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门前归少年

来源:金羊网 作者:钟洁霞 发表时间:2018-07-20 15:04


我与梁超先生最初认识,始于一场文学聚会。他天然的热心肠与灿烂面容,留给在场者良好的印象。当天,他不俗的谈吐与文人风度,曾让我脑海里数次闪现出同一个词——“翩若惊鸿”。

后来零碎得知,他是八零后,毕业后先是从事法律工作,曾在宣传口工作多年。期间曾被安排到到偏远乡下参与对口扶贫,以朴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当地村民的欢迎爱戴。

我们认识以后,因各自工作繁重,稀少面谈交流文学。但我却时常能从网络上、书报上看到他发表的作品。我偶有作品发表,也会顺手转发图片链接给梁超先生“报告”一声。每当此时,梁超总不吝在忙碌中给予我简短的鼓励与指导。

不想,相识两年之后,我竟有幸收到梁超先生送来的《岁月横琴》样书,并获其邀请为之作序。在为他的书籍出版欣喜之余,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他的作品。早先,我从零星文篇里深深感受到他的才情,但看到这本文集时,它优秀的文字功底,流畅的叙述能力,丰富的语言素养,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尤其是,当我深读之下,那一幅幅“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的艺术人文图景,激起了我对他沉甸的敬意。

本书中,不少篇幅出自他对书画音乐艺术的品鉴之道;此外,他深入深圳文化艺术圈,捉笔多年、积攒了诸多艺术家的“个性写真”。在他笔下,艺术家面孔各有特点,诸多个性人物跃然纸间:譬如,热心为年轻人铺路的深圳市书协副主席于延丰先生;深谙“八十变法”的“书画奇人”郭绍刚;深得唐人风韵、高古大气的书法家潘一慧;六零后“理工男”艺术家张文林;发誓“字画不奇写到瞎”的励志书画家黎方强等……这些人物,有的成名较早,如果部分公众早已对名字耳熟能详,本书则进一步提供了一窥艺术家真性情的机会;而有被书写者虽默默无闻、却是穷尽用一生年华追赶艺术的民间奇才,他们像是一批在深巷子里“酿好酒”的人,久藏而人不知,那么读者则从梁超的文字里,体味到这些小众艺术家们甘冽清香的艺术人生。

也有一些篇章,是梁超的人生见闻与思考。比如,《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中,他写道,“不可脱离这片土地啊。怎么能够呢?没有土地的现实就没有土地的梦想,没有土地的扎根就没有枝叶的繁茂。应该是,没有对土地的深情恋情痴情,没有土地上的劳苦劳作劳动,就没有土地上的收割收获收成。一句话,不能脱离生你养你爱你的土地。” 我猜测,当他在灯光里执笔思索并写下这些感悟,是不是和年轻的路遥一样,眼前展开着一片黄土地。

诚然,人不能脱离自己的土地去生长。正如艺术家不可能脱离自己的时代。梁超的文字也有着浓烈的时代意识。他不止记录下一群文化艺术家的精神个体,也不止是描绘出深圳为主场的中国现代文艺圈发展心态历程,他更多地像一个心底细腻的画师,用文字为我们展开一幅时代的山水人物图,这些生于不同年代的文化人,在同一个伟大时代里共同汇聚各自的闪光点,最终折射出生命的美丽光彩。

有人说,命运像一座花园,欢欣与沉思,是里面的一草一木。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长度大约相等。而文学,恰恰是为我们的生活留下印记,不管是记录自己的所思,或者是以笔力触及他人,原本独立的个体命运仿佛也因为文字而联结。文字恰好编织起不同的时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国界,留存下鲜明的思想与面容。

仰观宇宙之大,万物生息不止。鲜活的人与事,稍不留神,在白马过隙之间驰离。个体是渺小的,但也恰恰是一个个渺小的个体,构成了伟大的时代。梁超在文字上勤苦耕耘,文字也赋予他独特的光芒。其他篇章,建议读者通读,定得以了解他更全面的才情和追求。

