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开卷有约】系列策划
“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花地·上书房”专栏开启。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各领域名家、达人的书房,探访他们的读书生活与研究路径。读者可借此一窥名家书斋,遇见更辽阔世界。
[名家书房]
“我在办公室和家中藏有大量书籍。其中较为珍贵的藏品包括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签名本,以及多种早期德国汉学家关于中国的研究著作与译本中的稀有版本。1937年出版的丹麦建筑史家艾术华的《中原佛寺图考》(英文版),亦为难得佳本。对我而言,藏书不仅是学术积累的见证,更是思想对话与文化交汇的场所。”
——李雪涛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2023年入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波恩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全球史、中外关系史、德国哲学史以及中国佛教史的研究。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院长。
阅读史
“藏书”是一种持久的对话 文/李雪涛
尽管父母家中也有一些藏书,但我少时读书不成系统,没有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大部分知识和能力都是在成年后通过不懈努力获得的。我之进入学术,跟中学时常与家兄冰涛讨论学问有关。那时我俩邮购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量汉译世界名著,以及中华书局的很多新出古籍。
1985年我来到北京,开始在大学学习德语,也在德国老师的带领下接触并逐渐掌握了研讨班式的讨论方法。1988年,我有幸在中国佛教协会图书馆跟随张范中老先生读经。起初我对禅宗的考据问题颇感兴趣,张老却劝我应从佛教义理入手,以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他特别为我开列了一份阅读书目:空宗中观学派的《中论》《十二门论》《百论》《肇论》《宝性论》,以及有宗法相唯识学派的《成唯识论》。此外,张老还送我一本《法相名词小词典》,叮嘱我在阅读诸论的同时,逐字背诵词典内容。正是在这样的指导和训练下,我逐步走入了佛教学术研究的大门。
后来我到德国波恩大学留学,正是在这里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学问之道”。时任汉学系主任的顾彬(Wolfgang Kubin)教授告诉我,德国的学位制度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专业和两个副专业。最初我选择了“宗教学”和“日本学”作为副专业,但由于“日本学”所需学分较多,后来我便转到了“日耳曼学”(近代德国语言文学)。在撰写硕士论文的过程中,我需要进行梵文与汉文的对勘工作,于是又在印度学系旁听克劳斯(Konrad Klaus)教授的课,学习吠陀梵文。这段经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也让我开始体会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汇所激发出的思考,才是“学问”真正的张力所在。回望那段日子,我觉得自己直到撰写博士论文时,才算真正踏入了“学问”的门槛。
如今我在办公室和家中藏有大量的书籍。如果按语种来分,数量最多的当然还是中文书,包括1949年以前和以后的出版物,也涵盖了大量港台及海外的中文图书。古籍方面,亦有若干金陵刻经处刻印的佛经单册,虽不成系统,却也时有翻检之用。在西文书中,以德文藏书为多。2004年我从波恩回国时,用海运寄回了17箱图书,绝大多数是我在德国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期间陆续购入的各类书籍。除此之外,我也收藏了不少日文书。
回望这些年与书为伴的日子,我愈发觉得,“藏书”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积累,更是一个学者自我建构、自我展开的过程。藏书之“藏”,不是收藏、囤积,而是一种持久的对话,是与不同文明传统、学术脉络乃至逝去之时代的交流。久而久之,这种对话便内化为个人的“学养”——一种不局限于专业的思维能力,一种对人类经验的整体感受力,一种贯通古今与中外的理解力。
阅读对我而言,早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疫情之后,我每年仍会前往德国和日本。在德国的火车上,至今还能见到有人手捧厚重的书本,静静阅读;而在日本,文库本的小册子仍旧随处可见,人们在通勤途中安静地翻阅。在地铁或高铁上,我也常常想,如果国人除了刷手机之外,也能读一些真正的书,那将是何等迷人的风景。
[书径]
“我的阅读侧重两个方面:一是自由阅读后对知识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从跨学科、跨语种的材料中生成新的思想结构;二是注重“副文本”的阅读,如序言、注释、目录等,这些往往隐藏着作者的立场、文本的逻辑或思想的转折点,是理解一部作品不可或缺的线索。”
[书语]
“阅读,是在语言之间行走,在沉默中生成思想。”
[近读]
梅棹忠夫:《近代日本文明的发展与生态史观》,远足文化
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上中下),黄山书社
William S. Waldron:Making Sense of Mind Only:
Why Yogacara Buddhism Matter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中村 薫:《楊仁山の<日本浄土教>批判-小栗栖香頂“真宗教旨”をめぐる日中論争》,京都:法蔵馆
Lutz Geldsetzer (Hrsg.), Nagarjuna.:Die Lehre von der Mitte (Mula-madhymaka-karika) ,Hamburg: Felix Meiner Verlag
[自荐]
《雅斯贝尔斯与中国:论哲学的世界史建构》(李雪涛),东方出版社
“这是一部积二十年研究心得所成的著作,系统探讨20世纪这位著名哲学家‘哲学的世界史’观念及其与中国思想的关联。”
策划 | 陈桥生
统筹 | 邓琼 吴小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