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箫声动闹元宵 为什么要“闹”?
□易芝娜/编撰
元宵节其实指的是每年新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人素来都有“闹元宵”的传统。古人便有“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句来形容元宵节的热闹。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喜庆热闹场面,张灯结彩,摆宴搭台,焚香放炮,舞龙戏狮……上演着各种传统戏码,有些地方的人们甚至还会通宵无眠,一直玩到正月十六的早上才算结束。
为什么要“闹”?当然还是有祛邪、祈福的目的,而且不“闹”就没有了过节的气氛。元宵节也因此成为“中国年”的一场“压轴大戏”,“闹一闹”才算圆满。
山东烟台街头的大头娃娃表演 新华社 申吉忠 摄
河北省石家庄市海天阳光园社区举行的欢庆元宵节活动中,小朋友去探望老人们、喂老人吃元宵 新华社 董永博 摄
河北秦皇岛的民间艺人正在表演“地秧歌”。市民们看得津津有味 视觉中国/图
南京夫子庙前的秦淮灯彩花灯市场上,人们正在选购花灯。兔子灯也是元宵节的“特供” 视觉中国/图
山西运城的元宵节活动中,孩子们也扮上古装参演 新华社 鲍东升摄
四川峨眉山市,举行传统“闹元宵”民俗文化巡游活动,民众集体耍起“牛儿灯”以示喜庆丰收和吉祥 视觉中国/图
福建省福州市花巷幼儿园的孩子们身着节日盛装,为市民及游客展演舞龙、舞狮、抬花轿、花伞舞等传统民俗项目 视觉中国/图
安徽省合肥市芙蓉小学的学生们正在猜灯谜。这也是元宵节上的“主打戏” 新华社 刘军喜 摄
贵州台江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人们在“舞龙嘘花”闹元宵。“铁花”表演与“舞龙”相得益彰 新华社 杨文斌 摄
河北邯郸的民间艺人在表演“跑竹马” 新华社 杨扬 摄
广东中山一年一度的慈善万人行大型活动游行巡演现场,各个游行队伍各具特色 视觉中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