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一脉 南狮上的民俗密码

来源:金羊网 作者:林清清 林芷涵 发表时间:2018-08-24 20:11


  国家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代表性传承人黎伟 夏士焱 摄

  图/视觉中国

  扫描二维码 观看纪录片及专题 

  溯源岭南故事,发掘匠人匠心,体味文化传承。每个民族的文化密码,如基因般留存于人的体内。要了解岭南文化的传承密码,我们以每一位解码人背后的故事,发掘凝聚于这些民俗美物、一饮一食之上的匠人匠心,以及暗藏其间传承至今的文化密码,呈现此卷“解码岭南文化”系列报道。

  金羊网记者 林清清 实习生 林芷涵

  总 策 划:孙璇 周敏 孙朝方

  总 统 筹:黄海昀

  采编统筹:杨璇 林清清

  逢有华人处必有舞狮。南狮起源于佛山南海,代表作佛山狮头“黎家狮”,在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也称作“彩扎”。不仅被黄飞鸿舞过,出现过在众多电影中,即便现代生活中,也常能见到。直到现在,无论岭南城乡,还是海外华人聚居之地,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都会出现这头醒目的舞狮。这生猛醒目的南狮中,蕴藏的不仅是岭南人的传统,更有岭南人共通的精气神。

  【文化名片】舞狮

  中国舞狮,南北二派。北狮以真狮为模,风格写实,威猛庄严;南狮则以拟人化脸谱为特征,头上扎有一只角,会眨眼张嘴,动作生猛,鼓乐激昂,令人警醒,故又称为醒狮。

  壹【传统】

  寻根:民俗背后的岭南精气神

  南狮民俗:你所不知道的“三国密码”

  徐克导演的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中,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舞动着一头醒目的狮子,左挪右腾,生动犀利,夺得“中国狮王”之称。而他所舞的这头狮子,其实就是来自广东佛山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家狮”。

  【人物名片】 黎伟 黎家狮艺第五代传人,国家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传承人

  “出生于佛山的黄飞鸿,就觉得我们黎家狮很厉害,经过店铺都要点头致意。黄飞鸿在那个年代代表着中国人自信、自强的精神,到了今天,无论国内海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狮,有舞狮的地方,就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黎家狮第五代传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黎伟,今年已经73岁,但他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由清朝道光年间始创至今的黎家狮,扎作手艺从未间断,代表的不仅是岭南的传统手艺,更有岭南人的精气神。

  “佛山狮头”黎家狮艺第五代传人黎婉珍 图/视觉中国

  “有的人仗义,像关公,有的人勇猛,像张飞,有的人正义,像刘备。南狮也如是。”同为黎家狮第五代传人,黎伟之妹黎婉珍表示,南狮作为一种岭南著名民俗文化,相传起源于明朝为了吓跑年兽,但狮面造型是以三国人物作为题材,三国英雄中的忠、义、仁,在黎家狮的细节中也能看到。“传统南狮狮头,其实是以三国的人物作为题材,运用戏剧里面的面谱做底色,再配上传统的花纹如唐草纹、虎斑纹、额头云等来塑造刘关张的英雄形象。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彩狮是刘备狮,红黑狮是关公狮,黑白狮是张飞狮。”

  “你知道为何商铺开业要用红狮,开公司用黄狮,比武用黑狮吗?”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陆穗岗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很多流传至今的民俗,背后其实蕴藏大量的文化密码:商铺开业要红红火火,生意兴隆,所以用红狮;开公司用黄狮,寓意财源广进,财源滚滚来;黑狮威武英勇,自古以来都是武打的狮头。

  传统南狮狮头,从朴素的传说演变至今,成为海内外华人共通的民俗,其中必定有岭南人从古至今的共通特质。南狮民俗的背后,不仅有工匠的巧手匠心,更有民族精神文化积淀。

  狮头扎作:坚守传统,果敢创新

  “佛山狮又叫醒狮,生动传神才是精髓。它的耳朵、眼睛都有机关,一拉一起动,这样才精神!”黎伟表示,“我16岁开始做狮,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我们黎家狮从清道光年间一直到现在,从不间断。扎狮头易学难精,要有耐性。”

