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百家|“学而优”新主理人刘二囍:现在书店只卖书会是一条“死路”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刘颖颖 发表时间:2025-04-21 22:38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刘颖颖  2025-04-21
“书店的尽头是学术酒吧”?

【“4.23世界读书日”开卷有约】特别策划

刘二囍坐在堆满书籍的台阶旁,身后的墙上挂着新换的毛笔字幅——“我们从未现代过”。这位曾经的建筑师、徒步环岛者、24小时书店创始人,如今又多了一个身份:广州老牌学术书店“学而优”的新主理人。

接手学而优后,刘二囍对书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卖文创,设置网红打卡点,“刚开书店时,我以文化人自居,羞于听到别人喊我刘总。但现在我坦然接受生意人这一身份和角色,这也是我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当时面对学而优月亏损近10万元的现实,他坦言“脱掉长衫才能活下去”,学而优这两年也确实扭亏为盈。但走进书店,一楼的黄金位置依旧留给有品质的好书,畅销书深藏其后。

书店于他,既是养活团队的生意场,也是存放“无用之用”的理想国——

把注意力不那么多地倾注在图书上,书店才有救

羊城晚报:我前几年采访过陈定方老师,她表示书店的核心是书。现在学而优书店变化很大,您是如何说服她的?

刘二囍:你有一个很大的误会,应该是陈老师如何动员我。陈老师的观点可能是多年前的事情,这几年接受现实的冲击之后,我不确定陈老师是否观念上发生了一些改变。至少她把书店交给我这件事情,就说明她对书店的定位和看法没有那么固化。

羊城晚报:陈老师找您接手学而优书店的时候,您是怎么想的?

刘二囍:这件事情确实需要很多思考,比如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会给我带来什么呢?我现在1200Bookshop(以下简称“1200”)开得很好,如果以后做不好,大家也不会说什么。但是学而优不一样,这家书店给这座城市、给很多人都带来美好的记忆,当陈老师决定把这家书店交给我的时候,我就会有一种使命感:我不能搞砸。

所以我考虑了很多事情。如果从商业考量上,可能会更慎重,但是我还有一些感性的考量,毕竟一个生意人并非机器人。我认为如果不能把学而优扭亏为盈、发扬光大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对于书店行业、城市以及我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遗憾。好在这两年开始略有盈余,而我刚接手的时候还是亏损状态。

羊城晚报:学而优扭亏为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刘二囍:首先,书店肯定不是专门卖书的,我认为书店作为图书销售平台是非常古老的概念。书店可以以书为引子,变成文化休闲空间。过去学而优图书的营收占比可能在95%以上,可书的利润有限。根据我运营1200Bookshop的经验,图书、文创、咖啡是绝大部分书店都配套的东西。

所以我把学而优的整个空间布局调整了一下,以前书主要集中在二楼,现在我把图书大部分调到一楼,二楼增加了咖啡、休闲空间。还增加了两个业务板块,学而优自习室和学术酒吧。当然,核心业务还是图书,只不过调整了图书占营收的比例,从95%降到50%,我觉得还可以降。

另外学而优还有很多闲置的空间,我都利用起来,把工作部门也做了整合,1200总部也搬过来了,这样就降低了成本。认清现实,放弃幻想,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就是如此。只有把注意力不那么多地倾注在图书上,书店才有救,才能够正常运营。如果把95%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卖书上,这事情就无法解决。

初心遭遇了现实困境,但从未消亡

羊城晚报:搞文创是否违背了您一开始的文学初心?

刘二囍:很多人分不清楚图书馆和书店的概念,书店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书店主要是进行文化传播。例如一本书是纯粹的印刷品,大家甚至不愿意为它买单。但你可以将书中的内容拆解成扑克牌或者笔记本封面,就可以销售得很好。

我们现在将书本里面的知识经过二次加工再一次销售,卖的是文学里面的东西,不是带有书号的产品。因此我们很多文创业务是从这里挖掘出来的,它是独立的文创业务,也可以让图书再次编辑和演绎。包括经营广州旅游纪念品,我们的文创产品已经走向全国。

羊城晚报:最早1200的24小时书店也逐渐消失,这是否意味着您内心的文学理想已经消失?

