家,至少有2500万人看到了这张照片。
美国《生活》杂志估算,在1937年9月到10月间,世界上至少有1.4亿人看到了这张照片,该照片还上榜《生活》杂志“1937年度最佳10张照片”。
上海沦陷后,日本海军大将塩沢幸一对《纽约时报》记者说:“我看到你们美国报纸给我起了个绰号,叫‘杀婴犯’。”
日本当然知道这张照片的分量,拒不承认轰炸平民,辩称照片系王小亭伪造,并悬赏5万美元(购买力相当于2017年的85万美元)要王小亭的人头。
由于王小亭一直拍摄日本侵华新闻纪录片,日本一直想除掉他,但在英国人、美国人和日本记者同行的保护和救助下逃脱了日本的魔掌。例如,1937年7月,王小亭赴平津拍摄影片时,在塘沽被日军当作间谍逮捕,在准备枪毙时,一日本记者同行说情才死里逃生。1938年2月15日,王小亭遭日本便衣特务诱捕,由美国驻华通讯社出面担保才幸免于难。后来,为躲避日本人追杀,王小亭举家迁往香港。
日本给自己的侵略行径罩上“大东亚共荣圈”的光环,蒙骗了世界不少人,认为日本真的是帮助周边国家搞建设。照片《血腥的星期六》撕下日本这块肮脏的遮羞布,让日本军国主义罪行暴露无遗,成为日本侵略军屠杀中国平民的一大罪证,美、英、法等国政府据此向日本轰炸中国不设防的平民给予强烈谴责。
美国参议员乔治·诺里斯(1861—1944)看到这张照片后,一改自己坚持已久的中立观点,痛斥日本“可耻、卑鄙、残暴、野蛮的行径,无法用语言表达”。这在美国政坛具有代表性。长期以来,“门罗主义”支配美国外交政策,专心发展自己,避免涉足外国之间的冲突。该照片在美国广泛流传,成为美国对日华态度的转折点,激起美国人民对日本的憎恨和对中国的同情,促进了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援助。
1942年11月至1943年7月,宋美龄在美国、加拿大寻求抗战援助时就用此照片进行宣传,获得巨大成功,援助物资源源不断运往中国,增强了中国的抗战力量。在运往中国的援助物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注明是给难童的。新泽西州东奥伦奇市一美国妇女,给宋美龄寄了一张3美元汇票,所附的剪报就是这张照片。她在信中说,她3个女儿每人凑了1美元,捐赠给照片上那个苦命孩子。芝加哥一个10岁的女孩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以及募捐来的8美元买了一个洋娃娃寄给宋美龄,请她转交给那个在火车站哭泣的婴儿。
《血腥的星期六》被认为是美国1855年至1960年间发表的最优秀的新闻照片之一。1977年,美国知名作家和新闻电影解说员洛厄尔·托马斯(1892-1981)把这张照片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具代表性的3张照片之一,另外两张分别是1940年6月拍摄的一个法国人在法国军队撤出法国后悲痛流泪,以及乔·罗森塔尔1945年2月拍摄的《把星条旗插上硫磺岛》。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当年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广州战役的影像资料大部分出自王小亭之手,只是没有注明拍摄者罢了。鉴于王小亭向世界揭露日本侵华罪行、报道中国抗战所做的贡献,他在2010年被亚美记者协会追授“亚美先驱记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