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唐代科举的“留学生”
作者:王东志
自古以来,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留学由来已久,在唐代尤甚。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而且以开放与包容的姿态,泽被四邻,文化发达,外国留学生不绝于途。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下诏允许外国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专门为周边国家来中国的留学生设置了一项考试制度——“宾贡进士”。因考生来源、文化差异不同,“宾贡进士”与“国子进士”、“乡贡进士”在考试和录取方式上、在录取比例和考试难易上有一定优惠政策,“宾贡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重要组成部分,对周边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影响起着积极的作用。
唐代向外国放开科举考试,多面向于东南亚国家。一方面古代圣贤君王受儒家思想传播的影响,都追求“四夷倾心向往一心”;另一方面,当时新罗、高丽、安南(越南古称,包括现广西一带)、缅甸、尼泊尔都是唐朝贡国或藩属国,尊称唐王朝为“上国”,这些小国是唐王朝的“国之门户”,唇亡齿寒,因此唐朝与这些属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往来极为密切。
在这些留学生中,来自朝鲜半岛新罗的崔致远名气最大,他也是唐代知名度最高的留学生之一。
崔致远(857年-?),字孤云,号海云,谥号文昌。朝鲜半岛新罗王京(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人。唐咸通九年(868年),12岁的崔致远辞别亲人,成了一名小留学生,只身一人来大唐王朝求学,他父亲在他临走时说:“你去中国一定要努力学习,十年之内必须考上进士,如果十年之内你考不上进士,那就断绝父子关系,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崔致远“压力山大”,牢记父亲的训诫,勤学苦读,结果不负众望,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进士及第,提前4年完成父亲的重托。
登科进第的崔致远,没有衣锦还乡,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大唐发展,担任江苏溧水县县尉,做一名负责军事、治安的地方官(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崔致远在唐朝做官多年,任期届满后,又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后授职幕府都统巡官。在朝鲜半岛,崔致远享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他一生文学创作不断,他创作的《桂苑笔耕》文集还收录在《四库全书》中。
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也经常派优秀青年来大唐王朝学习文化知识,至今日本文化仍深受大唐文化的影响,日本人阿倍仲麻吕(698年-771年)就是其中的代表。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或朝衡),字巨卿,于717年随日本遣唐使赴长安入太学学习,与大诗人李白、王维、储光羲、包佶、赵骅等人交往甚密。阿倍仲麻吕经过寒窗苦读,参加唐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后在唐朝任从三品秘书监兼卫尉卿。相传他回国时,因船只遭到大风的袭击,遭遇海难,消息很快传到了唐朝。李白以为他罹难,心情十分悲痛写了这首《哭晁衡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但事实上阿倍仲麻吕并没有遇难,他乘的那只船漂到了越南海岸,最后得救,阿倍仲麻吕也得以继续在唐朝任职。
如今,西安长庆公园内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碑面有阿倍仲麻吕《望乡》诗:“仰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唐大历六年(771年),阿倍仲麻吕在长安逝世,终年七十三岁。后来日本也引进了科举制,日本的科考有秀才、明经、进士和明法,日本的科举考试长期被贵族把持,到江户时代废止。
中国科举考试不但影响到东南亚国家,而且还传播到阿拉伯地区。李彦升,大食人(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的专称),长期定居中国。当时的汴州刺使、宣武军节度使卢钧偶然发现李彦升讲中国话标准流利,就与他交谈,通过交谈,卢钧了解到李彦升是随经商船队来的,出身名门望族,较为熟悉中国文化。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卢钧特意向宣宗皇帝举荐李彦升。经唐宣宗派人员核实,恩准李彦升参加科举考试。李彦升到京后,按部就班进行科考。结果,他一举及第,而当年全国总共及第的人数只有22人。当时他的考卷,交送中书省、门下省复核。复核后发现,李彦升确有真才实学,颍川人陈黯便针对此事撰写成《华心说》一文,对李彦升给予高度肯定。
唐代之后,科举制也逐渐被东南亚一些国家引入。明代时,越南的留学生一般在本国乡试结束后,会到北京参加会试。明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的考试中,越南人阮勤中一举成名,夺下进士的桂冠,从此留京任职,后任命为工部侍郎。值得一提的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朝科举考试被废除,为了笼络外国的留学生,清政府临时组建了学部专门考核外国留学生,凡考中者按进士、举人授予资格,凡高中进士者授翰林院修撰,人们把这些留学生称为“洋翰林”。
科举制度作为隋唐以来封建时代的选人用人制度,不仅为国内的学子重视,也吸引了大量外国的“留学生”。他们参与科举,不仅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对中外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影响。(王东志)
 
 37afdb01-1f2d-462e-ab21-941dce8e8e55.jpg) 
 d29dce0e-f990-420a-ab47-6a48772edd07.png) 
 6fca286d-6d61-4650-9dfa-37e106477903.jpg) 
  
 2a2450fc-a57b-43b9-ad22-637fc1daee62.jpg) 
 
dfa6990d-fcad-43a8-a87a-941536b72782.jpg) 
 
c9ddb7e8-e194-486f-af39-4ac34cf5b5f9.jpg) 
 
5f281fcd-3bf9-46ec-948a-bcdbc8e4ca1f.jpg) 
 
4fa22fee-aaa0-4a4e-a38d-40c4b5d8b56d.jpg) 
 
7b1fb3e1-a056-4f62-9815-905f32dfacab.jpg) 
 
2cb16e35-f97f-48f4-a436-b373d40449f4.jpg) 
 
031da51e-eab8-474b-9321-5ba3b890872b.jpg) 
 
 
						82a45120-0dc4-42bc-9b14-125dbbe37575.png) 
 
				 	7b599081-d40b-4b6d-b51c-3ee92afc15ce_watermark.png) 
 
				 	8827005e-1dad-42da-a468-9244601f9070.jpg) 
 
				 	3e46049e-8d9d-4256-8e3b-cb2bc77bf100.jpg) 
 
				 	304c0eeb-f100-4b2e-af7e-3699fe66aae5.png) 
 
				 	ffce7f5b-8b91-4d98-a5a8-84eb4f1a2c4f.jpg) 
 
				 	732b692d-4f2c-48d7-8342-e5a8c0e74056.jpg) 
 
				 	41c541b9-c350-4f50-b406-a674aac1d9f0.jpg) 
 
				 	b55b367f-e304-4623-8958-3920cd951bd6.png) 
 
				 	7fec6da1-497e-407a-ada6-202a3592084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