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正在准备“十五运”,紧锣密鼓,少不了清点自家文化品牌。说来道去,“食在广州”是城市最大的一张名片。
谈食在广州,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谈起。但我觉得第一张王牌就是广式早茶。
老广饮早茶,外地人多不理解,以为茶水就不是饭。其实老广不但有从早上直落中午的早饭,而且还有下午茶、晚茶。
总之,早茶可以24小时消费享受,是老广饮食习惯的一大特色。
可以说,一起去喝广式早茶,是友人交流的最佳方式。
比如环球贸易中心餐厅的虾饺与红米肠够水准,80分以上。位居广式早茶四大天王之首的虾饺,三只鲜虾,丰富饱满,一个字“鲜”。2016年才研发出品的红米肠配料讲究,柔肠脆皮,馅料多味。
妙在早茶不一定早,中午晚上全天均可。百种点心十道茶水,丰俭由人,足以养生。
你若开车去广州郊区或佛山,即便去到乡镇村,也会让你忘了城乡差异。这里不但城市化风貌比比皆是,饮早茶气象不亚于广州市区,直落中午下午的大餐厅,高阔若大礼堂。
按我的北方朋友话说:有上百桌吧?饮早茶的场面简直壮观!或许这也是广东气势,珠三角尤甚。
去名牌老店,比如东方宾馆,更可见识广式早茶的讲究与丰富。
除广式早茶“四大天王”之外,鲜虾腐皮卷、榄仁甜肠粉、东方香茜饺、东方皮蛋酥令人印象深刻,不但外形抓眼,味道也值得回味。
腐皮卷裹鲜虾,由于腐皮韧性,与鲜虾质感交互,让味道提升;榄仁甜肠粉,外形靓丽,美感先声夺人,让味蕾兴奋;香茜饺的饺皮犹如花边纸,一眼喜欢;皮蛋酥造型亦美;叉烧酥包裹一整条叉烧,切段食用,仍感肉感充实;流心梳乎厘更让人吃惊,一个大球上桌,让我联想南京吃过的炸球,但非同类,完全用蛋清制作,切开似生日蛋糕,西式制法,孩童尤其喜欢。
建成于1961年的东方宾馆老店大店风范,点心现做现炸,琳琅满目一桌,色香味均在85分以上,美不胜收,我作为食客早已折服而不问西东了。
早茶“四大天王”几乎各茶楼皆有:虾饺、干蒸烧麦、蛋挞、叉烧包。总之,各档次都有,价格亲民并不代表出品一般,虽不惊艳却是舒服。
老榕树、骑楼街、百年老店、粤剧私伙局,加上各种类型茶楼饭庄餐厅,共同构成了羊城老城区独特气场。
不同早茶店,还有不同的保留节目。
比如,鸭脚扎是经典粤式茶点,源自广州及周边地区,广府早茶中的“怀旧点心”,特点是鸭脚(或鸭掌)包裹着鸭肉、香菇、猪皮等食材,用腐竹或鸭肠扎紧后蒸制。
20世纪中后期香港茶楼对此点心进行了改良,加入芋头、火腿等更多配料,反而喧宾夺主,让广州人误以为是香港原创。
目前广州茶楼的做法比较简洁,腐皮包住鸭脚、香菇、芋头、虾一起蒸,但缺少传统“扎紧”工序,失去了鸭脚与腐皮融合味道。
若论广式茶点融合之道,红米肠就是典范。肠粉与油条两样构成双层皮,中间包裹馅料,糯加脆的口感相得益彰,创新到位。
据老广食客明示:
鸭脚扎是广府茶市“烧卖”之一,不是点心,点心与烧卖是有区别的,点心是以米面粉制作的包点糕点为主。不过现在的酒楼茶室,点心、烧卖都无分别称谓了。
可见,广式早茶相当讲究。
广报大楼喜糖餐厅,座落在猎德大桥南岸,距广州塔不远。珠江边喝早茶,有一份平凡中的卓越不凡。
广州传统点心咸煎饼被演化为油炸大球,让我即刻想到南京油炸球,上桌拍照后服务生切开装盘,构成餐桌美学活动;紫薯饼掺上西式面包屑,口感独特;一碗白粥熬得稀烂,一碟一碗加上几缕菊花瓣——身份陡然一变。
“王谢堂前燕”出处今人遐想,好似潮州帝王菜,文化赋予价值。此时造型美抓眼球,食客已淡忘广州咸煎饼红腐乳的份量,以及其与糖味之佐配。
一碗艇仔粥,牛杂萝卜居中,猪红、腐皮、凤爪、咸水角、咸煎饼追随,羊城早茶满满传统气息。
我总在期待一个场景:
荔枝湾上小艇一只,有火柴灶小锅煮粥,渔妇装上一碗艇仔粥,一手付钱一手接粥,让人瞬间回到清末疍家妹的场景。
有人问,各地美食均有标志:北京烤鸭、南京咸水鸭、四川担担面、重庆麻辣火锅、武汉豆皮、湖南臭豆腐、江西炒米粉、福建沙县小吃、兰州拉面、西安牛肉面等等,而广州呢?
