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用布艺风格讲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应妮 发表时间:2018-06-14 11:47
从左到右是北京服装学院讲师刘琦、作者张宁和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 钟欣 摄

王小波的杂文名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影响了许多人,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它会被改编成儿童图画书,让我们可以放心地为孩子们讲述这个独特的、足以影响人一生的故事吗?

13日,传统布艺图画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作者张宁、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北京服装学院讲师刘琦、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黄集伟等,围绕本书是如何将一部面向成人的经典杂文改编成适合儿童阅读的图画书的,独特的布艺风格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以及我们今天应当如何帮助孩子保持“独特个性”与“同伴交往”之间的平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有趣的探讨。

传统布艺图画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内页 钟欣 摄

作为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得者,张宁提到自己创作这本书的原因,首先就是她非常喜欢王小波的作品,因此当自己孩子渐渐长大,开始步入这个布满千万条规则、充满竞争的社会时,她首先想起了王小波笔下那只“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的特立独行的“猪兄”。但王小波的原作并不太适合孩子直接阅读,于是她就起了改编这部作品的念头。她坦言这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甚至招骂的事”。为了能更好地呈现这部作品,她和编辑反反复复讨论、修改了几十遍,历时将近2年时间,才做出了这样一本美丽而独特的儿童图画书。

周海宏自称是王小波的粉丝。他称自己从中获益良多,“特立独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我过去的教育当中没有太多训练的一种精神。”

和一般的图画书不同的是,张宁创作的这本《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原稿,完全是用布和针线缝制而成的,没有用画笔画过一笔一划。张宁说,她在本书中主要运用传统布艺技法中的剪布法进行创作,这种手法没有太多颜色和花样,画面显得简洁有力,与版画及汉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手法所呈现的画面风格很相似,也和王小波作品带给她的印象类似。

对此,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刘琦说,我首先想到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跟纸张最大的不同是上面有一针一线的温度,又从一针一线想到了中国悠久的女红文化,这种女红文化其实就是母亲的艺术,母亲用一针一线的方式作为给孩子的一份礼物最合适不过。

据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儿童图画书版已由接力出版社出版。与王小波原作相比,本书去除了所有议论性的内容,将焦点集中于讲好特立独行的小黑猪的成长过程,更适合儿童阅读与理解。 (记者应妮)

编辑:邱邱
数字报

图画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用布艺风格讲故事

中国新闻网  作者:应妮  2018-06-14
从左到右是北京服装学院讲师刘琦、作者张宁和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 钟欣 摄

王小波的杂文名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影响了许多人,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它会被改编成儿童图画书,让我们可以放心地为孩子们讲述这个独特的、足以影响人一生的故事吗?

13日,传统布艺图画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作者张宁、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北京服装学院讲师刘琦、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黄集伟等,围绕本书是如何将一部面向成人的经典杂文改编成适合儿童阅读的图画书的,独特的布艺风格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以及我们今天应当如何帮助孩子保持“独特个性”与“同伴交往”之间的平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有趣的探讨。

传统布艺图画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内页 钟欣 摄

作为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得者,张宁提到自己创作这本书的原因,首先就是她非常喜欢王小波的作品,因此当自己孩子渐渐长大,开始步入这个布满千万条规则、充满竞争的社会时,她首先想起了王小波笔下那只“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的特立独行的“猪兄”。但王小波的原作并不太适合孩子直接阅读,于是她就起了改编这部作品的念头。她坦言这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甚至招骂的事”。为了能更好地呈现这部作品,她和编辑反反复复讨论、修改了几十遍,历时将近2年时间,才做出了这样一本美丽而独特的儿童图画书。

周海宏自称是王小波的粉丝。他称自己从中获益良多,“特立独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我过去的教育当中没有太多训练的一种精神。”

和一般的图画书不同的是,张宁创作的这本《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原稿,完全是用布和针线缝制而成的,没有用画笔画过一笔一划。张宁说,她在本书中主要运用传统布艺技法中的剪布法进行创作,这种手法没有太多颜色和花样,画面显得简洁有力,与版画及汉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手法所呈现的画面风格很相似,也和王小波作品带给她的印象类似。

对此,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刘琦说,我首先想到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跟纸张最大的不同是上面有一针一线的温度,又从一针一线想到了中国悠久的女红文化,这种女红文化其实就是母亲的艺术,母亲用一针一线的方式作为给孩子的一份礼物最合适不过。

据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儿童图画书版已由接力出版社出版。与王小波原作相比,本书去除了所有议论性的内容,将焦点集中于讲好特立独行的小黑猪的成长过程,更适合儿童阅读与理解。 (记者应妮)

编辑:邱邱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