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再现文化盛宴!2025广州诗词大会圆满落幕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发表时间:2025-04-21 22:3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2025-04-21
一次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与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岭南春色浓,诗意满花城。

4月20日,2025广州诗词大会诗词竞技决赛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院大剧场圆满收官。本届大会通过创新赛制、名家助阵、多元互动等形式,为市民呈现了一场高规格、高水准的文化盛宴,深化广州“诗词之城”建设。

亮点一:多维考核显真才,创新赛制铸诗魂

本届大会在赛制设计上采用“笔试+面试”双轨考核与“分阶竞技”相结合的模式,全面考查选手的诗词素养与综合能力。

4月19日复赛阶段,成人组与少年组各40名选手齐聚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展开激烈角逐。

笔试涵盖40道选择题与20道填空默写题,既检验选手的诗词储备,又注重对经典诗句的理解与应用。面试环节则要求选手以一句诗词为引,介绍自己的性格或生活态度,并围绕“诗词与生活”“诗词与社会”展开2分钟讲演,既考验选手的临场表达能力与综合素养,更彰显了诗词对个人精神的浸润。

笔试现场鸦雀无声,选手或凝神审题,或奋笔疾书。面试环节则高潮迭起,一位位选手妙语连珠,诗意纵横,引发现场掌声如潮。经过激烈比拼,每组前8名选手成功晋级决赛。

4月20日决赛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分为“群雄逐鹿”“一马当先”和“英雄争霸”三个部分。

必答题环节以宫格题、单选题的形式考验选手的基础知识;抢答题环节则通过单选题、多选题和线索题的形式,激发选手的应变能力;最终的“诗词飞花令”和“诗词接龙”环节,更是将比赛推向高潮。选手们在诗词的海洋中纵横驰骋,展现了深厚的功底和敏捷的思维。

亮点二:名家荟萃评佳作,群英逐鹿展风华

本届大会汇聚权威评委与专业团队,赛事规格和参赛规模达到较高水平,成为大湾区文化活动的标杆之作。

评委阵容星光熠熠。复赛邀请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张海沙,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广州诗社副社长侯立兵担任评审嘉宾;决赛邀请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诗教学会会长张海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雷海为,第四季冠军马保利等资深专家坐镇评审席,从诗词内涵、语言表达、文化积淀等维度为选手打分。评委们在诗词领域造诣深厚,以其独特的见解和幽默的点评,为比赛增添了文化深度和趣味性。

参赛规模与现场服务双升级。本届大会吸引超万名诗词爱好者报名,最终成人组及少年组各40名选手晋级复赛,共16名佼佼者会师决赛。

赛事期间,主办方设立家长等候区,并安排志愿者全程引导,确保流程顺畅。决赛现场通过视频短片呈现选手风采,配以《广州赋》美文诵读、歌曲《游西关》演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营造出“诗乐交融”的沉浸式氛围。

亮点三:诗润羊城传薪火,文脉赓续启新篇

2025年广州诗词大会不仅是一场诗词竞技,更是一次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与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本届大会通过诗词竞技的形式,让更多人感受到诗词之美,激发了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成为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活力的生动实践。

以诗塑城,厚植文化底色。从复赛场地岭南书院的青砖黛瓦,到决赛舞台粤剧博物院的广府风情,广州将赛事与城市文脉深度融合,让选手在“一砖一瓦皆诗意”的环境中感悟文化底蕴。选手们在古韵今风中穿梭,观众在诗意场景中沉浸,这是对岭南文化的致敬,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以诗育心,涵养时代新人。诗词承载文化,滋养心灵。诗词大会通过“飞花令”“诗词接龙”等环节,让诗词从书本走向竞技,从历史走向当下。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提升了公众的文化素养,也为新时代青年注入了精神力量。选手们以诗言志、以诗会友,观众在互动中领略“诗可以群”的魅力,这正是优秀传统文化活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本届诗词大会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社会参与”的多方联动模式,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诗词文化发展,将严谨的赛制设计、专业的评审机制与丰富的文化活动深度融合,打造出兼具权威性与亲和力的诗词文化平台。

赛事期间,从线上海选的万人竞逐到线下复赛、决赛的沉浸式竞技比拼,诗词文化贯穿始终,形成“全民参与、全域联动”的传播效应。大赛的影响力辐射至教育、文旅等多个领域,有效带动社会层面的诗词文化学习热潮,激发青少年学习热情,为青少年夯实文化根基,助力诗词文化在校园与市井间焕发新生机。

随着少年组冠军王翰筠、成人组冠军姚克中等选手接过奖杯,2025广州诗词大会画上圆满句号。

这场诗词盛会为选手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通过诗词的传播与交流,点燃了全民的诗意情怀。未来,广州诗词大会将继续深耕诗词文化,以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为岭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文|记者 孙磊
图|主办方供图

编辑:周欣怡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