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草闻《虞美人曲》才起舞?
清 钱维城 《花卉册》中的虞美人 “蜀地吴都里数千,旧歌新曲夥讹传。碧鸡漫志差称当,弱卉无知总漠然。”
郎世宁《罂粟》
《虞美人》
清 陈书 《虞美人图》 画中文字:“绿筍朱樱景渐催,闲花处处锦成堆。虞兮不解兴亡恨,春到江东也便开。”
宋人《罂粟图》
虞美人,是百花中几乎唯一以古代美人为名的花草。自古以来,它一直承载着楚汉争霸的历史和英雄美人的情怀。种种传说中,甚至有人认为这种花草只有听到《虞美人曲》时才会翩翩起舞。
文、图 钟葵
以古代美人命名的花大概只有“虞美人”
中国人给花草取名,极富诗意和想象力。在无数芳名中,“虞美人”可谓别具一格,花以古代美人命名,大概只有这一种了。
据《史记》《楚汉春秋》记载,西楚霸王项羽“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项羽被困垓下时,夜闻四面楚歌,自知已是英雄末路,乃与虞美人在帐中饮酒作别,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美人和之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敢仰视”。
另据《情史·情贞类》记载,虞美人和歌之后,“姬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虞美人葬于何处,史书并无记载。目前国内有两座虞姬墓,一座在安徽省灵璧县,一座在安徽省定远县。孰真孰假,谁也说不清。而虞姬墓上“生草能舞”,也只是一种传说。由于虞美人草的出处扑朔迷离,自古以来,人们对这种草究竟为何种植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到明清时期,才确定为罂粟科罂粟属的虞美人。
“虞美人草”一名,最早出自唐代。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提道:“虞美人草,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在茎之半,相对而生。人或近之,抵掌讴曲,叶动如舞,故又名舞草,出雅州。”雅州即现在的四川省雅安市。这里提到的能闻歌起舞的三叶独茎草,形态上与如今罂粟科的虞美人差异颇大。宋代的《益州草木记》把这种草说得更加神乎其神:“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花叶两相对,人或近之,即向人而俯。如为唱虞美人曲,则此草相应而舞,他曲则否。”另外,宋代的《贾氏谈录》也煞有介事地说:“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歌唱虞美人曲,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这种状如鸡冠,闻人唱《虞美人曲》,两叶便像人那样鼓掌的“虞美人草”,肯定也不是罂粟科的虞美人。
虞美人迎风而舞
宋人所说的蜀中“虞美人草”,闻《虞美人曲》则舞,闻他曲则不舞,是否属实?沈括的《梦溪笔谈》讲了一个故事:“高邮人桑景舒,性知音。……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景舒试之,诚如所传。乃详其曲声,曰:‘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皆动,乃谓之虞美人操。其声调与虞美人曲全不相近,始末无一声相似者,而草辄应之。与虞美人曲无异者,律法同管也。”即言虽所奏乐曲的声调不同,但音律相同时,“虞美人草”也会起舞。不过,桑景舒用于实验的吴地“虞美人草”,是否就是《酉阳杂俎》《益州草木记》和《贾氏谈录》提到的蜀中“虞美人草”,人们不得而知;桑景舒所说的“吴音”是什么,也不得而知。故南宋王灼所著的《碧鸡漫志》感到疑惑:“闻蜀中数处有此草,予皆未之见。恐种族不同,则所感歌亦异。……此草应拍而舞,应旧曲乎?新曲乎?桑氏吴音,合旧曲乎?新曲乎?恨无可问者,又不知吴草与蜀产有异同否耶?”
上述有关“虞美人草”的传说及分歧,乾隆在题画诗中曾加以评论。清人钱维城所绘的《花卉册》中,有虞美人图,乾隆在上面题诗曰:“蜀地吴都里数千,旧歌新曲夥讹传。碧鸡漫志差称当,弱卉无知总漠然。”他认为“虞美人草”听到《虞美人曲》才跳舞甚至“鼓掌”是以讹传讹,《碧鸡漫志》提出疑问是有一定道理的。
实际上,早在宋代已有人否定“虞美人草”非闻《虞美人曲》不舞之说。北宋人范镇在《东斋记事》中说:“虞美人草,唱他曲亦动,传者误矣。”明末清初的文人李渔,也在《闲情偶记》中说:“虞美人花叶并娇,且动而善舞,故又名舞草。谱云,人或抵掌歌虞美人曲,即叶动而舞。予曰,舞则有之,必歌虞美人曲,恐未必尽然。”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虞美人,大多数情况下是因风而舞,而非闻歌起舞。清代的《花镜》,对虞美人的描述和形容较为贴切:“江浙最多,丛生,花叶类罂粟而小。一本有数十花,茎细而有毛,发蕊头朝下,花开始直。单瓣、丛心、五色俱备。姿态葱秀,因风飞舞,俨如蝶翅扇动,亦花中妙品。”
虞美人承载着
英雄美人的情怀
虞美人,在古代又称丽春花、仙女蒿、满园春、赛牡丹等,是草本花卉,遍布中国南北,土生贱长,实为荒草野花。它的花和罂粟花很相似,但细看则不同。《花镜》已指出,虞美人的花叶“类罂粟而小”,另外虞美人的花茎比罂粟纤细,且全株都有明显的糙毛。虞美人的叶子较小,叶质较薄,茎生叶不抱茎,呈羽状分裂。罂粟的叶厚实,茎生叶抱茎,边缘为锯齿状。虞美人常一株多花,花色多样,多为单瓣,花瓣薄如蝉翼,像丝绸一样。而罂粟花一株一花,有单瓣有重瓣,花瓣质地较厚。两者的果实也不同,虞美人的蒴果较小,呈截顶球形。罂粟花的蒴果较大,呈饱满的鼓形。
正因为虞美人与罂粟花极为相似,人们在鉴赏古代花鸟画时,稍不留意就会将两者混淆起来。如宋代有一幅很有名的《罂粟图》,经常被当作《虞美人图》,此作品为团扇,画有红、紫白三色罂粟花三朵,右上方有一株直立的罂粟果。为何判断此图为《罂粟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花茎上并无虞美人生长的糙毛,花瓣有重瓣,边缘有开裂,为罂粟花的特征。其叶子边缘呈锯齿状,不分裂,也符合罂粟叶的特征。此外,图中蒴果的形状也更像罂粟果。
古代画家非常重视写生,对每种植物的观察都细致入微。如钱维城的《花卉册》之虞美人图,不但准确地画出了虞美人叶子的形状,连虞美人花茎上的糙毛也仔细地描绘出来。当然,论写实功夫,清代的洋人画家郎世宁堪称个中翘楚,他的《仙萼长春图册》,共16幅画,内有多种四时花卉,设色鲜丽,富立体感,为融合中西画法的杰作。其中有《虞美人与蝴蝶花图》和《罂粟图》,图中对虞美人和罂粟的描绘栩栩如生。
虞美人承载着楚汉争霸的历史,英雄美人的情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自宋代以来,文人们在咏虞美人时,无不感慨万分。画家们在描绘虞美人时,也经常在题画诗上表达自己的感慨。如清代女画家陈书的《虞美人图》,上有题诗曰:“绿筍朱樱景渐催,闲花处处锦成堆。虞兮不解兴亡恨,春到江东也便开。”诗意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