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广东文旅推介大会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布了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文旅”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和孵化项目名单,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在广东文旅领域融合应用的创新成果。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旗下广东岭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岭南文化大模型为AI底座的“文化通”,与其他14个项目一起,入选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文旅”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另有8个项目入选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文旅”应用场景孵化项目。
据悉,广东“人工智能+文旅”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和孵化项目征集工作于今年6月启动,此次征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79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应用的案例参与评选。
经过专家论证、实地调研等程序,“中旅国际目的地AI智能旅游平台”“文化通”“久邦AI文化创意图像生成及处理平台”等15个项目入选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文旅”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新一代端到端智慧文旅大模型系统:基于模型集群—垂域训练—端侧蒸馏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基于空间智能技术的文旅虚实共生大空间平台”等8个项目入选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文旅”应用场景孵化项目。
多元应用场景,赋能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本次公布的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和孵化项目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与文化和旅游行业结合的多元性。项目覆盖平台服务、文旅装备、数字文化创意、沉浸式体验、智能导览等多个领域,为培育发展新型文旅业态、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优化运营管理效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对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价值和促进作用,展现出广东“AI+文旅”的N种可能。
在文化传承与服务方面,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集团广东岭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文化通”项目以岭南文化大模型为底座,让AI化身文化专家型助手,适用文化传承、文旅服务等多个场景,提供从文化资源查询到行程规划、预订的全流程服务。据了解,作为广东“人工智能+文旅”应用场景典型案例,8月30日,“文化通”智能体已在羊城晚报羊城派客户端正式上线。在羊城派客户端上,用户点击首页导航栏“文化通Ai”图标,即可唤起“文化通”智能体。
“文化通”首款智能体应用是“出行规划助手”,用户只需依次选择目的地、同行人数、行程天数、出行方式、旅行兴趣和预算范围等,AI就能迅速生成一份文化旅游规划。不仅能全方位满足外地游客的实际需求,更让当地人直呼“地道”。“我们推出的AI出行规划助手就是要以‘更专业、更地道、更贴心’的在地服务为市民深入探索广东、体验岭南文化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广东岭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华表示。
在沉浸式体验方面,深圳元象信息科技的“AI赋能端云协同的行浸式大空间VR项目‘VISION WALK 幻旅之门’”项目,以“智能生成+高效渲染+沉浸交互”为核心,构建了可适配文博场馆、景区等多场景的大空间VR应用体系,实现沉浸式体验多领域规模化应用与用户体验升级。
在产业效能提升方面,“三七互娱‘小七’大模型研发与应用”项目,构建了网络游戏垂类大模型“小七”,利用AI赋能游戏产品立项、内容生成、发行运营和资产沉淀,有效提升游戏研运的工业化水平;“趣丸千音(All Voice Lab)”项目提供一站式智能语音解决方案,助力影视动漫、有声读物等行业优质内容出海。
在智能文旅服务方面,深圳优必选的“具身智能导览大使”项目打造了集“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国家形象传播”于一体的智慧导览解决方案,以“类人形态+具身交互”为核心,满足全天候、沉浸式、多模态导览讲解任务;深圳肯綮科技的“运动助力机器人π在智慧文旅场景的应用与推广”项目,通过仿生髋关节主动助力、运动辅助与健康管理服务,在登山、徒步等文旅场景下为游客提供更轻松舒适的游览体验……
政策持续助力,构建“AI+文旅”新生态
人工智能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文旅行业发展新格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作为科技创新大省和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将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加强“人工智能+文旅”政策引导,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文旅领域的落地应用,着力构建技术支撑、场景牵引、深度赋能的“人工智能+文旅”创新发展生态,让AI技术真正成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不断扩大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粤文旅宣
图、视频 | 主办方提供(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