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运动源于中世纪杂技,有“空中芭蕾”之美名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吴斌 发表时间:2018-03-13 09:52

作者:吴斌

在许多年轻人心中,蹦床一直是童年回忆,是小时候去公园的必玩项目。有“空中芭蕾”之称的蹦床运动,是一项集竞技、健身、观赏和娱乐于一身的综合性运动项目,蹦床运动虽然历史并不悠久,但并不影响其在世界各地的流行。

源于中世纪杂技的发现

现代蹦床运动的起源,普遍认为是在中世纪的法国。杂技演员特朗波兰偶然发现,表演空中飞人的演员失手跌下,架设在杂技场周围的安全保护网不仅保护他安然无恙,而且网的弹力将其高高抛起时,演员借势在空中做出旋转、翻腾或者滑稽可笑的动作,反倒赚到更多喝彩声。于是特朗波兰又把安全网拉紧,在上面弹跳并开始做一些简单的腾跃动作,这就是蹦床运动的雏形。

法国虽然是蹦床的起源国,但其发展速度及普及程度远不及美国。

20世纪30年代,美国跳水冠军乔治·尼森在法国无意间看到了这项杂技表演,回到国内在自家的后院制作了一个弹床,目的是帮助自己练习鱼跃和翻滚动作。此后尼森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创办公司开始生产,并对器械重新进行了研究和改良,使其更加安全和易于跳跃。随后,蹦床运动在美国迅速普及,首先被美国空军用来作为军事训练器材,后来又被医疗机构用于残疾人康复。不久,蹦床就以其特有的趣味性流行于各大学校体育课和游乐中心。

蹦床作为体育比赛项目,最早始于美国。1947年在德克萨斯州举行了首届全美蹦床表演赛,1948年在全国体操比赛上,首次被列为单独的比赛项目,当时的蹦床被称为“反弹翻腾”。但没过多久,一拥而上的“蹦床热”惹来了麻烦,在美国一些私设的商业化蹦床运动中心,由于教练员的失误,出现了多起因错误训练或者冒险动作而致人受伤事件,刚刚兴起的蹦床热潮渐渐退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退烧”后,蹦床又将热浪传至欧洲,特别在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地更是风靡。值得一提的是,1962年在英国举行的一次欧洲蹦床比赛中,虽然只有奥地利、丹麦、荷兰等8个国家参赛,但此次比赛废除了原来“反弹腾跃”的名称,正式更名为“蹦床”。各国交流一度活跃,但有个“硬伤”一直存在,就是当时各国运动形式各异,器械规格、动作认定等都不同,难以制定统一的比赛规则。

随着蹦床运动的日益普及和影响的不断扩大,1964年国际蹦床联合会在瑞士成立,同年在英国伦敦举行首届世界蹦床锦标赛。

直到1999年,国际蹦床联合会成为国际体操联合会的一个协会,并在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女个人两个项目,产生了两枚奥运金牌。无疑,此举对这项历史并不悠久的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是极大的促进。

有“空中芭蕾”之美名

当蹦床运动员在弹网上自如跳跃翻滚时,人体的力量、平衡、协调性、韵律感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专业的蹦床网长4.028米、宽2.014米,留给运动员的翻腾面积有限,比赛时要求连续做出3套不同的动作,每套由10个不同的空翻或空翻转体动作组成,根据运动员在空中翻转的周数和转体的度数以及动作基本姿态进行评分。

成功的蹦床动作要求高、飘,动作之间富有节奏的连接和变换,包含双脚起跳、背弹、腹弹、坐弹动作,全套动作中间没有停顿和中间跳。一套蹦床动作应由各种向前、向后的空翻转体或非转体的空翻动作组成。

与其他运动不同,蹦床要求比赛场馆的天花板距离地面必须超过8米。这是因为由于弹床的助力,专业运动员所获得的腾起高度通常可达8米至10米,大大超过了其他竞技体操和技巧中空翻的高度。蹦床起弹初速大、腾空高,滞空时间长,所以能够完成许多飘逸的高难度动作,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这一项目又被称为“空中芭蕾”,是最能够充分展示人体运动美的项目。

