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说话的分寸 才能把日子过成段子
王小柔
封面插画
《把日子过成段子——王小柔快乐生活哲学书系》
加缪在《局外人》中说:“日子,过起来当然就长,但是拖拖拉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就混淆成了一片。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这样,日复一日,都一个样儿。但是有一个自称“朝着家庭妇女这一终极目标”欢快奔去的人,却把平常的日子过得笑声不断,意趣盎然。
她是王小柔,以痛快淋漓的津式幽默捕捉生活里的各种“妖蛾子”。她把这些写进随笔里,集子就叫做《把日子过成段子》。
来自市井的气息是生活真实的底色
《把日子过成段子》是一套书,也是王小柔的生活态度。这套书包含《十面包袱》《有范儿》《妖蛾子》《把话说完》《不需要秒回》《乐意》《单纯》《日子》八本子集。王小柔从微小入手,调侃并深入剖析时下流行的现象,一针见血解读现代都市生活的种种“病症”,锐利而智慧。
王小柔生活在天津,非常喜欢津派的市井气,她喜欢行走在街头巷尾看贩夫走卒,嬉笑怒骂之间,小人物的喜感与偶然间的伤感就会自然流露。正如她说:“生活就像烙大饼,热火朝天地翻腾几下,扔出来,特香。”
她乐于在平淡的生活里喜悦着,“因为我的家庭幸福,父母健康,这是我最大的满足。我妈说,人要有理想,但不能太贪婪,所以我蔫了吧唧与世无争地过日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小打小闹,从来不捅大娄子。我用全拼组成各种句子记录我看到的市民生活,因为我就是小市民,我是那么热爱来自市井的气息,它是生活真实的底色。”所以,她特别讨厌“装”,会用笔犀利地戳破那些“假装”的人生和现象。
但是像这样常常一针见血戳破真相的人,会不会遭恨呢?王小柔豁达地说:“真相是什么?是否有真相?这是个哲学问题。我的文字就是一部像素比较高的相机,我只是尽量让文字表达出场景,尽量让场景生动,有画面感。”
用文学形式倡导“快乐生活哲学”
在王小柔的笔下,“小市民”是一种鲜活的生存状态。她喜欢傍晚坐在闲聊的老人身边听他们讲过去的事,听他们抱怨,听他们调侃。手里转动的核桃,怀里的蛐蛐,一盘棋的残局,光阴里最平凡的日子。
很多读者表示,近十年来,他们一直追随王小柔的作品成长。而她的“快乐生活哲学”也成了互相赠送美好、传递快乐的礼物。王小柔在《十面包袱》里如此表达:“我的生活就是这样,挑剔得像个贵族,其实骨子里是个小市民,学着过高级的生活还经常露怯,可是我喜欢这样。跟朋友们交流一下露怯的趣事也是我经常龇牙大笑的理由。”
她调侃说:“做女人的最高境界——家庭妇女,我正朝着这个终极目标一路小跑,跑得慢了我都恨不能抽自己俩耳光,怎么这么没用呢!最幸福的时光便是与家人厮守在一起。”其实,这句话要表达的是:“闲暇处,才是生活。”这不是目标,而是她的日常状态。除了写作外,她活得丰富多彩:她是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志愿者,为了能够更好地救助那些小伙伴,她一直在学习动物生理学和临床诊断;为了圆儿时的武侠梦,她开始练武术,还考下了教练证;她对博物学无比热爱,经常跟着中科院的朋友们一起带着地质锤进山科考……
她在生活里热气腾腾地扑腾着。在她看来,生活不管是幸福的还是不如意的,我们都在经历。“说不清是人设计了生活还是在被生活左右,我们此时笑彼时哭,生命里融进了很多无从表达的情绪。后来,日子就过成了段子,因为这样,至少我们能变得轻松,至少能娱乐一下已经过往的时光。”
对话王小柔:
装与不装,是每个人的选择
广州日报:是不是因为天津人本身特别幽默接地气,所以,您字里行间就自带这种气质呢?
王小柔:我出生在天津,从小耳边的半导体里播放着评书,熟悉到我家的虎皮鹦鹉都会说一段儿很长的《岳飞传》,那时候也听相声,翻来覆去老几样,跟胎教一样。这算不算天津人的气质我说不上,不过幽默感是需要土壤的。
广州日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小柔段子体的创作?日常说话也是这样的吗?您从小就是个特别会观察人,说话很好玩儿的人吗?
王小柔:这种创作始于互联网刚刚起步时代,那时候网络只是论坛的代名词。这些文章基本都是随手写完贴在“天涯论坛”以及网易的论坛里。从2000年我就有了自己的专栏以及由我名字命名的报纸版面。用简短文章的形式跟读者交流,关注的也多为百姓生活。
话语和幽默感是需要气场和对手的。所以,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来疯的选手,因为当了多年记者,懂得说话的分寸和不冷场算是基本功吧。
我是70后,我们那代人的童年文化生活很单调,除了听半导体节目就是看书,家里书非常多,所以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我也动笔,觉得写作能表达自己。是不是特别能观察别人,我自己并没有注意到,但我一直在观察自己,我从很小就知道如何调整自己。我的青少年时期非常沉默,就像一部默片,但内容丰富,只是不善于说话而已。
广州日报:您有没有焦虑,比如孩子的升学之类的?
王小柔: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分子,别人焦虑的肯定也是我所焦虑的。只是我对这些并不敏感,当你的注意力不放在上面的时候,焦虑会消失。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不能因为你是家长,你就有安排别人生活的权利,所以,我和孩子真的就是好朋友的关系。
广州日报:您说特讨厌装,怎么看待如今这种朋友圈式的生活秀呢?您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特装的人会怎样?
王小柔:我基本不看朋友圈。朋友圈在我眼里就是小广告儿集散地,点开都嫌耽误时间,还不如看几集美剧呢。装与不装是每个人的选择。装也是一种本领,我是不具备的,我缺少表演型人格。大概很多人也没认为自己在装,可你看着就那么别扭那么假,所以,遇到与自己不同的人就离远点,减少联系的频次。你装你的,我过我的,这不挺好嘛。
广州日报: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王小柔:刚刚完成《把日子过成段子》这套书的话剧编剧工作,还有一个写作计划是一本儿童小说。我的创作基本毫无计划,都靠一时兴起撑着。我希望自己活得真实,活得愉悦,不负时光,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