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蚝油 引出佳话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黄国声 发表时间:2018-02-05 22:57

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是四川人,他对广东人喜好的蚝油嗜之甚深,盛赞说:“琉璃瓶开香醒胃,一勺登盘惊远馈”

来源:羊城晚报2018年02月03日 版次:A08作者:黄国声

□黄国声

一、粤客制蚝油,油油凝墨露

蚝油是广东人喜好的调味品,由于是普罗大众的品级,故外省人士鲜有知者。但有个例外,一位四川人却知道并嗜之甚深,并因而引出一段佳话来。这人就是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

张号船山,四川遂宁人,时在京城任职翰林院检讨。当时广东顺德人温汝适(字篔坡)也在北京当官,与张诗酒往还,成为朋友。

有一天两人同赴饮宴,席上张问陶向温汝适提出,他很爱吃蚝油,请他给弄些来。温汝适以为这蚝油是南方乡土风味,外省人士鲜有知道的,猜想他喝醉了,随便说说而已,酒醒后他将会感到是乱说的,所以并未放在心上。

可到第二天,张问陶见毫无动静,急了,向温催索,并指明要的是香山(今中山县)蚝油(那时以该县产品最出名)。温汝适这才知道他是当真的。

温也真有意思,说你只要为此写首诗给我,就会给你。于是张立马写了首《从温篔坡前辈汝适索香山蚝油》的长诗,诗中有“粤客制蚝油,油油凝墨露。如诗风趣佳,颇得江山助。”这是赞扬岭南一方好水土才酝酿出这样的好东西来。接着是“琉璃瓶开香醒胃,一勺登盘惊远馈。愿与东坡谪岭南,蚝乎我欲空余味。”说的是瓶开香迸,它盖过其他任何香味,让我忍不住愿意像苏东坡那样,长贬到岭南,长享此物。

接下来诗里就数落温汝适:你说只要我写诗来讨,你自能万里以外把它弄来给我,但我想你这话是在糊弄我,其实何须远求,你家中就满瓶满瓮有的是,赶快送来,然后开筵品尝,为之赋诗,好让蚝油借你的诗而出名。

温汝适收到张问陶诗后,随即回复一诗,其中辩明说“我来日下(首都)百不携,口腹随缘聊自乐。君胡嗜好乃尔殊,南望蚝山思大嚼。”意思是我来北京什么都不带,到那里就乐于吃那里的东西,现在我家哪有什么蚝油,可怪的是你嗜好这么特殊,南望蚝山想大吃一顿。

温诗接着是“江乡风味少人知,点漆凝酥深庋阁。为君万里问沧溟,一骑终当偿宿诺。”意思是这土产不为外人所知,故邑人只供自用而深藏高阁。不过我会不远万里为你弄来的。

后来可能温汝适的供应不能持续,蚝油不继,张问陶就又向惠州知府伊秉绶索要,可见他对此味钟情之甚。

说到这里不免产生疑问,张问陶似乎没到过广东,又怎知道蚝油这东西。我揣度与他哥哥张问安有关。问安曾到过广州,或许作为土产带回送给弟弟。问陶尝后遂念念不忘,乃有此举。

二、菜必生辛,羹必稠甜

广东食物的地方特色,大多让南游人士感到奇异以至赏识,但也有极个别人士持贬抑态度。如清末名士王韜,江苏苏州人,在同治初年到过广东,还在香港工作了一段日子。在其致友人信中大贬广东食物:“所供食物,尤难下箸,饭皆成颗,坚粒哽喉。鱼尚留鳞,锐芒螫舌。肉初沸以出汤,腥闻扑鼻。蔬旋漉而入馔,生色刺眸。”对崇尚鲜脆爽口,保持原汁原味的粤食不怀好感,语意刻薄。

另一位大学者王闿运,是湖南人,同治三年来广州。随后写给夫人一封长信,报道此间风土人情及事物,其中对广东食物毫不留情地肆意批评。信里说;“异物恒产,来自番舶,土人所甘,良亦奇诡。菜必生辛,羹必稠甜。若乎槟榔酸涩,蕉子甘烂,薯重十斤,芥高七尺,君迁牛奶柿(小柿),新会大橙,不含霜雪,多复皱腐。”首先对粤人以开放态度接受洋船带来的洋货,视为奇诡不可理解,这尽显他封建士大夫的顽固守旧,不合时宜;对岭南的蔬菜、水果,也加以极度劣评。

他对广东的其他食物更是无所不贬:“邦人市海鲜,别为厨馆。则有鲨鱼之翅,海蛇之皮,章举马甲,鱁鮧天蚝,咸蟹龙虾,雄鸭腊鹑,腥秽于市井、纷错于楼馆者,不可胜计。”这里的章举是章鱼,马甲是江瑶柱,鱁鮧是魚鰾,俗称魚肚,以及海虾海蟹等均为此地珍味,他却概视作腥秽之物,可见其不知美食为何物了。而措词之尖酸刻薄,较王韜尤有过之。

其实也难怪,他平日所食用的不过是猪羊鸡鸭之类,哪见过这些令他眼花缭乱、花样繁多的新奇食物,惊心骇目,事属必然,口味不合,尽可言之,而何须痛下贬词,适显其乏存异求同的修养。

