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从南国飘向世界,为国际文化展演提供中国样本 | 羊晚广角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周欣怡 发表时间:2025-08-14 08:10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周欣怡  2025-08-14
南国书香节如何撬动全球出版资源?专访多位书香节承办方代表

2025南国书香节国际化向前迈出重要一步,国际出版展区更是迎来重磅升级—— 企鹅兰登、麦克米伦等全球数十家顶尖出版社汇聚一堂,国际与港澳台展区占地面积超2000平方米,规模创历史新高。小语种图书专区、国际绘本馆、“中国影响力”专题区等特色展区琳琅满目。

本届书香节国际化程度空前提升,不仅为读者打开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更通过展示海外出版的“中国主题”精品,有力推动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与文明互鉴,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出版业洞察全球趋势、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近2000种海外新书首秀,南国书香节如何撬动全球出版资源?当哈利·波特新作开启预售,南国书香节如何玩转“国际化”?

为此,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书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禹,以及承办国际品牌出版馆、国际绘本馆、港澳台馆的中华商务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建元——

宋禹:
32年磨一剑!
南国书香节从岭南走向世界

立足湾区辐射世界的特色国际化路线

羊城晚报:本届书香节提出从“区域性活动”向“国际书展”升级,这一转型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宋禹:升级的核心是构建文明互鉴的“湾区枢纽”。我们以书香为纽带,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共同体”建设,更对接“一带一路”知识共享网络。

例如主会场专设“‘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推动中国IP通过版权贸易融入全球市场;同时以“百千万工程”摄影展、低空经济智慧展区,让书香赋能乡村振兴与科技兴国战略,使书展成为国家战略的文化投影仪。

羊城晚报:您提到国际化是“厚积薄发”,能否结合南国书香节32年历程,解读此次升级背后积累的资源和经验?

宋禹:说实话,我们之前没有把国际化作为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去打造,主要还是立足岭南、服务湾区的读者。直到今年,在上级单位的指导下,我们向国际化大步迈进。一开始我们觉得自己从来没办过真正国际化的书展,刚接到任务时还有点困惑,但是后来我们盘点了一下,发现南国书香节从很多年前就一直在有国际元素的存在,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像1993年第一届书香节我们就引入港台图书,打下基础,后面港澳台板块持续发展,图书品类、规模都不断扩大。2014年,我们开始尝试做主宾国展馆,最早是设立马来西亚馆,后来又陆续有了德国馆、西班牙馆、法国馆,今年是越南馆。

正是在这些经验和基础上,2025年南国书香节才迎来国际化的大突破——首先是广度突破:23国参展创历史之最,企鹅兰登等国际巨头携2万种原版书进驻;其次是在深度上的突破:从“书的交易”升级为“文明共生”——阿拉伯咖啡分享会解码饮食文化,粤港澳艺术设计展增加艺术体验、侨批档案展让抗战精神穿透纸背。

羊城晚报:相比香港书展、上海书展,南国书香节的国际化之路独特性何在?

宋禹:肯定还是有所区别的。南国书香节的定位一向是“阅读嘉年华”,出版人、发行人、作家、读者等都会来到这个场域,互相交流、互相碰撞,织就了一张非常密集、鲜活的出版阅读地图,这个地图可以提供非常多的信息。

就国际化而言,我们今年邀请了很多国际名家,像电影《怦然心动》的原著作者温德琳,她穿越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来到书香节,跟广州的读者面对面交流。我们还会邀请她漫步广州,体验广式生活和岭南风情。她不仅仅是跟某本书、某个读者发生碰撞,她更是与广州这座城、与中国的文化相遇。

我相信她在实地走访后,对中国文化肯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岭南的美食、文化、民俗风情也会通过她,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走向世界。书香节更像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和窗口,它把国外的文化、名家引进来的同时,也在展示我们的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所以,尽管今年的定位是国际化,但我们的策展理念依旧是根植岭南的国际化,以侨批档案展抗战精神、渡渡潮活馆非遗手作标亮文化基因;“粤版图书走出去”签约仪式,推动《增长新引擎》等著作进入全球知识版图。

南国书香节以大湾区战略为锚点,通过科技融合与下沉覆盖,实现了差异化与国际化,其吸收香港书展的多元业态,版权交易分区策展的优势,但更强的是本土化战略表达和技术赋能,形成立足湾区辐射世界的特色路线。

为国际文化展演提供最生动的中国样本

羊城晚报:“图书+美食+艺术”的展陈模式是否代表未来趋势?

