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微小说 | 王敏:书生替唱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7-30 22:39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2025-07-30
竟比戏班那些唱了十年的角儿还多了三分英气

文/王敏

青石板路被烈日晒得发烫,骆俊身着青布长衫,手中握着一卷书正匆匆赶往书院。行至一处戏院,忽听院内传来打骂声与哭喊声,声声刺耳,他不由心生好奇,驻足片刻,忍不住踏入戏院。

院内光线昏暗,霉味混杂着脂粉气扑面而来,夏丹生沙哑的嗓音里带着哭腔:“班主,真不是我不愿上台,是昨夜饮了化龙巷的符水,坏了嗓子。”

班主冷冷道:“少扯这些有的没的,今晚这出《牡丹亭》唱不下来,老子把你舌头给剁了!”言罢,甩袖离开。

众人都缩头躲在一边。骆俊发现,角落里有名小生在偷偷张望,眼中闪过幸灾乐祸。骆俊想了想,走上前去,对满眼全是绝望的夏丹生说:“你若信得过我,我替你上台。”

夏丹生瞪大了眼:“你?一个书生,会唱戏?”可眼下他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便咬咬牙,将骆俊带到了戏班后台,帮他换了一身柳梦梅的戏服,仍不免有些怀疑地问:“《牡丹亭》,你会唱吗?”

骆俊只道:“你且帮我上妆吧。”

抹好胭脂、勾好眉,骆俊穿着月牙白的戏服转过身,清瘦书生的脊背绷得笔直,两道墨眉如剑,丹凤眼微微上挑,竟比戏班那些唱了十年的角儿还多了三分英气。夏丹生不禁看呆了。

外面锣鼓声骤响,骆俊踩着碎步登台了。

一开口,那声音清亮婉转,如珠落玉盘,台下满座的看客举着瓜子愣在当场。仔细一瞧,扮相分明不是夏丹生,可那句“梅边柳畔觅芳踪,幽魂一缕入梦中”一出,清亮婉转的嗓音穿透迷雾,比雨打芭蕉还动听。举手投足间,甩起水袖时,腕间银镯轻响,就像真是柳梦梅踏月而来,一招一式,韵味十足。很快,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夏丹生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只是想起自己嘶哑的嗓子,不由痛苦地闭上了眼:“我这嗓子,以后怕是不能再登台了。”

此时,骆俊从台上下来,脱掉戏服,又看了一眼戏班内的年轻小生,若有所思。正巧班主从外头进来,听说观众反应甚好,以为是夏丹生在唱,还想夸他几句。不想,骆俊转过身来,道:“班主,是我。夏丹生的嗓子是真的上不了台。”

班主一愣,随即热情地邀请骆俊留在戏班。骆俊却摆了摆手,指着自己刚放在一旁的一小箱书籍,说:“于我而言,读书才是正途。不过……”他看了看夏丹生,又斜眼看向角落里的一个偷窥的小生。班主是一个聪明人,他顿时明白,夏丹生嗓子坏得有蹊跷。

细查下来,原来是戏班里新收的徒弟对夏丹生心生嫉妒,故意在化龙巷的符水下了药,意欲毒哑夏丹生,企图自己上位。这可把班主气得七窍生烟,夏丹生可是他培养了十年的小生。他赶走那小生,还是想留下骆俊,但骆俊执意拒绝,只说:“粤剧虽不是我的专业,但亦可等这阿生的嗓子好了,我再行离开。”

夏丹生与班主皆满心感激。就这样,骆俊替唱了几天,凭出色的唱功和俊朗的扮相,在佛山名声大噪,人称 “小生俊”,但凡他登台,戏院必定座无虚席。

骆俊与夏丹生也因此成了至交。夏丹生去看过医生,所幸他未喝太多符水,嗓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好好养护,终是好了起来。

骆俊虽在戏台帮忙,并未荒废学业,白天唱戏,夜晚读书,不久后考取了功名。

多年后,骆俊改名骆秉章,成了封疆大吏。但提起骆大人,家乡人仍津津乐道的是当年那个“小生俊”以及他散戏后仍在灯下苦读的身影。

编辑:易芝娜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