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硬核科技挑战极端环境 以登峰精神书写科学传奇:《高深可测 生命可测:华大“登峰者”深度访谈录》出版

来源:金羊文化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4-27 19:03
金羊文化  作者:  2025-04-27
揭秘高深莫测成“高深可测”、生命无常变“生命可测”之道

2025年4月,《高深可测 生命可测:华大“登峰者”深度访谈录》一书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本书以深度访谈形式,首次详细记录了华大科学家群体不断向包括珠峰在内的雪山、包括马里亚纳海沟在内的深海深渊等极端环境进军,不断攀登生命科学高峰的科考、科研乃至心路历程,展现了中国科学家身上凝聚的“不畏挑战,开拓创新、团队合作、追求卓越”的登峰精神,揭示了高深莫测成“高深可测”、生命无常变“生命可测”之道。

内容详实,多维展现科研攀登之路

《高深可测 生命可测:华大“登峰者”深度访谈录》全书约36万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领军者说”是华大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汪建在2024年第二次成功登顶珠峰、成为中国人登顶珠峰最年长纪录保持者,和深潜千米余深南海海底冷泉进行科考之际,两次接受深度访谈的实录。汪建反复强调的是“科研数据”,彰显一颗不变的初心:“这次登珠峰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取得更多的科研数据。50年了,登山一直是一个热点,但从来没有人很系统地做过一个关于身体对高原、低氧、低压、高辐射的反应的研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科研课题,很值得去做”“如果我们今天不冒这个险,下次人类得到这个数据不知道还要多少年。”

对于“为什么非要拿自己当试验品,而且非要在珠峰峰顶做那么多测试?”的提问,汪建脱口而出:“这种科研是很有意思的。在那种极端环境下,我们的身体适应情况、认知变化、视觉变化、听觉变化、脑电和脑磁变化等到底是怎样的?这在过去从来没有详细系统的记录和分析。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这次科研既是前所未有的机会,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你如果不亲历亲为、亲身去感受,是很难有那种直觉和热爱的。登山这件事,精神需求是其次的,采样和亲身体验才是主要的。登山是假,也是真。没有登山,科考和科研也实现不了,三者是三环联动。”

汪建坚信,科学就是产业。“我前半生都是在科研领域、技术领域。我相信,一流的科学一定是一流的产业。科学就是产业,最前沿的科学一定是最前沿的产业。现在是人为地把科学和产业分开了。”汪建还提出“宇宙浩瀚,生命也浩瀚”“无尽前沿、无尽探索”“无尽前沿,带来无穷挑战、无限乐趣、无垠前景”等新理念,强调科研需突破舒适区,直面未知挑战。

第二部分“登珠峰者说”收录了曹峻、马啸、旦增旺姆、刘欢欢、厉延琳、周千龙等华大登顶珠峰者的访谈录。他们既是登山者,又是科研数据采集者或被采集者,分工协作,团结互助,克服无数困难,从两年里适应性训练爬的6座雪山到珠峰之巅,在高原适应性训练和攀登过程中,持续监测和采集了从0米到8848.86米不同海拔高度下核心队员的生理指标、脑认知、眼动、眼底、运动机能、心肺超声等多维表型数据,获得了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影像组及细胞组等多组学数据,带回全球首份来自世界之巅的超声图与脑电数据。

第三部分“科研登峰者说”,徐讯、金鑫、刘石平、范广益、周程冉等华大科学家分享在极端环境中找到后来用于测序测序的纳米孔蛋白、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但其心血管系统却没有问题的奥秘、企鹅超强潜泳能力的秘密、地球“四极”科研工作发现许多重要科学现象,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新知识的故事。徐讯说,对于华大来讲,我们做高原适应性的研究,包括解决人类基因组难题、解决疾病难题、探索生物多样性中的科学问题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当中,其实都是在寻找和发现科学上的新知识,就像登山一样,一次一次地挑战极限,挑战人类认知的边界,拓展我们的视野。所以也是另一个层次的攀登珠峰。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孟亮讲述了华大深海科研队伍搭乘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海马冷泉和甘泉海台等区域完成多次载人深潜作业,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观测影像资料,并采集和保存贻贝、白瓜贝、管状蠕虫、海参、海葵、海蛇尾、铠甲虾、珊瑚、海绵等多种深海底栖生物和深海环境样本的故事。从珠峰脚下到南海科考船,华大科学家还进行了国产测序仪、单细胞液滴生成仪等设备在不同极端环境下的验证和测试,展现科技普惠背后的硬核创新。

值得欣喜的是,科学家们登峰探极的研究和发现已经陆续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2022年,华大启动“珠峰行动计划”,到2024年完成包括珠峰在内的系列高海拔山峰攀登。2025年1月1日,“珠峰行动计划”首篇论文在Cell Reports发表,该研究利用细胞组学和质谱检测技术,对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多组学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人体在高海拔环境中可能可以通过复杂的免疫和代谢机制来适应极端条件,为理解高海拔环境对登山者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2025年3月6日,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以封面专辑(见下图)的形式,重磅发布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华大集团等共同主导的深渊生命科研成果:1篇旗舰文章勾勒项目全貌,3篇研究论文分别聚焦深渊中的原核微生物、无脊椎动物(钩虾)和脊椎动物(鱼类),这是中国人对海洋最深处的第一次系统性生命科学研究,相关成果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

