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 帽峰山:古道,古庙,铜锣湾

来源:金羊网 作者:江冰 发表时间:2025-07-10 11:06
金羊网  作者:江冰  2025-07-10
作者:江冰

空山如笠散秋烟,屐齿西风寄远天。压城高出一峰圆,芳销百草愁啼鴂。——出自清朝诗人陈王猷《帽峰山》。

应邀访问广州帽峰山,吉祥日子:网选羊城八景,今日落搥,网民投票第一名。

第一次正式正门上山,门上有刘斯奋先生四个大字:广府北屏。遒劲有力,端庄大气;感受千年古道、飞泉挂壁、帽峰古庙……

名景目不遐接,山川美不胜收。

帽峰山原为林场,曾有一批知青在此白手起家,古道挑上石头,盖起最早的房屋,伐树为业。后来开辟成森林公园,继而建成4A景区。

林场~森林公园~4A景区,温主任向我描述了“三步跳”的飞跃过程。

林区办公楼门前广场,左有古道,右有古庙,俱为千年,让我振奋。刘斯奋先生的题字,先声夺人,让古驿道迅速映入眼帘。

千年古道共有 637 级石阶,走过新修古道,进入一堵门后的原始古道,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古驿道。

放眼望去,古代驿道蜿蜒而行,似一条沉睡巨蟒,穿梭于崇山峻岭。

难以相信那些青石历经千年:

——古道宽度不足两米,全部都是由整块的青石条铺就而成。平坦处,石条竖直地嵌入;陡峭外,石条则横向铺陈。

——茂林修竹,遮云蔽日,闻听鸟啼虫鸣,溪水潺潺,空气草木气息弥漫。我仔细辨认青石上可有古人留下足迹与辙印。

下山行走一段,大汗淋漓,双腿疲惫。想象千百年间古驿道的景象,人挑马驭,步步艰辛。

我印象中,岭南有多条古驿道,连接北方中原。古驿道被誉为“岭南活源头”:

——不仅是地理通道,更是推动岭南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网络。这些古道始于秦代,贯穿两千余年,在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

——呼应着宋至明清的移民潮与商贸繁荣。中原移民沿驿道南迁,形成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同时,茶叶、瓷器等商品经古道运至广州出口。

帽峰古庙,也大有来头。

相传帽峰山古庙,是为祭祀岭南北宋进士第一人古成之而建。古成之(公元968-1038年),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原居广东河源回龙古岭(今属东源县)。

五代末期,因避乱移居增城县的罗浮山南麓的帽峰山中,结庐读书十多年。后科举高中,相当于现在广东省、广西省及海南省第一位考取进士者,被誉为“岭南首第”。

开启岭南一代文风。

苏东坡认为古成之有李白遗风,并为他写下一篇五言诗:“越子古成之,……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

评价不低,直指诗仙。

车至帽峰山,“铜锣湾”一瞥眼熟。除“铜锣湾”外,还有九龙、沙田、大板田等地名,竟然与香港相同。

这是为什么呢?帽峰山梁部长告知:

我们做了考证,广州地方志有记载,明代帽峰山一带就有上述地名。据当地老人说,这些地名可能是由这一带乡民移居香港时带去的。

帽峰山有“三烧”:

烧鸡、烧排骨、本地烧酒。烧鸡巳成非遗技艺。

兼有铜锣湾水库鱼、紫苏青头鸭、材鱼煲冬瓜、清炒天绿香、葱花蝉蛹、荔枝菌、白云猪手、柠檬水煮鱼、客家腐竹、客家豆腐花等名菜佳肴。

其中小小蝉蛹,油盐入味,油炸脆口,下酒极佳;荔枝菌清晨于荔枝树下采摘,无比清香,属于稀罕山珍。两类均为季节菜,体现粤菜“不时不食”的食材原则。

帽峰山一带多为客家山村,保安小高告诉我:我村全姓高,祖谱表明清朝时从化迁入,就是俩夫妻来开荒种地,如今繁衍500多人。

客家豆腐花豆香浓郁,5元一碗,点姜糖蜜,大汗后入口,丝滑爽口,舒坦至极。8元一斤自家碱水粽,玲珑可爱,一口一个,恰到好处。

上桌正餐还有白云猪手、柠檬水煮鱼、客家捞腐竹等,农家风味,客家品质,亦是可圈可点。

更有雨后荔枝,随摘随吃,叶果一捧上桌,一派山村气息:

树上有果,池里鹅鸭、桌上鱼肉丰盛。

店主人大声说:我们整个村都希望帽峰山评上“羊城八景”,食客多滴,生意旺滴。

帽峰山一日参观,天气亦是神奇:上午明亮阳光下灿烂,下午细雨云海中漫步。林林总总,原始生态,风景这边独好。不由叹道:

一座被低估的千年名山

一座被忽略的千年古刹

一条被忘记的千年古道

梁部长恳切地对我说:

帽峰山最大优势就是生态好。生态保护要小心翼翼,文旅开发则稳扎稳打。

参观一日,夜入民居。翌日,帽峰山观日出。

五点起床,五点半抵达金蟾顶,无雨,多云。只见火烧云渐生,但有大块乌云正面挡住,5:46仍未见日头。

乌云内部渐渐红色,衬出蓝天底色。5:50天大亮,红云从天边慢慢飘到头顶,仰望。

一架飞机穿云而过,轰轰烈烈。

红云渐渐散成云絮状,日头仍在云后。云有多层,飘飘荡荡。偏北边似乎已见日头,红了半边天。

6:07分终见太阳!回望帽峰山顶,一片红云笼罩。再看太阳出处,万道金光下山峦升腾一团团白色雾气,蒸腾而上。

那一刻,我瞬间悟道:所有山水国画,群峦叠嶂一类,都有人间样本。

6:15如日中天,帽峰山顶,阳光下镀层金色,传说中仙人遗下的笠帽熠熠生辉。

广州景区最高点观岭南日出,磅礴气势,万道霞光,如我所愿。

帽峰山未来可期,前景远大而美好。

2025-7 广州

【名家简介】

江冰,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

编辑:吴方舟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