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猫史话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额尔瑾 发表时间:2018-02-05 22:57

  宋代《冬日婴戏图》(局部)

□额尔瑾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养猫的记载。在人类社会早期,猫因为能捕鼠而有利于农事生产,被看作“八神”之一。后来,人们开始有意驯养猫。不过,这一时期,人们看重的仍然是它捕鼠的特性。

一、养“狸”为捕鼠

作为如今人们喜欢的宠物,猫的驯养历史要比狗的驯养历史短得多。如今人们驯养的家猫并非外来,那么,家猫的饲养究竟始于何时?一部分学者根据《礼记》、《诗经》等文献资料有关猫的记载,认为中国养猫的历史为两千多年。遗憾的是,埃及曾发现三四千年前关于猫的雕刻,而中国却至今还未发现同类文物。

1990年山东临淄的一处遗址中,在新石器时代的灰坑内也发现一块动物的下颌骨,并附带第一前臼齿,生物学家鉴定认为也属于家猫的遗骨,其牙齿端部不甚锋利,已有较高的驯化程度。考古研究所吴汝乍著文指出中国家猫的饲养始于四千多年前,其理由除了龙山文化出土的猫骨与齿遗骸等实物外,他还分析了驯养猫的文化环境,指出家猫的驯养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考古资料,龙山文化时期农业已相当发达,粮食不仅可供人畜食用,而且因为有了粮食贮藏,鼠害的威胁日益严重,对猫的驯养便提上了日程。

在古代的大蜡礼中,奉猫为神,原因是猫食田鼠,去苗之害,对农业生产有贡献。只不过,大蜡礼中被奉为神的“猫”不是今天的家猫,当时称之为“狸”。

那么这个狸与后来的家猫是同一种动物吗?一部分学者认为狸与猫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唐宋时期,猫和狸的称谓是并存的,唐宋时还称猫为“狸奴”。

近人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一书中指出,狸与猫性情不同,前者凶狠,后者温驯。在此基础上,他分析,两者性情不同,这也是汉代逐渐废狸而养猫的原因。

二、唐宋以猫入诗画

隋唐时期,驯养的家猫开始频繁见诸文献记载以及诗文中,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唐代诗人李商隐也写下了“鸳鸯瓦上狸奴睡”的诗句,这说明在唐代,猫广泛生活于家庭之中。

在这一时期的画中,也开始出现猫的形象,比如《唐人宫乐图》中,在宫女围坐着的木桌下,就趴着一只懒洋洋的猫。唐代善画猫的画家有刁光胤、何尊师等人。《唐朝名画录》中还有“卢弁,善画猫儿”的记载。

关于宫廷贵妇养猫,还有一个著名的记载,相信只要对历史有点兴趣的人都知道。《旧唐书·后妃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唐代第三代皇帝高宗日益宠爱昭仪武氏(后来的武则天),皇后王氏和良娣萧氏感到不安,于是请巫师咒杀昭仪武氏。但是事情被发现,两人都被降为庶民而被幽禁起来。高宗想救出两人,武氏知道后,就把两人处刑棒打一百回,斩手足,丢进酒瓮中,说:“令二妪骨醉。”两人被贬为庶民之后,萧氏大骂:“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武则天听到后大怒,此后宫中禁止养猫。

在宋代时,越来越多的猫不再用于捕鼠,而是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伴侣”。

宋代时,还有专门的“相猫术”。北宋会稽陆佃的《坤雅》指出:“猫有黄、黑、白、驳数色,狸身而虎面,柔毛而利齿,以尾长腰短,目如金眼,及上胯多棱者为良。”

相比唐代,宋代擅画猫的画家更多。从传世的宋朝画作中,常可看到宠物猫的踪迹。比如毛益的《蜀葵戏猫图》,李迪的《蜻蜓花狸图》、《狸奴小影》及《秋葵山石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等。

