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寻找基督徒和香料”
赵青新
1498年5月,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率领的船队历时309天,航行1.2万英里,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南部卡利卡特海港。据说,当地人问道:“你们为何来此?”一个海员答道:“我们来寻找基督徒和香料。”这个回答后来广为流行,用来解释大航海的动机。
英国历史作家奈杰尔·克利夫的《最后的十字军东征:瓦斯科·达伽马的壮丽远航》(朱邦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一部讲述瓦斯科·达伽马的事迹和波澜壮阔的航海大时代的历史叙事作品。为什么要把达伽马远航比作十字军东征,而且还是“最后的十字军东征”呢?答案或许同样藏在那个著名的回答里。
作品分成三个部分:缘起、探险和十字军东征。真正描述达伽马远航过程的内容,集中在全书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上半部。也就是说,作家把大约一半的笔墨,用于展现达伽马远航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一事件引起的长远后果。
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前后共计八次,指的是发生在1096-1291年期间,由罗马天主教教皇号召,以封建领主和骑士为主体,以收复阿拉伯人占领的土地的名义,针对地中海东岸国家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这是教会改革和宗教普遍复兴的两百年。很多人真的相信,东征通往救赎,单纯的宗教热情必须被视作人们的重要品质之一。同时,十字军东征的需求,促使意大利城市掌握了地中海的控制权,东征所带动的东西方交流,使得欧洲人爱上了糖和香料,并对遥远东方的遍地财富产生强烈的渴望。
如何评价十字军东征对欧洲造成的影响?我们必须记住一点,即使远征因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消耗不得不终止,然而它的思想遗存长久保留在欧洲人的血脉里。那么,为什么是葡萄牙而不是其他欧洲国家,首先开辟了从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这跟当时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有关。葡萄牙处于基督教圈和穆斯林圈的分界线上,同时又处于大西洋世界和地中海世界的分界线上,因此这个国家长期坚持着摆脱穆斯林势力支配并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同时又有脱离欧洲强国控制寻求独立富强的决心,此外,他们还必须和近邻西班牙展开竞争。
因此作者需要努力解释葡萄牙何以成为大航海的“领头羊”。即使达伽马不成功,肯定还有其他人会取得成功。克利夫写道,曼努埃尔国王认为自己继承了神圣的职责,作为一个诞生于十字军东征的国家,葡萄牙有义务与伊斯兰战斗到底,年轻的国王和他的臣民都坚信上帝会庇佑他们。这正是达伽马拥有坚定信念的“缘起”。
接下来,我们读到达伽马船队的海上漂泊经历。作者以巨细靡遗的笔调,刻画了英雄磨难的生动遭际和小说般扣人心弦的跌宕旅程。发生在1497-1499年的达伽马远航,终于满载交换来的宝石、香料而归,给葡萄牙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达伽马后来在1502年、1524年又两次远航印度,最后死于葡驻印度总督任上。他开辟的新航道,让欧洲人源源涌向东方。
是什么支撑他们完成这趟艰苦的航行?以及,这些最早到达东方的葡萄牙征服者,为什么要以血腥而且笨拙的方式,开始他们的殖民帝国建设?许多人都像达伽马一样,把自己视作正义的十字军战士,神在人间的代表。他们固然是勇士,同时却又是愚夫。葡萄牙人让“欧洲从地理和观念上得到了解放”。但是,能否就此断言葡萄牙是新时代的先驱者?答案是否定的。偏执的宗教意识和掠夺财富的欲望,把葡萄牙人扔在了旧世界。在国王与达伽马的通信里,航海大发现和相关事宜都被归结于“听从上帝指引,谋求自身福利”。葡萄牙人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中世纪,衰朽的观念桎梏前进的脚步,让他们与新的使命擦肩而过。
“说到底,驱使着瓦斯科·达伽马及其探险家伙伴们走过半个地球的虔诚信念同时也导致了他们的毁灭。”作者在尾声里如此说道。历史的书写似乎回到了1498年。达伽马和他的伙伴们踏上了目的地,找到了“基督徒和香料”,然而,他们丢失了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