  狮头扎作一共分四大工序:扎作、扑纸、写色、装配。其中最难的是扎作的工序,因为除了底框的尺寸和几条主竹的尺寸是有记载具体的数据之外,其他部分的竹子粗细厚薄等,都要靠手艺人的经验和对狮头的审美去判断,所以每个狮头都是做狮人独一无二的作品。“狮头定型要威武,扎的时候就要左右对称,要牢固。一个狮头有1300个连接点,每一个点都是功力的考验。”黎伟一边示范狮头扎作,一边讲解扎作难点。

  黎婉珍 黎家狮艺第五代传人,广东省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传承人

  同为黎家狮的第五代传人,黎婉珍始终坚持着狮头扎作的传统技艺。她的作品——轻装金狮和红黑关公面狮头,被多个国家华侨团体收藏。“额头高且饱满,口大带笑,明牙震舌,是黎家狮特点,”黎婉珍说,“狮头有灵气,可以吓走年兽,所以我们做的时候要有心,将狮头的精气神都做出来。”

  狮子头顶凸起的角,是南狮特色。黎伟在保留传统“黎家狮”造型的基础上,给狮子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传统的黎家狮,狮角都是尖角。黎伟把狮角改为鳌鱼角,寓意独占鳌头,事事第一。他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留住手艺》节目上展演狮头扎作时,制作的就是这种特制鳌鱼角狮头。

  一个黎家狮,其中暗藏的不仅是自古流传的匠心手艺,也有岭南人所推崇的价值观。岭南人敢于创新灵活应变的气质,通过一个狮头形制的变化,也默默体现。

  贰【创新】

  传承:创意延续传统生命力

  传承:百年技艺 新式传承

  黎家狮的新一代传承,无处不在体现着岭南文化中坚守传统敢于创新的特色。

  “懂事以来家中就是各种各样的狮头,18岁开始和妈妈一起做狮头。传了这么多代,我有责任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作为职业慢慢去做。”黎婉珍的女儿周嘉欣,原本是一位老师,现在加入到狮头制作的行列,准备接棒成为家族第六代传人。平日全职在工作室进行扎作之余,更兼顾将黎家狮扎作传播普及教学的职责,鼓励孩子们用创新的眼睛去发现狮头的生命力。(注:“写狮”为扎作狮头的四大工序之一。写,即用颜料画出狮头的样子)

  【人物名片】 周嘉欣 黎婉珍之女,黎家狮第六代传人,现专职从事黎家狮扎作和教学。

  “由于很少看到狮头制造的过程,小朋友们都极感兴趣。在制作中,他们不仅会学传统狮头的写法,还会自己天马行空地或者有主题地设计狮头,写出独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的狮头后,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在教小朋友们画狮头时,周嘉欣会从基本的狮头起源、狮头的做法、狮头的寓意去教孩子,让他们从一张白纸开始了解。

  欧琦辉 黎伟首徒,佛山市铁军小学美术老师,用3D打印创作狮头,并联合佛山非遗传人,将四种佛山非遗技艺集中于一件作品上。

  作为佛山市铁军小学美术老师的欧琦辉,决心拜黎伟为师,是因为一次去佛山祖庙玩,发现一个外国小朋友竟然对如何区分关公狮、刘备狮讲得头头是道,而中国小朋友却并不知道。“这让我在触动的同时又感到愧疚”。自此以后,欧琦辉决心要学习狮扎,一学就学了6年,并且在学校开设了非遗特色课程。“学校工作室里的200多件学生的创作,90%都是与传统不一样的创作。圣诞狮、西游狮、熊猫狮……他们把各种元素都融入狮头,却没有丢掉传统元素,也许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现在,她除了延续传统,也尝试以现代思维延续传统生命,将3D技术创新,更尝试联合其他的佛山非遗传承人,将佛山四种非遗技艺(石湾陶塑、狮头扎作、金箔锻造、佛山剪纸)集中到一对舞狮的喜庆福娃作品上。

  创意:3D南狮,用现代思维延续传统生命

  用3D科技,把黎家狮狮头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似乎是个疯狂的想法。各种头脑风暴产生的跨界融合,是新一代岭南人传承传统的特色。

