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黄埔军校“革命灵魂”,恽代英专题展览在穗开幕|印记南粤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5-08-01 21:58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2025-08-01
讲述恽代英与黄埔军校的故事

99年前,他踏入黄埔军校,成为极受学生欢迎的政治教官;99年后,他的专题展览在黄埔军校原址展出,讲述他与黄埔军校的故事。

今年8月12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恽代英诞辰130周年。

8月1日,“黄埔军校‘革命灵魂’—— 恽代英”展览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开幕,回顾这位革命烈士与黄埔军校的深厚渊源,缅怀他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

详细记述“到黄埔去”的口号

展览分三个部分讲述恽代英与黄埔军校的故事。其中,第一部分聚焦恽代英参与黄埔军校创建的过程。

1923年10月,恽代英在上海创办《中国青年》杂志,宣传革命思想,为广大青年指明人生方向。

1924年,黄埔军校在广州创立。作为极具影响力的青年领袖,恽代英大力宣传黄埔军校,感召众多青年到黄埔去,投身革命。同时,他还在上海参与了军校的招生工作,为军校介绍多名学生。

黄埔军校创建初期,“到黄埔去”是当时中国青年普遍的口号。本次展览策展人刘中璞告诉记者,通过查找历史文献,他们发现恽代英在《中国青年》第一四五、一四六合刊的《告投考黄埔军校的青年》里,就已记载了这段历史。

恽代英写道:“吴稚晖先生到广州的时候,常常引述北方的青年普遍的有一个‘到黄埔去’的口号。从北京来的同志亦告诉我,自从三月十八日大惨杀以后,北京青年大家都是这样说:现在只有三条路,一是读死书,二是无意义的闲耍,三是‘到黄埔去’。”

展览现场展出了三本历史超过百年的《中国青年》杂志(第38期、第53期、第72期),甚为珍贵。这三本早期的《中国青年》,品相基本完好,文字清晰可读,给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近现代报刊业、近现代青年运动和大革命史的宝贵窗口。

被称为黄埔军校“革命灵魂”

恽代英同志受党组织委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总教官等职,在加强政治教育工作、完善政治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方面贡献颇丰,被称为黄埔军校“革命灵魂”。

展览第二部分讲述恽代英执教黄埔军校的经历。1926年5月,党组织派恽代英到黄埔军校工作。作为政治主任教官,恽代英在军校教授社会发展史、社会问题等课程,讲课极为精彩,成为极受学生欢迎的教官。他还参与完善政治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解答学生问题,被称为“政治教官的主脑”。  

展览现场展出1940年黄埔军校七分校印行的《王曲》杂志合订本,其中有一篇题为《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的文章,作者为袁予明。

文章写道,1926年恽代英讲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是当时黄埔军校最精彩的政治课程。作者回忆说,“恽代英是很好的演说家,在军校很受学生欢迎。”

展览第三部分介绍恽代英主持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工作的事迹,以及他被捕牺牲的经过。1927年1月,恽代英担任武汉分校政治总教官,实际主持武汉分校和分校中共党组织工作。他加强分校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成立女生队,培养了现代中国第一批女兵。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恽代英领导了分校反蒋斗争,之后又参与领导南昌起义。1930年,恽代英在上海被捕,在狱中拒绝国民党反动派的劝降,次年在南京英勇就义。

多件珍贵文物见证革命历史

本次展览展出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恽代英创办的《中国青年》杂志、编写的教材,黄埔军校政治部主办的《黄埔日刊》,武汉分校女生谢冰莹写的《从军日记》,他人关于恽代英的回忆材料等;同时还展出了恽代英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关于他的油画、连环画作品,生动展现了恽代英的光辉一生。

现场展出的《中国国民党与劳动运动》是恽代英编写的黄埔军校政治教材,由黄埔军校政治部于1926年出版,是恽代英在黄埔军校教学经历的直接见证。

恽代英在书中收集了国民党关于劳工运动重要文件,阐释了国民党的劳工政策。“扶助农工”是国民党一大确立的三大政策之一,也是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本次展览由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与常州三杰纪念馆共同策划推出,将持续展至11月。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凡预约入馆观众都可以免费参观。

文、视频 | 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詹雯莉 通讯员 黄紫暄
图 | 主办方提供

编辑:黎存根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