羊城谈旧录

编辑:mumu
数字报

特产蚝油 引出佳话

羊城晚报  作者:黄国声  2018-02-05

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是四川人,他对广东人喜好的蚝油嗜之甚深,盛赞说:“琉璃瓶开香醒胃,一勺登盘惊远馈”

来源:羊城晚报2018年02月03日 版次:A08作者:黄国声

□黄国声

一、粤客制蚝油,油油凝墨露

蚝油是广东人喜好的调味品,由于是普罗大众的品级,故外省人士鲜有知者。但有个例外,一位四川人却知道并嗜之甚深,并因而引出一段佳话来。这人就是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

张号船山,四川遂宁人,时在京城任职翰林院检讨。当时广东顺德人温汝适(字篔坡)也在北京当官,与张诗酒往还,成为朋友。

有一天两人同赴饮宴,席上张问陶向温汝适提出,他很爱吃蚝油,请他给弄些来。温汝适以为这蚝油是南方乡土风味,外省人士鲜有知道的,猜想他喝醉了,随便说说而已,酒醒后他将会感到是乱说的,所以并未放在心上。

可到第二天,张问陶见毫无动静,急了,向温催索,并指明要的是香山(今中山县)蚝油(那时以该县产品最出名)。温汝适这才知道他是当真的。

温也真有意思,说你只要为此写首诗给我,就会给你。于是张立马写了首《从温篔坡前辈汝适索香山蚝油》的长诗,诗中有“粤客制蚝油,油油凝墨露。如诗风趣佳,颇得江山助。”这是赞扬岭南一方好水土才酝酿出这样的好东西来。接着是“琉璃瓶开香醒胃,一勺登盘惊远馈。愿与东坡谪岭南,蚝乎我欲空余味。”说的是瓶开香迸,它盖过其他任何香味,让我忍不住愿意像苏东坡那样,长贬到岭南,长享此物。

接下来诗里就数落温汝适:你说只要我写诗来讨,你自能万里以外把它弄来给我,但我想你这话是在糊弄我,其实何须远求,你家中就满瓶满瓮有的是,赶快送来,然后开筵品尝,为之赋诗,好让蚝油借你的诗而出名。

温汝适收到张问陶诗后,随即回复一诗,其中辩明说“我来日下(首都)百不携,口腹随缘聊自乐。君胡嗜好乃尔殊,南望蚝山思大嚼。”意思是我来北京什么都不带,到那里就乐于吃那里的东西,现在我家哪有什么蚝油,可怪的是你嗜好这么特殊,南望蚝山想大吃一顿。

温诗接着是“江乡风味少人知,点漆凝酥深庋阁。为君万里问沧溟,一骑终当偿宿诺。”意思是这土产不为外人所知,故邑人只供自用而深藏高阁。不过我会不远万里为你弄来的。

后来可能温汝适的供应不能持续,蚝油不继,张问陶就又向惠州知府伊秉绶索要,可见他对此味钟情之甚。

说到这里不免产生疑问,张问陶似乎没到过广东,又怎知道蚝油这东西。我揣度与他哥哥张问安有关。问安曾到过广州,或许作为土产带回送给弟弟。问陶尝后遂念念不忘,乃有此举。

二、菜必生辛,羹必稠甜

广东食物的地方特色,大多让南游人士感到奇异以至赏识,但也有极个别人士持贬抑态度。如清末名士王韜,江苏苏州人,在同治初年到过广东,还在香港工作了一段日子。在其致友人信中大贬广东食物:“所供食物,尤难下箸,饭皆成颗,坚粒哽喉。鱼尚留鳞,锐芒螫舌。肉初沸以出汤,腥闻扑鼻。蔬旋漉而入馔,生色刺眸。”对崇尚鲜脆爽口,保持原汁原味的粤食不怀好感,语意刻薄。

另一位大学者王闿运,是湖南人,同治三年来广州。随后写给夫人一封长信,报道此间风土人情及事物,其中对广东食物毫不留情地肆意批评。信里说;“异物恒产,来自番舶,土人所甘,良亦奇诡。菜必生辛,羹必稠甜。若乎槟榔酸涩,蕉子甘烂,薯重十斤,芥高七尺,君迁牛奶柿(小柿),新会大橙,不含霜雪,多复皱腐。”首先对粤人以开放态度接受洋船带来的洋货,视为奇诡不可理解,这尽显他封建士大夫的顽固守旧,不合时宜;对岭南的蔬菜、水果,也加以极度劣评。

他对广东的其他食物更是无所不贬:“邦人市海鲜,别为厨馆。则有鲨鱼之翅,海蛇之皮,章举马甲,鱁鮧天蚝,咸蟹龙虾,雄鸭腊鹑,腥秽于市井、纷错于楼馆者,不可胜计。”这里的章举是章鱼,马甲是江瑶柱,鱁鮧是魚鰾,俗称魚肚,以及海虾海蟹等均为此地珍味,他却概视作腥秽之物,可见其不知美食为何物了。而措词之尖酸刻薄,较王韜尤有过之。

其实也难怪,他平日所食用的不过是猪羊鸡鸭之类,哪见过这些令他眼花缭乱、花样繁多的新奇食物,惊心骇目,事属必然,口味不合,尽可言之,而何须痛下贬词,适显其乏存异求同的修养。

羊城谈旧录

编辑:mumu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