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豪:我想跳出侦探小说的“高度类型化”

来源:羊城晚报-金羊网 作者:何晶 发表时间:2018-01-21 23:07

  爱伦·坡

  柯南道尔

  钱德勒

  董子豪,1994年生,湖北武汉人, 美国TempleUniversity电影系在读

  □何晶 (《文学报》)

个人心绪与成长历程常常是年轻作家初始写作的主要题材,但《西湖》杂志在2017年第11期重点推出的新锐作家董子豪,却有一点特别。1994年出生的他,从开始写作就将目光投注在侦探小说这一类型。《动物园习题》是他的典型文本,他将人、动物、社会的关系放置在悬念和逻辑推演里,以侦探小说的外衣关涉动物的现实寓言和人性的欲望。故事真相剥离之际,即是小说主旨显山露水之时。

董子豪对侦探小说感兴趣,究其原因在于它适合“出新”。无论是爱伦·坡写出第一部侦探小说的开创性,还是柯南道尔的“演绎法”、钱德勒的“硬汉派”,他们所代表的侦探小说的“新的可能”为董子豪所崇敬和称道。他在自己的侦探小说里也试图做出一点新意——将传统上的凶手、手法与动机设置得足够新颖,用连贯的动作取代推理的结构,这是他努力的方式。

在外留学于董子豪的写作自然有影响,对另一种文化的亲近、疏远和比较开始了,在此之中他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和解,在他看来,与人心的深渊与隔阂一样,“这同样是值得挖掘的故事”。

1 “想写作的欲望与生俱来”: 侦探小说适合出新

何晶:《动物园习题》应该是考察你写作的典型文本,以侦探小说的外衣指向人性的贪婪、欲望。最直观的感受是,整个叙事节奏和结构中都显示出了你的叙事能力——悬念设计、情节推演、真相剥离。事实上你似乎开始写作并不久,但天赋可以从中一窥了。

董子豪:时间不久。我写作应该是从去年暑假回家打算集中创作几个中篇故事开始的,《动物园习题》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这个题目正是从柯南道尔的名篇《血字的研究》(AStudy inScarlet)借用来的,此处“study”一词应当作“习作”讲,中译本或许是误译了。不过二者稍有不同的是,福尔摩斯正要大展身手,我的侦探则在回顾他十年前经手的第一案时,意识到了巨大的失败。我很怀疑他没有能力再胜任我往后故事的主人公了。

我写作只有一个由头,就是实在到了非写不可的时候。我不敢说自己有写作的天赋,但我想写作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作为一个写作者必不可少的。因此我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情节丰富,至于如何去推进,如何去烘托,倒真没有细琢磨,几乎总能一气呵成,有欠缺也就在所难免了。

何晶:其实相较最深层的写作主旨来说,包装是什么类型并不重要,但它应该也能透露写作者的一点讯息。为什么你选择了一件侦探故事的外衣?是出于对这种类型小说的兴趣、方便叙事行进,或者是其他原因?

董子豪:因为侦探小说适合出新,而出新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在《动物园习题》中多次向爱伦·坡致敬,敬的不是他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侦探小说,而是敬他的开创性。同样,柯南道尔提出“演绎法”,使他不朽;钱德勒另辟硬汉派,得以跻身经典文学之列。然而侦探小说发展至今,备受文坛的冷落,则是因为它高度地类型化了。这种类型化下,受限的不止是主人公是个侦探,动作是推理,就连推理的过程都一一限定了。我尝试做出一点新意。

何晶:这些新意具体表现在哪里?

