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的源头”木版年画

来源:金羊网 作者:易芝娜 发表时间:2018-01-22 09:32

□易芝娜/编撰

著名学者冯骥才曾把木版年画称作“中国民间美术的源头”。的确,木版年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史料记载表明它已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有资料称,北宋时期,这种古代民居装饰画叫“画纸儿”,还有专门的“画市”。但直到清道光年间,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才正式提出“年画”一词,从此,所谓“年画”就拥有了固定含义,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

虽说坊间一直有“木版年画四大家”的说法,但论产地,中国木版年画早已是遍地开花,因为中国人喜欢这种年画所营造的氛围,每到新年就换上一幅新的年画才觉得有过年的感觉。所以全国各地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的木版年画都相当有名气,比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木版年画也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张名片。

一张看似普通的木版年画卖得并不贵,但真正手工制作起来,工续却相当繁琐。制作者要先设计样稿,再用刻刀一笔一笔地刻到木板上,制好版后,最后反印在纸张上,然后上色、装裱、晾干。有些地方的年画是手绘上色,有些则一张年画有几个色就要分几块版分别印刷上色。整个过程稍有不慎,一张年画就废掉了。

正是因为手工制作的工序繁杂,很多地方的年画虽传承至今,却改成机器套刻、流水线印刷了。一张真正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因此更加难得。但仍有不少民间艺人还保留着手工制作的传统技术,正努力将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山东泰安木版年画

山东泰安徐家庄村的非遗传承人王连阳,至今仍坚持手工制作年画,绘制一张年画需要十几道工序,一张脸谱就得上五六遍颜色,他家中的模具最久的已经流传近两百年。这些年画形式上红火活泼,色彩亦鲜艳明亮,多用单色平涂,主题单纯明快;题材上则包罗一切具有喜庆色彩的风俗生活民间故事等。(视觉中国/供图)

天津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有一个标志性的画面就是手抱金鱼的胖娃娃。相对而言,始于明代的杨柳青年画传播得更为普遍,在中国版面史上,它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其特色是内容饶有情趣、人物造型优美、线描流畅精细。图为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的学生在学画杨柳青年画。(新华社 刘东岳 摄)

湖南滩头木版水印年画

湖南手工木版水印年画滩头年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滩头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图为传承人正在年画上加工细部。(视觉中国/供图)

山东东昌木版年画

东昌木版年画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以门神画的形式出现,它构图简洁,整体感强,还具有造型高度概括、夸张变形、追求神似不求形似的特点。最特别的是着色,它历来只有“草版”,即只印不画,系全部用木版分色套印,有丹红、粉红、黄、绿、青、黑等最多七色八版,整个画面五彩缤纷,装饰性强。(视觉中国/供图)

67岁的东昌木版年画传承人徐秀贞在她的工作室演示印刷技术,在使用木版前,她要先用湿毛巾敷一会,然后才用棕毛刷上墨。她说这样能让湿气浸入木版,墨才能浸得更好。(视觉中国/供图)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唐宋,兴于明清,大致分为五大类:门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窗花、家宅六神。关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理优势缔造了凤翔木版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线条刚劲有力、简明质朴,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再衬以黑色线条,对比强烈,生活气息浓郁,形象丰满逼真。(视觉中国/供图)

朱仙镇木版年画

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色是线条粗犷、形象夸张、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深受人们喜爱。其题材多为吉庆和戏曲故事,人物形象则多以灶君神、天地神、钟馗、门神为主。图为朱仙镇年画艺人尹恩天在制作年画。(新华社朱祥 摄)

  朱仙镇年画艺人张宝德在篆刻印刷年画的木板。(新华社 李嘉南摄)

河南内黄李新张木版年画

内黄县的李新张木版年画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对比浓烈、画面古拙厚重,还具有构图布局写实化、程式化,人物主次分明,形象喜欢夸张变形等特点。它是中原文化的一种独特反映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图为传承人李秋旺在印制年画。

李秋旺介绍,神像画是内黄李新张木版年画中的主要题材,内黄李新张木版年画神像画既有佛教神灵也有道教仙家,还有民间俗神,此外也有家谱轴和灯笼画这两类题材。为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四处收藏民间刻版,如今家中刻版已有一百余种。(视觉中国/供图)