我当即答道:广州就是因为美食太多,似乎无法一下子找到一个标志。但广式早茶就属于那个标志。
当然,还有白切鸡、烧鹅、咕噜肉、龙虾斑鱼海鲜等,太多太多,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有广仔拍白天鹅玉堂春暖广式早茶小视频,天花板价格,一千多元一桌,算开开眼吧。但依我经验,此乃例外,广州市民早茶价格大多亲民,价廉物美,物有所值。
若一盅两件,几十元也可,多点四五样,两人上百元可以吃得舒服。
我的邻居冯婆就特别喜欢饮早茶,她说从小孩子饮到老,退休了天天早茶,就喜欢上茶楼那个欢喜气氛。
来广州住了一段时间,你就会知道:饮早茶,感受老广府店“平靓正”——平价、量足、品靓,味正。
尤其是马蹄糕与猪肉丸,看似寻常最奇崛,食材配方讲究,味道口感一流,好嘢!
电视剧《狂飚》火红一时,其中最让我有说话愿望的,仍然是食物。
比如说,广东人喜欢吃肠粉,喜欢猪脚面,喜欢饮茶与喝早茶。但在这一堆广东人喜欢的食物中,有一盒饺子始终出来搅局,让我从头到尾略感不适。
饺子属于北方文化,早茶里也有煎饺,但做法是广式。
细论虾蛟、干蒸、蛋挞、叉烧包,广式早茶“四大天王”,各得其所:
虾为海味;干蒸与北方烧麦近似,但用料有变化;叉烧包在北方包的基础上融入广式风格;蛋挞就是西方风格,亦体现食在广州中的三种文化交融:北方中原、岭南本土、海洋外来。
看到广州番禺谋叔的小视频,说到广式早茶“四大天王”,一时感慨万千,联想无数地方文化标志的早餐。
比如童年福州的锅边糊,年代久远,印象已经模糊,但广州一碗濑粉瞬间勾起回忆。如今新城区已难见海鲜濑粉,西关有,城太大,隔着天河越秀,有点远。
前年去上海,专程寻找粢饭团,寻常早点却成地方标志矣。尤其羡慕上海电视剧《繁花》,将本地小吃宣传到位。那位汪小姐最爱恣饭团,把家乡美味宣扬到出神入化的“神仙味道”。
恣饭团不仅是汪小姐的最爱,更承载着上海人亲切日常的情感。
我特别希望在以岭南为题材的大众传播中,比如影视剧,大力宣传粤菜粤食,打好“食在广州”这手牌。
据说,如今广式早茶名店“点都德”开到上海重庆,门庭若市,日日爆满。
我的上海朋友说,光看看上百件点心都大饱眼福了,何况,还大饱口福。
我告诉他:广式点心层出不穷,“四大天王”早已被超越。
文至此,不由叹道:广式早茶实在是“食在广州”王牌中的王牌!
2025-7 广州
【名家简介】
江冰,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