  “扎狮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核心技术。传统的扎作真厉害,每一步都影响下一个点,科学的力学结构,可以支撑成年人站上去。如何让现代人一眼就能看到这种力学美?我想到了3D打印技术。”利用3D打印技术,呈现出镂空的狮头扎作“骨架”,祥云纹为底纹,第二层是传统狮头上独有的虎斑纹、草尾纹和唐草纹,第三层是在狮头上体现另一种“非遗”技艺——镶上一篇薄如蝉翼的金箔。打上灯光,在光影效果中,狮头扎作的细致与层次,变得绚丽且更直观可见。

  “科技能够带来高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欧琦辉说,“作为非遗,首先我要确保精准的稳固的造型花纹,而不是乱创作。其次,应该让更多的人快速认识非遗,所以要将它的尺寸缩小,只有人们喜欢,他们才会去追溯。不是有科技就不要传统,而是严谨地把传统的东西融进科技中去。”

  对于欧琦辉利用3D打印的创新设计,黎伟师傅总是十分鼓励。“我师傅的父亲,为了把狮头扎得更实用,亲自去武馆做学徒学舞狮,才知道在哪里修改可以更符合当下;我师傅也是因为看到祖庙的屋顶是鳌鱼,才将狮子的角做成了鳌鱼的形状。”欧琦辉说,黎伟师傅常强调,做人的道理与黎家狮的精神精髓:第一要吻合实际,扎实不怕苦;第二要创新变通,敢于尝试。“传统的东西千万不能丢,我们要继承,甚至我们要做得更加精美。师傅当年做了许多创新的东西,适应当下,我也要做一些创新,适应现在的当下”。

  叁【南狮四问】

  南狮作为一种岭南著名民俗文化,源起何处?

  黎婉珍:相传在明代,佛山一带有一只独角的怪兽,它经常发出怪叫声,所以人们都称它为年兽。这个年兽经常破坏农作物,弄得民不聊生,所以当时的民间艺人,就用竹篾和砂纸,扎作出狮头的模样,埋伏在这只年兽出没的地方。每当年兽出现的时候,人们就敲锣打鼓地吓跑年兽。从此以后,狮头就有了驱邪纳福的意思。

  如何分辨南狮中的刘备面、张飞面、关公面?

  黎伟:张飞狮黑额黑背,关公狮红额红背,刘备狮红额黄背。以红黄着色的刘备、关公面为文狮,黑白着色的张飞面为武狮,三国英雄中的赵云,马超、黄忠形象一应俱全。

  收藏与表演用的南狮有不同吗?

  周嘉欣:结构上会有不同。例如为了适应舞狮上高桩的表演,新式的狮头与传统的狮头相比有所简化,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保持狮头的外形,为了减轻狮头的重量而减少了很多细节。例如双龙腮变成圆腮,减少了很多小翅等。而在工艺方面,比如第二道工序:扑,上桩的狮头扑一层,收藏的狮头扑3层。

  3D打印技术与百年传统手工,气质如何相融合?

  欧琦辉:3D打印技术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以确保是传统造型花纹的精准性。其次,应该让更多的人快速认识非遗,所以要将它的尺寸缩小,只有人们喜欢亲近,才会去追溯。不是有了科技就不要传统,而是严谨地利用科技,把传统的东西呈现出来。

  肆【南狮密码】

  180

  黎家狮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创始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也是佛山唯一的五代扎狮、从未间断的家族。鼎盛时期在民国年间,佛山曾有“狮头一条街”,黎家第四代黎华三兄弟,在“狮头一条街”上一连开了三间扎狮店铺“黎祥泰”、“黎祥兴”、“黎祥新”。当时,连一代武学宗师黄飞鸿都是“黎家狮”的粉丝。

  1300

  扎作狮头,传统用竹子,取其轻而坚韧。以竹篾扎作的狮头,有1300个节点,凭借科学的力学原理,上面可站立一个100斤的成年人。

  2个月

  狮头是黎家狮的重点,一个完整的狮头,快则1-2周,慢要2个月才能完成。

  舞狮互演

  有华人处就有舞狮,舞狮历史的演变也在海内外互相推动更新。20世纪末,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人舞狮界通过精研中国南狮,创出动作惊险、更具观赏性的高桩舞狮。而高桩舞狮回流中国,演变成现在的“竞技南狮”。

 