董子豪:首先是传统上的凶手、手法与动机,要设置得足够新颖,将爱伦·坡笔下的动物误伤人,或是柯南道尔的利用动物谋杀向前推进了一小步,就得到了有别于以往的旨趣。在小说的中间部分我安排了侦探同真凶的一场对手戏,凶手既然无法对簿公堂,因而注定是徒劳的。这是对传统侦探动辄依凭着蛛丝马迹,神勇破案并发表长篇大论的解答模式的反讽。小说最后采用以连贯的动作取代推理的结构,一如动物的沉默。我认为不论是对真相,还是对主旨,这都是最有力量的揭示。

2 “为人类的前途担忧”: 想摆脱混乱却为混乱所困

何晶:与很多还在写个人经历的年轻写作者不同的是,你似乎已经脱开这一环节了。《动物园习题》探讨的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人与动物的相处,人从动物那里攫取的利益、动物的报复杀戮。这似乎又是一种寓言,人将自己作为一种绝对主宰何以如此肆意?人的欲望又以何为止?

董子豪:我偶尔也会想要表达个人感受,但一般通过写诗,而不大会把个人态度带到小说中去,感觉那样会冲淡相对独立的人物塑造。我最早构思出这样一个故事是源于当时的两则社会新闻,一则是逃票的父亲带儿子翻动物园围墙,结果落入虎口;一则是自驾进入野生园区观光的一家人,由于中途下车,导致老虎伤人的惨剧。事发之后,网友忙着站边,有站男方一边的,有站女方一边的,有站父亲一边的,有站园方一边的,也有站老虎一边的。事件几经反转,还巴不得能反转个没完。

我最终没能弄清事情的经过,却把两件事越来越混淆起来。我总是想象出老虎扑人的瞬间,原本的情节倒记不真切了。我决定仅凭这个模糊的印象,把故事扩充出来,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何晶:音乐、动物、魔鬼的影子,是吴佳燕在评论里指出的你这篇小说的三个关键词,大致可以想到它们的指涉:音乐代表着人类文明、向上演进的外衣,欲望是魔鬼的影子,它根深蒂固地绑缚在人的身上,不加以克制便会反噬自身。这样的推测对吗?

董子豪:吴佳燕老师的评论已经很到位了,关于这几个关键词的指涉也正如您所说的。音乐对动物未必悦耳,人类的文明对动物未必不是一种冒犯。人类将自己的欲望强加在别的物种之上,这一点在结尾处已经点明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类和动物之间未必就截然划得两清。

人的进化过程就是人不断摆脱自身动物性的过程,而“动物园”作为人类掌控大自然的象征,除了强加欲望以显示人的自大,更代表了人类要将自身的动物性驯化并拘禁起来的愿望。人类在此基础上得以构筑文明,而文明的手段却是倚赖掠夺——掠夺动物,也掠夺同类。

何晶:由此也揭开了文章主题的第二个层次。

董子豪:是的。斯汀娜萨奇夫人(莫扎特确实曾将那首小提琴曲献给这位贵妇人的祖先,并非杜撰)所代表的动物性的贪婪,与猩猩表现出的人类才具有的缜密的复仇行为,通过窗上的“魔鬼的影子”连接了起来。她们于对方都是魔鬼,然而她俩的影子合而为一了。在这里,人类的优越地位动摇了,文明的尝试失效了。人类不断地想摆脱混乱,到头来却为混乱所困。这也正是文末“为人类的前途担忧”所指。

3 “留学不只为开阔眼界”: 文化的和解同样值得挖掘

何晶:从具体写作来看,留学经历给你的写作提供了某种资源。

董子豪:我大概不会再讲留学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类的套话了,也几乎不会在讲汉语的时候夹杂些外来词儿,除非是刻意的。要说留学真正能带给人的,应该是对另一种文化的亲近或疏远和开始比较,我想这种感受是只有亲历过的人才有体会的。

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2017年获得诺奖的颁奖词中称:“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我觉得这话是言过其实了。石黑的作品大都聚焦战后世界,且不说那时人心有深渊,地上可见的尽是填不平的壕沟,加之他选取主人公一向以暧昧著称,因此读他的作品常使人冒一身冷汗,并且时时要留意身边有没有没事爱瞎回忆的人,或者爱讲双关话的人,不要同这类人交往。

这与我的见闻不同。我在大学里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合制短片,新年时一块儿上唐人街吃饺子,晚上一个人时也会想找几个国内来的同学抱团。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和解,我认为这同样是值得挖掘的故事。