三位大咖,倾情推荐

撰写推荐序言的三位作者,不是科学界大咖,就是登山界的大牛,而且是对汪建、对华大都非常了解的合作者、同行者。

推荐序一《无限风光在险峰》由神经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院士倾情撰写,盛赞华大科学家“以身为实验仪器”的探索精神,称其科研模式打破传统桎梏,为行业树立标杆。他指出,一个科学家的成就与他敢冒险的程度直接成正比。科学成就主要来自创新的发现,而要获得重要的创新发现,常需要到安全舒适地带外的未知领域去探索; 不怕风险,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披荆斩棘,发现新天地。坚持在未知领域探索的胆识和风格,决定了一个科学家最终的成就;而他们在未知领域发现的新天地,就是未来科学的前沿。近年来,我有幸结识了华大的汪建和他的伙伴们,并一起干了一番脑科学的探索工作。同时,我很高兴地发现了我国生命科学界有他们这一群探险家,在科学未知领域中坚持工作,为科学界开辟新天地。

“抓住这些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真问题’,反映了‘老汪’极其‘务实、虚心、果断’的一面。”推荐序二《“老汪”印象》由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特聘教授肖湘撰写,生动刻画汪建亲临深海、珠峰一线的务实作风,揭示华大“三定原则”(定时间、定目标、定经费)如何驱动高效科研。“我觉得学到了很多,也希望自己像老汪一样‘积极、务实、虚心、果断’。”

推荐序三《高深莫测变“高深可测”》由登顶6大洲最高峰、两次登顶珠峰、滑雪到达过南北极点的吕钟霖先生撰写,他和汪建一起登山超过20多年,他说,我这么多年的户外登山历程,恰好也是我知道华大、结识华大、看懂华大,又从看不懂华大再到看懂华大的过程。这和我看汪老师与山的关系一样,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最后其实一直是发现和迭代真我的过程。大自然的顶峰有尽头,生命科学的山峰是一峰望一峰,华大人一直在攀登,让“高深莫测”变成“高深可测”,用自己的信念、青春和热情,给人类踩出一条通往未来的“山路”。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主编、华大集团副总编李斌为资深媒体人,曾经跟踪、调研基因组学长达25年,主编出版《你还是你吗?人类基因组报告》《生物经济:一个革命性时代的到来》《未来产业:塑造未来世界的决定性力量》等书籍。李斌在前言《高深可测,生命亦可测》中指出:很多事情,不到现场,是没有感受的;很多认知,不到第一线,是不可能获得的。正因为到达一个个常人难以抵达的现场,看到了常人没有看见的世界,视野和格局才会更加打开,想象力、创造力才会更加蓬勃,也才会获取更多的数据、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突破与人文温度并存:一粒激励探索的精神火种

书中首次披露珠峰峰顶超声图、全球最高海拔测序仪运行等纪录和数据是如何实现的,展现中国科学家在极端环境下的技术攻坚。

谈起印象特别深刻的队员,汪建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一个登上珠峰峰顶、并且无氧状态呆了一个多小时、完成掌上超声测试的西藏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助理指挥官旦增旺姆:“她很多东西都是现学的,比如那些纯医学的东西,她就是网上查以及跟医生现学,然后拿自己做实验。”

海拔极高、温度极低的条件下,电池是靠不住的,为解决设备在极端环境下开不了机的问题,年轻的旦增旺姆攀登时和向导“把包括掌上超声、充电宝、凝胶这些东西都绑在腰上带上去,外面看我们的衣服就像怀孕了一样,全是胀的,连脚都抬不起来,就是因为东西太多了。”

而旦增旺姆自己觉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珠穆朗玛峰。对我来说,这次不仅仅是物理高峰,也是我心理上的高峰,我能真正去面对它、尽全力去攀登,并且也做到了这个事情,站在了世界最高峰,完成了心愿。”

通过与17位“登峰者”的朴素对话,呈现科研背后的情感与信念。如华大运动的马啸为采集数据剃光头、汪建70岁二次登顶珠峰、践行“言出必行”,华大研究院刘欢欢两个脚趾甲盖都没了等细节,令人动容。在汪建的回忆里,主要负责样本采集工作的刘欢欢“是革命的‘牦牛’,苦活、杂活,从头干到尾。下来的那天,她两个脚趾甲盖都没了。回到大本营的那天晚上,我是12点钟睡觉的,她干到了凌晨三四点。”

《高深可测 生命可测:华大“登峰者”深度访谈录》不仅是一部科研实录,更是一座记载“登峰精神”的丰碑。两次登顶珠峰的华大运动COO、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啸认为,登峰精神就是一种攀登的精神,不仅仅是攀登本身的事情,攀登之外,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韧不拔的品质,都要有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周程冉参与了万种鸟基因组计划等国内外大型组学合作项目,她说,勇于冒险、敢于创新、迎难而上、不断超越的“登峰精神”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这种精神不仅推动了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也提升了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弘扬和践行这种精神,国家可以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目标,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高深可测 生命可测:华大“登峰者”深度访谈录》一书用真实故事证明:科学探索无关年龄与领域,唯需勇气与坚持。正如书中所言,“无尽前沿,带来无穷挑战”,华大科学家以平凡之躯挑战自然与认知的极限,为生命科学开辟新天地,也为每一位读者注入突破自我的力量。此书的面世,既是向科研攀登者致敬,亦是为未来科学精神的传承点燃火种。

编辑:束孟卿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