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可爱”来袭!胡传吉漫画展让你会心一笑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梁善茵 发表时间:2025-03-23 22:1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梁善茵  2025-03-23
“传吉漫画”以憨拙的小动物形象记录个人日常所见所感的细节

3月22日下午,在将近30摄氏度的羊城暖春,广州学而优书店迎来了一场主题为“万物可爱”的胡传吉漫画展。

不同于传统的美术展陈空间,70余幅水墨漫画被放置在书店二层各处,窗台前、桌面上、书架旁侧。往来人影映在画框的玻璃上,“挑逗”着画中生灵。

展览开幕式邀请了广东省作协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漫画作者胡传吉以及中山大学英语系教授王岫庐展开对谈。话题从策展心得延展至艺术的疗愈功能、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等方面,现场氛围轻松,笑声与掌声迭起。

让人会心一笑的“疗愈”

谈及创作缘起,漫画作者胡传吉还清楚记得,她在2018年2月19日收到王岫庐发来的丰子恺漫画《燕归人未归》。“当时我在办公室,随手拿起铅笔画了一下,没想到竟然能临摹出来,还挺有意思的。”经过这次临摹,她专门买来丰子恺的漫画集,每天抽出约一小时临摹。“一年多之后,我发现自己可以画出一些想法。”

“传吉漫画”秉承中国文人画传统,受陈师曾漫画、丰子恺漫画的影响,以憨拙的小动物形象记录个人日常所见所感的细节。常见于胡传吉画中的动物,既有传统画中的鱼、鸟、猫、牛,也有如今人们喜爱的熊猫、河马、羊驼等,或憨或萌或呆或嗔,颇具妙趣。初见时畅怀一笑,再读却能悟得其间点破时事脆弱之意,颇值得玩味。

“关于现代文学我有越来越深的体会,它发现美、书写美的眼光在逐渐丧失。当代文学不断挖掘人们内心世界的孤独脆弱,反而弱化了我们向外看的眼光。”胡传吉表示,向外看的眼光能够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善意,这也是她想借漫画表达的初心。

“和文学一样,美术抚慰心灵的作用正不断凸显,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疗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也来到了现场。他表示,胡传吉的作品“简笔绘形,传神写意,雅人闲趣,自然天成”。

谢有顺则引用了恩格斯的“人类艺术起源于天真的童年”的观点,他表示,没有赤子之心就没有艺术。“我们看到传吉的漫画时会会心一笑,这个瞬间是多么难得,让我们议及某件事的时候,还会不由自主地笑。”

“每当看到胡老师的漫画时,上完课的疲倦或偶尔的苦闷都被赶走了。”作为胡传吉漫画之路的见证者,王岫庐表示,作者捕捉小动物之情趣,展现出孩子身上的天真和可爱。“我们像小昆虫一般,在世界上撞来撞去,寻找自己的窗户和光亮。这些漫画记录、铭刻了生活中的美,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她说。

“文人漫画”根植中华文化

漫画《好累啊》的画面中央,一只“葛优躺”的熊猫露出侧脸,目视前方,旁边配有题款“好累啊”。该幅画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拍照,画前人仿佛与画中熊猫产生共鸣,看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而后在笑声中找到慰藉和放松。

“好的艺术是可以日用的,无日用就无中国艺术。”谢有顺以王羲之的书法能够雅俗共赏为例,他指出,每个人都天然地向往和理解艺术。“艺术是大多数人内心相通的部分,它不是神圣的、远不可及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展开的。钱穆说‘世俗即道义,道义即世俗’,这是中国文化的最特殊处,中国文化的传承常常是通过世俗生活来完成的。”他说。

在自主习画的过程中,胡传吉还研究了陈师曾、丰子恺的作品,并提出“文人漫画”的概念。“陈师曾和丰子恺所画的漫画互为贯通,有着和中国文人画相契成的特点。”她告诉记者,陈师曾在《中国绘画史》中提及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胡传吉把文人漫画列入中国文人画的一个细小分支,绘画的笔、材料都采用中国的毛笔、宣纸,线条简约,以黑色为主。尽管画风受到速写等影响,但她的作品始终根植中华文化。

“你没办法修改落笔的瞬间,那是你生命中偶遇的珍贵瞬间,也是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不可替代的魅力所在。”她表示,主流漫画可能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但她希望延续水墨传统,同时尝试打破笔墨常规,重新讲述中国水墨的现代可能性。

文|记者 梁善茵
图|记者 梁善茵(除署名外)

编辑:黄宙辉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