制图/黄绮文

编辑:mumu
数字报

董子豪:我想跳出侦探小说的“高度类型化”

羊城晚报-金羊网  作者:何晶  2018-01-21

  爱伦·坡

  柯南道尔

  钱德勒

  董子豪,1994年生,湖北武汉人, 美国TempleUniversity电影系在读

  □何晶 (《文学报》)

个人心绪与成长历程常常是年轻作家初始写作的主要题材,但《西湖》杂志在2017年第11期重点推出的新锐作家董子豪,却有一点特别。1994年出生的他,从开始写作就将目光投注在侦探小说这一类型。《动物园习题》是他的典型文本,他将人、动物、社会的关系放置在悬念和逻辑推演里,以侦探小说的外衣关涉动物的现实寓言和人性的欲望。故事真相剥离之际,即是小说主旨显山露水之时。

董子豪对侦探小说感兴趣,究其原因在于它适合“出新”。无论是爱伦·坡写出第一部侦探小说的开创性,还是柯南道尔的“演绎法”、钱德勒的“硬汉派”,他们所代表的侦探小说的“新的可能”为董子豪所崇敬和称道。他在自己的侦探小说里也试图做出一点新意——将传统上的凶手、手法与动机设置得足够新颖,用连贯的动作取代推理的结构,这是他努力的方式。

在外留学于董子豪的写作自然有影响,对另一种文化的亲近、疏远和比较开始了,在此之中他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和解,在他看来,与人心的深渊与隔阂一样,“这同样是值得挖掘的故事”。

1 “想写作的欲望与生俱来”: 侦探小说适合出新

何晶:《动物园习题》应该是考察你写作的典型文本,以侦探小说的外衣指向人性的贪婪、欲望。最直观的感受是,整个叙事节奏和结构中都显示出了你的叙事能力——悬念设计、情节推演、真相剥离。事实上你似乎开始写作并不久,但天赋可以从中一窥了。

董子豪:时间不久。我写作应该是从去年暑假回家打算集中创作几个中篇故事开始的,《动物园习题》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这个题目正是从柯南道尔的名篇《血字的研究》(AStudy inScarlet)借用来的,此处“study”一词应当作“习作”讲,中译本或许是误译了。不过二者稍有不同的是,福尔摩斯正要大展身手,我的侦探则在回顾他十年前经手的第一案时,意识到了巨大的失败。我很怀疑他没有能力再胜任我往后故事的主人公了。

我写作只有一个由头,就是实在到了非写不可的时候。我不敢说自己有写作的天赋,但我想写作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作为一个写作者必不可少的。因此我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情节丰富,至于如何去推进,如何去烘托,倒真没有细琢磨,几乎总能一气呵成,有欠缺也就在所难免了。

何晶:其实相较最深层的写作主旨来说,包装是什么类型并不重要,但它应该也能透露写作者的一点讯息。为什么你选择了一件侦探故事的外衣?是出于对这种类型小说的兴趣、方便叙事行进,或者是其他原因?

董子豪:因为侦探小说适合出新,而出新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在《动物园习题》中多次向爱伦·坡致敬,敬的不是他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侦探小说,而是敬他的开创性。同样,柯南道尔提出“演绎法”,使他不朽;钱德勒另辟硬汉派,得以跻身经典文学之列。然而侦探小说发展至今,备受文坛的冷落,则是因为它高度地类型化了。这种类型化下,受限的不止是主人公是个侦探,动作是推理,就连推理的过程都一一限定了。我尝试做出一点新意。

何晶:这些新意具体表现在哪里?

董子豪:首先是传统上的凶手、手法与动机,要设置得足够新颖,将爱伦·坡笔下的动物误伤人,或是柯南道尔的利用动物谋杀向前推进了一小步,就得到了有别于以往的旨趣。在小说的中间部分我安排了侦探同真凶的一场对手戏,凶手既然无法对簿公堂,因而注定是徒劳的。这是对传统侦探动辄依凭着蛛丝马迹,神勇破案并发表长篇大论的解答模式的反讽。小说最后采用以连贯的动作取代推理的结构,一如动物的沉默。我认为不论是对真相,还是对主旨,这都是最有力量的揭示。

2 “为人类的前途担忧”: 想摆脱混乱却为混乱所困

何晶:与很多还在写个人经历的年轻写作者不同的是,你似乎已经脱开这一环节了。《动物园习题》探讨的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人与动物的相处,人从动物那里攫取的利益、动物的报复杀戮。这似乎又是一种寓言,人将自己作为一种绝对主宰何以如此肆意?人的欲望又以何为止?