作家:钟洁霞 


编辑:木东
数字报

翩若门前归少年

金羊网  作者:钟洁霞  2018-07-20


我与梁超先生最初认识,始于一场文学聚会。他天然的热心肠与灿烂面容,留给在场者良好的印象。当天,他不俗的谈吐与文人风度,曾让我脑海里数次闪现出同一个词——“翩若惊鸿”。

后来零碎得知,他是八零后,毕业后先是从事法律工作,曾在宣传口工作多年。期间曾被安排到到偏远乡下参与对口扶贫,以朴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当地村民的欢迎爱戴。

我们认识以后,因各自工作繁重,稀少面谈交流文学。但我却时常能从网络上、书报上看到他发表的作品。我偶有作品发表,也会顺手转发图片链接给梁超先生“报告”一声。每当此时,梁超总不吝在忙碌中给予我简短的鼓励与指导。

不想,相识两年之后,我竟有幸收到梁超先生送来的《岁月横琴》样书,并获其邀请为之作序。在为他的书籍出版欣喜之余,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他的作品。早先,我从零星文篇里深深感受到他的才情,但看到这本文集时,它优秀的文字功底,流畅的叙述能力,丰富的语言素养,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尤其是,当我深读之下,那一幅幅“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的艺术人文图景,激起了我对他沉甸的敬意。

本书中,不少篇幅出自他对书画音乐艺术的品鉴之道;此外,他深入深圳文化艺术圈,捉笔多年、积攒了诸多艺术家的“个性写真”。在他笔下,艺术家面孔各有特点,诸多个性人物跃然纸间:譬如,热心为年轻人铺路的深圳市书协副主席于延丰先生;深谙“八十变法”的“书画奇人”郭绍刚;深得唐人风韵、高古大气的书法家潘一慧;六零后“理工男”艺术家张文林;发誓“字画不奇写到瞎”的励志书画家黎方强等……这些人物,有的成名较早,如果部分公众早已对名字耳熟能详,本书则进一步提供了一窥艺术家真性情的机会;而有被书写者虽默默无闻、却是穷尽用一生年华追赶艺术的民间奇才,他们像是一批在深巷子里“酿好酒”的人,久藏而人不知,那么读者则从梁超的文字里,体味到这些小众艺术家们甘冽清香的艺术人生。

也有一些篇章,是梁超的人生见闻与思考。比如,《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中,他写道,“不可脱离这片土地啊。怎么能够呢?没有土地的现实就没有土地的梦想,没有土地的扎根就没有枝叶的繁茂。应该是,没有对土地的深情恋情痴情,没有土地上的劳苦劳作劳动,就没有土地上的收割收获收成。一句话,不能脱离生你养你爱你的土地。” 我猜测,当他在灯光里执笔思索并写下这些感悟,是不是和年轻的路遥一样,眼前展开着一片黄土地。

诚然,人不能脱离自己的土地去生长。正如艺术家不可能脱离自己的时代。梁超的文字也有着浓烈的时代意识。他不止记录下一群文化艺术家的精神个体,也不止是描绘出深圳为主场的中国现代文艺圈发展心态历程,他更多地像一个心底细腻的画师,用文字为我们展开一幅时代的山水人物图,这些生于不同年代的文化人,在同一个伟大时代里共同汇聚各自的闪光点,最终折射出生命的美丽光彩。

有人说,命运像一座花园,欢欣与沉思,是里面的一草一木。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长度大约相等。而文学,恰恰是为我们的生活留下印记,不管是记录自己的所思,或者是以笔力触及他人,原本独立的个体命运仿佛也因为文字而联结。文字恰好编织起不同的时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国界,留存下鲜明的思想与面容。

仰观宇宙之大,万物生息不止。鲜活的人与事,稍不留神,在白马过隙之间驰离。个体是渺小的,但也恰恰是一个个渺小的个体,构成了伟大的时代。梁超在文字上勤苦耕耘,文字也赋予他独特的光芒。其他篇章,建议读者通读,定得以了解他更全面的才情和追求。

作家:钟洁霞 


编辑:木东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