运动员空中翻转周数和度数越多、基本姿态越规范,得分越高。蹦床运动的规则复杂,比如说选手在蹦床动作之间不能有任何停顿,一套动作中不得有重复,手不能碰到蹦床等。而且,比赛时不允许运动员佩戴珠宝首饰及手表,女性运动员必须要穿白袜子,违反者将被取消该轮比赛资格——据说这是为了让裁判更清晰地看到参赛队员的脚部动作和防止缠绕,保护参赛者。

蹦床运动是从2000年才被列为奥运会项目,欧美人长期独步蹦床天下。1997年,蹦床才被我国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设项,凭借亚洲人的身形优势,中国蹦床项目在短短的20年间进步飞速,已跃居世界一流队伍,在世界杯、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中都书写了辉煌。

随着蹦床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大众蹦床”运动应运而生,目前已形成了安全设备、教师培训、体育交流、全国表演大会等一系列完整、成熟的全国幼儿园特色教学和互动体系。自2011年进行首次全国表演开始,幼儿蹦床运动已经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将这项新兴的幼儿运动形式命名为“幼儿大众蹦床”,列入社会推广项目,并举行了首届全国幼儿大众蹦床表演大会,全面开始了面向全国幼儿园系统的推广进程。

蹦床上练出的“扭扭王”绝技

蹦床项目是一项冷门运动,相对于其“兄弟”项目——竞技体操来说,关注度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但有意思的是,它就像一块基石,在很多领域中发挥能量。

日本体操选手白井健三是2016年世锦赛自由操的冠军,他因开启了匪夷所思的四周旋转以及连续转体动作,而被“粉丝们”称为“扭扭王”或者“空中滚筒洗衣机”。这位体操选手在自由操上使用了前所未见的连续直体空中转体动作,不仅让他获得了该项目的冠军,更激发了人们对他的强烈好奇。后来,日本媒体在专访他时特意解释了为何他如此能“转”。原来白井健三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体操,那时候他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健身房,他对其中的蹦床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经常在那上面跳跃、翻跟头,这也为他练成很好的转体技术打下了基础。而且,为了让他能更贴近自由操的感觉,父亲特意把蹦床的500根弹簧的长度从20厘米变为10厘米,这是白井健三能“转”的秘密。

日本体操的另一个标志性运动员内村航平,在男子个人全能项目上至今无人可以超越,他也是从小在蹦床上练习体操动作,每天在训练前都会在弹网上腾跃,从未间断过。

不光是在体操、跳水、篮球等体育项目,就连风马牛不相及的飞行员和宇航员训练中,也少不了蹦床。

杰瑞·利宁杰是首位在俄罗斯“星城”接受训练的美国宇航员,1997年1月他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登上了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开始了为期5个月的太空之旅。离开空间站后,他在自传《太空漂流记》中,描述了自己在俄罗斯宇航员训练基地——“星城”的训练经历:“再跳高一点!试着在空中翻跟头!”蹦床旁的教练大声用俄语喊道。但此刻正在蹦床上飞舞的他想的却是怎样才能让双脚落地,不要扭伤脖颈才好,同时暗暗抱怨这种杂技式的训练对克服失重有什么意义……

国家航天员科研培训中心总体设计师、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解大青教授在做客新浪网时介绍,航天飞行是一项非常艰苦的活动,需要经受巨大的噪声、振动和冲击等特殊考验,需要强健的体魄,因此必须要进行增强体质的训练,如田径、体操、球类、蹦床、游泳等。通过这些体育训练,来适应航天任务和航天环境的要求。

当然,起源于杂技的蹦床运动没有“忘本”,依旧在很多马戏节目中大放异彩。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马戏节上,俄罗斯节目《长条蹦床》全球首演。节目从一场婚礼开始,演员们似一个个飞翔的精灵,在长条蹦床上不断挑战地心引力的极限,腾空而起的身体或翻腾或旋转或起舞,人与人在空中交错、叠罗汉,完成种种不可思议的高难度动作,难怪被称作“华丽的空中芭蕾舞”。据俄罗斯格列秋斯金杂技团领队说,虽然是蹦床类项目,但是这个节目是其首创,因为以前的蹦床都是单人,而这个节目实现了突破性的团队表演,几乎蹦床中的所有高难度技巧在节目里都有,而且其中还穿插了令人捧腹的故事。