三、明代皇帝爱养猫

明代时,豢养宠物猫达到了巅峰状态。下到平民布衣,上至贵人天子,都爱猫成癖。而且宫中养猫风气更盛。明代宫内养猫成群,皇上还给猫起了不少别致的名字,如“铁衣将军”、“丹霞子”等,有的猫甚至还给加官晋爵,领取俸禄。宫内专门设有猫房,豢养各种珍贵品种的宠猫,有的15只一群,派专人负责饲养和管理。猫们都有自己的专称:公猫称为“某小厮”,母猫称为“某丫头”;加授过职衔的称“某老爷”,被骟过的称为“某老爹”。据说在一些内臣家所畜骟猫,其高大者,甚至大于寻常家犬。

明朝皇宫里的猫多到什么地步,据说因为猫夜间争斗、嘶叫不休,宫中降生不久的婴儿有的被猫声惊得抽搐成疾。

明宫中养猫泛滥始于嘉靖一朝。相传,嘉靖皇帝最宠爱的一只狮子猫很是稀奇,它有一身滑腻卷曲的淡青色毛,唯有眉毛却“莹白若雪”。嘉靖皇帝对它爱不释手,赐御猫一个“霜雪”的美名。听说霜雪不但性格温顺,而且还善解人意。嘉靖帝的眼神它都能读懂,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撒娇,什么时候应该回避。对于嘉靖皇帝的生活习性,霜雪全都铭刻在心。每当嘉靖帝闭目养神打盹,霜雪便静静地陪伴在旁边,即便是饥渴便溺,也要忍到皇帝醒来,十分乖巧。因此,嘉靖皇帝对它已经达到了须臾不离的地步。

后来,霜雪死了,嘉靖皇帝对这只备受恩宠却天命不永的猫,给予了“忠无不酬”、“生荣死恤”的待遇。不仅下旨隆重礼葬,用金子制作了一个棺材,将它安葬在万寿山北坡,还为它御笔题碑,命名“虬龙墓”。

到了清代,猫在宫里的地位就远远不如狗了,在一些记载中,皇帝还曾下旨禁止某些地方养猫。我们在一些晚清老照片中,可以看到慈禧太后更多喜欢的是养狗,猫很少在宫里出现。

(据1月8日《北京晚报》)

编辑:mumu
数字报

驯猫史话

羊城晚报  作者:额尔瑾  2018-02-05

  宋代《冬日婴戏图》(局部)

□额尔瑾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养猫的记载。在人类社会早期,猫因为能捕鼠而有利于农事生产,被看作“八神”之一。后来,人们开始有意驯养猫。不过,这一时期,人们看重的仍然是它捕鼠的特性。

一、养“狸”为捕鼠

作为如今人们喜欢的宠物,猫的驯养历史要比狗的驯养历史短得多。如今人们驯养的家猫并非外来,那么,家猫的饲养究竟始于何时?一部分学者根据《礼记》、《诗经》等文献资料有关猫的记载,认为中国养猫的历史为两千多年。遗憾的是,埃及曾发现三四千年前关于猫的雕刻,而中国却至今还未发现同类文物。

1990年山东临淄的一处遗址中,在新石器时代的灰坑内也发现一块动物的下颌骨,并附带第一前臼齿,生物学家鉴定认为也属于家猫的遗骨,其牙齿端部不甚锋利,已有较高的驯化程度。考古研究所吴汝乍著文指出中国家猫的饲养始于四千多年前,其理由除了龙山文化出土的猫骨与齿遗骸等实物外,他还分析了驯养猫的文化环境,指出家猫的驯养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考古资料,龙山文化时期农业已相当发达,粮食不仅可供人畜食用,而且因为有了粮食贮藏,鼠害的威胁日益严重,对猫的驯养便提上了日程。

在古代的大蜡礼中,奉猫为神,原因是猫食田鼠,去苗之害,对农业生产有贡献。只不过,大蜡礼中被奉为神的“猫”不是今天的家猫,当时称之为“狸”。

那么这个狸与后来的家猫是同一种动物吗?一部分学者认为狸与猫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唐宋时期,猫和狸的称谓是并存的,唐宋时还称猫为“狸奴”。

近人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一书中指出,狸与猫性情不同,前者凶狠,后者温驯。在此基础上,他分析,两者性情不同,这也是汉代逐渐废狸而养猫的原因。