宋禹:这不仅是书香节的特色,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希望能变成“书展+”的代表。欧洲馆让波兰民谣在书页间流淌,越南馆以春卷香气牵引文化共鸣。但需牢记:书是根,文化是花——我们严格筛选关联性强的体验内容,避免沦为“文化大杂烩”。这种模式正推动书展从“知识仓库”升级为“文明生态圈”。

羊城晚报:如何保障国际化可持续性?未来是否对标法兰克福书展?

宋禹:我们希望做的也不是“法兰克福翻版”,而是立志成为文明的“转换器”——既将大湾区文化解码为世界语言,又把国际的文化转化为中国表达。

羊城晚报:国际机构为何踊跃参与?他们看重什么?

宋禹:企鹅兰登等巨头的热情源于三重引力,而文化盛宴属性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底色:50万种展销品构建消费“蓝海”;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不可复制。但我认为最打动他们的,是书香节独有的“全民文化节日”特质——低门槛的普惠性:图书全场6折、“你选书我买单”让各类殿堂级出版物飞入寻常百姓家,33个乡村阅读点更将书香种进田野;泛文化的包容力:波兰民谣在书廊回荡、越南滴漏咖啡香漫展台,街头式的剧场演绎......让文化以可触可感的方式流淌。

当法兰克福书展聚焦行业交易,香港书展侧重商业效能,南国书香节正以“人民的节日”姿态,成为国际文化展演最生动的中国样本。

唐建元:
引进来+走出去!
南国书香节如何撬动全球出版资源?

为读者开启通往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

羊城晚报:你们作为2025南国书香节国际出版板块的统筹方,今年在国际化方面做出了哪些新的开拓?

唐建元:2025南国书香节国际化被提上空前重要的位置,我们也做了很多新的开拓。

首先我们邀请了很多品牌出版社直接来南国书香节参展,包括企鹅兰登、麦克米伦、西蒙舒斯特、阿歇特、牛津、费顿、讲谈社等欧美、日韩数十家国际知名的大众读物类和专业类品牌出版社入驻参展。

展区还设立了“中国影响力”“国际新书前沿”“全球畅销书榜单”“国际艺术专区”“令人美哭的绘本”“小语种”等极具特色的各种精选专题和专区,汇集了港澳台以及全球上千家主流出版社、超过两万种国际最新畅销图书和经典原版著作。

其次,今年国际出版展区面积相较以往扩大超一倍,以前港澳台馆加上国际馆总面积约一千多平方米,今年加起来共有两千多平方米,其中最大的单体展区是香港馆,面积超800平方米。

最后,我们今年还增设了国际绘本馆,汇聚DK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马来西亚独立童书社Wizard Within(魔法童心)出版社、Magic Cat(魔法猫)出版社及Bonnier(瑞典邦尼尔)出版集团等国际少儿出版机构,并精心策划七大专题图书区域,包括以“Fun China趣读中华”为主题的优质中华题材插画与原版绘本展、呈现日本大火IP吉竹伸介作品以及畅销童书等专区等。

从整体上看,今年直接参展的国际出版社有十多家,参展品种和专题都非常丰富。今年最显著的特征是加大了最新出版图书在南国书香节的亮相,其中仅2025年出版的畅销新书和众多原版书迷追捧的特别珍藏版本就达近两千种,不少图书在内地尚无中文简体版出版,是首次在南国书香节与内地读者见面。

小语种图书专区,我们还甄选了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原版图书,涵盖经典文学、艺术绘本、专业教材及哲学论著,为读者开启通往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

羊城晚报:同样是走国际化路线,您觉得南国书香节跟香港书展、上海书展相比,有何不同?

唐建元:多年来,我们一直跟南国书香节合作,承接其国际出版相关展区的工作。相对于全国其他省市的书展,包括上海书展、天府书展、浙江书展和江苏书展等,南国书香节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的国际化氛围更为浓厚。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国际交往前沿窗口的广州,南国书香节是内地最早举办的以面向大众读者和全民阅读为主的省级大型书展和文化嘉年华。凭借邻近港澳的区位优势,南国书香节一直秉承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每年展出的海外最新畅销图书已成为内地读者、出版社和版权机构了解海外最新出版动向、掌握内地读者对海外出版物喜好、洽谈版权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羊城晚报:新书的首发并不容易,你们是如何撬动这些出版资源的?

唐建元:新书是我们中商的另一个优势,我们在天猫、京东、当当等各大电商平台中都可以说是原版头部品牌。购买进口原版书的人,无论是港澳台、欧美、日文等小语种书籍,这些读者基本都会了解这个品牌。

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将国际阅读推向内地的普通读者,国际图书采购人员最基本的选书原则就是“最先发现、最先到货”。只要新书适合在中国销售,我们就尽可能引进到内地以及线上销售。这也是原版圈和原版迷爱好者对中商品牌关注的重要原因。

在书展中,我们与全球各大出版社保持稳定联系,第一时间掌握他们出版的新书书目,包括他们推荐的以及图书采购人员自己查找的书目。

希望今年大家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掌握更多一手信息。我们也充分发挥优势,为广州和全国读者在参加南国书香节时带来更多惊喜和选择。

展现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力

羊城晚报:我发现你们还开设了“中国影响力专题区”,开设这个展区的初衷是什么?