编辑:直谅
数字报

岭南一脉 南狮上的民俗密码

金羊网  作者:林清清 林芷涵  2018-08-24


  国家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代表性传承人黎伟 夏士焱 摄

  图/视觉中国

  扫描二维码 观看纪录片及专题 

  溯源岭南故事,发掘匠人匠心,体味文化传承。每个民族的文化密码,如基因般留存于人的体内。要了解岭南文化的传承密码,我们以每一位解码人背后的故事,发掘凝聚于这些民俗美物、一饮一食之上的匠人匠心,以及暗藏其间传承至今的文化密码,呈现此卷“解码岭南文化”系列报道。

  金羊网记者 林清清 实习生 林芷涵

  总 策 划:孙璇 周敏 孙朝方

  总 统 筹:黄海昀

  采编统筹:杨璇 林清清

  逢有华人处必有舞狮。南狮起源于佛山南海,代表作佛山狮头“黎家狮”,在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也称作“彩扎”。不仅被黄飞鸿舞过,出现过在众多电影中,即便现代生活中,也常能见到。直到现在,无论岭南城乡,还是海外华人聚居之地,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都会出现这头醒目的舞狮。这生猛醒目的南狮中,蕴藏的不仅是岭南人的传统,更有岭南人共通的精气神。

  【文化名片】舞狮

  中国舞狮,南北二派。北狮以真狮为模,风格写实,威猛庄严;南狮则以拟人化脸谱为特征,头上扎有一只角,会眨眼张嘴,动作生猛,鼓乐激昂,令人警醒,故又称为醒狮。

  壹【传统】

  寻根:民俗背后的岭南精气神

  南狮民俗:你所不知道的“三国密码”

  徐克导演的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中,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舞动着一头醒目的狮子,左挪右腾,生动犀利,夺得“中国狮王”之称。而他所舞的这头狮子,其实就是来自广东佛山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家狮”。

  【人物名片】 黎伟 黎家狮艺第五代传人,国家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传承人

  “出生于佛山的黄飞鸿,就觉得我们黎家狮很厉害,经过店铺都要点头致意。黄飞鸿在那个年代代表着中国人自信、自强的精神,到了今天,无论国内海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狮,有舞狮的地方,就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黎家狮第五代传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黎伟,今年已经73岁,但他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由清朝道光年间始创至今的黎家狮,扎作手艺从未间断,代表的不仅是岭南的传统手艺,更有岭南人的精气神。

  “佛山狮头”黎家狮艺第五代传人黎婉珍 图/视觉中国

  “有的人仗义,像关公,有的人勇猛,像张飞,有的人正义,像刘备。南狮也如是。”同为黎家狮第五代传人,黎伟之妹黎婉珍表示,南狮作为一种岭南著名民俗文化,相传起源于明朝为了吓跑年兽,但狮面造型是以三国人物作为题材,三国英雄中的忠、义、仁,在黎家狮的细节中也能看到。“传统南狮狮头,其实是以三国的人物作为题材,运用戏剧里面的面谱做底色,再配上传统的花纹如唐草纹、虎斑纹、额头云等来塑造刘关张的英雄形象。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彩狮是刘备狮,红黑狮是关公狮,黑白狮是张飞狮。”

  “你知道为何商铺开业要用红狮,开公司用黄狮,比武用黑狮吗?”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陆穗岗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很多流传至今的民俗,背后其实蕴藏大量的文化密码:商铺开业要红红火火,生意兴隆,所以用红狮;开公司用黄狮,寓意财源广进,财源滚滚来;黑狮威武英勇,自古以来都是武打的狮头。

  传统南狮狮头,从朴素的传说演变至今,成为海内外华人共通的民俗,其中必定有岭南人从古至今的共通特质。南狮民俗的背后,不仅有工匠的巧手匠心,更有民族精神文化积淀。

  狮头扎作:坚守传统,果敢创新

  “佛山狮又叫醒狮,生动传神才是精髓。它的耳朵、眼睛都有机关,一拉一起动,这样才精神!”黎伟表示,“我16岁开始做狮,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我们黎家狮从清道光年间一直到现在,从不间断。扎狮头易学难精,要有耐性。”