编辑:栋
数字报

蹦床运动源于中世纪杂技,有“空中芭蕾”之美名

北京日报  作者:吴斌  2018-03-13

作者:吴斌

在许多年轻人心中,蹦床一直是童年回忆,是小时候去公园的必玩项目。有“空中芭蕾”之称的蹦床运动,是一项集竞技、健身、观赏和娱乐于一身的综合性运动项目,蹦床运动虽然历史并不悠久,但并不影响其在世界各地的流行。

源于中世纪杂技的发现

现代蹦床运动的起源,普遍认为是在中世纪的法国。杂技演员特朗波兰偶然发现,表演空中飞人的演员失手跌下,架设在杂技场周围的安全保护网不仅保护他安然无恙,而且网的弹力将其高高抛起时,演员借势在空中做出旋转、翻腾或者滑稽可笑的动作,反倒赚到更多喝彩声。于是特朗波兰又把安全网拉紧,在上面弹跳并开始做一些简单的腾跃动作,这就是蹦床运动的雏形。

法国虽然是蹦床的起源国,但其发展速度及普及程度远不及美国。

20世纪30年代,美国跳水冠军乔治·尼森在法国无意间看到了这项杂技表演,回到国内在自家的后院制作了一个弹床,目的是帮助自己练习鱼跃和翻滚动作。此后尼森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创办公司开始生产,并对器械重新进行了研究和改良,使其更加安全和易于跳跃。随后,蹦床运动在美国迅速普及,首先被美国空军用来作为军事训练器材,后来又被医疗机构用于残疾人康复。不久,蹦床就以其特有的趣味性流行于各大学校体育课和游乐中心。

蹦床作为体育比赛项目,最早始于美国。1947年在德克萨斯州举行了首届全美蹦床表演赛,1948年在全国体操比赛上,首次被列为单独的比赛项目,当时的蹦床被称为“反弹翻腾”。但没过多久,一拥而上的“蹦床热”惹来了麻烦,在美国一些私设的商业化蹦床运动中心,由于教练员的失误,出现了多起因错误训练或者冒险动作而致人受伤事件,刚刚兴起的蹦床热潮渐渐退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退烧”后,蹦床又将热浪传至欧洲,特别在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地更是风靡。值得一提的是,1962年在英国举行的一次欧洲蹦床比赛中,虽然只有奥地利、丹麦、荷兰等8个国家参赛,但此次比赛废除了原来“反弹腾跃”的名称,正式更名为“蹦床”。各国交流一度活跃,但有个“硬伤”一直存在,就是当时各国运动形式各异,器械规格、动作认定等都不同,难以制定统一的比赛规则。

随着蹦床运动的日益普及和影响的不断扩大,1964年国际蹦床联合会在瑞士成立,同年在英国伦敦举行首届世界蹦床锦标赛。

直到1999年,国际蹦床联合会成为国际体操联合会的一个协会,并在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女个人两个项目,产生了两枚奥运金牌。无疑,此举对这项历史并不悠久的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是极大的促进。

有“空中芭蕾”之美名

当蹦床运动员在弹网上自如跳跃翻滚时,人体的力量、平衡、协调性、韵律感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专业的蹦床网长4.028米、宽2.014米,留给运动员的翻腾面积有限,比赛时要求连续做出3套不同的动作,每套由10个不同的空翻或空翻转体动作组成,根据运动员在空中翻转的周数和转体的度数以及动作基本姿态进行评分。

成功的蹦床动作要求高、飘,动作之间富有节奏的连接和变换,包含双脚起跳、背弹、腹弹、坐弹动作,全套动作中间没有停顿和中间跳。一套蹦床动作应由各种向前、向后的空翻转体或非转体的空翻动作组成。

与其他运动不同,蹦床要求比赛场馆的天花板距离地面必须超过8米。这是因为由于弹床的助力,专业运动员所获得的腾起高度通常可达8米至10米,大大超过了其他竞技体操和技巧中空翻的高度。蹦床起弹初速大、腾空高,滞空时间长,所以能够完成许多飘逸的高难度动作,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这一项目又被称为“空中芭蕾”,是最能够充分展示人体运动美的项目。