唐建元: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各馆设立的极富特色的“中国主题”专区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和海外对中华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国际出版品牌馆特设了中国影响力专题,汇集了海外出版的关于中国题材的精品好书,集中呈现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丰硕成果。例如国外出版的莫言、余华的作品,以及金庸的武侠小说等,还国外汉学家所出版的关于中国主题的英文著作,比如《观象敦煌》,这本书由普林斯顿大学唐氏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历时十年编纂、曾获美国亚洲协会“北山堂中国艺术史图录奖”,该书首次完整公开20世纪40年代罗寄梅夫妇拍摄的莫高窟、榆林窟3000余帧历史影像,为敦煌艺术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日本是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地区,日韩区专门特设了中华文化研究专区,集中展示宫崎市定、川胜义雄等日本汉学大师的经典著作,以及《老子》《庄子》《孙子兵法》的日文版本。

我们想通过这个展区,将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多元面貌呈现在国际视野中,展现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力。

羊城晚报:随着国际化办展要求的升级,今年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出版人、发行人、作家、读者都会汇聚到南国书香节,这一点对湾区出版乃至国际出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唐建元:影响很大。首先对于内地出版行业而言,多年来北京的图书博览会主要以版权为主,偏向行业性和专业化,参展的出版社以展示书籍为主。

但是南国书香节有所不同,它是采用市场化手段,面向大众开放的书展,在这里,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图书市场的趋向和读者的偏好。

还有一点,以前很多出版社来南国书香节,都是奔着港澳台展区以及国际馆而来,因为其他书展的进口书品种相对较少,南国书香节在这个板块可以说一直名列前茅,甚至是最多的。因此,对于内地出版行业而言,要想了解海外出版最新动向,尤其是新书、畅销书的一手信息,他们会优先选择南国书香节。

羊城晚报:这样也可以推动大湾区出版机构的提升,我们的出版与国外的出版对接渠道更加流畅,平台接触更为紧密,两者可能有更多合作,大家共同完成优质出版项目,了解彼此的出版需求和市场动向。

唐建元:你这个观点非常正确。以前在图书博览会上,版权基本上是书架式陈列,南国书香节则是全面铺开,并且有很多读者参与。因此读者聚集在哪个地方,实际上内地出版社和香港以及海外的出版社都可以看到。他们能够掌握鲜活的第一手信息,而不仅仅是单纯地摆放在这个地方,由版权经理们进行洽谈。

鲜活的第一手市场信息对这些出版社来说非常重要。对内地出版社来说,掌握内地著作对海外的需求和喜好,同时也了解海外出版社出版图书对内地的喜好,这是一个相互借鉴交流的过程。

南国书香节首推原版书电商预售模式

羊城晚报:你们还首次将电商预售概念搬到了书香节现场,可以跟读者介绍一下图书领域的“电商预售概念”吗?

唐建元:这个预售我们借鉴了电商的概念,专门设立了尚未出版但读者普遍关注的热门新书扫码预售模式,为众多“追新”的现场读者提供从线下到线上的预售服务。

像今年8月出版的哈利波特最新袖珍典藏系列Pocket Potters(暂译《袖珍波特系列》);将于今年9月出版的悬疑大师Dan Brown的回归之作The Secret of Secrets(暂译《秘密中的秘密》)等。

国内许多出版社,包括读者,尤其是喜欢阅读进口图书和海外最新图书的原版读者,他们会对某些特定的海外新书信息、出版趋势非常敏感,我们推出这个概念,一方面是想满足这些读者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也想收集一些海外出版线索。

因为国际出版不同于国内,它的风险成本更高,有时进口图书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中国,进货多了我们可能卖不出去,进货少了有可能想买的人买不到。预售就可以很好地降低风险。其实,国外图书预售模式已经很成熟了,我们未来也会做更多探索,希望今年书香节线下的尝试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

羊城晚报:作为国际出版领域的领军人物,您对本届南国书香节的国际化发展有何期许?

唐建元:其实今年筹备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明年准备更加充分。今年书香节的国际化努力尤为明显,我们希望能够起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作用。

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我们展示、销售的不仅仅是几本图书,而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尤其是这几年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海外对中国文化相关的图书需求也有所提升,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文|记者 孙磊
视频|记者 周欣怡 
包装|袁春瑜
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孙磊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