  狮头扎作一共分四大工序:扎作、扑纸、写色、装配。其中最难的是扎作的工序,因为除了底框的尺寸和几条主竹的尺寸是有记载具体的数据之外,其他部分的竹子粗细厚薄等,都要靠手艺人的经验和对狮头的审美去判断,所以每个狮头都是做狮人独一无二的作品。“狮头定型要威武,扎的时候就要左右对称,要牢固。一个狮头有1300个连接点,每一个点都是功力的考验。”黎伟一边示范狮头扎作,一边讲解扎作难点。

  黎婉珍 黎家狮艺第五代传人,广东省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传承人

  同为黎家狮的第五代传人,黎婉珍始终坚持着狮头扎作的传统技艺。她的作品——轻装金狮和红黑关公面狮头,被多个国家华侨团体收藏。“额头高且饱满,口大带笑,明牙震舌,是黎家狮特点,”黎婉珍说,“狮头有灵气,可以吓走年兽,所以我们做的时候要有心,将狮头的精气神都做出来。”

  狮子头顶凸起的角,是南狮特色。黎伟在保留传统“黎家狮”造型的基础上,给狮子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传统的黎家狮,狮角都是尖角。黎伟把狮角改为鳌鱼角,寓意独占鳌头,事事第一。他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留住手艺》节目上展演狮头扎作时,制作的就是这种特制鳌鱼角狮头。

  一个黎家狮,其中暗藏的不仅是自古流传的匠心手艺,也有岭南人所推崇的价值观。岭南人敢于创新灵活应变的气质,通过一个狮头形制的变化,也默默体现。

  贰【创新】

  传承:创意延续传统生命力

  传承:百年技艺 新式传承

  黎家狮的新一代传承,无处不在体现着岭南文化中坚守传统敢于创新的特色。

  “懂事以来家中就是各种各样的狮头,18岁开始和妈妈一起做狮头。传了这么多代,我有责任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作为职业慢慢去做。”黎婉珍的女儿周嘉欣,原本是一位老师,现在加入到狮头制作的行列,准备接棒成为家族第六代传人。平日全职在工作室进行扎作之余,更兼顾将黎家狮扎作传播普及教学的职责,鼓励孩子们用创新的眼睛去发现狮头的生命力。(注:“写狮”为扎作狮头的四大工序之一。写,即用颜料画出狮头的样子)

  【人物名片】 周嘉欣 黎婉珍之女,黎家狮第六代传人,现专职从事黎家狮扎作和教学。

  “由于很少看到狮头制造的过程,小朋友们都极感兴趣。在制作中,他们不仅会学传统狮头的写法,还会自己天马行空地或者有主题地设计狮头,写出独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的狮头后,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在教小朋友们画狮头时,周嘉欣会从基本的狮头起源、狮头的做法、狮头的寓意去教孩子,让他们从一张白纸开始了解。

  欧琦辉 黎伟首徒,佛山市铁军小学美术老师,用3D打印创作狮头,并联合佛山非遗传人,将四种佛山非遗技艺集中于一件作品上。

  作为佛山市铁军小学美术老师的欧琦辉,决心拜黎伟为师,是因为一次去佛山祖庙玩,发现一个外国小朋友竟然对如何区分关公狮、刘备狮讲得头头是道,而中国小朋友却并不知道。“这让我在触动的同时又感到愧疚”。自此以后,欧琦辉决心要学习狮扎,一学就学了6年,并且在学校开设了非遗特色课程。“学校工作室里的200多件学生的创作,90%都是与传统不一样的创作。圣诞狮、西游狮、熊猫狮……他们把各种元素都融入狮头,却没有丢掉传统元素,也许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现在,她除了延续传统,也尝试以现代思维延续传统生命,将3D技术创新,更尝试联合其他的佛山非遗传承人,将佛山四种非遗技艺(石湾陶塑、狮头扎作、金箔锻造、佛山剪纸)集中到一对舞狮的喜庆福娃作品上。

  创意:3D南狮,用现代思维延续传统生命

  用3D科技,把黎家狮狮头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似乎是个疯狂的想法。各种头脑风暴产生的跨界融合,是新一代岭南人传承传统的特色。

