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模特与二次元COSER共聚千年王宫遗址,衣袂飘飘的汉服彰显着中华传统服饰之美,形色各异的COSPLAY则展现了当代青年的创意与热情。
传统与现代交织碰撞,为观众营造出“穿越时空”的奇幻体验。10月4日至10月6日,第二届“南越华潮节”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精彩上演。
本届华潮节以“南越风华,次元共生”为核心概念,以国漫 IP 联动、华潮巡礼、文创市集、中秋夜场四大核心板块为支撑,以青春视角激活两千年岭南文化,为市民游客奉上兼具文化深度与互动趣味的国庆假期文化盛宴。
破壁融合:国漫IP赋能,让文物“潮”起来
本届华潮节中,国漫 IP 深度联动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亮点。
南越王博物院携手《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 《凹凸世界》两大超人气 IP,探索传统文化传承新路径——将二次元流量转化为文化传播力,让静默的文物在青春语境中焕发新生。
活动创新性推出“角色声音导览”,邀请了《凹凸世界》《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动画原版配音老师录制文物讲解音频,观众通过现场扫码即可聆听熟悉的动漫角色化身“历史向导”。
这种角色扮演式导览,将动漫角色的情感张力与文物的历史厚重感相结合,降低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打通传统文化与青年群体之间的沟通桥梁。
除了语音导览,联动现场还设置了丰富的互动环节。IP主题互动游戏、集章打卡及“南越寻坑”考古研学等项目将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融为一体,引导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增进对岭南文化的认知,让国漫爱好者在追随心仪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借势国漫:开辟岭南文化传播新航道
近年来,国家为动漫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创作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展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国产动漫已迈入工业化、专业化的快车道。
从小屏幕到大银幕,一批承载中华文化基因、兼具现代审美的佳作在技术赋能下不断涌现。
创作层面,国漫持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大鱼海棠》中的福建土楼,到《落凡尘》中的非遗元素,到《长安三万里》的唐诗意境,越来越多国漫作品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创作,持续提升中国叙事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而10月1日上映的《三国的星空》,多处画面参考了多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提升了影片的文化厚重感,其中就包括南越王博物院藏的漆木屏风、鎏金铜框玉盖杯等。这种“传统文化给素材,国漫给活力”的双向赋能,正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范式。
2025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更是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优质演艺、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线上流量带动线下场景创新。”南越王博物院主动拥抱文化发展新趋势,借助动漫这一日益强大的文化载体,助力岭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华彩纷呈:多元体验构筑文化新场景
除了亮眼的国漫联动,本届“南越华潮节”的其他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共同构筑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文化场景。
“造物者市集”上汇聚了南越王博物院特色文创、匠心独运的国风手作以及富含岭南文化的特色好物。
从复刻文物精美纹样的日常用品,到融入非遗技艺的创意设计,每一件都是“可带走的历史”,让游客能够将文化之美融入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与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也携特色文创产品亮相市集,标志着今年年初“挖资源、拓渠道、促融合、提品质——南越王博物院文化资源对接大会”的成果已完成从协议签署到项目落地的有效转化。
10月6日恰逢中秋佳节,“南越华潮节”将特别推出夜场活动,博物院王宫展区将延长开放时间,宫灯与月色交相辉映,打造“穿越两千年,共赏一轮月”的沉浸式体验。
破圈探索:让岭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场景
南越王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南越华潮节”的核心是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找到生长点。
从国漫 IP 与文物的跨界对话,到夜场经济与文化体验的融合共生,第二届“南越华潮节”的多元探索,是南越王博物院的一次创新实践。
国漫联动让文物走进青年视野,夜场活动让历史融入城市夜晚,这些创新实践正在让岭南文化从博物馆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场景。
事实上,这次“南越华潮节”是南越王博物院“潮流化表达 + 深度化内涵”探索的延续与升级。
据记者了解,2021年以来,博物院便持续推动传统文化与潮流文化对话,从首次尝试走进漫展,到陆续与《旅行青蛙》《王者荣耀》《明日方舟》等爆款IP牵手。每一次联动,都吸引了大量青少年主动走进博物馆,让厚重的历史变得鲜活有趣,让岭南文化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这一路走来,合作模式不断深化——从早期的IP形象授权、联名周边开发等基础形式,逐步升级至内容共创的深度融合,博物院不断推动国漫从“借用文化符号”向“承载文化基因”的跃升,打造出大湾区独树一帜的文博品牌。
这个国庆假期,不妨走进南越王博物院,亲身感受传统与潮流碰撞出的绚丽火花。
文 | 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南越王宣
图 | 南越王博物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