二、唐宋以猫入诗画

隋唐时期,驯养的家猫开始频繁见诸文献记载以及诗文中,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唐代诗人李商隐也写下了“鸳鸯瓦上狸奴睡”的诗句,这说明在唐代,猫广泛生活于家庭之中。

在这一时期的画中,也开始出现猫的形象,比如《唐人宫乐图》中,在宫女围坐着的木桌下,就趴着一只懒洋洋的猫。唐代善画猫的画家有刁光胤、何尊师等人。《唐朝名画录》中还有“卢弁,善画猫儿”的记载。

关于宫廷贵妇养猫,还有一个著名的记载,相信只要对历史有点兴趣的人都知道。《旧唐书·后妃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唐代第三代皇帝高宗日益宠爱昭仪武氏(后来的武则天),皇后王氏和良娣萧氏感到不安,于是请巫师咒杀昭仪武氏。但是事情被发现,两人都被降为庶民而被幽禁起来。高宗想救出两人,武氏知道后,就把两人处刑棒打一百回,斩手足,丢进酒瓮中,说:“令二妪骨醉。”两人被贬为庶民之后,萧氏大骂:“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武则天听到后大怒,此后宫中禁止养猫。

在宋代时,越来越多的猫不再用于捕鼠,而是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伴侣”。

宋代时,还有专门的“相猫术”。北宋会稽陆佃的《坤雅》指出:“猫有黄、黑、白、驳数色,狸身而虎面,柔毛而利齿,以尾长腰短,目如金眼,及上胯多棱者为良。”

相比唐代,宋代擅画猫的画家更多。从传世的宋朝画作中,常可看到宠物猫的踪迹。比如毛益的《蜀葵戏猫图》,李迪的《蜻蜓花狸图》、《狸奴小影》及《秋葵山石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等。

三、明代皇帝爱养猫

明代时,豢养宠物猫达到了巅峰状态。下到平民布衣,上至贵人天子,都爱猫成癖。而且宫中养猫风气更盛。明代宫内养猫成群,皇上还给猫起了不少别致的名字,如“铁衣将军”、“丹霞子”等,有的猫甚至还给加官晋爵,领取俸禄。宫内专门设有猫房,豢养各种珍贵品种的宠猫,有的15只一群,派专人负责饲养和管理。猫们都有自己的专称:公猫称为“某小厮”,母猫称为“某丫头”;加授过职衔的称“某老爷”,被骟过的称为“某老爹”。据说在一些内臣家所畜骟猫,其高大者,甚至大于寻常家犬。

明朝皇宫里的猫多到什么地步,据说因为猫夜间争斗、嘶叫不休,宫中降生不久的婴儿有的被猫声惊得抽搐成疾。

明宫中养猫泛滥始于嘉靖一朝。相传,嘉靖皇帝最宠爱的一只狮子猫很是稀奇,它有一身滑腻卷曲的淡青色毛,唯有眉毛却“莹白若雪”。嘉靖皇帝对它爱不释手,赐御猫一个“霜雪”的美名。听说霜雪不但性格温顺,而且还善解人意。嘉靖帝的眼神它都能读懂,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撒娇,什么时候应该回避。对于嘉靖皇帝的生活习性,霜雪全都铭刻在心。每当嘉靖帝闭目养神打盹,霜雪便静静地陪伴在旁边,即便是饥渴便溺,也要忍到皇帝醒来,十分乖巧。因此,嘉靖皇帝对它已经达到了须臾不离的地步。

后来,霜雪死了,嘉靖皇帝对这只备受恩宠却天命不永的猫,给予了“忠无不酬”、“生荣死恤”的待遇。不仅下旨隆重礼葬,用金子制作了一个棺材,将它安葬在万寿山北坡,还为它御笔题碑,命名“虬龙墓”。

到了清代,猫在宫里的地位就远远不如狗了,在一些记载中,皇帝还曾下旨禁止某些地方养猫。我们在一些晚清老照片中,可以看到慈禧太后更多喜欢的是养狗,猫很少在宫里出现。

(据1月8日《北京晚报》)

编辑:mumu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