编辑:邱邱
数字报

“中国民间美术的源头”木版年画

金羊网  作者:易芝娜  2018-01-22

□易芝娜/编撰

著名学者冯骥才曾把木版年画称作“中国民间美术的源头”。的确,木版年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史料记载表明它已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有资料称,北宋时期,这种古代民居装饰画叫“画纸儿”,还有专门的“画市”。但直到清道光年间,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才正式提出“年画”一词,从此,所谓“年画”就拥有了固定含义,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

虽说坊间一直有“木版年画四大家”的说法,但论产地,中国木版年画早已是遍地开花,因为中国人喜欢这种年画所营造的氛围,每到新年就换上一幅新的年画才觉得有过年的感觉。所以全国各地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的木版年画都相当有名气,比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木版年画也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张名片。

一张看似普通的木版年画卖得并不贵,但真正手工制作起来,工续却相当繁琐。制作者要先设计样稿,再用刻刀一笔一笔地刻到木板上,制好版后,最后反印在纸张上,然后上色、装裱、晾干。有些地方的年画是手绘上色,有些则一张年画有几个色就要分几块版分别印刷上色。整个过程稍有不慎,一张年画就废掉了。

正是因为手工制作的工序繁杂,很多地方的年画虽传承至今,却改成机器套刻、流水线印刷了。一张真正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因此更加难得。但仍有不少民间艺人还保留着手工制作的传统技术,正努力将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山东泰安木版年画

山东泰安徐家庄村的非遗传承人王连阳,至今仍坚持手工制作年画,绘制一张年画需要十几道工序,一张脸谱就得上五六遍颜色,他家中的模具最久的已经流传近两百年。这些年画形式上红火活泼,色彩亦鲜艳明亮,多用单色平涂,主题单纯明快;题材上则包罗一切具有喜庆色彩的风俗生活民间故事等。(视觉中国/供图)

天津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有一个标志性的画面就是手抱金鱼的胖娃娃。相对而言,始于明代的杨柳青年画传播得更为普遍,在中国版面史上,它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其特色是内容饶有情趣、人物造型优美、线描流畅精细。图为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的学生在学画杨柳青年画。(新华社 刘东岳 摄)

湖南滩头木版水印年画

湖南手工木版水印年画滩头年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滩头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图为传承人正在年画上加工细部。(视觉中国/供图)

山东东昌木版年画

东昌木版年画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以门神画的形式出现,它构图简洁,整体感强,还具有造型高度概括、夸张变形、追求神似不求形似的特点。最特别的是着色,它历来只有“草版”,即只印不画,系全部用木版分色套印,有丹红、粉红、黄、绿、青、黑等最多七色八版,整个画面五彩缤纷,装饰性强。(视觉中国/供图)

67岁的东昌木版年画传承人徐秀贞在她的工作室演示印刷技术,在使用木版前,她要先用湿毛巾敷一会,然后才用棕毛刷上墨。她说这样能让湿气浸入木版,墨才能浸得更好。(视觉中国/供图)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唐宋,兴于明清,大致分为五大类:门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窗花、家宅六神。关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理优势缔造了凤翔木版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线条刚劲有力、简明质朴,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再衬以黑色线条,对比强烈,生活气息浓郁,形象丰满逼真。(视觉中国/供图)

朱仙镇木版年画

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色是线条粗犷、形象夸张、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深受人们喜爱。其题材多为吉庆和戏曲故事,人物形象则多以灶君神、天地神、钟馗、门神为主。图为朱仙镇年画艺人尹恩天在制作年画。(新华社朱祥 摄)

  朱仙镇年画艺人张宝德在篆刻印刷年画的木板。(新华社 李嘉南摄)

河南内黄李新张木版年画

内黄县的李新张木版年画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对比浓烈、画面古拙厚重,还具有构图布局写实化、程式化,人物主次分明,形象喜欢夸张变形等特点。它是中原文化的一种独特反映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图为传承人李秋旺在印制年画。

李秋旺介绍,神像画是内黄李新张木版年画中的主要题材,内黄李新张木版年画神像画既有佛教神灵也有道教仙家,还有民间俗神,此外也有家谱轴和灯笼画这两类题材。为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四处收藏民间刻版,如今家中刻版已有一百余种。(视觉中国/供图)

编辑:邱邱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