董子豪:我偶尔也会想要表达个人感受,但一般通过写诗,而不大会把个人态度带到小说中去,感觉那样会冲淡相对独立的人物塑造。我最早构思出这样一个故事是源于当时的两则社会新闻,一则是逃票的父亲带儿子翻动物园围墙,结果落入虎口;一则是自驾进入野生园区观光的一家人,由于中途下车,导致老虎伤人的惨剧。事发之后,网友忙着站边,有站男方一边的,有站女方一边的,有站父亲一边的,有站园方一边的,也有站老虎一边的。事件几经反转,还巴不得能反转个没完。

我最终没能弄清事情的经过,却把两件事越来越混淆起来。我总是想象出老虎扑人的瞬间,原本的情节倒记不真切了。我决定仅凭这个模糊的印象,把故事扩充出来,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何晶:音乐、动物、魔鬼的影子,是吴佳燕在评论里指出的你这篇小说的三个关键词,大致可以想到它们的指涉:音乐代表着人类文明、向上演进的外衣,欲望是魔鬼的影子,它根深蒂固地绑缚在人的身上,不加以克制便会反噬自身。这样的推测对吗?

董子豪:吴佳燕老师的评论已经很到位了,关于这几个关键词的指涉也正如您所说的。音乐对动物未必悦耳,人类的文明对动物未必不是一种冒犯。人类将自己的欲望强加在别的物种之上,这一点在结尾处已经点明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类和动物之间未必就截然划得两清。

人的进化过程就是人不断摆脱自身动物性的过程,而“动物园”作为人类掌控大自然的象征,除了强加欲望以显示人的自大,更代表了人类要将自身的动物性驯化并拘禁起来的愿望。人类在此基础上得以构筑文明,而文明的手段却是倚赖掠夺——掠夺动物,也掠夺同类。

何晶:由此也揭开了文章主题的第二个层次。

董子豪:是的。斯汀娜萨奇夫人(莫扎特确实曾将那首小提琴曲献给这位贵妇人的祖先,并非杜撰)所代表的动物性的贪婪,与猩猩表现出的人类才具有的缜密的复仇行为,通过窗上的“魔鬼的影子”连接了起来。她们于对方都是魔鬼,然而她俩的影子合而为一了。在这里,人类的优越地位动摇了,文明的尝试失效了。人类不断地想摆脱混乱,到头来却为混乱所困。这也正是文末“为人类的前途担忧”所指。

3 “留学不只为开阔眼界”: 文化的和解同样值得挖掘

何晶:从具体写作来看,留学经历给你的写作提供了某种资源。

董子豪:我大概不会再讲留学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类的套话了,也几乎不会在讲汉语的时候夹杂些外来词儿,除非是刻意的。要说留学真正能带给人的,应该是对另一种文化的亲近或疏远和开始比较,我想这种感受是只有亲历过的人才有体会的。

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2017年获得诺奖的颁奖词中称:“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我觉得这话是言过其实了。石黑的作品大都聚焦战后世界,且不说那时人心有深渊,地上可见的尽是填不平的壕沟,加之他选取主人公一向以暧昧著称,因此读他的作品常使人冒一身冷汗,并且时时要留意身边有没有没事爱瞎回忆的人,或者爱讲双关话的人,不要同这类人交往。

这与我的见闻不同。我在大学里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合制短片,新年时一块儿上唐人街吃饺子,晚上一个人时也会想找几个国内来的同学抱团。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和解,我认为这同样是值得挖掘的故事。

制图/黄绮文

编辑:mumu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