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那些保卫广州城的炮台
去年11月4日,羊城晚报刊发了《车歪炮台:拱卫广州的重要江防炮台》一文,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其实,车歪炮台只是清代广州炮台中的一座。当时,在广州城北的山上和城南的珠江上,有几十座城防炮台和江防炮台(在虎门一带还有海防炮台)。这些炮台中,有的留有老照片,有的炮池建筑或遗址尚存,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古老炮台的老照片或遗址现状。
越秀山四方炮台、圆炮台遗址
两炮台建于顺治十年(1653年)。四方台原名永宁台,嘉庆后称永康台;圆炮台即耆定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毁,旋即修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遭破坏,同治三年(1864年)修复,后改建为西式炮台,现只剩地基了。上图是四方台遗址和圆炮台遗址,圆炮台遗址现在是老人活动区。
越秀山神安炮台
该炮台位于越秀山观音阁背面,建于雍正十年(1732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毁,旋即修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侥幸未遭破坏,一直保留至1928年建孙中山纪念碑时,连同观音阁一起拆除。从观音阁后面拍摄的老照片,一般都可以见到神安炮台的围墙,这是其中一幅(局部),杜德维收藏,摄于1893年。
象岗山拱极炮台
该炮台在象岗山南端,顺治十年(1653年)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毁,旋即修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遭破坏,同治三年(1864年)修复保存。此台留有较多老照片,这是其中一幅,相机位置在象岗山对面的木壳岗(今五羊雕像所在山头),具体拍摄时间和作者不详。1949年的象岗山照片已不见此炮台。现在南越王墓博物馆内有一座拱极炮台,不过,原拱极炮台其实不在这个位置上,其作用只是告诉人们象岗上曾有过一座拱极炮台。
象岗山保极炮台
该炮台在象岗山北端,位置即现时的中国大酒店处,建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毁,旋即修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似未遭破坏。这幅照片(局部)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1860年,拍摄者是菲利斯·比托。1949年的象岗山照片中已不见此台。
长洲炮台之白鹤岗炮台
长洲炮台始建于光绪九年(1883年),凡7所,计15座(炮位),置洋炮15尊。今大部分炮位尚存。白鹤岗炮台面向珠江北航道,是长洲炮台的主炮台,设3个炮位,有地下巷道连通。现有一门仿制复原的德国克虏伯炮。
海珠炮台
该炮台位于珠江中的海珠岛上,建于顺治四年(1647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毁,旋即修复。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军占领此炮台。当时,海珠岛上有一棵高大红棉树,英军在树上钉上长钉,作为阶梯爬上高处,窥视广州城内清军布防情况。最终,炮台被英军拆除,此炮台共存在211年。到了民国时期,岛上曾设立海军办事处及开发成公园。
1931年修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海珠岛划入填埋范围,遂与北岸连成一片,并在上面修路建楼宇,海珠岛从此被埋地下。照片拍摄时间及作者未详。从照片看,海珠岛已不是炮台模样。
南石头镇南炮台
该炮台是大黄滘炮台群中的一座。大黄滘炮台群位于珠江南航道上,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通过复建旧炮台以及新建炮台,形成了大黄滘炮台群,包括江中的龟岗台(即车歪台,建于1817年)和沙腰台,东岸的南石头台(镇南台),西岸的东塱台,这几个炮台又被称为大黄滘中台、东台和西台。照片来自美国史密森学会图书馆网站,摄于1904年,此时炮台已经荒废,一门铁炮弃置一边。
珠江南岸的定功炮台
该炮台建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虎门失陷后,位于虎门珠江口的大虎山炮台的守军不战自弃,英军沿珠江长驱直入,连克乌涌、猎德、定功炮台,直逼广州城下。在此役中,定功炮台被毁,直到光绪七年(1881年)才予修复。从照片中赤岗塔的位置和有关地图的标注看,照片中涌口左边就是定功炮台,此时离第一次鸦片战争近30年,照片中的炮台已是草木丛生,炮台已经荒废。定功炮台的位置,就是现在广州塔的位置。这幅照片来源于美国史密森学会图书馆网站,摄于1869年。
长洲炮台之大坡地炮台
大坡地炮台建于光绪九年(1883年)在白鹤岗台南边不远处,面向珠江北航道,设3个炮位,有地下巷道相连。大坡地台目前并不开放,此图在围墙外的高处拍摄。
黄埔牛山炮台
该炮台位于黄浦区文冲船厂生活区的牛山炮台公园内,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共7座:山麓3座,山脊4座,为西式炮台,配置德国克虏伯洋炮。7座炮台均在,但目前淤积严重,炮池内长满草木,巷道坍塌堵塞,照片中可见有工人正在挖掘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