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粤胡百年——高胡与广东民间音乐文化展”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该展由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主办,红线女艺术中心、中山市博物馆等单位协办。展期至11月16日。
“粤剧、粤曲和广东音乐被誉为‘岭南艺术的三大奇葩’,早已深深融入广东人的日常生活。而高胡是这些艺术演奏中常用的领奏乐器。”策展人李瑞琦向记者介绍高胡这一广东地区代表性民族乐器。
此次展览汇集了粤剧与粤乐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音乐藏品、民俗风物,为观众全方位展示高胡与广东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感受岭南生活中的“音乐烟火气”。
高胡,即“高音二胡”,又称“粤胡”,由“粤乐宗师”吕文成所创。
20世纪20年代,在那个中西音乐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潮流下,擅拉二胡的吕文成结识了小提琴家司徒梦岩,两人相互启发,结合中西弓弦乐器的特色,改二胡丝弦为小提琴钢弦,采用双腿夹奏的方式,创制了独具岭南乐调的高胡。
因此高胡融合了传统民族弓弦乐器与西洋弓弦乐器的特点,它的音色与调式完美演绎了广东音乐的明朗与积极。展柜中吕成文曾使用过的高胡便是广东民间音乐发展的鲜活见证,更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特色。
近百年来,高胡影响下的广东民间音乐,深受粤港澳三地人民,甚至是全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喜爱,成为广东音乐艺术一张“响亮的名片”。
展览现场,一幅剪纸作品描绘的景色让不少游客感到熟悉,画面主体是一株巨大的古榕树,独木成林,栖息着大量的鸟类。它反映的正是广东江门新会“小鸟天堂”的景色。小鸟天堂的。
而《鸟投林》是广东音乐演奏家易剑泉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作品,描绘了夕阳余辉未尽、百鸟归巢的景象。此曲经高胡演奏家刘天一改用高胡高音区的滑音,发出生动逼真的鸟叫声,呈现出百鸟争鸣的意境。这一技巧使该曲成为高胡模仿鸟鸣的创始之作,经久不衰。
展厅之外,广东省博物馆更首次跨界联动星海音乐厅,推出“乐动岭南——广东音乐主题活动”,为观众带来“展览+研学+音乐会”三重探索新体验,展现岭南音乐艺术从历史到当下的鲜活传承,让广东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以音符乐韵继续奏响世界舞台。
文 | 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粤博宣
图 | 广东省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