刘二囍:最初做24小时书店,确实想为背包客、文艺爱好者提供港湾,但现实是,我们逐渐变成夜间麦当劳式的场所,后来还出现各种治安事件和碰瓷。当公益行为得不到理解、运营难以为继时,我只能停止这个项目。虽然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但文学和书店并没有真正消失——它们只是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存在着。我的初心遭遇了现实困境,但从未消亡。

羊城晚报:有些人把书店当成一个网红打卡点,您对这些不怎么看书却来拍照的人怎么看?

刘二囍:他来我这里打卡,我认为他喜欢我的某一处装置或者某一样东西。我一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就知道会有很多人来这里看。这件事情可能没有在当下给你带来经济上的转化,但我认为书店应该像广场一样,只要不互相影响,我拍我的照片,你看你的书。大家共存在一个空间内,每一种需求都有正常和合理的需求,都应该被满足。

换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减少很多束缚

羊城晚报:您人生的转折点是从设计院辞职开设咖啡馆。最初咖啡馆开业两年后经营状况也很不错,我们觉得非常神奇,明明生活如此美好,却突然去台湾念书,念完书做背包客,逛一圈回来,又开始经营书店。为何有如此大的勇气不断切换人生模式?

刘二囍:第一次做有勇气的事情,还是要经过一些挣扎。可一旦踏上那条路,就会变成越来越有勇气的人。我不同的成长时期有不同的信条,大学时期我的座右铭是“知足常乐”,这就决定了我毕业后无法在建筑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但我开始在写作和其他方面,培养了一些小小的趣味或者爱好。

等到开店进入工作状态时,我的座右铭是“义无反顾,这是一种美德,也是勇气”,可以接受失去,就不再害怕失败,跳出圈去,例如开书店。

书店慢慢运营起来后,我的座右铭是“不需要安全感是一种自由”,一个人潇洒走天下,每年去很多地方,自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没有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现在我的座右铭是“认清现实,放弃幻想,与世界、与自己和解”。

羊城晚报:是否有一天会突然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过上大学时所说的“知足常乐”的日子?

刘二囍:有时候人生就是一个循环,你可能又回到了从前。我认为人生走的路不同或者养分、土壤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观念。我认为人有时候被观念束缚,换一种思维方式就可以减少很多束缚,不用拘泥于那些东西。

羊城晚报:这些年您也从事写作,您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吗?

刘二囍:我从来就没有作为一个作家被外界定义过,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喜欢玩文字游戏的人。我出书很容易,因为我出的书别人不卖我自己可以卖;不过我也已经五年没出过书了。

“学术酒吧”给书店生态带来一丝新空气

羊城晚报:说到学术酒吧,您之前写了一篇文章说书店的尽头是学术酒吧。您认为学术酒吧的前景如何?

刘二囍:“书店的尽头是学术酒吧”,这句话是在玩梗。这些年来,“学术酒吧”给书店生态带来一丝新空气,至少对我来说还有点新鲜。不过我对这阵风或者这波浪潮能够持续多久存在疑惑,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羊城晚报:您自己有参加过学术酒吧的活动吗,感受如何?

刘二囍:我经常参加这些活动,我认为非常好,在这里没有人给你上课,听完之后你有很多获得感。我现在四十不惑,在这样一个什么都不想知道的时候,因为一些偶然的机会坐在这里听,我有很大收获,它点燃了我的兴趣,扩大了我的眼界。

另外一点是,在这样的环境内度过两三个小时,体验感、情绪价值和氛围感很好,你会感到舒服。这个平台还可以让我们通过社交认识一些人。最大的收获是所有人基本上不可复制。因为学术酒吧必须邀请很多嘉宾,所以我重新与一些多年不联系的老朋友见面、再次认识,吃饭聊天。这是一个额外的收获。

采访|记者 孙磊  刘颖颖  朱玺文(实习生)
摄影|唐德荣  林可可(实习生)
剪辑|林添杰 彭泽祥 申夏雨(实习生)
调色|戚容源
出品|花地有声工作室

编辑:孙磊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