  “扎狮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核心技术。传统的扎作真厉害,每一步都影响下一个点,科学的力学结构,可以支撑成年人站上去。如何让现代人一眼就能看到这种力学美?我想到了3D打印技术。”利用3D打印技术,呈现出镂空的狮头扎作“骨架”,祥云纹为底纹,第二层是传统狮头上独有的虎斑纹、草尾纹和唐草纹,第三层是在狮头上体现另一种“非遗”技艺——镶上一篇薄如蝉翼的金箔。打上灯光,在光影效果中,狮头扎作的细致与层次,变得绚丽且更直观可见。

  “科技能够带来高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欧琦辉说,“作为非遗,首先我要确保精准的稳固的造型花纹,而不是乱创作。其次,应该让更多的人快速认识非遗,所以要将它的尺寸缩小,只有人们喜欢,他们才会去追溯。不是有科技就不要传统,而是严谨地把传统的东西融进科技中去。”

  对于欧琦辉利用3D打印的创新设计,黎伟师傅总是十分鼓励。“我师傅的父亲,为了把狮头扎得更实用,亲自去武馆做学徒学舞狮,才知道在哪里修改可以更符合当下;我师傅也是因为看到祖庙的屋顶是鳌鱼,才将狮子的角做成了鳌鱼的形状。”欧琦辉说,黎伟师傅常强调,做人的道理与黎家狮的精神精髓:第一要吻合实际,扎实不怕苦;第二要创新变通,敢于尝试。“传统的东西千万不能丢,我们要继承,甚至我们要做得更加精美。师傅当年做了许多创新的东西,适应当下,我也要做一些创新,适应现在的当下”。

  叁【南狮四问】

  南狮作为一种岭南著名民俗文化,源起何处?

  黎婉珍:相传在明代,佛山一带有一只独角的怪兽,它经常发出怪叫声,所以人们都称它为年兽。这个年兽经常破坏农作物,弄得民不聊生,所以当时的民间艺人,就用竹篾和砂纸,扎作出狮头的模样,埋伏在这只年兽出没的地方。每当年兽出现的时候,人们就敲锣打鼓地吓跑年兽。从此以后,狮头就有了驱邪纳福的意思。

  如何分辨南狮中的刘备面、张飞面、关公面?

  黎伟:张飞狮黑额黑背,关公狮红额红背,刘备狮红额黄背。以红黄着色的刘备、关公面为文狮,黑白着色的张飞面为武狮,三国英雄中的赵云,马超、黄忠形象一应俱全。

  收藏与表演用的南狮有不同吗?

  周嘉欣:结构上会有不同。例如为了适应舞狮上高桩的表演,新式的狮头与传统的狮头相比有所简化,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保持狮头的外形,为了减轻狮头的重量而减少了很多细节。例如双龙腮变成圆腮,减少了很多小翅等。而在工艺方面,比如第二道工序:扑,上桩的狮头扑一层,收藏的狮头扑3层。

  3D打印技术与百年传统手工,气质如何相融合?

  欧琦辉:3D打印技术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以确保是传统造型花纹的精准性。其次,应该让更多的人快速认识非遗,所以要将它的尺寸缩小,只有人们喜欢亲近,才会去追溯。不是有了科技就不要传统,而是严谨地利用科技,把传统的东西呈现出来。

  肆【南狮密码】

  180

  黎家狮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创始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也是佛山唯一的五代扎狮、从未间断的家族。鼎盛时期在民国年间,佛山曾有“狮头一条街”,黎家第四代黎华三兄弟,在“狮头一条街”上一连开了三间扎狮店铺“黎祥泰”、“黎祥兴”、“黎祥新”。当时,连一代武学宗师黄飞鸿都是“黎家狮”的粉丝。

  1300

  扎作狮头,传统用竹子,取其轻而坚韧。以竹篾扎作的狮头,有1300个节点,凭借科学的力学原理,上面可站立一个100斤的成年人。

  2个月

  狮头是黎家狮的重点,一个完整的狮头,快则1-2周,慢要2个月才能完成。

  舞狮互演

  有华人处就有舞狮,舞狮历史的演变也在海内外互相推动更新。20世纪末,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人舞狮界通过精研中国南狮,创出动作惊险、更具观赏性的高桩舞狮。而高桩舞狮回流中国,演变成现在的“竞技南狮”。

 

编辑:直谅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