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54条传统街巷和骑楼街将纳入保护
编者按:笔者24日从广州市国土规划委获悉,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海珠南—长堤等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通过市文管和名城委会议审议。4片历史文化街区共54条传统街巷和骑楼街纳入保护,规划强调对城市肌理的整体性保护,保持传统街巷的空间尺度和风貌。同时提出改善公共服务设施,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方式进行改善提升。
笔者24日从广州市国土规划委获悉,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海珠南—长堤等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通过市文管和名城委会议审议。4片历史文化街区共54条传统街巷和骑楼街纳入保护,规划强调对城市肌理的整体性保护,保持传统街巷的空间尺度和风貌。同时提出改善公共服务设施,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方式进行改善提升。
26片历史文化街区已有17片有了规划
2014年省政府批准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了26片历史文化街区。为彰显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与魅力,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文物、历史建筑及历史环境,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规定,26片历史文化街区均需编制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作为街区保护利用的管理依据,目前已经完成17片街区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分别是:北京路、文德南、传统中轴线(近代)、人民南、南华西街、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海珠南—长堤、龙骧大街、洪德巷、恩宁路、逢源大街—荔湾湖、华侨新村、新河浦、沙面、华林寺、上下九—第十甫、长洲岛;剩余9片街区的保护规划编制正在推进中。
本次通过的4片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从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功能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街区整体活化提升的策略建议,对街区内的建(构)筑物提出修缮、改善、整修、整治、改造等精细措施。其中,历史建筑、不可移动遗产保护线索等保护对象以修缮保护与活化利用为重点;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方式进行改善提升。规划强调对城市肌理的整体性保护,保持传统街巷的空间尺度和风貌,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历史城区生活品质。
市国土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洪德巷、龙骧大街、海珠南—长堤、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四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规划按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海珠南—长堤街区:保护海珠石传说建议珠江边设立雕塑
海珠南—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近代最为繁华的商贸、商业地区,也是广州近现代城市发展西风东渐的重要见证。规划将街区内的5处不可移动文物、9处历史建筑,53处不可移动遗产保护线索、19条传统街巷及骑楼街,以及海珠石传说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保护对象。
街区以爱群大厦、长堤大马路为代表,是广州最重要的商业地标街区。这一区域仍保留着珠江、江岸变迁与相关水系的历史遗存信息,还有海珠石传说、潮音街等。由于海珠石传说有文字记录,但无法确定具体位置,规划中提出,要对历史空间场景进行数字化复原、重现,或在珠江岸边设立雕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在传统街巷方面,该片区有4条一类骑楼街:大新路、一德路、长堤大马路、海珠南路—新堤三横路,另外还有6条一类传统街巷和9条二类传统街巷。此外,该街区还是明清新城南城墙城门所在地。规划要求,保护明清城墙内外的传统街巷肌理、骑楼街的整体风貌,传统街巷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和街巷边界,地面铺装保持现状青石板路或逐渐恢复传统特色。
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街区:艳芳照相馆作为老字号列入保护
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是以兼容并包的宗教文化为代表的海丝文化遗产地,以及民国骑楼为象征、市井氛围浓郁的广府商业标志地。规划将街区内的6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六榕寺花塔、怀圣寺光塔、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3处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历史建筑、84处不可移动遗产保护线索、27条传统街巷及骑楼街,以及五羊传说、粤语讲古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保护对象。
广东迎宾馆碧海楼、净慧楼、六榕楼等8处历史建筑列入保护范围,该街区还有一类骑楼街一条:中山六路;一类传统街巷17条,包括将军东路、粤华街、广德路等;二类传统街巷9条。此外,艳芳照相馆也作为老字号,成为了保护对象,规划提出要对照相馆的物质空间载体、传统艺人及文化传承人、商标及照相技术等进行保护。
洪德巷、龙骧大街街区:新建筑控制在12米以下
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是清末民国时期以竹筒屋、大屋为代表的岭南特色传统居住片区。规划将街区内的1处不可移动文物、452处不可移动遗产保护线索、1条骑楼街,4条传统街巷以及民间文学、传统技艺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保护对象。
洪德巷、宝恕大街一带保留了大量规格较高的清末民初传统民居,历史上居住者多为买办商人。以竹筒屋、大屋为代表的传统住区格局肌理尚存、风貌完整。
此外,同福西路骑楼街、洪德一巷等4条传统街巷的肌理、风貌仍保存得较好,街区内还有海天四望地名传说、后乐园民间文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中提出,新建、扩建必要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2米以下,在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应与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改变街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龙骧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与洪德巷街区相邻,是以“中西结合”为特色的民国建筑集中地,民国时期爱国华侨归国创业的重要见证。规划将街区内的1处不可移动文物、16处历史建筑以及19处不可移动遗产保护线索、3条传统街巷以及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保护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