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里的寻常一天,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广东省非遗馆”)如往常一样迎来一批交流参观的嘉宾。他们步入四楼“湾区同心”展厅,目光立刻被入口处一件5米长的骨雕作品《湾区同心》所吸引。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地标建筑逐一在其中生动呈现,众人驻足细观,在里面寻找着大三巴牌坊、莲花广场等熟悉的澳门地标,欣喜不已。
这是2025年“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生代研培计划”的活动现场。
来自澳门的青年学员一行35人走进非遗馆各展厅,他们看到展馆内的澳门神像雕刻、广彩制作工艺品、鱼行醉龙节等粤澳同根同源的非遗项目时,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


日前,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报,对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00个集体和100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入选“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名单”。
开馆一年半以来,广东省非遗馆秉承“以非遗保护传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理念,打造“湾区同心”主题展厅、举办粤港澳非遗交流活动、开展非遗研学计划等创新实践。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该馆已累计接待观众超130万人次,其中接待港澳团体23批次,包含港澳高校师生等社会各界人士965人次,真正成为粤港澳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以展陈集中呈现“文脉相亲”
广东省非遗馆是省级重大文化标志性项目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三馆之一,于2024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1.04万平方米。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蓝海红看来,该馆不仅是岭南文化的“基因库”,更是湾区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广东省非遗馆基本陈列以“人民非遗 时代新彩”为主题,展示了粤港澳三地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保护传承实践成果,三地传承人共同参与建设。其中“湾区同心”展厅,精选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非遗项目进行展示,集中呈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充分彰显了湾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我们充分利用4-5楼近14米的挑高空间,复刻了广东八和会馆的建筑外观。”蓝海红介绍,“通过这一空间场景讲述粤港澳三地粤剧人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故事,能让观众身临其境领略湾区粤剧艺术魅力和三地粤剧交流氛围。”
展厅还展示了港澳传承人捐赠的实物,精选湾区所共有的武术、醒狮等非遗项目,观众在此不仅可以从展品、系列影片中感受到“同饮一江水”“湾区共此时”的亲切感,还能体会三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协力同心。
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那件长约5米的《湾区同心》骨雕作品。广州镇海楼、香港金紫荆广场、澳门大三巴、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珠海大剧院等湾区地标,以微缩形式精巧呈现其上,与山水、花鸟、树木等自然风光有机融合,将湾区城市的现代活力与传统底蕴完美交织。
2024年7月,全国人大代表、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一行到访省非遗馆,参观之余还亲自体验了一把狮头彩扎和佛山木版年画制作。他深有感触地说:“粤港澳三地同属岭南文化,地缘相近、人文相通,这些共有、共享的非遗项目不仅是湾区文化的精髓,更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以交流促进民心相融
如今,广东省非遗馆已成为粤港澳三地共同开展非遗展示、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阵地。在这里,非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统符号,而是可触可感的生活体验,正如蓝海红所言:“非遗馆有限的场馆空间,是与无限的、生动的非遗生活最好的链接点,活色生香的展示、展演活动,就是最好的说明。”
每逢传统佳节,广东省非遗馆“节庆叹非遗”品牌活动都会如期而至。中秋制作广式月饼、端午缝制香囊、春节开设非遗年货大集……市民群众在亲手体验中,重新认识传统节俗的底蕴。
馆内还配套设有小剧场,常年上演着非遗活态展演,均对市民免费放票。高桩醒狮英姿飒爽、潮汕英歌鼓点铿锵、梅州客家山歌嘹亮、连南传统舞蹈古朴奔放,一个个具有岭南特色的非遗节目逐一登台,精彩纷呈。

一旦有新演出开票,即刻就会被“抢光”,剧场内也是座无虚席,线上直播每场均吸引数十万人同步观看。在2024年举办的“湾区同心 时代新彩——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中,香港古琴艺术演奏家谢俊仁、澳门粤剧演员曾慧都曾登上剧场参演。
2025年8月,一场超酷的非遗时尚大秀“炸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粤港澳三地22个非遗服装品牌在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活动中集结亮相,与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舞蹈等非遗项目深度融合,让在场观众直呼过瘾。
澳门大三巴哪吒庙值理会青年部理事长在品牌活动分享交流时表示:“非遗作为情感纽带与文化基因,能促进湾区内文化记忆共享、艺术表达互动与城市人文气质的塑造。”


非遗馆积极推动湾区非遗交流对话,参与协办“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活动,先后在香港、深圳、澳门巡回展示,香港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佛山彩扎狮头、澳门鱼行醉龙节和深圳沙头角鱼灯舞等非遗项目同台亮相。此外,非遗馆还组织传承人参与香港中秋彩灯会,出版《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地图》读本,并在香港推出中文繁体字版,系统介绍湾区68项非遗项目。
蓝海红表示,未来,省非遗馆将继续以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寒暑假等为重要节点,开展非遗展示、展演、体验活动,同时加强粤港澳非遗新生代、非遗从业者研培计划,开展青少年非遗研学,发挥三地在文创设计、制造等优势,开展“非遗+文创”“非遗+科技”等实践,挖掘湾区文化内涵,加强三地非遗研究,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希望这座‘岭南非遗宝库’用最生动的方式,继续丰富湾区人文精神,让文化自信在每一位参观者心中生根发芽。”蓝海红说。
文、视频|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谢沐银