运动员空中翻转周数和度数越多、基本姿态越规范,得分越高。蹦床运动的规则复杂,比如说选手在蹦床动作之间不能有任何停顿,一套动作中不得有重复,手不能碰到蹦床等。而且,比赛时不允许运动员佩戴珠宝首饰及手表,女性运动员必须要穿白袜子,违反者将被取消该轮比赛资格——据说这是为了让裁判更清晰地看到参赛队员的脚部动作和防止缠绕,保护参赛者。

蹦床运动是从2000年才被列为奥运会项目,欧美人长期独步蹦床天下。1997年,蹦床才被我国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设项,凭借亚洲人的身形优势,中国蹦床项目在短短的20年间进步飞速,已跃居世界一流队伍,在世界杯、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中都书写了辉煌。

随着蹦床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大众蹦床”运动应运而生,目前已形成了安全设备、教师培训、体育交流、全国表演大会等一系列完整、成熟的全国幼儿园特色教学和互动体系。自2011年进行首次全国表演开始,幼儿蹦床运动已经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将这项新兴的幼儿运动形式命名为“幼儿大众蹦床”,列入社会推广项目,并举行了首届全国幼儿大众蹦床表演大会,全面开始了面向全国幼儿园系统的推广进程。

蹦床上练出的“扭扭王”绝技

蹦床项目是一项冷门运动,相对于其“兄弟”项目——竞技体操来说,关注度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但有意思的是,它就像一块基石,在很多领域中发挥能量。

日本体操选手白井健三是2016年世锦赛自由操的冠军,他因开启了匪夷所思的四周旋转以及连续转体动作,而被“粉丝们”称为“扭扭王”或者“空中滚筒洗衣机”。这位体操选手在自由操上使用了前所未见的连续直体空中转体动作,不仅让他获得了该项目的冠军,更激发了人们对他的强烈好奇。后来,日本媒体在专访他时特意解释了为何他如此能“转”。原来白井健三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体操,那时候他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健身房,他对其中的蹦床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经常在那上面跳跃、翻跟头,这也为他练成很好的转体技术打下了基础。而且,为了让他能更贴近自由操的感觉,父亲特意把蹦床的500根弹簧的长度从20厘米变为10厘米,这是白井健三能“转”的秘密。

日本体操的另一个标志性运动员内村航平,在男子个人全能项目上至今无人可以超越,他也是从小在蹦床上练习体操动作,每天在训练前都会在弹网上腾跃,从未间断过。

不光是在体操、跳水、篮球等体育项目,就连风马牛不相及的飞行员和宇航员训练中,也少不了蹦床。

杰瑞·利宁杰是首位在俄罗斯“星城”接受训练的美国宇航员,1997年1月他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登上了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开始了为期5个月的太空之旅。离开空间站后,他在自传《太空漂流记》中,描述了自己在俄罗斯宇航员训练基地——“星城”的训练经历:“再跳高一点!试着在空中翻跟头!”蹦床旁的教练大声用俄语喊道。但此刻正在蹦床上飞舞的他想的却是怎样才能让双脚落地,不要扭伤脖颈才好,同时暗暗抱怨这种杂技式的训练对克服失重有什么意义……

国家航天员科研培训中心总体设计师、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解大青教授在做客新浪网时介绍,航天飞行是一项非常艰苦的活动,需要经受巨大的噪声、振动和冲击等特殊考验,需要强健的体魄,因此必须要进行增强体质的训练,如田径、体操、球类、蹦床、游泳等。通过这些体育训练,来适应航天任务和航天环境的要求。

当然,起源于杂技的蹦床运动没有“忘本”,依旧在很多马戏节目中大放异彩。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马戏节上,俄罗斯节目《长条蹦床》全球首演。节目从一场婚礼开始,演员们似一个个飞翔的精灵,在长条蹦床上不断挑战地心引力的极限,腾空而起的身体或翻腾或旋转或起舞,人与人在空中交错、叠罗汉,完成种种不可思议的高难度动作,难怪被称作“华丽的空中芭蕾舞”。据俄罗斯格列秋斯金杂技团领队说,虽然是蹦床类项目,但是这个节目是其首创,因为以前的蹦床都是单人,而这个节目实现了突破性的团队表演,几乎蹦床中的所有高难度技巧在节目里都有,而且其中还穿插了令人捧腹的故事。

编辑:栋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